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固定式海洋平臺起重機,屬于起重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固定式海洋平臺為人類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方便、穩(wěn)定的海上作業(yè)與生活的場所。固定式海洋平臺由平臺和若干能升降能起支撐作用的樁腿組成,樁腿一般為三個,分別位于平臺的承重端點位置上。樁腿的長度較長,通常伸出平臺上平面有較高的高度。海洋平臺上還布置有起重機,用于裝卸貨物和吊運人員,是平臺上重要的生產(chǎn)和安全設備。起重機一般也布置在平臺的四周,因而與伸出平臺上平臺的樁腿距離較近。起重機工作中,臂架變幅起吊或者繞立柱360度全回轉時,很容易碰到距離很近的樁腿,既影響起重機的正常工作,碰撞又可能導致破壞臂架或樁腿的結構,甚至發(fā)生嚴重的事故,威脅平臺的安全運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海洋平臺起重機與伸出平臺的樁腿距離過近、起重機工作時臂架容易碰到樁腿,影響起重機的正常工作,又可能因碰撞破壞臂架或樁腿結構等缺陷與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的海洋平臺起重機,起重機的基柱為內徑略大于樁腿直徑的中空結構,樁腿布置在基柱內而與起重機合為一體,既節(jié)約平臺的寶貴空間、方便平臺上的結構布置,又可避免起重機回轉時臂架與樁腿相碰的情況,保障起重機的正常工作,以及保護起重機和樁腿的結構安全。本發(fā)明為實現(xiàn)技術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包括基柱、回轉支承和轉臺,以及平臺和樁腿,所述基柱的底部固定在平臺上,所述轉臺的中部設有開孔,所述轉臺與回轉支承固定連接,并通過回轉支承與基柱轉動配合,所述基柱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轉臺的開孔為通孔,所述基柱的內徑和轉臺的通孔內徑大于樁腿的外徑,所述樁腿的下部穿過轉臺的通孔和基柱的內腔,且樁腿的外壁與轉臺的通孔內壁和基柱的內腔壁之間設有安全間隙。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所述樁腿的外壁與轉臺的通孔內壁和基柱的內腔壁之間的安全間隙為10 60厘米。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所述起重機還包括變幅鋼絲繩、臂架、支架、頂部滑輪組和頭部滑輪組,所述支架由兩個A字架和橫桿組成,所述每個A字架為豎向的豎桿和傾斜的斜桿鉸接而成A型的支架,所述兩個A字架豎直鉸接在轉臺上并對稱地位于臂架的左方和右方,所述兩個A字架的頂部連接有橫桿,所述頂部滑輪組為兩組,分別連接在兩個A字架的頂部,所述頭部滑輪組為兩組,分別連接在臂架的頂部的兩側,所述變幅鋼絲繩分別繞接在位于臂架同側的頭部滑輪組與頂部滑輪組之間,所述每個A字架與樁腿之間設有安全間隙,所述橫桿與樁腿之間設有安全間隙,所述變幅鋼絲繩與樁腿之間設有安全間隙。—種海洋平臺起重機,所述每個A字架與樁腿的安全間隙為20 80厘米,所述橫桿與樁腿的安全間隙為20 80厘米,所述變幅鋼絲繩與樁腿的安全間隙為20 80厘米。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所述起重機還包括撐桿,所述撐桿固定連接在臂架上并與臂架相垂直,且撐桿的長度大于臂架的寬度,所述兩組頭部滑輪組分別連接在撐桿的兩端。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所述撐桿的長度等于兩個A字架的間距。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為一種新型的起重機,有益效果是
1.起重機的基柱為內徑大于樁腿直徑的中空結構,樁腿布置在基柱內而與起重機合為一體,既節(jié)約平臺的寶貴空間、方便平臺上的結構布置,又使臂架回轉時不會碰到樁腿,保障起重機的正常工作,以及保護起重機和樁腿的結構安全。2.起重機在樁腿與基柱、轉臺、變幅鋼絲繩之間設置合適的安全間隙,能夠防止樁腿升降過程中的傾斜導致與基柱、轉臺和變幅鋼絲繩之間發(fā)生摩擦或碰撞,保障樁腿的正常升降以及起重機的正常運行。3.本發(fā)明在起重機的臂架上設置寬度大于臂架的撐桿,變幅鋼絲繩在撐桿的作用下向臂架兩側撐開,從而增大了變幅鋼絲繩與樁腿的間距,確保變幅鋼絲繩與樁腿之間保持合適的安全間隙,并且未增加起重機的臂架結構、不影響起重機的綜合性能,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圖1 本發(fā)明的海洋平臺起重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圖1的俯視圖。圖中1-平臺,2-樁腿,3-基柱,4-回轉支承,5-轉臺,6-變幅鋼絲繩,7-臂架, 8-支架,9-頂部滑輪組,10-頭部滑輪組,Il-A字架,12-橫桿,13-撐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本發(fā)明的海洋平臺起重機的結構示意圖,起重機的基柱3的底部固定在平臺ι上,作為起重機的支承結構。轉臺5的中部設有開孔,轉臺5于開孔處與回轉支承4 固定連接,并通過回轉支承4與基柱5轉動配合,因而轉臺5與回轉支承4 一起可以繞基柱 3做360度全回轉,以方便起吊、運輸重物。基柱3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筒狀結構,且內徑大于樁腿2的外徑,轉臺5的開孔為通孔且孔徑大于樁腿2的外徑,樁腿2的下部穿過轉臺5 的通孔和基柱3的內腔,且樁腿2的外壁與轉臺5的通孔內壁和基柱3的內腔壁之間設有安全間隙,因而樁腿2能夠在轉臺5的通孔和基柱3的內腔中自如升降。本發(fā)明的海洋平臺起重機,將樁腿2設置在起重機的基柱3內而與起重機合為一體,轉臺5帶動臂架7繞基柱3上回轉時,實質也是繞樁腿2回轉,因此起重機的任何部位都不會碰撞到樁腿2,保障了起重機的正常、安全操作,以及保護起重機和樁腿的結構安全,同時節(jié)約了寶貴的平臺空間、方便了平臺結構布置。本發(fā)明的海洋平臺起重機,樁腿2的外壁與轉臺5的通孔內壁和基柱3的內腔壁之間的安全間隙可以設置為10 60厘米。在樁腿2與轉臺5和基柱3之間設置合適的安全間隙,能夠防止樁腿2升降過程中與轉臺5的通孔內壁和基柱3的內壁發(fā)生摩擦或碰撞, 保障樁腿2在轉臺5和基柱3的內部自如升降。本發(fā)明的海洋平臺起重機,還可以包括變幅鋼絲繩6、臂架7、支架8、頂部滑輪組9和頭部滑輪組10。支架8由兩個A字架11和橫桿12組成,用于支撐頂部滑輪組9。每個 A字架11為由豎向的豎桿和傾斜的斜桿鉸接而成A型的支架,兩個A字架11豎直鉸接在轉臺5上并對稱地位于臂架7的左方和右方,兩個A字架11的頂部連接有橫桿12,橫桿12 起固定A字架11的作用。頂部滑輪組9為兩組,分別連接在兩個A字架11的頂部,頭部滑輪組10為兩組,分別連接在臂架7的頂部的兩側,變幅鋼絲繩6繞接在位于臂架7的同側的頭部滑輪組10與頂部滑輪組9之間。變幅鋼絲繩6的繞接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變幅鋼絲繩6的一端繞接在絞車上,另一端依次繞過左側的頂部滑輪組10、左側的頭部滑輪組10、 右側的頭部滑輪組10、右側的頂部滑輪組9、左側的頂部滑輪組9,依次循環(huán)纏繞,從而使變幅鋼絲繩6始終繞接在臂架7的兩側,便于與中部的樁腿2保持合適的安全間隙。為防止支架8、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發(fā)生磨擦或碰撞,兩個A字架11與樁腿2之間、橫桿12與樁腿2之間、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之間均設有安全間隙。綜合考慮起重機的運行和樁腿2的升降,每個A字架11與樁腿2、橫桿12與樁腿2、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 之間的安全間隙可以設置為20 80厘米。本發(fā)明提供的海洋平臺起重機,為確保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保持合適的安全間隙,還可以設置撐桿13。撐桿13固定連接在臂架7上并與臂架7相垂直,撐桿13的長度大于臂架7的寬度。頭部滑輪組10設為兩組,分別連接在撐桿13的兩端。進一步地,撐桿 13的長度設置為等于或略小于兩個A字架11的間距。現(xiàn)有的海洋平臺起重機未設置撐桿13,由于臂架7的寬度有限,即使大幅增加兩個A字架11的間距,也使繞接在臂架7兩側的變幅鋼絲繩6之間的距離較小,不能滿足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保持安全間隙的要求。如果考慮增加臂架7的寬度,會導致顯著增加臂架7的重量以及結構成本,并嚴重影響起重機的額定起重量等性能,對自重、體積和性能要求很高的海洋起重機來說難以實現(xiàn)。本發(fā)明在起重機的臂架7上設置寬度大于臂架7的撐桿13,并將兩組頭部滑輪組10連接在撐桿13的兩端,變幅鋼絲繩6在撐桿13的作用下向臂架7的兩側張開,從而顯著增加了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之間的間距,便于在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之間設置合適的安全間隙。撐桿13的設置,在保證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之間的安全間隙的前提下,未增加起重機的自重和結構成本,也不影響起重機的綜合性能,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體實施例本發(fā)明提供的海洋平臺起重機,設計起重量190噸,樁腿1的最大外徑為3258mm,基柱3的內徑3648mm,單邊留195mm的空隙,轉臺5的通孔的內徑為3668mm。 變幅鋼絲繩6在樁腿1處兩側的最小間距為4539mm,大于樁腿1的外徑3258mm。樁腿1與轉臺5、基柱3和變幅鋼絲繩9之間都留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因而樁腿2在升降時能自由上下移動而不與起重機的任何部件發(fā)生碰撞,樁腿運行和起重機的操作均安全可靠。
權利要求
1.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包括基柱(3)、回轉支承(4)和轉臺(5),以及平臺(1)和樁腿 (2),所述基柱(3)的底部固定在平臺(1)上,所述轉臺(5)的中部設有開孔,所述轉臺(5) 與回轉支承(4)固定連接,并通過回轉支承(4)與基柱(3)轉動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柱(3)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轉臺(5)的開孔為通孔,所述基柱(3)的內徑和轉臺(5) 的通孔內徑大于樁腿(2)的外徑,所述樁腿(2)的下部穿過轉臺(5)的通孔和基柱(3)的內腔,且樁腿(2)的外壁與轉臺(5)的通孔內壁和基柱(3)的內腔壁之間設有安全間隙。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樁腿(2)的外壁與轉臺(5)的通孔內壁和基柱(3)的內腔壁之間的安全間隙為10 60厘米。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機還包括變幅鋼絲繩(6)、臂架(7)、支架(8)、頂部滑輪組(9)和頭部滑輪組(10),所述支架(8)由兩個A 字架(11)和橫桿(12)組成,所述每個A字架(11)為豎向的豎桿和傾斜的斜桿鉸接而成A 型的支架,所述兩個A字架(11)豎直鉸接在轉臺(5 )上并對稱地位于臂架(7 )的左方和右方,所述兩個A字架(11)的頂部連接有橫桿(12),所述頂部滑輪組(9)為兩組,分別連接在兩個A字架(11)的頂部,所述頭部滑輪組(10)為兩組,分別連接在臂架(7)的頂部的兩側, 所述變幅鋼絲繩(6)分別繞接在位于臂架(7)同側的頭部滑輪組(10)與頂部滑輪組(9)之間,所述每個A字架(11)與樁腿(2 )之間設有安全間隙,所述橫桿(12 )與樁腿(2 )之間設有安全間隙,所述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之間設有安全間隙。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A字架(11)與樁腿(2)的安全間隙為20 80厘米,所述橫桿(12)與樁腿(2)的安全間隙為20 80厘米,所述變幅鋼絲繩(6)與樁腿(2)的安全間隙為20 80厘米。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機還包括撐桿(13),所述撐桿(13)固定連接在臂架(7)上并與臂架(7)相垂直,且撐桿(13)的長度大于臂架(7)的寬度,所述兩組頭部滑輪組(10)分別連接在撐桿(13)的兩端。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撐桿(13)的長度等于兩個A字架(11)的間距。
全文摘要
一種海洋平臺起重機,包括基柱(3)、回轉支承(4)和轉臺(5),基柱(3)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其底部固定在平臺(1)上,轉臺(5)的中部設有通孔,轉臺(5)通過回轉支承(4)與基柱(3)轉動配合,轉臺(5)的通孔內徑和基柱(3)的內徑大于樁腿(2)的外徑,樁腿(2)的下部穿過轉臺(5)和基柱(3),且與轉臺(5)和基柱(3)的內壁之間設有安全間隙。本發(fā)明提供的海洋平臺起重機,基柱為內徑大于樁腿外徑的中空結構,樁腿布置在基柱內,既節(jié)約平臺的寶貴空間、方便平臺上的結構布置,又使起重機回轉時臂架不會碰到樁腿,保障起重機的正常工作,以及保護起重機和樁腿的結構安全。
文檔編號B66C23/52GK102491188SQ20111036802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蔡智軍, 鄧祖學, 霍小劍 申請人: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