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秋海棠屬植物的培育方法,及其以該方法培育獲得的新品種‘開云’秋海棠(B. iKaiyun');同時涉及該秋海棠新品種‘開云’ 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秋海棠屬(Begonia L.)植物全球約有1600余種,廣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溫帶也有分布。中國是秋海棠屬植物種類自然分布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現已知并發表的種類224 種,其中197種為中國特有的分布種類,約占中國分布種類的87.9%。云南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植物種類極為豐富,秋海棠屬植物尤其突出,已知并發表的種類110種,約占中國自然分布種類的49. 1%,其中74種為云南特有的分布種類。秋海棠屬植物花朵艷麗,葉形千差萬別、幾乎包含了植物界所有的葉形,葉片斑紋豐富多樣、色彩華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一種極為優良的草本觀賞花卉。作為室內觀葉植物,秋海棠屬植物盆花近年已倍受青睞,且評價越來越高,在日本被著稱為‘盆花之王’。無論是植物園、公園、公共綠地,還是私家庭園,只要有條件建溫室就有秋海棠屬植物的收集和展覽,僅日本就有22個可以參觀展覽秋海棠的植物園。從業者、愛好者以日本的秋海棠協會為中心群英薈萃、紛紛育種,以觀賞葉片為主的Begonia rex系列品種全球約 2224品種,其中在日本育成的品種198個,引種栽培315品種。許多國家一直很重視對秋海棠屬植物的研究,英國格拉斯哥植物園引種栽培的秋海棠屬植物達500多種,荷蘭、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也收集保存了較多的野生種。在雜交育種方面,自1857年玻利維亞秋海棠(B.boliviensis)被發現以來,國外學者以此為中心,采用原產南美安第斯山的梨形秋海棠(B.pearcei)等7個野生種進行錯綜復雜的雜交育種研究,大約150年間培育出眾多豐富多彩的世界名花——球根海棠系列品種。目前,以觀賞花為主的球根海棠、四季海棠和冬花秋海棠系列品種,以及觀賞葉片為主的B. rex系列品種等已風靡全球,據日本秋海棠協會2001年發行的育成品種錄,全世界迄今已培育出 15000多個秋海棠園藝品種,許多品種已商業化生產,并獲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我國的云南、廣西、貴州等地近年發表的新種中,葉片的形態和斑紋、色彩斑斕的新穎奇特種類并不少見,未知而超越想象的形態類型仍有可能出現或發表,為觀葉秋海棠新品種的培育增添了無盡的魅力和期待。我國的秋海棠屬植物育種起步相對較晚,主要開展以有性雜交為主的秋海棠屬植物新品種培育,以自然變異選擇和有性雜交相結合、側重于觀葉,以觀葉、觀花相結合的香花品種,迄今很少有新品種培育以葉片的形態、斑紋、色彩、剛毛等觀賞性,對低溫、低濕、略強光照的適應性作為育種目標,從有性雜交代群體、航天育種M1代群體中選育新品種的報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后,從F1代群體中選擇培育出來新品種‘開云’秋海棠(B. iKaiyun')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在雜交組合親本選配時,充分考慮親本優勢互補的原則,注重新品種抗逆能力的選育, 使育成品種對溫濕度、光照等栽培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作為室內裝飾盆花,具有開發和利用的潛力。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上述的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所述的培育方法是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以‘銀珠’ 秋海棠B. ‘Silvery Pearl’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后,從F1代群體中選擇培育出來,再測定親本及子代染色體數目,培育出的品種 ‘開云’秋海棠B. ‘Kaiyim’植株葉片幼時紫紅色里透出銀白色,隨葉片逐漸生長紫紅色漸漸減弱,葉片的整體顏色呈銀白色略透紫紅色,且葉片沿主脈和側脈呈線條狀綠色外,其余均為銀白色斑紋;所述的栽培方法是將上述培育步驟得到的‘開云’品種在溫度為15-25°C、 空氣相對濕度為65-75%,富含有機質、透氣、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中栽培。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培育方法是以‘銀珠’秋海棠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去掉母本植株的雄花,取父本植株的雄花花粉輕輕撒落于母本雌花柱頭,授粉在上午9-10點進行,各雜交組合重復授粉2-3次,翌年 2月從母本植株上采獲F1代雜交果實,進行種子實生繁殖,通過對F1代個體植株的育苗、栽培、觀測,從F1代群體中選育出來。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栽培方法中土壤灌水從葉下部噴入,植株開花期給予斜射光照,增施磷鉀肥。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栽培方法中,‘開云’秋海棠栽培采用分株、葉扦插、離體組織培養營養繁殖;所述葉插用整葉片平插或帶柄葉插或含脈葉插; 扦插基質用珍珠巖,或加入少量腐葉土 ;播種基質用天然高山黑鈣土、篩細的腐殖質土,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在18-22°C,不需要光照。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中培育方法中,測定親本及子代染色體數目,是以根尖作為實驗材料,采用0.002M 8-羥基喹啉溶液預處理6-7小時,FAA冰醋酸99.5%乙醇=1 3固定22-23小時,IN鹽酸、60°C水浴加熱條件下解離5分鐘,
醋酸地衣紅染色15-16小時后壓片觀察。本發明在雜交組合親本選配時,充分考慮親本優勢互補的原則,注重新品種抗逆能力的選育,使育成品種對溫濕度、光照等栽培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作為室內裝飾盆花,具有開發和利用的潛力,本發明培育出的‘開云’秋海棠(B. ‘Kaiyim’),植株葉片幼時紫紅色里透出銀白色,隨葉片逐漸生長紫紅色漸漸減弱,葉片的整體顏色呈銀白色略透紫紅色,且葉片沿主脈和側脈呈線條狀綠色外,其余均為銀白色斑紋,猶如淡淡的霓虹襯開皎潔的白云,有其精彩而獨特的觀賞價值;其育成的新品種‘開云’具備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的特點,與現有品種差別極大,在植株的葉片色彩、形態等生物學特性都有很大差別。
圖1為本發明培育的新品種‘開云’秋海棠(B. ‘Kaiyim’)與相近品種的比對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用本發明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質性內容,但并不以此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例1 ‘開云,秋海棠(Begonia ‘Kaiyun,)的培育1、材料及系譜秋海棠屬(Begonia L.), ‘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 ) X歪葉秋海棠 (B. augustinei Hemsl.)之 F1 代。此階段采用的育種原始材料中,親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產云南南部,‘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是本申請人從掌葉秋海棠(B. hemsleyana Hook, f.)中選擇培育出來的自然變異類型品種,二者均尚未引入國外栽培,在國外也未見相近品種;上述育種原始材料均為本申請人秋海棠栽培室內栽培馴化多年的開花植株。2、‘開云’秋海棠(Begonia iKaiyun')品種培育方法‘開云’秋海棠(B. ‘Kaiyim’)是以‘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后,從F1代群體中選擇培育出來的,由于植株葉片幼時紫紅色里透出銀白色,隨葉片逐漸生長紫紅色漸漸減弱,葉片的整體顏色呈銀白色略透紫紅色,且葉片沿主脈和側脈呈線條狀綠色外,其余均為銀白色斑紋,猶如淡淡的霓虹襯開皎潔的白云,故名‘開云’秋海棠。‘開云’秋海棠(B. iKaiyun')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株高20-25cm,植株被柔毛。根狀莖匍匐、粗狀,直徑l-2cm,地上莖不明顯;葉均基生、具長柄,長10-13cm、直徑0. 3-0. 4cm, 紫紅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葉片兩側不等,輪廓卵圓形至寬卵形、波狀淺裂,長12-13cm、寬 10-12cm,先端尾尖。葉片正面幼時紫紅色被銀白色斑紋、密被白色長柔毛,隨葉片的生長紫紅色漸漸減弱、葉面整體呈銀白色斑紋略透紫紅色、被較疏的短硬毛,沿主脈和各級側脈呈線條狀綠色,葉片背面幼時紫褐色、成熟葉背面呈褐綠色;花桃紅色,二歧聚傘花序,花序梗長8-lOcm、每花序著花數8-10朵。雄花直徑3. 0-3. 5cm,花被片4,外輪2枚長圓形至卵形, 長1. 5-1. 7cm、寬1. 0-1. 3cm,內輪2枚長圓形至橢圓形,長1. 0-1. 2cm、寬0. 5-0. 6cm,雄蕊多數、花藥黃色,整體呈圓球形。雌花直徑2. 5-3. 0cm,花被片4,5,外輪2枚寬卵形至卵形, 長 1. 2-1. 4cm、寬 0. 6-0. 7cm,內輪 2(3)枚長圓形,長 0. 9-1. 0cm、寬 0. 4-0. 5cm,子房 2 室, 花柱2裂、黃綠色,向外螺旋狀扭曲并帶刺狀乳突;開花期7-8月,果熟期10-11月。適宜的栽培溫度為15_25°C、空氣相對濕度為65-75%。該品種屬典型的匍匐根狀莖類型,根狀莖含水量極高。宜選用富含有機質,透氣、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栽培,切忌過深,以免根莖腐爛。由于葉片密集較大,土壤灌水應從葉下部噴入。植株開花期應給予適當的斜射光照,并增施磷鉀肥,使其花色鮮艷、開花數較多。可采用分株、葉片扦插、離體組織培養等營養繁殖,其中,葉插又可分為整葉片平插、帶柄葉插和含脈葉插三種,扦插基質以珍珠巖最佳,也可混入少量腐葉土,促進發根后植株的營養生長。3、與國內外相近品種比較‘開云,秋海棠(B. ‘Kaiyim’ )是以‘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后,從F1代群體中選擇培育出來的,親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產云南南部、‘銀珠’秋海棠 (B. 'Silvery Pearl’)是本申請人培育的自然變異品種,二者均尚未引入國外栽培,在國外也未見相近品種;在國內,原種掌葉秋海棠(B. hemsleyana Hook. f.)及其自然變異類型品種‘銀珠’秋海棠(B. iSilvery Pearl’)常被作為有性雜交等育種原始材料。而相似品種‘變掌’秋海棠(B. iVersihems')是從變色秋海棠(B. versicolor)和掌葉秋海棠 (B. hems leyana Hook. f.)的雜交F1代中選育出來的,與‘開云’秋海棠(B. iKaiyun')在根狀莖類型,葉片的輪廓、具銀白色斑紋、被白色短柔毛的形態特征有些相似,但‘開云’秋海棠(B. iKaiyun')的葉葉色為較深的銀白色斑紋略透紫紅色、葉緣波狀淺裂,葉柄位于葉基中部,葉片兩側基本對稱。‘變掌’秋海棠(B. ‘Versihems’)的葉片具銀白色斑紋、葉色較淡,銀白色中略透暗綠色,葉柄位置偏向一側,導致葉片兩側明顯不對稱,葉緣鋸齒狀裂片三角形、較深,使二者相互區別。4、品種培育方法‘開云’秋海棠(B. ‘Kaiyim’)是以‘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作為父本,于2006年10月在昆明植物園秋海棠栽培室內進行人工授粉雜交,翌年2月從母本植株上采獲F1代雜交果實,2007年4月進行種子實生繁殖,通過對F1代個體植株的育苗、栽培、觀測,從F1代群體中選育出來的,‘開云’ 秋海棠品種的F1代植株于2008年7月首次在栽培室開花。5、品種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說明品種特異性與相近品種‘變掌’秋海棠(B. iVersihems')相比,‘開云’秋海棠特異性表現為1. ‘開云’秋海棠品種葉色為較深的銀白色并略透紫紅色,而相近品種葉色較淡, 銀白中略透暗綠色;2. ‘開云’秋海棠品種葉柄位于葉基中部,葉片兩側基本對稱,而相近品種葉柄位置偏向一側,導致葉片兩側明顯不對稱。品種一致性‘開云’秋海棠品種經葉片扦插繁殖300余株,經栽培觀察,特異性狀
表現一致。品種穩定性‘開云’秋海棠品種通過4代扦插繁殖及栽培觀察,其特異性狀穩定。6、適宜種植地區適宜種植于熱帶、亞熱帶氣候地域的植物園、公園、庭園、花壇等蔭蔽濕潤的場所, 如云南西南部臨滄、南部西雙版納和東南部文山、紅河的部分溫暖濕潤地區。溫帶、寒溫帶地區可在植物園、公園建溫室栽培展示,也可在酒店大堂、會議廳、餐廳等室內季節性交替擺設觀賞。7、品種測試條件在昆明植物園秋海棠研究組的陽光板栽培溫室內進行。室內采用寒冷紗遮光、蔭蔽度約65 %,室內年平均溫17.5 °C、最高溫38 °C、最低溫1°C,室內平均相對濕度60 %、最高85 %、最低20 %,栽培基質采用純腐殖質土、PH值6. 5-7. 0。8、開發應用前景‘開云’秋海棠(B. ‘Kaiyim’)從雜交F1代群體中選育出來的,植株葉片幼時紫紅色里透出銀白色,隨葉片逐漸生長紫紅色漸漸減弱,葉片的整體顏色呈銀白色略透紫紅色,且葉片沿主脈和側脈呈線條狀綠色外,其余均為銀白色斑紋,猶如淡淡的霓虹襯開皎潔的白云,各自都有其精彩而獨特的觀賞價值。在雜交組合親本選配時,充分考慮親本優勢互補的原則,注重新品種抗逆能力的選育,使育成品種對溫濕度、光照等栽培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作為室內裝飾盆花,具有開發和利用的潛力,目前,可率先推向有簡易栽培設施的植物園、植物公園等栽培展示,也可在酒店大堂、會議廳、餐廳等季節性擺設觀賞和實物宣傳,為新品種的進一步商品化奠定 ■石出。9、親本及子代染色體數目觀察和鑒別以根尖作為實驗材料,采用0. 002M 8-羥基喹啉溶液預處理6_7小時,FAA (冰醋酸99. 5%乙醇=1 3)固定22-23小時,IN鹽酸、60°C水浴加熱條件下解離5分鐘,
醋酸地衣紅染色15-16小時后壓片觀察,親本和子代染色體數目觀察結果為育成品種名及其染色體數目‘開云’秋海棠(B. iKaiyun' ) 2n = 22父本和母本及其染色體數目‘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XB. augustinei (歪葉秋海棠)2n = 22 X = 22。
權利要求
1.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是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以‘銀珠’秋海棠B. ‘Silvery Pearl’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B. augustinei Hemsl.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后,從F1代群體中選擇培育出來,再測定親本及子代染色體數目, 培育出的品種‘開云’秋海棠B. iKaiyun'植株葉片幼時紫紅色里透出銀白色,隨葉片逐漸生長紫紅色漸漸減弱,葉片的整體顏色呈銀白色略透紫紅色,且葉片沿主脈和側脈呈線條狀綠色外,其余均為銀白色斑紋;所述的栽培方法是將上述培育步驟得到的‘開云’品種在溫度為15-25°C、空氣相對濕度為65-75%,富含有機質、透氣、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中栽培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是以‘銀珠’秋海棠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去掉母本植株的雄花,取父本植株的雄花花粉輕輕撒落于母本雌花柱頭,授粉在上午9-10點進行,各雜交組合重復授粉2-3次,翌年2月從母本植株上采獲F1代雜交果實,進行種子實生繁殖,通過對 F1代個體植株的育苗、栽培、觀測,從F1代群體中選育出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中土壤灌水從葉下部噴入,植株開花期給予斜射光照,增施磷鉀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中,‘開云’秋海棠栽培采用分株、葉扦插、離體組織培養營養繁殖,或用人工輔助授粉獲得果實進行播種育苗;所述葉插用整葉片平插或帶柄葉插或含脈葉插;扦插基質用珍珠巖, 或加入少量腐葉土 ;播種基質用天然高山黑鈣土、篩細的腐殖質土,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在 18-22°C,不需要光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秋海棠‘開云’的培育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育方法中,測定親本及子代染色體數目,是以根尖作為實驗材料,采用0. 002M 8-羥基喹啉溶液預處理6-7小時,FAA冰醋酸99. 5%乙醇=1 3固定22-23小時,IN鹽酸、60°C水浴加熱條件下解離5分鐘,醋酸地衣紅染色15-16小時后壓片觀察。
全文摘要
‘開云’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以‘銀珠’秋海棠B.‘Silvery Pearl’作為母本,歪葉秋海棠B.augustinei Hemsl.作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后,從F1代群體中選擇培育出來,再測定親本及子代染色體數目,培育出的品種‘開云’秋海棠B.‘Kaiyun’植株葉片幼時紫紅色里透出銀白色,隨葉片逐漸生長紫紅色漸漸減弱,葉片的整體顏色呈銀白色略透紫紅色,且葉片沿主脈和側脈呈線條狀綠色外,其余均為銀白色斑紋。在溫度為15-25℃、空氣相對濕度為65-75%,富含有機質、透氣、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中栽培。
文檔編號A01H1/02GK102428866SQ201110296090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6日
發明者李景秀, 李愛榮, 管開云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