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通訊等電子產品表面效果運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2.5D雙面IML注塑件及其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電子產品后蓋一般采用玻璃做為基材,外形2.5D效果通過CNC研磨而成;成本高,2.5D效果不夠突出,而且在使用過程中若掉在地面或是擠壓等外界力量均會出現裂紋或是破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更加圓潤,2.5D效果更加突出,且可以降低產品加工制造成本和有效解決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易碎問題的2.5D雙面IML注塑件及其注塑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2.5D雙面IML注塑件,包括正面基膜、背面基膜以及設置在正面基膜和背面基膜之間的樹脂層,所述正面基膜與樹脂層之間設有正面印刷層,所述背面基膜另一側設有背面印刷層,所述正面印刷層與樹脂層之間通過正面粘結劑層連接,所述背面基膜與背面印刷層之間通過背面粘結劑層連接。
本實用新型利用雙面覆膜,使得注塑件更加圓潤,2.5D效果更加突出,且可以降低產品加工制造成本;同時結合粘結劑的特性,使得注塑件表面硬度增強,韌性增強,有效解決常規玻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容易損壞問題。
優選地,所述正面印刷層包括正面LOGO層,所述背面印刷層包括背面LOGO層、紋理層和色彩層。
該種結構使得其LOGO、紋理和色彩效果更好。
優選地,所述正面基膜外側設有正面HC層,所述背面基膜與背面粘結劑層之間設有背面HC層。
該種結構使得正面基膜保護效果更好,提高背面基膜的可印刷性和防劃傷性。
正面基膜與正面印刷層之間設有結著層。
優選地,所述正面基膜和背面基膜均為film膜,所述正面HC層和背面HC層均為UV層。
該種結構使得其有著很好的耐磨擦性能,有較好的表面硬度。
優選地,所述正面印刷層和背面印刷層均為油墨層,所述正面粘結劑層和背面粘結劑層均為樹脂粘結劑層。
該種結構進一步提高其抗碎裂性。
一種2.5D雙面IML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以及設置母模內的母模型腔和設置在公模內的公模型腔,所述母模型腔和公模型腔合模后的形狀與注塑件的形狀相匹配。
該種結構方便注塑件的制作。
優選地,所述母模型腔的大小形狀與背面基膜、背面印刷層和背面粘結劑層復合后的大小形狀相匹配,所述公模型腔的大小形狀與正面基膜、正面印刷層和正面粘結劑層復合后的大小形狀相匹配。
該種結構使得注塑件的形狀大小制作更加精確。
一種2.5D雙面IML注塑件的注塑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將帶有正面HC層的正面基膜印刷上正面LOGO層,在正面LOGO層內側涂上正面粘結劑層形成正面半成品film;
2)通過Cutting模具加工好正面半成品film的外形及定位孔;再通過Forming模具將正面半成品film成型出與產品外形一致的形狀;
3)將帶有背面HC層的背面基膜上涂覆背面粘結劑層,在背面粘結劑層上印刷上背面LOGO層、紋理層和色彩層形成背面半成品film;
4)通過Cutting模具加工好背面半成品film的外形及定位孔;再通過Forming模具將背面半成品film成型出與產品外形一致的形狀;
5)然后通過機械手將正面半成品film放入注塑模具的母模型腔內,正面粘結劑層朝外;將背面半成品film放入注塑模具的公模型腔內,背面基膜朝外;
6)然后將熔融的樹脂注塑在注塑模具的母模型腔的正面半成品film與公模型腔的背面半成品film之間;
7)最后通過CNC加工而得到所需效果的注塑件。
優選地,所述步驟6)中熔融的樹脂注塑在正面粘結劑層與背面基膜之間。
本實用新型利用雙面覆膜,使得注塑件更加圓潤,2.5D效果更加突出,且可以降低產品加工制造成本;同時結合粘結劑的特性,使得注塑件表面硬度增強,韌性增強,有效解決常規玻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容易損壞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注塑件的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工藝流程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注塑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正面基膜,2.正面印刷層,3.正面粘結劑層,4.背面基膜,5.背面印刷層,6.背面粘結劑層,7,樹脂層,8.公模,9.母模,10.公模型腔,11.母模型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如圖1所示,一種2.5D雙面IML注塑件,包括正面基膜1、背面基膜4以及設置在正面基膜1和背面基膜4之間的樹脂層7,正面基膜1與樹脂層7之間設有正面印刷層2,背面基膜4另一側設有背面印刷層6,正面印刷層2與樹脂層7之間通過正面粘結劑層3連接,背面基膜4與背面印刷層5之間通過背面粘結劑層6連接。正面印刷層2包括正面LOGO層,背面印刷層5包括背面LOGO層、紋理層和色彩層。正面基膜1外側設有正面HC層,背面基膜4與背面粘結劑層6之間設有背面HC層。正面基膜1和背面基膜4均為film膜,正面HC層和背面HC層均為UV層。正面印刷層2和背面印刷層5均為油墨層,正面粘結劑層3和背面粘結劑層6均為樹脂粘結劑層。
如圖3所示,一種2.5D雙面IML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母模9和公模8以及設置母模9內的母模型腔11和設置在公模8內的公模型腔10,母模型腔11和公模型腔10合模后的形狀與注塑件的形狀相匹配。母模型腔11的大小形狀與背面基膜4、背面印刷層5和背面粘結劑層6復合后的大小形狀相匹配,公模型腔10的大小形狀與正面基膜1、正面印刷層2和正面粘結劑層3復合后的大小形狀相匹配。
如圖2所示,一種2.5D雙面IML注塑件的注塑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將帶有正面HC層的正面基膜印刷上正面LOGO層,在正面LOGO層內側涂上正面粘結劑層形成正面半成品film;
2)通過Cutting模具加工好正面半成品film的外形及定位孔;再通過Forming模具將正面半成品film成型出與產品外形一致的形狀;
3)將帶有背面HC層的背面基膜上涂覆背面粘結劑層,在背面粘結劑層上印刷上背面LOGO層、紋理層和色彩層形成背面半成品film;
4)通過Cutting模具加工好背面半成品film的外形及定位孔;再通過Forming模具將背面半成品film成型出與產品外形一致的形狀;
5)然后通過機械手將正面半成品film放入注塑模具的母模型腔內,正面粘結劑層朝外;將背面半成品film放入注塑模具的公模型腔內,背面基膜朝外;
6)然后將熔融的樹脂注塑在注塑模具的母模型腔的正面半成品film與公模型腔的背面半成品film之間;
7)最后通過CNC加工而得到所需效果的注塑件。
步驟6)中熔融的樹脂注塑在正面粘結劑層與背面基膜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