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上鏈路時序的方法及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處理上鏈路時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0001]本發明是2012年7月30日提交的申請號為201210269061.9、發明名稱為“處理上鏈路時序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關于一種用于一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及其裝置,尤指一種用來處理上鏈路時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0003]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the3rd Generat1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為了改善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1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1n,LTE)系統,其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數據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范圍的一種新無線接口及無線網絡架構,包含有由多個演進式基站(evolved Node-Bs, eNBs)所組成的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接入網絡(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1 Access Network, E-UTRAN),其一方面與客戶端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 NAS)控制的核心網絡(如演進式封包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網絡)進行通訊,而核心網絡包含服務網關器(servinggateway)及移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等實體。
[0004]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為長期演進系統的進階版本,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1n)、協調多點傳送 / 接收(coordinated multipointtransmiss1n/recept1n,CoMP)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1nput multiple-output,ΜΙΜΟ)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小區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的客戶端及演進式基站能相互通訊,客戶端及演進式基站必須支持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0005]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是使用于一通訊系統(如長期演進系統及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用來提供高效率及可靠的通訊。不同于重傳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程序,前向錯誤更正碼(forward errorcorrect1n code,FEC)及軟合并(soft combining)會被使用于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中。詳細來說,于傳送端(如演進式基站)傳送包含有多個編碼的位的封包(如數據串流(datastream)、幀(frame)或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至接收端(如客戶端)之前,傳送端會先將該封包分割為多個區塊,即多個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1n) ο于一次傳輸或重傳(retransmiss1n)中,傳送端僅會傳送多個冗余版本中一冗余版本。根據重傳中所傳送冗余版本與之前所傳送的冗余版本是否相同,用于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軟合并可分為兩種:追趕合并(chase combining, CC)及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當該封包的相同冗余版本于每次重傳中被傳送時,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是一基于追趕合并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CC-based HARQ)o當該封包的不同冗余版本可于重傳中被傳送時,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是一基于增量冗余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IR-basedHARQ)。
[0006]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使用載波集成以達成更高頻寬的數據傳輸,可通過聚合5個頻寬為20MHz的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s,CCs)以支持高達10MHz的頻寬,其中每個分量載波皆向后兼容于3GPP Rel-8所規范的單一載波。先進長期演進規格同時支持連續及非連續的分量載波,載波集成可通過聚合非連續分量載波以增加頻寬彈性。
[0007]當客戶端被設定有載波集成時,客戶端可于一或多個分量載波上接收及/或傳送封包,以增加輸出率(throughput)。于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根據上鏈路集成性能及下鏈路集成性能,演進式基站可配置不同數量的上鏈路(uplink,UL)分量載波及下鏈路(downlink, DL)分量載波予客戶端。更進一步地,客戶端所使用的分量載波必須包含有一下鏈路主要分量載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PCC)及一上鏈路主要分量載波,其余分量載波則分別為上鏈路或下鏈路次要分量載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CC)。下鏈路主要分量載波及上鏈路主要分量載波主要用來提供客戶端及演進式基站交換控制信息。上鏈路次要分量載波及下鏈路次要分量載波的數量可為任意數值,其相關于客戶端性能及可分配的無線資源。進一步地,運作于主要分量載波上的小區是主要小區(primarycell,PCell),運作于次要分量載波上的小區是次要小區(secondary cell, SCell) ο當載波集成被設定予客戶端時,客戶端及網絡端間僅有一無線資源控制(rad1 resourcecontrol, RRC)連結。于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結、重新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結或交遞(handover)時,主要小區會被用于提供非存取層移動信息(NAS mobility informat1n) ο此外,于重新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結或交遞時,主要小區會被用于提供安全輸入。根據客戶端性能,主要小區及一或多個次要小區可被配置予客戶端,以形成一組服務小區(servingcells)。次要小區的重新配置、增加或移除可通過無線資源控制來執行。
[0008]當載波集成被設定予客戶端時,可通過使用次要小區的啟用(activat1n)/解除(deactivat1n)機制,來控制客戶端的功率消耗。舉例來說,通過無線資源控制,一次要小區可被加入客戶端的一組服務小區中。當一次要小區被解除時,客戶端不需要接收對應于該次要小區的物理下鏈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L control channel,PDCCH)及物理下鏈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不可使用對應的上鏈路來傳送信息,亦不需要執行相關的信道質量指標(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測量。相反地,當次要小區被啟用時,客戶端需要接收對應于該次要小區的物理下鏈路控制信道及物理下鏈路共享信道(當客戶端被設定需要從該次要小區監測物理下鏈路控制信道時),以及需要執行相關的信道質量指標測量。啟用/解除機制是根據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元件(element)及解除定時器(deactivat1n timer)來運作。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元件攜帶有用來啟動及解除次要小區的位圖(bitmap),其中位“I”表示啟動對應的次要小區,以及位“O”表示解除對應的次要小區。通過使用位圖,各個次要小區可分別被啟用或解除,或者亦可通過使用單一啟用/解除命令來啟用/解除一組次要小區。
[0009]另一方面,當客戶端被配置有一小區時,客戶端需要維持該小區的上鏈路時序(ULtiming),以同步地與該小區進行通訊(如上鏈路傳輸)。簡單來說,在時序校準定時器(time alignment timer)逾期之前,客戶端需要監測該小區的下鏈路信令,以獲知(如推導及/或計算)下鏈路時序。接著,客戶端可根據該下鏈路時序,調整用于上鏈路傳輸的上鏈路時序。調整上鏈路時序的詳細方式可參考3GPP技術規格36.133vl0.3.0。于支持3GGPRel-1O標準的先進長期演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