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電子,特別是涉及一種終端設備、終端結構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1、在相關技術中,終端結構件的材質可以影響終端設備的外觀、重量、結構強度及制造成本等,且終端結構件的不同部分在組裝過程中的連接方案和工藝也與其制造成本關聯。
2、因此,使終端結構件兼顧外觀質感、輕量化及成本要求,成為當前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提供一種終端設備、終端結構件及其加工方法,以解決相關技術問題。
2、本公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終端結構件,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終端結構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3、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結構層和第二結構層;所述第一結構層朝向所述終端設備外部,所述第二結構層背對所述終端設備外部;
4、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所述第二結構層無縫接合,以與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連續的整體。
5、可選地,
6、所述第一結構層為同一材質的一體式結構;
7、或,所述第一結構層包括至少兩個相互連接的第一結構分部,至少兩個第一結構分部的材質不同。
8、可選地,
9、所述第二結構層為同一材質的一體式結構;
10、或,所述第二結構層包括至少兩個相互連接的第二結構分部,至少兩個第二結構分部的材質不同。
11、可選地,所述第一結構層的材質包括不銹鋼、鈦合金、銅合金、鋁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12、和/或,所述第二結構層的材質包括不銹鋼、鈦合金、銅合金、鋁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13、可選地,
14、所述第一結構層的材質包括不銹鋼、鈦合金、銅合金、鋁合金中的一種;
15、所述第二結構層的材質包括不銹鋼、鈦合金、銅合金、鋁合金中的一種;
16、所述第一結構層和所述第二結構層的材質不同。
17、可選地,所述第二結構層背對所述第一結構層的內側面設有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與所述第二部分導電連接。
18、可選地,在所述第一結構層和所述第二結構層的層疊方向上,所述連接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結構層的厚度。
19、可選地,所述第二結構層與所述連接凸起為一體式結構。
20、可選地,所述第一結構層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3mm;
21、和/或,所述第二結構層的厚度小于或等于8mm。
22、可選地,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和所述第二結構層通過冶金結合結構無縫接合。
23、可選地,所述冶金結合結構覆蓋所述連接區域;和/或,所述冶金結合結構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
24、可選地,所述冶金結合結構包括焊接結構、鉚接結構和注塑結構中的一種。
25、可選地,所述第一部分為邊框,所述第二部分為中板;
26、所述邊框為連續的框型結構;
27、或,所述邊框包括至少兩個相互連接的子結構;所述子結構的形狀包括u型、i型、l型的至少一種。
28、可選地,所述中板的材質包括鋁或鎂。
29、可選地,所述終端結構件還包括至少一個填充結構;所述填充結構成型于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間隔空間。
30、可選地,所述填充結構包括注塑結構;所述填充結構與所述第一部分之間填膠密封,所述填充結構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填膠密封。
31、可選地,單個所述填充結構的體積小于或等于1750mm3。
32、根據本公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終端結構件。
33、根據本公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終端結構件加工方法,用于加工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終端結構件;所述方法包括:
34、形成包含第一結構層和第二結構層的第一部分;
35、將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所述第二結構層無縫接合,以與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連續的整體。
36、可選地,將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所述第二結構層無縫接合,以與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連續的整體,包括:
37、將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所述第二結構層通過冶金結合結構無縫接合,以與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連續的第一整體;
38、對所述第一整體進行機加工以獲得連接體;
39、在所述連接體中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間隔空間成型填充結構,以獲得第二整體;
40、對所述第二整體進行機加工以獲得所述終端結構件。
41、可選地,形成包含第一結構層和第二結構層的第一部分,包括:
42、將所述第一結構層和所述第二結構層壓合成型以獲得壓合結構;
43、對所述壓合結構進行折彎和/或鍛壓以獲得所述第一部分。
44、可選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至少兩個子結構;對所述壓合結構進行折彎和/或鍛壓以獲得所述第一部分,包括:
45、對所述壓合結構進行彎折和/或鍛壓以獲得所述子結構;
46、將所述子結構連接形成所述第一部分。
47、可選地,在將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所述第二結構層無縫接合,以與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連續的整體之前,還包括:通過機加工和/或壓鑄成型獲得所述第二部分。
48、本公開提供的技術方案至少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49、本公開終端結構件的第一部分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結構層和第二結構層,因此能夠結合第一結構層和第二結構層的屬性獲得預期的外觀和重量。其中,終端結構件的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第一部分無縫接合形成了連續的整體,因此能夠適用于常規的工藝設備,有助于簡化工藝流程、降低制造成本。
50、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說明書。
1.一種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終端結構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結構層的材質包括不銹鋼、鈦合金、銅合金、鋁合金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結構層背對所述第一結構層的內側面設有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與所述第二部分導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結構層和所述第二結構層的層疊方向上,所述連接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結構層的厚度。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結構層與所述連接凸起為一體式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結構層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3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和所述第二結構層通過冶金結合結構無縫接合。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冶金結合結構覆蓋所述連接區域;和/或,所述冶金結合結構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冶金結合結構包括焊接結構、鉚接結構和注塑結構中的一種。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為邊框,所述第二部分為中板;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的材質包括鋁或鎂。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填充結構;所述填充結構成型于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間隔空間。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結構包括注塑結構;所述填充結構與所述第一部分之間填膠密封,所述填充結構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填膠密封。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其特征在于,單個所述填充結構的體積小于或等于1750mm3。
18.一種終端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17任一項所述的終端結構件。
19.一種終端結構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加工如權利要求1-17任一項所述的終端結構件;所述方法包括: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所述第二結構層無縫接合,以與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連續的整體,包括:
21.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包含第一結構層和第二結構層的第一部分,包括: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至少兩個子結構;對所述壓合結構進行折彎和/或鍛壓以獲得所述第一部分,包括:
23.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終端結構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第二部分的連接區域與所述第二結構層無縫接合,以與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連續的整體之前,還包括:通過機加工和/或壓鑄成型獲得所述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