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施農業種植技術領域中的育苗設備,特別是ー種全數控軌道式育苗
^ci ο
背景技術:
目前,室內外密閉人控環境エ廠化集約式作物育苗的技術與裝置,尚處于探索、實驗階段,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所采用的人工光源固定,不能適應作物幼苗不同生育時期對光源強度的要求;ニ是室內降溫采用空調制冷的方式,既增加設備的投資成本,又提高其使用成本,且安裝維修維護麻煩;三是室內升溫、降溫和增濕、降濕以及補充02、CO2過程中通風時,由于風是直接通入育苗室內的,因而,育苗室內各處的溫升、溫降和濕增、濕降以及02、CO2的濃度很難保持均勻一致,從而,使得作物幼苗的生長不整齊。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既能保證室內的溫度、濕度和02、CO2濃度一致,又能滿足作物幼苗不同生育時期對光源強度的要求,且設備投資較少、使用成本較低、便于操作的育苗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發明ー種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是由箱體、基座、ニ組或ニ組以上的育苗架、引風機、送風機和控制組件構成;箱體裝置在基座上,其內腔由隔離板分隔成前部的育苗室和后部的多功能室;還包括有育苗系統和環境調節系統;所述的育苗系統是由ニ組或ニ組以上的育苗架、軌道車、軌道、育苗燈和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構成,裝置在育苗室內;育苗架是多層的,每層裝有營養液盤,育苗穴盤裝置在營養液盤中;育苗燈裝置在營養液盤的上方;軌道裝置在基座上,其上依次裝置軌道車和育苗架;軌道車的前面裝有軌道車門;所述的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是由營養液箱、進液管、 自動補液管、自動補液控制閥、溢流管、泄液管、泄液閥、排液管、水位感應部件、底層溢流管和營養液池構成;裝置在育苗架上部的營養液箱,分別連接進液管和自動補液管;自動補液管上裝置有自動補液控制閥,其出口裝置在最上層的營養液盤的上方;裝有泄液閥的泄液管,裝置在每層營養液盤的底部,其出口連接排液管;溢流管的上端裝置在營養液盤中, 下端裝置在其下層的營養液盤的上方,底層溢流管的上端裝置在底層的營養液盤中,底層溢流管的下端連接排液管;排液管連接營養液池;所述的環境調節系統是由引風道、送風道、引風機、送風機、濕溫感應部件、室外濕溫感應部件、風壓感應部件、增濕部件、除濕部件、加熱部件、新風引入部件、室風引出部件以及上進風靜壓箱、上出風靜壓箱、下進風靜壓箱和下出風靜壓箱構成;在多功能室的內腔兩側,分別隔離出引風道和送風道;引風機和室風引出部件裝置在引風道中,送風機、風壓感應部件、增濕部件、除濕部件、加熱部件和新風引入部件裝置在送風道中;所述的新風引入部件是由依次連通的新風引入風機、新風引入電動門和新風
4引入口構成,新風引入風機連通送風道,新風引入口連通箱體的外面;所述的室風引出部件是由依次連通的室風引出風機、室風引出電動門和室風引出口構成,室風引出風機連通引風道,室風引出口連通箱體的外面;在育苗室的內腔兩側,由上進風均風板、送風隔離板、下出風散風板和上出風散風板、引風隔離板、下進風均風板分別隔離出上進風靜壓箱、下出風靜壓箱和上出風靜壓箱、 下進風靜壓箱,濕溫感應部件裝置在上進風靜壓箱中,裝有育苗架的軌道車裝置在育苗室的內腔中部;送風道進ロ和送風道出ロ分別連接下出風靜壓箱和上進風靜壓箱,引風道進ロ和引風道出口分別連接上出風靜壓箱和下進風靜壓箱;在送風道進ロ與下出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散熱器,在送風道出口與上進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上進出風控流板,在引風道進ロ與上出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上出風控流板,在引風道出口與下進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下進風控流板;室外濕溫感應部件裝置在箱體的外部,引風機、送風機、濕溫感應部件、室外濕溫感應部件、風壓感應部件、增濕部件、除濕部件、加熱部件、新風引入部件、室風引出部件的電控線連接控制組件。在育苗室送風的ー側還裝置有送風側內置育苗架,在該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的下部裝有由側置導軌和側置滾輪構成的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在育苗室引風的ー側還裝置有引風側內置育苗架,在該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的下部同樣裝有由側置導軌和側置滾輪構成的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在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或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與軌道車之間還裝有由盲頭槽、L型隔離板、固定密封板和活動密封板構成的密封部件;盲頭槽裝置在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或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的下部,內端與連接在固定密封板上;L 型隔離板倒裝置在軌道車的側邊,其下部的“I”部插入盲頭槽中;固定密封板是箱體內腔的隔離板,活動密封板裝置在軌道車門的內側。在所述育苗架中還裝置有由光源架、ニ塊或ニ塊以上的光源板、液壓缸、油泵和油管構成的光源調控裝置;所述的光源架是由四根或四根以上的光源架滑桿、ニ塊或ニ塊以上的光源架橫梁板構成,光源板裝置在光源架橫梁板下面,并在其中的ー塊光源板上裝置有測距儀;在所述的光源架滑桿上套裝有ニ個或ニ個以上的滑桿套,該滑桿套的外側連接多層育苗架的立柱;所述光源架滑桿的下端連接液壓缸,液壓缸和油泵之間由油管連接;所述控制組件的控制線分別連接油泵、測距儀和光源板。在所述的液壓缸和油泵之間的油管上還裝有控制閥。在每兩組育苗架之間還裝置有由水池、水泵、水管、噴淋水管、水簾架、水槽和排水管構成的水簾降溫增濕組件;水簾架裝置在每兩組育苗架之間,其上裝置多層噴淋水管; 在每層噴淋水管的下面裝置有水槽,水槽的出水ロ連通排水管;排水管連通置于箱體外面的水池;水池、水泵和各層的噴淋水管由水管依次連通。在上進風靜壓箱或下出風靜壓箱或上出風靜壓箱或下進風靜壓箱中還裝置有O2 檢測儀和(X)2檢測儀,并在多功能室中裝置有仏補充罐和(X)2補充罐,O2補充罐和(X)2補充罐的補充輸送管連通上進風靜壓箱或下出風靜壓箱或上出風靜壓箱或下進風靜壓箱中,α 檢測儀和ω2檢測儀的信號線連接控制組件。本發明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采用在育苗室的進風和出風處設置靜壓箱,使得育苗室內的氣體能夠均勻地進入和流出,因而,能夠實現室內各處的溫度、濕度和02、CO2 濃度一致;同時,采用了光源調控裝置,可以自動調節光源與作物幼苗的間距,故能滿足作物幼苗不同生育時期對光源強度的要求;此外,在應用室內室外風的替換的基礎上,還采用了水簾降溫增濕組件,利用水冷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目的,從而摒棄了傳統的空調制冷降溫設備,既減少了設備投資,又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成本。另外,本發明還采用了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實現了自動補給營養液,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還采用軌道車,使得育苗架可以隨著軌道車移出箱外,便于播種和苗木出圃操作。各個系統和部件的動作,均由控制組件采用數字控制,所以,可以實現自動進行。
圖1是本發明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后視局部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風道原理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光源調控裝置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水簾降溫增濕組件的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的密封部件的示意圖。圖中1是箱體,2是化檢測儀,3是(X)2檢測儀,4是下進風均風板,5是上出風靜壓箱,6是引風隔離板,7是下進風靜壓箱,8是下進風導流板,9是下進風控流板,10是引風道出口,11是上出風控流板,12是引風道進ロ,13是上出風散風板,14是營養液箱,15是引風側內置育苗架,16是育苗燈,17是營養液盤,18是引風側內置上育苗腔,19是引風側水簾架,20是引風側上育苗腔,21是軌道車,22是電動車輪,23是軌道,24是引風側育苗架,25 是中水簾架,26是送風側上育苗腔,27是排液管,28是送風側育苗架,29是送風側水簾架, 30是送風側內置育苗架,31是送風側內置上育苗腔,32是側置導軌,33是側置滾輪,34是送風道出ロ,35是上進風均風板,36是上進出風控流板,37是上進風導流板,38是上進風靜壓箱,39是濕溫感應部件,40是送風隔離板,41是下出風散風板,42是下出風靜壓箱,43是散熱器,44是送風道進ロ,45是基座,46是多功能室,47是軌道車門,48是水池,49是水管,50 是增濕部件,51是除濕部件,52是加熱部件,53是仏補充罐,54是(X)2補充罐,55是送風機, 56是送風道,57是新風引入口,58是新風引入電動門,59是新風引入風機,60是多功能室檢查門,61是水泵,62是排水管,63是活動密封板,64是配電箱,65是營養液池,66是操作平臺,67是自控箱,68是引風道,69是溫控箱,70是引風機,71是室風引出ロ,72是室風引出電動門,73是室風引出風機,74是風向儀,75是室外攝像頭,76是室外濕溫感應部件,77是風壓感應部件,78是引風側內置下育苗腔,79是引風側下育苗腔,80是送風側下育苗腔,81 是送風側內置下育苗腔,82是L型隔離板,83是盲頭槽,84是噴淋水管,85是底層溢流管, 86是進液管,87是自動補液管,88是自動補液控制閥,89是水槽,90是育苗穴盤,91是泄液管,92是泄液閥,93是溢流管,94是水位感應部件,95是滑桿套,96是光源架滑桿,97是光源架橫梁板,98是光源板,99是測距儀,100是油泵,101是液壓缸,102是控制閥,103是油管,104是水簾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的說明。下面的說明是采用例舉的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應局限于此。下面的實施例是以箱體1內裝置有四組育苗架、每組育苗架為六層、并裝置有三組水簾降溫增濕組件的育苗裝置為例,以此為基礎的增減方案,均為本發明的等同體。本實施例是由箱體1、基座45、控制組件、育苗系統和環境調節系統構成。控制組件是由操作平臺66和自控箱67構成,自控箱67包括控制軟件、PLC控制模塊等;操作平臺66是由操作面板、主機、顯示器組成,通過操作面板可輸入控制參數,并通過控制軟件對各系統發布指令,進而對整個育苗裝置進行控制。育苗系統是由育苗架、軌道車21、軌道23、育苗燈16和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構成, 也包括箱體1。箱體1是ー個外側帶有保溫材料的箱狀容器,裝置在基座45上;箱體1的內腔由隔離板分隔成前部的育苗室和后部的多功能室46,其育苗室又分成三大空間,左右兩側空間的前面封閉,內部空腔的底面裝有側置導軌32,該側置導軌32上依次裝置側置滾輪33、 引風側內置育苗架15和送風側內置育苗架30,側置導軌32和側置滾輪33構成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或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中間空間的底部空缺,在該部位的基座45 上裝置軌道23,帶有電動車輪22的軌道車21裝置在該軌道23上,引風側育苗架M和送風側育苗架觀裝置在軌道車21上;軌道23較長,突出箱體1,便于讓軌道車21承載引風側育苗架M和送風側育苗架觀退出箱體1,方便播種和出苗。在引風側內置育苗架15與引風側育苗架M之間、引風側育苗架M與送風側育苗架觀之間、送風側育苗架觀與送風側內置育苗架30之間分別裝置引風側水簾架19、中水簾架25和送風側水簾架四。引風側內置育苗架15、與引風側育苗架對、送風側育苗架觀、送風側內置育苗架 30相同,為六層架狀結構,每ー層上都裝有營養液盤17,育苗穴盤90裝置在營養液盤17 中。以引風側內置育苗架15為例,在引風側內置育苗架15上還設置有由營養液箱14、進液管86、自動補液管87、自動補液控制閥88、溢流管93、泄液管91、泄液閥92、排液管27、水位感應部件94、底層溢流管85和營養液池65構成的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裝置在育苗架上部的營養液箱14,分別連接進液管86和自動補液管87 ;自動補液管87上裝置有自動補液控制閥88,其出口裝置在最上層的營養液盤17的上方;裝有泄液閥92的泄液管91,裝置在每層營養液盤17的底部,其出ロ連接排液管27,用于排泄營養液盤17中的營養液;溢流管93的上端裝置在營養液盤17中(該溢流管93在營養液盤17內凸出一定的高度,形成營養液層,育苗穴盤90即浸于此營養液層中),下端裝置在其下層的營養液盤17的上方,底層溢流管85的上端裝置在底層的營養液盤17中,底層溢流管85的下端連接排液管27 ;排液管27連接營養液池65。在上述每ー個育苗架中均裝有由光源架、六塊光源板98、液壓缸101、油泵100和油管103構成的光源調控裝置。光源架是由四根(也可采用六根或八根或更多根)光源架滑桿96、六塊光源架橫梁板97構成(也即六層,與育苗架的層數相同),每塊光源架橫梁板97裝置在育苗架的兩層營養液盤17之間;光源板98裝置在光源架橫梁板97下面,并在其中的ー塊(本例選在自下而上的第二塊,也可在每ー塊光源板98上都裝置)光源板98上裝置有測距儀99 ;光源板98上裝置有許多的育苗燈16 (其數量是根據面積和燈的功率,按照常規方法設計)。光源架滑桿96上套裝有ニ個(也可為三個或更多個)滑桿套95,該滑桿套95的外側連接育苗架15的立柱。光源架滑桿96的下端連接液壓缸101,液壓缸101 依次連接控制閥102、油管103和油泵100。自控箱67的控制線分別連接油泵100、測距儀 99和光源板98。還可在光源板98上裝置室內攝像頭,便于觀察室內幼苗的生長情況。引風側水簾架19、中水簾架25和送風側水簾架四相同,是由水池48、水泵61、水管49、噴淋水管84、水簾架104、水槽89和排水管62構成;水簾架104上裝置多層噴淋水管 84 ;在每層噴淋水管84的下面裝置有水槽89,水槽89的出水ロ連通排水管62 ;排水管62 連通置于箱體外面的水池48 ;水池48、水泵61和各層的噴淋水管84由水管49依次連通。在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或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的下部與軌道車21 之間分別裝置有密封部件,該密封部件是由盲頭槽83、L型隔離板82、固定密封板和活動密封板63構成;盲頭槽83裝置在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或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的下部,內端連接在固定密封板上;L型隔離板82倒裝置在軌道車21的側邊,其下部的“I” 部插入盲頭槽83中;固定密封板是箱體1內腔的隔離板,活動密封板63裝置在軌道車門47 上,當軌道車21進入到箱體1內設定位置吋,軌道車門47將箱體1前面的中間部分關閉, 其上的活動密封板63封住盲頭槽83的端部。環境調節系統包括引風道68、送風道56、引風機70、送風機55、濕溫感應部件39、 室外濕溫感應部件76、風壓感應部件77、增濕部件50、除濕部件51、加熱部件52、新風引入部件、室風引出部件、上進風靜壓箱38、上出風靜壓箱5、下進風靜壓箱7、下出風靜壓箱42、 O2檢測儀2、CO2檢測儀3、O2補充罐53和CO2補充罐54。在多功能室46的內腔兩側,分別隔離出引風道68和送風道56 ;在引風道68中, 裝置有引風機70和由依次連通的室風引出風機73、室風引出電動門72和室風引出口 71構成的室風引出部件;在送風道56中,裝置有送風機55、風壓感應部件77、增濕部件50、除濕部件51、加熱部件52和由依次連通的新風引入風機59、新風引入電動門58和新風引入口 57構成的新風引入部件;新風引入風機59連通送風道56,新風引入口 57連通箱體1的外面;室風引出風機73連通引風道68,室風引出ロ 71連通箱體1的外面。在多功能室46的中部,其左側(見附圖3所示)裝有多功能室檢查門60,其內腔裝置O2補充罐53、C02補充罐M、自控箱67以及用于為各個電器部件配電的配電箱64,各類進出的管道、用于控制加熱部件52的溫控箱69也裝置于此。操作平臺66裝置在多功能室46的面板上,便于操作。水池48和營養液池65裝置在箱體1的外部,風向儀74、室外攝像頭75和室外濕溫感應部件76裝置在箱體1的外部上端。在育苗室的內腔兩側,由上進風均風板35、送風隔離板40、下出風散風板41和上出風散風板13、引風隔離板6、下進風均風板4分別隔離出上進風靜壓箱38、下出風靜壓箱 42和上出風靜壓箱5、下進風靜壓箱7,濕溫感應部件39裝置在上進風靜壓箱38中,O2檢測儀2、CO2檢測儀3裝置在上出風靜壓箱5中。上進風均風板35、下出風散風板41、上出風散風板13和下進風均風板4均為帶有較多小孔的板,可以阻滯風的直接沖擊、并讓風均勻地通過。送風道進ロ 44和送風道出口 34分別連接下出風靜壓箱42和上進風靜壓箱38,引風道進12和引風道出ロ 10分別連接上出風靜壓箱5和下進風靜壓箱7 ;在送風道進ロ 44 與下出風靜壓箱42之間還裝有散熱器43,在送風道出ロ 34與上進風靜壓箱38之間還裝有上進出風控流板36,在引風道進ロ 12與上出風靜壓箱5之間還裝有上出風控流板11,在引風道出ロ 10與下進風靜壓箱7之間還裝有下進風控流板9 ;上進出風控流板36、上出風控流板11和下進風控流板9也是帶有較多小孔的板,可以阻滯風的直接沖擊、并讓風均勻地通過;散熱器43(散熱器采用與空調類似的散熱裝置,分為內機部件和外機部件,兩者由散熱管道連通,散熱管道中裝有散熱介質,由散熱泵帶動散熱介質作循環流動;內機和外機均帶有散熱片并盤有散熱管道;本例中的散熱器43即為內機部件)上的散熱片形成許多細小的通風槽,同樣可以阻滯風的直接沖擊、并讓風均勻地通過。化補充罐53和CO2補充罐M 的補充輸送管連通上進風靜壓箱38或下出風靜壓箱42或上出風靜壓箱5或下進風靜壓箱 7中,也可補充到引風道68或送風道56中,還可直接補充到育苗室的內腔中。下進風導流板8和上進風導流板37都是曲線狀板,分別裝置在下進風靜壓箱7中的下進風均風板4上和上進風靜壓箱38中的上進風均風板35上,起著引導風的流向的作用。引風機70、送風機55、濕溫感應部件39、室外濕溫感應部件76、風壓感應部件77、 增濕部件50、除濕部件51、新風引入部件、室風引出部件、O2檢測儀2和(X)2檢測儀3、水位感應部件94、水泵61、油泵100、測距儀99和光源板98等的電控線連接制控箱67 ;加熱部件52的控制線既連接制控箱67,又連接溫控箱69,由制控箱67通過溫控箱69控制加熱部件52的工作。由于軌道車21連同引風側育苗架M和送風側育苗架觀以及引風側內置育苗架 15和送風側內置育苗架30在播種和出苗吋,會移出箱體1的內腔,因而,其各類管道采用軟接頭。使用吋,先將軌道車21連同引風側育苗架M和送風側育苗架觀移出箱體1的內腔,再將輔助配備的活動軌道架置于軌道23上,利用引風側內置育苗架15和送風側內置育苗架30下部的側置滾輪33由側置導軌32轉移到活動軌道架上,進而移出箱體1的內腔, 即可在育苗穴盤90中進行填充育苗基質,并進行播種;然后,按上述相反順序進行復位;當軌道車21進入到箱體1內設定位置時,軌道車門47將箱體1前面的中間部分關閉,其上的活動密封板63封住盲頭槽83的端部,此時,通過自控箱67,向盲頭槽83內注入適量的水, 讓水填充盲頭槽83內的空隙,至此,箱體1的內腔即成為了全密閉的保溫空間。接著,根據所育植物苗的種類,通過操作平臺66,輸入各類控制參數。然后,開啟自動補液控制閥88,營養液經由營養液箱14、自動補液管87、自動補液控制閥88流入最上層的營養液盤17中;當該層營養液盤17中的液位超過設定的液位吋,便由溢流管93流向其下一層的營養液盤17中;依此類推,當底層營養液盤17中的水位超過設定的水位吋,一方面超過的營養液會由底層溢流管85溢流出來,經排液管27排向箱體1外部的營養液池65 中,另ー方面,裝置在底層營養液盤17中的水位感應部件94將感應到的液位信號傳送給自控箱67,進而由自控箱67發出指令,關閉自動補液控制閥88,停止補液;在育苗過程中,當底層營養液盤17中的水位低于設定的水位吋,水位感應部件94將感應到的液位信號傳送給自控箱67,進而由自控箱67發出指令,開啟自動補液控制閥88,進行自動補液。營養液
9箱14內的營養液經由進液管86從箱體1的外部進行補充。當育苗結束需要出圃或需要更換營養液吋,開啟泄液閥92,將各層營養液盤17中的營養液經泄液管91、泄液閥92和排液管27排向營養液池65中。其后,開啟引風機70和送風機55。風由送風機55、送風道56、送風道出口 34、上進風靜壓箱38、送風側內置上育苗腔31、送風側上育苗腔沈、引風側上育苗腔20、引風側內置上育苗腔18、上出風靜壓箱5、引風道進ロ 12、引風道68、引風機70、引風道出口 10、下進風靜壓箱7、引風側內置下育苗腔78、引風側下育苗腔79、送風側下育苗腔80、送風側內置下育苗腔81、下出風靜壓箱42、送風道56、送風機55構成循環。在該循環通道中,設有四個靜壓箱,用于均勻風的進出;以上進風靜壓箱38為例,當風由送風道出口 34通過上進出風控流板36進入上進風靜壓箱38吋,由于上進出風控流板36上開有較多的小孔,既可控制進入的風量,又避免風的直接沖擊,讓風均勻地進入;進入上進風靜壓箱38中的風,經上進風導流板37的導向,流向上進風均風板35,同樣,由于上進風均風板35上開有較多的小孔,控制著風的流出,因而,在上進風靜壓箱38中形成靜壓狀態,讓風均勻地流出。風在其它三個靜壓箱中流進和流出的原理與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從而,實現了室內均勻通風。與此同時,按照所育植物苗的需光要求,通過操作平臺66,調節好光源板98與育苗穴盤90之間的距離;然后,開啟光源板98,讓其上的育苗燈16發光,照射育苗穴盤90以及以后長出的作物幼苗。當作物幼苗逐漸成長、長高吋,此時,光源板98與作物幼苗之間的距離會逐漸縮短,導致光照強度逐漸増大,不利于作物幼苗生長;此吋,測距儀99會將感應到的光源板98與作物幼苗之間的距離信號輸送給自控箱67,由其進行比較,當兩者之間的距離短于設定的距離吋,由自控箱67發出指令,油泵100工作,通過油管103向液壓缸101 輸送壓力油,驅動液壓缸101動作。由于光源架和六塊光源板98連成ー個整體,且其光源架滑桿96穿裝在滑桿套95中,而滑桿套95又固定在育苗架15的立柱上,因而,液壓缸101 會推動光源架向上移動;隨著光源架的移動,光源板98可在育苗架15的兩層空間之間移動,從而,可調節光源板98與作物幼苗之間的距離。當光源板98上面的光源架橫梁板97 接近或抵住育苗架15的上層營養液盤17的底面吋,植物苗即可出畫。控制閥102可用于調節各根光源架滑桿96的均衡,避免光源架滑桿96在滑桿套95卡住,同時,還可用于微調光源板98與育苗穴盤90之間的距離。在育苗過程中,當風壓感應部件77感應到室內的風壓大于或小于設定值時,自控箱67會通過控制引風機70和送風機55的風量來調節。當濕溫感應部件39感應到的濕度過高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讓除濕部件 51 (可采用干燥機等除濕設備)工作;當風經過除濕部件51吋,除濕部件51會將風中的濕氣除去部分,降低其濕度;當這些經過一次除濕后的風在室內與其它未經除濕的風混合后, 其濕度自然就降低了ー些,再經過除濕、混合,如此多次均勻地循環后,其濕度自然地降低到設定的指標值,此時,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讓除濕部件51停止工作。在除濕的循環過程中,由于風道中設有四個靜壓箱,可以讓風均勻地進出,因而,能夠均勻地降低風的濕度, 此原理同樣應用于增濕、升溫、降溫和補充O2或CO2的過程,在下面的陳述中也不再贅述。當濕溫感應部件39感應到的濕度過低吋,同樣,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讓增濕部件50 (可采用增濕器等增濕設備)工作;當風經過增濕部件50時,增濕部件50會將提高風中的濕氣,增加其濕度;當這些經過一次增濕后的風在室內與其它未經增濕的風混合后,其濕度自然就提高了一些,再經過增濕、混合,如此多次均勻地循環后,其濕度自然地提高到設定的指標值,此時,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讓增濕部件50停止工作。當O2檢測儀2或(X)2檢測儀3檢測到室內空氣中的仏或(X)2含量偏低吋,自控箱 67會發出指令,讓裝置在多功能室46內腔的仏補充罐53或CO2補充罐M通過補充輸送管將O2或CO2補充輸送至靜壓箱中或送、引風道中或育苗室中,再經過多次均勻地循環和補充后,將O2或(X)2均勻地補充到室內空氣中;當仏檢測儀2或(X)2檢測儀3檢測到室內空氣中的O2或(X)2含量符合設定值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讓仏補充罐53或(X)2補充罐M停止補充。當O2檢測儀2或(X)2檢測儀3檢測到室內空氣中的仏或(X)2含量偏高吋,自控箱 67會發出指令,讓新風引入部件和室風引出部件工作。此時,新風引入風機59工作、新風引入電動門58打開(同吋,室風引出風機73工作、室風引出電動門72也打開),室外的新風由新風引入口 57引入到送風道56中,經過送風道出口 34、上進風靜壓箱38、送風側內置上育苗腔31、送風側上育苗腔沈、引風側上育苗腔20、引風側內置上育苗腔18,稀釋了室內空氣中的仏或CO2,再經過上出風靜壓箱5、引風道進ロ 12、引風道68、室風引出風機73和室風引出電動門72,由室風引出ロ 71引至室外。經過多次稀釋和引出,室內空氣中的O2或 CO2含量即可符合設定值,此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讓新風引入部件和室風引出部件停止工作。當濕溫感應部件39感應到的溫度偏低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并通過溫控箱69 啟動加熱部件52工作;當風經過加熱部件52吋,加熱部件52散發的熱量會將提高風的溫度,成為溫度略高的風;當這些經過一次升溫后的溫度略高的風在室內經過多次均勻地循環和升溫后,其溫度自然地提高到設定的指標值,此時,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并通過溫控箱69停止加熱部件52工作。當濕溫感應部件39感應到室內的溫度偏高吋,自控箱67會將濕溫感應部件39和室外濕溫感應部件76傳來的感應信號進行比較,當比較結果為室外的溫度低于室內的溫度、且溫差較大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讓新風引入部件和室風引出部件工作,利用室外溫度較低的空氣來稀釋室內溫度較高的空氣,達到既降低溫度、又降低降溫成本的目的。當比較結果為室外溫度與室內溫度相差不大、甚至室外溫度高于室內溫度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啟動水泵61,抽取水池48中的冷卻水,經水管49流至各噴淋水管84中向下噴出, 形成水簾;流經育苗室內的空氣,在穿過水簾吋,會蒸發部分水分,増加室內空氣中的濕度, 并帶走較多的熱量,從而降低室內溫度;水簾向下落至水槽89中,經排水管62排向置于箱體1外面的水池48中,將熱量由箱體1中帶出。當比較結果為室外溫度與室內溫度相差不大、甚至室外溫度高于室內溫度、且室內空氣濕度已達飽和狀態、不適宜采用增濕方式降溫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啟動散熱器43,進行降溫;此吋,當風經過散熱器43 ( S卩內機部件)吋,散熱器43上的散熱片會將熱量傳遞給盤置在散熱片上的散熱管道,并由散熱泵帶動散熱介質作循環流動,將室內的熱量帶至室外的外機部件,由外機部件上的風扇將其散熱片上的熱量散發到室外的空氣中。此種方式降溫,雖然也采用了電能,但由于沒有采用壓縮機來制冷,因而,其降溫成本依然較低。當室內溫度降低到設定的溫度吋,自控箱67會發出指令,停止散熱器43工作。
當植物苗長至適當的高度,可以出圃吋,可先停止通風,然后,關閉育苗燈;并開啟泄液閥92,將各層營養液盤17中的營養液排向營養液池65中;再泄掉盲頭槽83內的水, 即可按照前面所述的播種順序進行出畫。如果在營養液盤17內裝置一些帶有小孔的根部通風管,還可實現根部同溫通風。本發明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是ー種室內或室外全密閉的多層育苗設施,既可用于蔬菜、瓜果、畑草育苗,也可用于花卉、樹木育苗,還可用于糧食作物種植時的育秧。
權利要求
1.ー種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是由箱體、基座、ニ組或ニ組以上的育苗架、引風機、送風機和控制組件構成;箱體裝置在基座上,其內腔由隔離板分隔成前部的育苗室和后部的多功能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育苗系統和環境調節系統;所述的育苗系統是由ニ組或ニ組以上的育苗架、軌道車、軌道、育苗燈和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構成,裝置在育苗室內;育苗架是多層的,每層裝有營養液盤,育苗穴盤裝置在營養液盤中;育苗燈裝置在營養液盤的上方;軌道裝置在基座上,其上依次裝置軌道車和育苗架;軌道車的前面裝有軌道車門;所述的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是由營養液箱、進液管、自動補液管、自動補液控制閥、溢流管、泄液管、泄液閥、排液管、水位感應部件、底層溢流管和營養液池構成;裝置在育苗架上部的營養液箱,分別連接進液管和自動補液管;自動補液管上裝置有自動補液控制閥,其出口裝置在最上層的營養液盤的上方;裝有泄液閥的泄液管,裝置在每層營養液盤的底部, 其出口連接排液管;溢流管的上端裝置在營養液盤中,下端裝置在其下層的營養液盤的上方,底層溢流管的上端裝置在底層的營養液盤中,底層溢流管的下端連接排液管;排液管連接營養液池;所述的環境調節系統是由引風道、送風道、引風機、送風機、濕溫感應部件、室外濕溫感應部件、風壓感應部件、增濕部件、除濕部件、加熱部件、新風引入部件、室風引出部件以及上進風靜壓箱、上出風靜壓箱、下進風靜壓箱和下出風靜壓箱構成;在多功能室的內腔兩側,分別隔離出引風道和送風道;引風機和室風引出部件裝置在引風道中,送風機、風壓感應部件、增濕部件、除濕部件、加熱部件和新風引入部件裝置在送風道中;所述的新風引入部件是由依次連通的新風引入風機、新風引入電動門和新風引入 ロ構成,新風引入風機連通送風道,新風引入口連通箱體的外面;所述的室風引出部件是由依次連通的室風引出風機、室風引出電動門和室風引出口構成,室風引出風機連通引風道, 室風引出ロ連通箱體的外面;在育苗室的內腔兩側,由上進風均風板、送風隔離板、下出風散風板和上出風散風板、 引風隔離板、下進風均風板分別隔離出上進風靜壓箱、下出風靜壓箱和上出風靜壓箱、下進風靜壓箱,濕溫感應部件裝置在上進風靜壓箱中,裝有育苗架的軌道車裝置在育苗室的內腔中部;送風道進口和送風道出口分別連接下出風靜壓箱和上進風靜壓箱,引風道進口和引風道出ロ分別連接上出風靜壓箱和下進風靜壓箱;在送風道進ロ與下出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散熱器,在送風道出口與上進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上進出風控流板,在引風道進ロ與上出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上出風控流板,在引風道出口與下進風靜壓箱之間還裝有下進風控流板 ;室外濕溫感應部件裝置在箱體的外部,引風機、送風機、濕溫感應部件、室外濕溫感應部件、風壓感應部件、增濕部件、除濕部件、加熱部件、新風引入部件、室風引出部件的電控線連接控制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ι所述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育苗室送風的ー側還裝置有送風側內置育苗架,在該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的下部裝有由側置導軌和側置滾輪構成的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育苗室引風的ー側還裝置有引風側內置育苗架,在該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的下部同樣裝有由側置導軌和側置滾輪構成的弓I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或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與軌道車之間還裝有由盲頭槽、L型隔離板、固定密封板和活動密封板構成的密封部件;盲頭槽裝置在送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或引風側內置育苗架移動部件的下部,內端與連接在固定密封板上;L型隔離板倒裝置在軌道車的側邊,其下部的“I”部插入盲頭槽中;固定密封板是箱體內腔的隔離板,活動密封板裝置在軌道車門的內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育苗架中還裝置有由光源架、ニ塊或ニ塊以上的光源板、液壓缸、油泵和油管構成的光源調控裝置;所述的光源架是由四根或四根以上的光源架滑桿、ニ塊或ニ塊以上的光源架橫梁板構成,光源板裝置在光源架橫梁板下面,并在其中的ー塊光源板上裝置有測距儀;在所述的光源架滑桿上套裝有ニ個或ニ個以上的滑桿套,該滑桿套的外側連接育苗架的立柱;所述光源架滑桿的下端連接液壓缸,液壓缸和油泵之間由油管連接;所述控制組件的控制線分別連接油泵、測距儀和光源板。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液壓缸和油泵之間的油管上還裝有控制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每兩組育苗架之間還裝置有由水池、水泵、水管、噴淋水管、水簾架、水槽和排水管構成的水簾降溫增濕組件; 水簾架裝置在每兩組育苗架之間,其上裝置多層噴淋水管;在每層噴淋水管的下面裝置有水槽,水槽的出水ロ連通排水管;排水管連通置于箱體外面的水池;水池、水泵和各層的噴淋水管由水管依次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進風靜壓箱或下出風靜壓箱或上出風靜壓箱或下進風靜壓箱中還裝置有仏檢測儀和(X)2檢測儀,并在多功能室中裝置有仏補充罐和(X)2補充罐,O2補充罐和(X)2補充罐的補充輸送管連通上進風靜壓箱或下出風靜壓箱或上出風靜壓箱或下進風靜壓箱中,α檢測儀和ω2檢測儀的信號線連接控制組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全數控軌道式育苗裝置,涉及設施農業種植技術領域中的育苗設備,是由箱體1、基座45、控制組件、育苗系統和環境調節系統構成,育苗系統是由包括育苗架、軌道車21、軌道23、育苗燈16和營養液自動補給組件,環境調節系統包括引風道68、送風道56、引風機70、送風機55等;具有既能保證室內的溫度、濕度和O2、CO2濃度保持一致,又能滿足作物幼苗不同生育時期對光源強度的要求,且設備投資較少、使用成本較低、便于操作等特點,是一種室內或室外全密閉的多層育苗設施,既可用于蔬菜、瓜果、煙草育苗,也可用于花卉、樹木育苗,還可用于糧食作物種植時的育秧。
文檔編號A01G9/24GK102550329SQ20111046161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明者吳小平 申請人: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