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太陽能電池制造,具體涉及光伏組件。
背景技術:
1、目前,常規能源的持續使用帶來了能源緊缺以及環境惡化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發展光伏組件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途經之一。因此,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發光伏組件,而高轉換效率、低成本是光伏組件發展的主要趨勢。
2、近年來,為進一步開發與利用太陽能,充分利用光伏組件中有效的使用面積,開發了光伏組件增效組件,即背面涂釉玻璃組件和間隙貼膜組件。
3、目前,背面涂釉玻璃組件價格較高,且玻璃容易發生破裂。間隙貼膜組件存在工藝復雜、容易產生氣泡、容易氧化、保持困難、可能漏光和導電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現有技術的至少一個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光伏組件。
2、為達到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光伏組件,包括邊框和設置在所述邊框內的層壓件,所述層壓件前板、背板玻璃以及設置在所述前板玻璃和所述背板玻璃之間的電池片,相鄰兩個所述電池片之間設置有間隙;
3、所述光伏組件還包括間隙反光結構,所述間隙反光結構對應所述間隙粘貼在所述背板玻璃上,所述間隙反光結構由白色單面膠帶組成。
4、進一步地,所述白色單面膠帶從上至下包括層疊設置的膠粘層、反光層、基材層和離型層。
5、進一步地,所述膠粘層為壓敏膠、固化膠或熱熔膠。
6、進一步地,所述膠粘層為丙烯酸類壓敏膠。
7、進一步地,所述膠粘層為酚醛類、環氧類或有機硅類固化膠。
8、進一步地,所述膠粘層為丁基膠、eva或poe。
9、進一步地,所述間隙反光結構包括第一間隙反光膠帶和第二間隙反光膠帶,所述第一間隙反光膠帶粘貼在相鄰兩個所述電池片之間的橫向間隙上,所述第一間隙反光膠帶至少覆蓋所述橫向間隙,所述第二間隙反光膠帶粘貼在相鄰兩個所述電池片之間的縱向間隙上,所述第二間隙反光膠帶至少覆蓋所述縱向間隙。
10、進一步地,所述間隙反光結構還包括第三間隙反光膠帶,所述第三間隙反光膠帶粘貼在所述第一間隙反光膠帶和所述第二間隙反光膠帶的復貼點處。
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三間隙反光膠帶為圓形、橢圓形、四邊形或兩個相對設置的三角形。
12、進一步地,所述背板玻璃為浮法玻璃或鋼化玻璃。
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實用新型的通過在背板玻璃上粘貼白色單面膠帶來解決光伏組件的間隙反光問題,白色單面膠造價低,制備簡單,設備投入少,不存在氣泡、漏光和導電問題,同時,白色單面膠帶保質期長,易于存儲,且白色單面膠帶使用壽命長。
1.光伏組件,包括邊框(1)和設置在所述邊框(1)內的層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層壓件包括前板玻璃、背板玻璃(22)以及設置在所述前板玻璃和所述背板玻璃(22)之間的電池片(21),相鄰兩個所述電池片(21)之間設置有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單面膠帶從上至下包括層疊設置的膠粘層(34)、反光層(35)、基材層(36)和離型層(3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粘層(34)為壓敏膠、固化膠或熱熔膠。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粘層(34)為丙烯酸類壓敏膠。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粘層(34)為酚醛類、環氧類或有機硅類固化膠。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粘層(34)為丁基膠、eva或poe。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反光結構包括第一間隙反光膠帶(31)和第二間隙反光膠帶(32),所述第一間隙反光膠帶(31)粘貼在相鄰兩個所述電池片(21)之間的橫向間隙上,所述第一間隙反光膠帶(31)至少覆蓋所述橫向間隙,所述第二間隙反光膠帶(32)粘貼在相鄰兩個所述電池片(21)之間的縱向間隙上,所述第二間隙反光膠帶(32)至少覆蓋所述縱向間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反光結構還包括第三間隙反光膠帶(33),所述第三間隙反光膠帶(33)粘貼在所述第一間隙反光膠帶(31)和所述第二間隙反光膠帶(32)的復貼點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間隙反光膠帶(33)為圓形、橢圓形、四邊形或兩個相對設置的三角形。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玻璃(22)為浮法玻璃或鋼化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