本技術涉及電機裝配,具體涉及一種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1、電機定子是發電機和起動機等電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和功能對于電機的整體性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電機定子是電動機或發電機中靜止不動的部分,用于產生旋轉磁場。
2、目前,電機定子一般通過氣缸擠壓的方式直接的壓入到電機殼中,但是這樣的安裝方式無法將電機定子定位,在壓入的過程中易出現傾斜的情況,一旦傾斜壓入會造成電機定子與電機殼之間的擠壓和碰撞,易造成電機定子的變形或者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通過中心柱能將電機定子居中定位,并通過限位環將電機定子的兩端壓緊,使得電機定子能穩定且居中的插入到電機殼中,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包括電機定子和中心柱,所述中心柱插入至電機定子的內部,中心柱的外圈面上軸向設有多個定位槽,中心柱的兩端均套設有限位環,限位環的內側面與電機定子的兩端面抵觸設置,限位環的內圈面上均安裝有多塊受壓板,受壓板的另一端均滑動設置于定位槽中,中心柱的中心處軸向設置通孔,中心柱的兩端均設有與通孔連通的矩形槽,通孔中均設置有多個調節環,調節環的外圈面上均設有多個插槽,插槽中均插入有插板,插板的另一端均擴大形成擠壓部,擠壓部均穿過矩形槽與受壓板的外側面抵觸設置,中心柱上安裝有帶動調節環向內靠攏的驅動機構。
3、本實施例中,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絲桿和多個密封軸承,密封軸承均安裝于通孔兩端的開口中,電機安裝于中心柱的端面上,絲桿的兩端與調節環螺紋連接后安裝于密封軸承的內圈中,電機的轉軸與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
4、本實施例中,中心柱的另一端面上安裝有u型板,u型板的外側面上安裝有帶動中心柱和電機定子插入到電機殼中的氣缸,氣缸的外部安裝有固定座。
5、本實施例中,中心柱的直徑與電機定子的內徑相匹配。
6、本實施例中,通孔的底面上均軸向設有限位槽,調節環的外圈面正對于限位槽處均凸出形成限位部,限位部均滑動設置于限位槽中。
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電機定子能套設在中心柱上,并通過中心柱使電機定子居中定位,而通過向內靠攏的限位環能就哎那個電機定子的兩端壓緊,避免了電機定子上的鐵芯松動,并通過氣缸能自動的將電機定子居中壓入到電機殼中,增加了安裝的穩定性及精準性。
1.一種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定子(1)和中心柱(2),所述中心柱(2)插入至電機定子(1)的內部,中心柱(2)的外圈面上軸向設有多個定位槽(3),中心柱(2)的兩端均套設有限位環(4),限位環(4)的內側面與電機定子(1)的兩端面抵觸設置,限位環(4)的內圈面上均安裝有多塊受壓板(5),受壓板(5)的另一端均滑動設置于定位槽(3)中,中心柱(2)的中心處軸向設置通孔,中心柱(2)的兩端均設有與通孔連通的矩形槽(14),通孔中均設置有多個調節環(8),調節環(8)的外圈面上均設有多個插槽(17),插槽(17)中均插入有插板(7),插板(7)的另一端均擴大形成擠壓部(6),擠壓部(6)均穿過矩形槽(14)與受壓板(5)的外側面抵觸設置,中心柱(2)上安裝有帶動調節環(8)向內靠攏的驅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機構包括電機(13)、絲桿(15)和多個密封軸承(9),密封軸承(9)均安裝于通孔兩端的開口中,電機(13)安裝于中心柱(2)的端面上,絲桿(15)的兩端與調節環(8)螺紋連接后安裝于密封軸承(9)的內圈中,電機(13)的轉軸與絲桿(15)的一端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柱(2)的另一端面上安裝有u型板(10),u型板(10)的外側面上安裝有帶動中心柱(2)和電機定子(1)插入到電機殼中的氣缸(12),氣缸(12)的外部安裝有固定座(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中心柱(2)的直徑與電機定子(1)的內徑相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外殼自動定位與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通孔的底面上均軸向設有限位槽(16),調節環(8)的外圈面正對于限位槽(16)處均凸出形成限位部,限位部均滑動設置于限位槽(16)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