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射頻技術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耦合器電路及電路板組件。
背景技術:
1、在射頻系統中,通過耦合器(例如,分支定向耦合器)可以對射頻信號的發射功率進行監測。耦合器的耦合度、隔離度和方向性是重要的指標。目前,耦合器對帶寬較大的射頻信號的方向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耦合器電路及電路板組件,用于提高耦合器在射頻信號帶寬內的方向性。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耦合器電路。該耦合器電路包括右手傳輸線電路、左手傳輸線電路、第一耦合電路、第二耦合電路、輸入端、輸出端、耦合端和隔離端。其中,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一端與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二端與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二耦合電路的第一端與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連接,第二耦合電路的第二端與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連接。輸入端連接到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輸出端連接到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耦合端連接到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輸出端連接到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或,輸入端連接到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輸出端連接到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耦合端連接到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輸出端連接到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
4、本申請實施方式采用了右手傳輸線電路與左手傳輸線電路相配合的技術方案,左手傳輸線電路和右手傳輸線電路在對射頻信號的移相上存在顯著差異。射頻信號在經過右手傳輸線電路會出現相位滯后,而射頻信號在經過左手傳輸線電路會出現相位超前。并且,射頻信號的頻率越高,經過右手傳輸線電路的射頻信號的相位滯后幅度越大,而經過左手傳輸線電路的射頻信號的相位超前幅度越小。本申請實施方式通過左手傳輸線電路和右手傳輸線電路可以在較寬的帶寬內保持穩定的相位差,從而可以提高耦合器對較寬帶寬的射頻信號的方向性。
5、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右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一電感器、第一電容器和第二電容器。第一電感器的第一端和第一電容器的第一端均連接到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第一電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電容器的第一端均連接到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第一電容器的第二端接地,第二電容器的第二端接地。右手傳輸線電路可以采用π型lc電路,電容器和電感器分立設置有助于減小印刷電路板的面積。
6、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右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二電感器、第三電感器和第三電容器。第二電感器的第一端與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電感器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三電感器的第一端以及第三電容器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感器的第二端與右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連接,第三電容器的第二端接地。右手傳輸線電路可以采用t型lc電路,電容器和電感器分立設置有助于減小印刷電路板的面積。
7、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左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四電感器、第五電感器和第四電容器。第四電容器的第一端和第四電感器的第一端均連接到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第四電容器的第二端和第五電感器的第一端均連接到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第四電感器的第二端接地,第五電感器的第二端接地。左手傳輸線電路可以采用π型lc電路,電容器和電感器分立設置有助于減小印刷電路板的面積。
8、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左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五電容器、第六電容器和第六電感器。第五電容器的第一端與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五電容器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電容器的第一端以及第六電感器的第一端連接,第六電容器的第二端與左手傳輸線電路的第二端連接,第六電感器的第二端接地。左手傳輸線電路可以采用t型lc電路,電容器和電感器分立設置有助于減小印刷電路板的面積。
9、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耦合電路包括第七電容器,第七電容器的第一端與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七電容器的第二端與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二端連接。和/或,第二耦合電路包括第八電容器,第八電容器的第一端與第二耦合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八電容器的第二端與第二耦合電路的第二端連接。耦合電路采用電容器實現有助于降低耦合器電路的耦合度,從而降低對耦合器電路輸出端輸出功率的影響,并且也進一步減小印刷電路板的面積。
10、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耦合電路包括第七電感器,第七電感器的第一端與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七電感器的第二端與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二端連接。和/或,第二耦合電路包括第八電感器,第八電感器的第一端與第二耦合電路的第一端連接,第八電感器的第二端與第二耦合電路的第二端連接。耦合電路采用電感器實現也有助于降低耦合器電路的耦合度,從而降低對耦合器電路輸出端輸出功率的影響,并且也進一步減小印刷電路板的面積。
1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路板組件。該電路板組件包括印刷電路板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項的耦合器電路,耦合器電路設置于印刷電路板上。
12、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耦合器電路設置在印刷電路板的表面,從而使得印刷電路板的內層走線也更加方便。
13、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印刷電路板為多層印刷電路板,耦合器電路中的左手傳輸線電路設置于印刷電路板的第一層,耦合器電路中的右手傳輸線電路設置于印刷電路板的第二層,第一層和第二層相鄰。耦合器電路中的第一耦合電路包括第七電容器,耦合器電路中的第二耦合電路包括第八電容器,第七電容器和第八電容器均為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的寄生電容。
14、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耦合器電路靠近印刷電路板的一側設置。
15、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功率放大器、天線、射頻芯片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項的電路板組件,電路板組件分別與功率放大器、天線和射頻芯片耦接。
16、應當理解,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技術效果可以參照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實施方式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1.一種耦合器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右手傳輸線電路、左手傳輸線電路、第一耦合電路、第二耦合電路、輸入端、輸出端、耦合端和隔離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一電感器、第一電容器和第二電容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二電感器、第三電感器和第三電容器;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耦合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四電感器、第五電感器和第四電容器;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耦合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手傳輸線電路包括第五電容器、第六電容器和第六電感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電路包括第七電容器,所述第七電容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七電容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二端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器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電路包括第七電感器,所述第七電感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七電感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耦合電路的第二端連接;
8.一種電路板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電路板以及上述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耦合器電路,所述耦合器電路設置于所述印刷電路板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路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電路設置在所述印刷電路板的表面。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路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電路板為多層印刷電路板,所述耦合器電路中的左手傳輸線電路設置于所述印刷電路板的第一層,所述耦合器電路中的右手傳輸線電路設置于所述印刷電路板的第二層,所述第一層和所述第二層相鄰;
11.根據權利要求8-10任一項所述的電路板組件,其特征在于,耦合器電路靠近所述印刷電路板的一側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