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路板清洗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1、電路板可稱為印刷線路板或印刷電路板,絕佳的可撓性印刷電路板,具有配線密度高、重量輕、厚度薄、彎折性好的特點和軟硬結合板,催生了軟硬結合板這一新產品,因此,軟硬結合板,就是柔性線路板與硬性線路板,經過壓合等工序,按相關工藝要求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與pcb特性的線路板。
2、由于電鍍能增強電路板的抗腐蝕性(鍍層金屬多采用耐腐蝕的金屬)、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導電性、光滑性、耐熱性和表面美觀,在電鍍完成之后表面會存在一定的雜質需要進行清洗,而目前所使用的清洗裝置大多清洗有局限性,不能對不同尺寸的電路板進行清洗,需要調節對應的限位距離,從而實現將不同尺寸的電路板清洗。并且在調節過程中難以保證適合距離,不便于快速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
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3、一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4、底座,所述底座上設有殼體,所述底座和殼體之間形成安裝區域,所述底座和殼體上均設有清洗區域,所述清洗區域內設有噴灑頭、第一清洗輥、第二清洗輥和烘干器,所述底座的一端設有第一輸送件,另一端設有第二輸送件,
5、設置在安裝區域內的傳送帶,所述傳送帶對稱設置,所述底座上設有旋轉盤,所述旋轉盤設置在傳送帶的中間且分布在兩端,所述傳送帶設置在清洗區域的兩側,
6、安裝在傳送帶上的多處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由承載電路板的支撐件和安裝件組成,所述支撐件通過安裝件安裝在傳送帶上,所述第一輸送件將電路板傳送至支撐件上,通過對稱設置的支撐件承載并擠壓電路板,隨著傳送帶轉移至清洗區域中。
7、在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中,所述安裝件由六角部和桿體組成,所述桿體安裝在傳送帶上。
8、在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中,所述支撐件由安裝段、豎向段、第一彈性段和第二彈性段組成,所述安裝段與豎向段連接,且保持垂直設置。
9、在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中,所述安裝段上設有與桿體配合的安裝孔,所述桿體上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傳送帶接觸,另一端與安裝段接觸。
10、在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中,所述第一彈性段與豎向段之間形成彈性區域,所述彈性區域的角度為135°。
11、在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中,所述第一彈性段上設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與第一彈性段平行設置。
12、在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中,所述第二彈性段上設有承載段,所述承載段與延伸段之間形成限位區域。
13、在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中,所述延伸段與第二彈性段之間形成形變口,所述形變口的角度為22°。
14、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這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可以通過支撐組件對不同尺寸的電路板進行夾持,實現自動適配電路板尺寸,將其夾持,以便于通過對稱的支撐組件上的支撐件限制電路板的位置,便于輸送到清洗區域中對電路板的底部面進行清洗。通過第二彈性段、承載段和延伸段的限制,使得電路板在移動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晃動、偏移位置的現象發生,能夠保證電路板在清洗過程中的穩定性。
1.一種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件由六角部和桿體組成,所述桿體安裝在傳送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由安裝段、豎向段、第一彈性段和第二彈性段組成,所述安裝段與豎向段連接,且保持垂直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段上設有與桿體配合的安裝孔,所述桿體上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傳送帶接觸,另一端與安裝段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段與豎向段之間形成彈性區域,所述彈性區域的角度為13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段上設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與第一彈性段平行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彈性段上設有承載段,所述承載段與延伸段之間形成限位區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路板循環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與第二彈性段之間形成形變口,所述形變口的角度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