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設備互聯,具體涉及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系統及產品。
背景技術:
1、隨著車載場景的發展愈來愈快速,人們對車聯網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現有的車載終端和移動終端互聯方案分為有線與無線,有線連接通過usb數據線等進行互聯,而所謂無線互聯方式是利用藍牙、wifi等軟件技術實現的一種功能更加強大的連接能力。而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互聯多僅支持單終端與車機進行互聯,無法做到多設備與車機互聯。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系統及產品。旨在實現車機與多終端設備進行互聯,提升用戶交互體驗。
2、本技術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應用于進行廣播信號掃描的終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3、根據掃描的廣播信號中的第一標識,確定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是否為指定終端設備;
4、在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為指定終端設備的情況下,基于所述廣播信號中的第二標識,向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發起配對連接;
5、在連接成功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生成第一令牌并發送至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進行身份驗證;
6、在驗證通過的情況下,接收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基于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發送的第二令牌;
7、根據接收的所述第二令牌,將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注冊至自身軟總線中進行直接設備互聯,以及獲取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的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中未注冊于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并記錄于自身的間接互聯表進行間接設備互聯。
8、本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應用于對廣播信號進行廣播的終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9、進行廣播信號的廣播,所述廣播信號中包括第一標識和第二標識,所述第一標識用于進行是否為指定終端設備的驗證,所述第二標識用于進行配對連接;
10、在掃描到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驗證通過的情況下,接收掃描到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發起的配對連接;
11、根據接收的所述配對連接,與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進行配對連接;
12、在連接成功的情況下,接收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包括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的第一標識和生成第一令牌的時間戳;
13、根據所述第一令牌,對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進行身份驗證;
14、在驗證通過的情況下,將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注冊至自身軟總線中進行直接設備互聯,以及獲取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的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中未注冊于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并記錄于自身的間接互聯表進行間接設備互聯,以及基于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生成第二令牌并發送至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
15、本技術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為本技術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中包括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的終端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16、確定互聯請求指向的目標終端設備的互聯屬性,所述互聯屬性包括直接互聯和間接互聯;
17、根據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互聯屬性,通過與所述互聯屬性對應的目標請求策略,向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發送對應的互聯請求;
18、根據所述互聯請求,接收所述目標終端設備基于所述互聯請求獲取的數據。
19、可選的,根據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互聯屬性,通過與所述互聯屬性對應的目標請求策略,向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發送對應的互聯請求,包括:
20、在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互聯屬性為直接互聯的情況下,直接向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發起互聯請求;
21、在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互聯屬性為間接互聯的情況下,通過最短路徑搜索算法,確定與所述目標設備連通的最短傳輸鏈路;
22、通過所述最短傳輸鏈路向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發起互聯請求。
23、可選的,所述互聯請求中包括目標終端設備的token和標識、發起互聯請求的終端設備的token;
24、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token用于驗證是否是向合法的終端設備發起互聯請求;
25、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標識用于目標終端設備驗證是否向自身進行互聯請求;
26、所述發起互聯請求的終端設備的token用于驗證發起互聯請求的終端設備的身份和權限。
27、可選的,根據所述互聯請求,接收所述目標終端設備基于所述互聯請求獲取的數據,包括:
28、在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互聯屬性為直接互聯的情況下,根據所述互聯請求,通過與所述目標終端設備之間的直接互聯,接收所述目標終端設備基于所述互聯請求獲取的數據;
29、在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互聯屬性為間接互聯的情況下,根據所述互聯請求,創建與所述目標終端設備的臨時傳輸通道;
30、通過所述臨時傳輸通道,接收所述目標終端設備基于所述互聯請求獲取的數據。
31、可選的,在設備互聯為請求終端設備進行屏幕鏡像同屏的情況下,根據所述互聯請求,接收所述目標終端設備基于所述互聯請求獲取的數據,包括:
32、根據所述互聯請求,控制所述目標設備進行屏幕錄制和確定與當前網速對應的目標傳輸協議和目標畫質幀率;
33、接收所述目標終端設備以所述目標傳輸協議傳輸的目標畫質幀率的屏幕錄制視頻幀。
34、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35、每隔預設時長,確定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的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是否更新;
36、在更新的情況下,基于自身軟總線中發生更新的終端設備的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對自身的間接互聯表進行更新。
37、本技術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系統,所述系統應用于進行廣播信號掃描的終端設備,所述系統包括:
38、廣播信號掃描模塊,用于掃描廣播信號;
39、指定終端設備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掃描的廣播信號中的第一標識,確定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是否為指定終端設備;
40、配對連接模塊,用于在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為指定終端設備的情況下,基于所述廣播信號中的第二標識,向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發起配對連接;
41、令牌生成發送模塊,用于在連接成功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生成第一令牌并發送至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進行身份驗證;
42、令牌接收模塊,用于在驗證通過的情況下,接收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基于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發送的第二令牌;
43、終端設備注冊及記錄模塊,用于根據接收的所述第二令牌,將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注冊至自身軟總線中進行直接設備互聯,以及獲取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的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中未注冊于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并記錄于自身的間接互聯表進行間接設備互聯。
44、本技術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系統,所述系統應用于對廣播信號進行廣播的終端設備,所述系統包括:
45、廣播模塊,用于進行廣播信號的廣播,所述廣播信號中包括第一標識和第二標識,所述第一標識用于進行是否為指定終端設備的驗證,所述第二標識用于進行配對連接;
46、配對信號接收模塊,用于在掃描到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驗證通過的情況下,接收掃描到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發起的配對連接;
47、配對連接模塊,用于根據接收的所述配對連接,與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進行配對連接;
48、令牌接收模塊,用于在連接成功的情況下,接收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包括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的第一標識和生成第一令牌的時間戳;
49、身份驗證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令牌,對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進行身份驗證;
50、終端設備注冊及記錄模塊,用于在驗證通過的情況下,將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注冊至自身軟總線中進行直接設備互聯,以及獲取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的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中未注冊于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并記錄于自身的間接互聯表進行間接設備互聯,以及基于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生成第二令牌并發送至發起配對連接的終端設備。
51、本技術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本技術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中的步驟。
52、本技術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本技術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中的步驟。
53、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54、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多終端設備互聯的方法,應用于進行廣播信號掃描的終端設備,首先根據掃描的廣播信號中的第一標識,確定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是否為指定終端設備;在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為指定終端設備的情況下,基于廣播信號中的第二標識,向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發起配對連接;在連接成功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生成第一令牌并發送至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進行身份驗證;在驗證通過的情況下,接收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基于自身的第一標識和當前時間戳發送的第二令牌;根據接收的第二令牌,將廣播所述廣播信號的終端設備注冊至自身軟總線中進行直接設備互聯,以及獲取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的軟總線和間接互聯表中未注冊于自身軟總線中的終端設備并記錄于自身的間接互聯表進行間接設備互聯。由此,本技術通過進行廣播信號的廣播,所述廣播信號中包括第一標識和第二標識,所述第一標識用于進行是否為指定終端設備的驗證,所述第二標識用于進行配對連接和廣播信號的掃描,對彼此校驗通過的終端設備存放至各自的軟總線中實現互聯,同時針對每個終端設備還設置有間接互聯表,該表中用于記錄在整個互聯系統中能夠與該表對應的終端設備進行間接互聯的終端設備,以使得終端設備可基于自身軟總線中記錄的終端設備進行直接互聯,以及可基于自身間接互聯表中記錄的終端設備經由其他終端設備與該終端設備進行間接互聯,從而實現多終端設備的互聯,以提升用戶的交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