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麥克風,尤其涉及一種雙模桌面式麥克風。
背景技術:
1、麥克風,學名為傳聲器,也稱話筒,微音器。麥克風是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能量轉換器件。分類有動圈式、電容式、駐極體和最近新興的硅微傳聲器,此外還有液體傳聲器和激光傳聲器。大多數麥克風都是駐極體電容器麥克風,其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具有永久電荷隔離的聚合材料振動膜。
2、現有技術中,如專利公開號為:cn219248012u的“一種桌面型錄音麥克風”,包括支架、固定套、麥克風和防噴罩,麥克風插裝在固定套內,防噴罩設置在固定套上,所述支架的頂端設有開口槽,所述固定套包括套體和設置在所述套體的外側面上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多個定位孔,所述連接板插入到所述開口槽內鉸接連接;所述開口槽的側壁外表面上設有鎖緊旋鈕,所述鎖緊旋鈕具有一個可伸縮的插銷,轉動所述鎖緊旋鈕可以使所述插銷伸出或縮回,插入所述定位孔或者從所述定位孔中縮回。本實用新型,通過轉動鎖緊旋鈕使插銷插入定位孔或者從定位孔中縮回,調整麥克風的角度更方便,并且由于鎖緊旋鈕上的插銷插入在定位孔中,因此,麥克風的角度不會在使用過程中因重力而產生變化。
3、現有的麥克風基本采用連接桿進行連接支撐,該類連接桿不便于進行折疊收納,以至于在需要攜帶時會導致空間占用較大,不便于進行攜帶,進而造成使用不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麥克風基本采用連接桿進行連接支撐,該類連接桿不便于進行折疊收納,以至于在需要攜帶時會導致空間占用較大,不便于進行攜帶,進而造成使用不便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雙模桌面式麥克風。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模桌面式麥克風,包括雙模控制底座,所述雙模控制底座的頂部活動安裝有第一折疊板,所述第一折疊板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二折疊板,所述第二折疊板的一端活動連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一端連接有麥克風,所述雙模控制底座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折疊座,所述折疊座的內側活動連接有側撐桿,所述側撐桿的底部一端設置有緩沖阻尼器,所述緩沖阻尼器的底部連接有吸附盤。
3、優選的,所述雙模控制底座的底部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設置有緩沖墊。
4、優選的,所述雙模控制底座與第一折疊板的連接處貫穿設有第一限位軸,所述第一折疊板與第二折疊板的連接處貫穿設有第二限位軸。
5、優選的,所述第二折疊板與u型架的連接處貫穿設有第三限位軸。
6、優選的,所述緩沖阻尼器的內側設置有緩沖桿,所述緩沖桿的底部連接在吸附盤的頂部。
7、優選的,所述雙模控制底座的一端設置有有線傳輸模組和無線傳輸模組,所述無線傳輸模組設置在有線傳輸模組的側方。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9、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第一折疊板、第二折疊板和u型架轉動連接,并對麥克風進行安裝支撐,進而方便了提供安裝的作用,且連接處分別設置有第一限位軸、第二限位軸和第三限位軸方便進行松緊處理,提供折疊的作用,進而有利于提升了攜帶的便捷性,通過側撐桿提供側撐,與折疊座轉動連接進而實現折疊收納,有利于減少空間占用。
10、2、本實用新型中,通過緩沖阻尼器和吸附盤提供側撐與緩沖減震的效果,進而減少了桌面震動對麥克風的影響,通過底板和緩沖墊支撐于雙模控制底座的底部,進而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緩沖減震的效果,第一限位軸、第二限位軸和第三限位軸分別在折疊部件連接處提供有效地折疊的效果,通過緩沖桿方便了提供緩沖支撐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了緩沖減震的作用。
1.一種雙模桌面式麥克風,包括雙模控制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模控制底座(1)的頂部活動安裝有第一折疊板(2),所述第一折疊板(2)的一端活動連接有第二折疊板(3),所述第二折疊板(3)的一端活動連接有u型架(4),所述u型架(4)的一端連接有麥克風(5),所述雙模控制底座(1)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折疊座(9),所述折疊座(9)的內側活動連接有側撐桿(10),所述側撐桿(10)的底部一端設置有緩沖阻尼器(11),所述緩沖阻尼器(11)的底部連接有吸附盤(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桌面式麥克風,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模控制底座(1)的底部設置有底板(13),所述底板(13)的底部設置有緩沖墊(1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桌面式麥克風,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模控制底座(1)與第一折疊板(2)的連接處貫穿設有第一限位軸(6),所述第一折疊板(2)與第二折疊板(3)的連接處貫穿設有第二限位軸(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桌面式麥克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疊板(3)與u型架(4)的連接處貫穿設有第三限位軸(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桌面式麥克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阻尼器(11)的內側設置有緩沖桿(15),所述緩沖桿(15)的底部連接在吸附盤(12)的頂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桌面式麥克風,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模控制底座(1)的一端設置有有線傳輸模組(16)和無線傳輸模組(17),所述無線傳輸模組(17)設置在有線傳輸模組(16)的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