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保溫復合針織布。
背景技術:
1、針織布即是利用織針將紗線彎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織物,分經編針織布和緯編針織布。針織面料具有質地柔軟、吸濕透氣、排汗保暖等特性,大多具有優(yōu)良的彈性與延伸性。相對梭織布它具有產量高,適合小批量生產的特點。針織服飾穿著舒適、貼身和體、無拘緊感、能充分體現(xiàn)人體曲線,針織物質地松軟,除了有良好的抗皺性和透氣性外,還具有較大的延伸性和彈性,適宜于做內衣、緊身衣和運動服等。針織物在改變結構和提高尺寸穩(wěn)定性后,同樣可做外衣。針織物可以先織成坯布,經裁剪、縫制而成各種針織品;也可以直接織成全成形或部分成形產品,如襪子、手套等。針織物除作內衣、外衣、襪子、手套、帽子、床單、床罩、窗簾、蚊帳、地毯、花邊等衣著、生活和裝飾用布外,在工業(yè)、農業(yè)和醫(yī)療衛(wèi)生等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現(xiàn)有的針織布一般都是單層的,并且是由紗線串套而成,所以現(xiàn)有的針織布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保溫性能欠佳的問題。為此,需要設計相應的技術方案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保溫復合針織布,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保溫復合針織布,包括內側針織布料、外側針織布料和保溫芯層;
3、所述內側針織布料和外側針織布料之間的邊緣處設有連接結構,且內側針織布料和外側針織布料之間形成容納腔;
4、所述保溫芯層設置在容納腔中,且保溫芯層包括內側滌綸布料、外側滌綸布料和保溫填充物,所述內側滌綸布料和外側滌綸布料之間通過熱熔粘連,且內側滌綸布料和外側滌綸布料之間形成有多個縱橫交錯的熱熔粘連線,所述多個縱橫交錯的熱熔粘連線將內側滌綸布料和外側滌綸布料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填充腔,所述保溫填充物設置在填充腔中。
5、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結構包括第一粘接條和第二粘接條,所述第一粘接條通過縫制的方式連接于內側針織布料的邊緣處,所述第二粘接條通過縫制的方式連接于外側針織布料的邊緣處,且第二粘接條與第一粘接條相互粘接固定。
6、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粘接條為魔術貼毛面,所述第二粘接條為魔術貼勾面。
7、優(yōu)選的,所述保溫填充物為棉花或羽絨。
8、優(yōu)選的,所述內側針織布料為羊毛針織布料。
9、優(yōu)選的,所述外側針織布料為錦綸針織布料。
10、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保溫復合針織布,其結構合理,通過在內側針織布料和外側針織布料之間形成的容納腔中設置保溫芯層,能夠有效提高針織布的保溫性能。
11、另外,通過將保溫芯層的內側滌綸布料和外側滌綸布料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多個填充腔,以使保溫填充物能夠分散設置在多個填充腔中,改善洗滌后保溫填充物發(fā)生偏移、結塊的問題。
1.一種保溫復合針織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內側針織布料、外側針織布料和保溫芯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復合針織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包括第一粘接條和第二粘接條,所述第一粘接條通過縫制的方式連接于內側針織布料的邊緣處,所述第二粘接條通過縫制的方式連接于外側針織布料的邊緣處,且第二粘接條與第一粘接條相互粘接固定。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復合針織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條為魔術貼毛面,所述第二粘接條為魔術貼勾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復合針織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填充物為棉花或羽絨。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復合針織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針織布料為羊毛針織布料。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復合針織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針織布料為錦綸針織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