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紅棗富硒施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果樹栽培與施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紅棗富硒施肥方法。
背景技術:
黃土丘陵區山地紅棗已有3000多年的栽植歷史,紅棗被視為補血益氣之佳品,民 間更有“日食五棗,長生不老”的說法。據研究分析,黃土丘陵區山地紅棗不僅含有人體需 要的豐富維生素、蛋白質、脂肪和纖維素外,而且富含鐵、鉀、鈣、磷、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 礦物質。黃土丘陵區山地地處黃河中部,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自然環境條件非常適合棗 樹生長,是我國的紅棗優生區之一。黃土丘陵區山地在開發紅棗產業過程中,始終堅持把科技投入放在首位。緊緊圍 繞紅棗優果工程建設,引進先進的山地紅棗滴灌技術,矮化密植技術,平衡施肥技術和無公 害紅棗生產技術等科研成果,提升黃土丘陵區山地紅棗產業的科技含量,做大做精紅棗基 地,在優質高產上求突破,使黃土丘陵區山地紅棗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富硒食品生產能提高食品競爭力,在全國蘋果、茶葉等不同植物產品中都進行了 富硒生產試驗,但富硒紅棗的生產較少,缺乏相應的富硒技術研究。開展陜西富硒紅棗生產 基地建設和產業化能夠提高紅棗產業競爭力,增加紅棗經濟效益。硒是生命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目前食品中的硒含量沒有達到人類健康食品的需 求,研究和開發富硒食品生產研究研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黃土丘陵區山地紅棗生 產中研究富硒紅棗技術,是研究和開發富硒食品的一個重要的富硒食品種類。硒已被世人公認為“生命火種”和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著名藥理學家徐淑 云教授經過多年研究指出,在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硒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人體補 硒無論在治療疾病或是防病保健方面,都具有著廣譜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紅棗富硒方法,提高果品硒含量。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紅棗富硒方法,施肥方法為土壤施用Na2Se03肥料1 2000倍溶液,施用時 間在紅棗開花期到幼果期。所述的方法,開花期為5月15—25日,幼果期為7月-8月15日。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施肥方法在紅棗進入果實膨大期時葉面噴 施Na2Se03肥料1 100-200倍溶液或有機硒肥1 300-350倍溶液,每15天噴一次,連噴 3次。所述的方法,果實膨大期為7月5日-8月15日。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一下施肥方法幼果期時莖桿注射Na2Se03l 100-200倍溶液。所述的方法,幼果期為6月15日-25日。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莖桿注射具體方法為調配溶液裝入輸液瓶,在棗樹樹干離地面20cm處打下斜孔,利用醫用輸液器將溶 液輸入樹干髓部供棗樹吸收。所述的方法,所述紅棗品種為駿棗或贊皇棗或梨棗。本發明的施肥方法主要是應用在蘋果、梨、柑橘、小麥、水稻等果樹和農作物上的 富硒施肥技術,通過葉面、土壤和莖桿施用富硒肥料能夠明顯提高紅棗硒含量,其中葉面施 用富硒肥效效果優于土壤施用和莖施,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兩次噴施的紅棗硒含量可以達 到198. 793-234. 245 y g/kg,紅棗硒含量達到國家規定的富硒食品標準將達到國家食品富 硒標準,對生產富硒紅棗,達到富硒、安全、保健的目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在西安郊區山地區域,選取5株紅棗樹作為富硒對象,在開花期,本實施例選擇在 5月15日,到幼果期,7月15日,向該5株紅棗樹所在土壤施用無機硒肥Na2Se03l 2000 倍的溶液。幼果期,選擇6月15日,向該5株棗樹的莖桿注射Na2Se03l 100倍溶液,莖施為 莖髓注射式施肥,將調配好的溶液裝入輸液瓶,在棗樹樹干離地面20cm處打下斜孔,利用 醫用輸液器將溶液輸入樹干髓部供棗樹吸收。在上述紅棗進入果實迅速膨大期時,即7月5日前后,向該5株棗樹葉面噴施 Na2Se031 100-200倍溶液,每15天噴一次,連噴3次,土壤具有一定的水分和養分條件, 水分保持在16% -24%之間,同時可以向該10株紅棗樹施加N、P肥,實驗表明,土壤水分 高,有助于對硒元素的吸收,養分充足且平衡,也有利于硒元素的吸收。實施例2在陜西延安黃土丘陵區山地區域,選取10株紅棗樹作為富硒對象,在開花期,本 實施例選擇在5月25日,到幼果期選擇在8月15日,向該10株紅棗樹所在土壤施用無機 硒肥Na2Se03l 2000倍的溶液。幼果期(6月15日-25日)向該10株棗樹的莖桿注射Na2Se03l 200倍溶液, 莖施為莖髓注射式施肥,具體做法為,將調配好的溶液裝入輸液瓶,在棗樹樹干離地面20cm 處打下斜孔,利用醫用輸液器將溶液輸入樹干髓部供棗樹吸收。在上述紅棗進入果實迅速膨大期時,即7月5日-8月15日,向該10株棗樹葉面 噴施有機硒肥(含氨基酸、腐植酸、核酸等活性肽)1 300-350倍溶液,每15天噴一次,連 噴3次,土壤水分保持在16% -24%之間,同時可以向該10株紅棗樹施加N、P肥,實驗表 明,土壤水分高,有助于對硒元素的吸收,養分充足且平衡,也有利于硒元素的吸收。不同紅棗品種對富硒肥料吸收效果,不同紅棗品種由于其自身的遺傳特性和對硒 元素的吸收利用特性,對富硒肥料吸收特性和體內累積與分配不同,試驗結果表明紅棗果 實中硒元素累積量次序分別是駿棗大于贊皇棗大于梨棗。采用滴灌灌溉下通過葉面、土壤和莖桿施用富硒肥料能夠明顯提高紅棗硒含量, 其中葉面施用富硒肥效效果優于土壤施用和莖施,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兩次噴施的紅棗硒 含量可以達到198. 793-234. 245 u g/kg。土壤水分< 16%時會影響紅棗對Se元素的吸收,
4提高土壤水分,例如保持在16% -24%能夠加大紅棗對Se元素的吸收累積。三種富硒施肥 方法相結合,能保證生產出優質功能型紅棗,達到國家富硒紅棗果品標準。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 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紅棗富硒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方法為土壤施用Na2SeO3肥料1∶2000倍溶液,施用時間在紅棗開花期到幼果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開花期為5月15-25日,幼果期為7月-8 月15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施肥方法幼果期時莖桿注射 Na2Se03l 100-200 倍溶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幼果期為6月15日-25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莖桿注射具體方法為調配溶液裝入輸 液瓶,在棗樹樹干離地面20cm處打下斜孔,利用醫用輸液器將溶液輸入樹干髓部供棗樹吸 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施肥方法在紅棗進入果實膨 大期時葉面噴施Na2Se03肥料1 100-200倍溶液或有機硒肥1 300-350倍溶液,每15 天噴一次,連噴3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果實膨大期為7月5日-8月15日。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紅棗品種為駿棗或贊皇棗或 梨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紅棗富硒方法,施肥方法為紅棗開花期到幼果期,土壤施用Na2SeO3肥料1∶2000倍溶液;幼果期時莖桿注射Na2SeO31∶100-200倍溶液;在紅棗進入果實膨大期時葉面噴施Na2SeO3肥料1∶100-200倍溶液或有機硒肥1∶300-350倍溶液,每15天噴一次,連噴3次;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兩次噴施的紅棗硒含量可以達到198.793-234.245μg/kg,紅棗硒含量達到國家規定的富硒食品標準將達到國家食品富硒標準,對生產富硒紅棗,達到富硒、安全、保健的目的。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1861775SQ201010182910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6日
發明者吳普特, 徐福利, 汪有科, 趙勇剛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