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營養基,尤其涉及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屬于生物培養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土地、糧食等資源日趨緊缺,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人類保健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能夠將粗纖維轉化為優質菌體蛋白、對人體有獨特保健功能的菌類食品日趨受到青睞, 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綠色、環保、高效、循環農業的典范。迄今,靈芝制劑多以子實體或固體培養菌絲為原料,生產周期長,易受環境污染, 當然對其品質產生影響。液體培養技術在此領域的應用,實現了靈芝的大規模工業化培養。但遣憾的是,現行的液體培養技術中,培養基全部入培養罐,培養基含有不溶性固形物, 在液體培養過程中釋放出酵素,致使培養液有異味,而且引起菌絲、不溶性固形物和培養液的分離困難;另外,靈芝栽培大部分采用木屑栽培和椴木栽培的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木材資源,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大規模發展木屑栽培和椴木栽培食用菌生產,受到森林資源限制,因此“菌林矛盾”越來越突出茶油樹為互葉白干層(Melaleuca alternifonia)桃金娘科白干層屬植物的小喬木,原產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沿海一帶,民間常用來抗感染,消炎以及治療腹瀉和外傷。 從互葉白干層的新鮮枝葉中提取得到的茶樹油(Tea Tree Oil,ΤΤΟ),屬白干層萜品型香料油,主要成分為松烯類碳氫化合物。茶樹油具抗病毒、抗菌、免疫激活、驅蟲殺蟲、化痰、鎮靜、止痛、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效的天然抗菌劑之一,已開始廣泛應用于醫藥衛生、日用化工、香料、食品、農藥等行業。試驗結果表明,對常見皮膚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微球菌、糞腸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等,茶樹油的MIC都不超過 2%。其抗菌活性遠遠高于傳統意義上的中藥消毒劑,甚至能達到中效消毒劑的殺菌水平。 該系列產品屬純天然提取,無毒、無害、對人、畜刺激性少,無殘留,對植物土壤危害小,符合 “綠色生活,節能環?!钡纳鐣l展方向,滿足現代人健康環保的要求,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和工業價值。2010年6月,廣東富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提煉茶油樹精油,經華南師范大學檢測中心檢測各項指標達到國際標準,提取的茶樹精油與中山大學合作研發生物制藥外, 所產茶油樹樹渣也與中山大學合作成功研發茶油樹樹渣種植食用菌技術。至2012年公司可采收茶油樹面積達6000畝,可采得生物量15000多噸,可提煉茶樹精油150噸,原油產值可3000萬元,而相應將產生茶油樹樹渣12000噸,將為發展茶油樹樹渣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利用茶油樹樹渣代替木屑作為種植藥用
靈芝的營養基。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該營養基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茶油樹樹渣5 90%,木屑0 70%,麥麩8 18%,玉米粉0 5%,糖1%,石膏1%。上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所述的營養基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渣茶油樹樹20 70%,木屑5 5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1%。上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所述的營養基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渣茶油樹樹30 60%,木屑15 45%,麥麩8%,玉米粉5%,糖1%,石膏1%。上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所述的營養基PH值為7 7. 5。 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所述的PH值用檸檬酸或者石灰粉調節。進一步的,上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所述的茶油樹樹渣是通過蒸煮方式提取茶油后的茶油樹樹渣。本發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茶油樹樹渣代替木屑和椴木作為營養基種植靈芝,達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目的;這樣既有利于生產高品質、高價值的藥用靈芝,又能起到保護森林資源的作用, 解決發展食用菌產業中日益嚴重的“菌林矛盾”問題。2.通過蒸煮提取過精油的茶油樹樹渣栽培藥用靈芝,因經過高溫蒸煮的樹渣無菌,不需經過化學藥品消毒即可用來培植靈芝,完全環保生態;樹渣中還含有的少量茶樹油,為天然殺菌劑,可殺滅靈芝生長過程中的其他污染菌,在種植靈芝的過程中不需再噴灑農藥;經蒸煮渣木質結構和木質細胞更松動,其營養成分易被靈芝吸收,所產靈芝產量高質量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配方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夠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實施例11.培養料的配制方法(1)稱料將準備好的原料按配方確定的比例稱?。黄渲?,所用的將茶油樹樹渣用粉碎機粉碎。(2)拌料配制時,茶油樹樹渣與不溶于水的輔料麩皮、米糠、木屑等攪拌均勻,將糖、淀粉等溶于水的物質配制成水溶液的形式加入。攪拌均勻,經多次翻堆,讓培養料充分吸收水分。(3)調節含水量晴天水分蒸發量大,水分應略高些,陰天則應偏低;拌料場地吸水性強,水分應調高,反之應調低。用茶油樹樹渣培養料拌料時,用手抓起一把拌好的原料, 緊握一下水能從手指縫滲出,滴而不成線時,含水量為65%左右;僅有水痕出現,含水量為 60%左右。此外,料拌好后必須堆成一堆,讓水分充分滲入原料。(4)測定pH值料拌好后用pH試紙測定其pH,一般pH7 7. 5為宜。如果偏堿, 用檸檬酸來調節;若偏酸,用石灰粉調節。2.裝袋滅菌按培養基配方,把原輔材料備好,加水攪拌均勻,然后裝袋。采用聚丙烯塑料薄膜袋(長40 5Ocm,寬22 Mcm,厚度0. 05 0. 06厘米)。(1)裝袋讓袋子兩頭出靈芝,在裝料前先用口圈及紙、繩扎住袋子一端。先抓2 3把培養料裝進袋中,用手把袋底的邊角壓入袋內,并壓緊培養料使之成圓柱形,袋底平穩能直立于地面。裝料時松緊度要適宜,一般邊裝料邊用手壓實,裝至離袋口 5 6cm時,停止裝料,用手輕輕壓平表面,用直徑約2. 5cm的尖木棒在袋料中間打一洞,再封住袋口。裝料時不宜過緊,太緊滅菌后袋子容易受熱脹破,并且透氣性太差,菌絲生長太慢;也不能太松,過松料與袋壁留下許多空隙,造成營養浪費。最好是裝料后袋子挺直而不彎曲,兩頭料裝的比中間要略緊一些。這樣在搬運過程中不易堵塞,滅菌時蒸汽容易穿透培養料,滅菌能更徹底,而且接種時原種落入洞底,加速菌絲生長、縮短栽培種培養時間。培養料裝好后,將袋口及表面弄干凈,在袋口上套上硬塑料套環,讓袋口薄膜從環內通過,并向外順環壁朝下翻轉,然后將袋口整平,塞上棉塞,進鍋滅菌。(2)滅菌裝好的料袋不宜久放,應在4h之內進行滅菌。特別是高溫季節,尤其要注意,否則培養基在高溫下,微生物繁殖迅速,很快會使培養料發生酸敗。滅菌采用常壓蒸氣滅菌法, 以1. 5公斤/平方厘米的蒸汽壓力滅菌1. 5小時,或常壓蒸汽滅菌8 10小時,滅菌后取出冷卻。料袋進入滅菌倉時,應堆放好,不要太擠,要留有蒸氣通道,讓蒸氣在蒸倉內有回旋的余地,避免造成滅菌的死角。(3)接種與培養栽培種應在無菌箱或無菌室內按無菌操作要求接種,然后與原種同樣條件進行培養。實施例2不同配方營養基的靈芝生長速度對比,在本領域常用的營養基中,糖常規用量范圍為0.5 3%,石膏的常規用量范圍為1 3%,為便于對比,在本發明下述的實施例中固定糖和石膏的用量均為1%。試驗條件培植基地溫度21 25°C,濕度82% 93% ;種植藥用靈芝的各配方具體如下(各原料的配比為重量百分比),制備方法參見實施例1。配方1 木屑7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2 茶油樹樹渣5%,木屑70%,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3 茶油樹樹渣20%,木屑5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4 茶油樹樹渣30%,木屑4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5 茶油樹樹渣40%,木屑3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6 茶油樹樹渣50%,木屑2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7 茶油樹樹渣60%,木屑1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8 茶油樹樹渣70%,木屑5%,麥麩18%,玉米粉5%,糖1%,石膏;配方9 茶油樹樹渣80%,麥麩18%,糖1%,石膏;配方10 茶油樹樹渣90 %,麥麩8 %,糖1 %,石膏1 % ;試驗結果不同配方瓶栽處理的生長發育周期及速度見表1,不同培養基配方靈芝總產量分析見表2。表1不同配方袋栽處理的生長發育周期及速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其特征在于,該營養基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茶油樹樹渣5 90%,木屑0 70%,麥麩8 18%,玉米粉0 5%,糖0. 5 3%,石膏1 3 % ο
2.根據權利要1所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基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渣茶油樹樹20 70%,木屑5 55%,麥麩18%,玉米粉5%,糖 1%,石膏1%。
3.根據權利要1所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基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渣茶油樹樹30 60 %,木屑15 45 %,麥麩8 %,玉米粉5 %,糖 1%,石膏1%。
4.根據權利要1至3任一所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基 PH值為7 7. 5。
5.根據權利要4所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值用檸檬酸調節。
6.根據權利要4所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H值用石灰粉調節。
7.根據權利要1至3任一所述的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油樹樹渣是通過蒸煮方式提取茶油后的茶油樹樹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種植靈芝用的營養基;旨在提供一種有利于生產高品質、高價值的藥用靈芝,又能起到保護森林資源的作用,解決發展藥用靈芝產業中日益嚴重的“菌林予盾”問題的培養基;其技術要點是該營養基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茶油樹樹渣5~90%,木屑0~70%,麥麩8~18%,玉米粉0~5%,糖1%,石膏1%;屬于生物培養基技術領域。
文檔編號C05G1/00GK102503645SQ20111034361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日
發明者鄭永健 申請人:廣東富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