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淋花盆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噴淋花盆,主要由花盆1、裝飾套2、托盤3和底座4組成,通過在底座內設置水倉,通過水泵將水泵入噴水管,再從上向下噴淋到花卉上,實現了自動對花卉進行噴淋,克服了人工無法準確掌握最佳噴淋時機以及噴淋量的缺陷;在花盆壁上及中心柱上設有排水透氣孔,在花盆壁與裝飾套間留有空隙,有助于提高疏水透氣性;氣泵將臭氧通過送氣管送入水倉底部,通過氣倉壁上的噴氣孔噴出并與水充分混合形成臭氧水,然后被水泵泵入噴水管噴淋到花卉和土壤上進行殺菌,有助花卉健康成長。
【專利說明】噴淋花盆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花盆,特別是一種能夠對花卉進行噴淋以替代人工澆淋的花盆。【背景技術】
[0002]花卉在養植過程中,需要隨時根據土壤濕度、環境濕度及環境溫度等因素及時澆淋,使花卉保持合適的濕度,才能茁壯成長。但人工澆淋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難以精確把握澆淋時機和澆淋量,二是由于疏忽難以做到及時澆淋。對于某些特殊的花卉,比如蘭花,它不單對采光、濕度及溫度有較高的要求外,還對種植的土壤、容器的疏水性和透氣性有較高要求。
[0003]目前常用的辦法是溫室養植,可以控溫、控濕、控制日照,成效很好,但成本較高并且只適合大面積種植,不適宜家庭小規模種植,并且,使用的花盆大都不具有良好的疏水透氣性。
[0004]在申請號為91204753.4的臺灣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中國蘭花花盆,將花盆設計為內外兩盆套合成盆口無隙帶腔體的花盆,在花盆的內盆下方設有水盤,在花盆的下方設有間隙供外界的空氣流入,花盆的腔體內設有環繞內盆的帶下垂棉線的裝置,棉線重到水中吸水,水隨棉線上升揮發成水汽并在腔體內停留,通過內盆壁上的小孔進入內盆,給花卉的根部提供水份。該設計的優點是利用棉線吸水,并蒸發到花盆腔體內從而給花卉提供水份,優點是能夠長期保持花卉根部的濕潤,不足是依靠棉線上水份的自然蒸發來給花卉提供水份,水份補充量較為有限并且受花卉根部的吸水能力、花盆內土壤的滲水性能等諸多因素影響,難以滿足對水份要求較高的花卉。
[0005]因此,需要尋找一種不僅能夠根據花卉及其生長環境給花卉及時提供適量的水份,還具有良好的疏水透氣性的花盆。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現狀,提供一種不僅能夠根據花卉及其生長環境給花卉及時提供適量的水份,還具有良好的疏水透氣性的花盆。
[0007]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噴淋花盆,主要由花盆1、裝飾套2、托盤3和底座4組成,所述的花盆I安置在裝飾套2內,裝飾套2安置在托盤3上,托盤3安置在底座4上,花盆底部設有向上突起的中空的中心柱,中心柱的底部開口,花盆壁和中心柱上設有多個排水透氣孔;托盤3底壁上設有過水透氣孔;底座4內設有分隔板,將底座內部空間分隔成水倉5和電器倉;在所述的電器倉內安置控制器6、臭氧發生器7、氣泵8,在電器倉的壁上設有進風口 ;所述的控制器6控制噴淋量和噴淋時間;所述的水倉5內設有水泵9,水泵9的出水口與噴水管10聯通;所述的噴水管10從下向上穿過中心柱,噴水管頂部設有噴淋頭11 ;花盆I中的水從排水透氣孔中流入托盤3,再從托盤3底壁上的過水透氣孔流入位于底座4內的水倉5中。
[0008]所述的花盆還包括送氣管,所述的送氣管一端位于電器倉內,另一端穿過分隔板進入水倉5內,氣泵8將臭氧泵入送氣管。
[0009]所述的送氣管在水倉內的一端的末端形成中空的氣倉,在氣倉壁上設有密集的噴氣孔。
[00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倉位于水倉5底部。
[0011]所述的送氣管的一部份高于水倉5的水位上限。
[0012]所述的送氣管在水倉內的部份中部向上彎曲,彎曲部份的最高處高于水倉5的水位上限。
[0013]所述的裝飾套2頂部和底部設有突出的支撐座,在支撐座之間留有空隙透氣;所述的噴水管10由多截水管套接組成,能夠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高度。
[0014]所述的座底4外壁設有觀察窗,能夠觀察水位的高低。
[0015]所述的托盤3中部設一個過水透氣孔,裝飾套2的支撐座安置在過水透氣孔周圍的托盆3底壁上。
[0016]在過水透氣孔上鋪設過濾網31,使雜物不能進入水倉5內。
[0017]
有益效果:
1、通過在底座內設置水倉,通過水泵將水泵入噴水管,再從上向下噴淋到花卉上,實現了自動對花卉進行噴淋,克服了人工無法準確掌握最佳噴淋時機以及噴淋量的缺陷;
2、在花盆壁上及中心柱上設有排水透氣孔,在花盆壁與裝飾套間留有空隙,有助于提聞疏水透氣性;
3、氣泵將臭氧通過送氣管送入水倉底部,通過氣倉壁上的噴氣孔噴出并與水充分混合形成臭氧水,然后被水泵泵入噴水管噴淋到花卉和土壤上進行殺菌,有助花卉健康成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所示,一種噴淋花盆,主要由花盆1、裝飾套2、托盤3和底座4組成,所述的花盆I安置在裝飾套2內,裝飾套2安置在托盤3上,托盤3安置在底座4上,花盆底部設有向上突起的中空的中心柱,中心柱的底部開口頂部開口,花盆壁和中心柱上設有多個排水透氣孔。多余的水從排水透氣孔排出 ,避免浸泡花卉。
[0020]托盤3底壁上設有過水透氣孔,添加的水或從花盆里滴下的水,通過托盤底壁上的過水透氣孔流入下方的水倉內。
[0021]底座4內設有分隔板,將底座內部空間分隔成水倉5和電器倉;在所述的電器倉內安置控制器6、臭氧發生器7、氣泵8,在電器倉的壁上設有進風口 ;所述的控制器6控制噴淋量和噴淋時間。
[0022]所述的水倉5內設有水泵9,水泵9的出水口與噴水管10聯通;所述的噴水管10從下向上穿過中心柱,噴水管頂部設有噴淋頭11,噴淋頭11能夠旋轉噴淋。噴水管10由多根套接在一起的水管組成,能夠根據需要升高或降低。
[0023]花盆I中的水從排水透氣孔中流入托盤3,再從托盤3底壁上的過水透氣孔流入位于底座4內的水倉5中。
[0024]所述的花盆還包括送氣管,所述的送氣管一端位于電器倉內,另一端穿過分隔板進入水倉5內,氣泵8將臭氧泵入送氣管。所述的送氣管在水倉內的一端的末端形成中空的氣倉,在氣倉壁上設有密集的噴氣孔,臭氧從噴氣孔噴出并與水充分混合形成臭氧水,然后被水泵泵入噴水管噴淋到花卉和土壤上進行殺菌,有助花卉健康成長。
[002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倉位于水倉5底部。
[0026]所述的送氣管的一部份高于水倉5的水位上限。
[0027]所述的送氣管在水倉內的部份中部向上彎曲,彎曲部份的最高處高于水倉5的水位上限。
[0028]所述的裝飾套2頂部和底部設有突出的支撐座,在支撐座之間留有空隙透氣;所述的噴水管10由多截水管套接組成,能夠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高度。
[0029]所述的座底4外壁設有觀察窗,能夠觀察水位的高低。
[0030]所述的托盤3中部設一個過水透氣孔,裝飾套2的支撐座安置在過水透氣孔周圍的托盆3底壁上。
[0031]在過水透氣孔上鋪設過濾網31,使雜物不能進入水倉5內。
[0032]本發明的噴淋花盆,通過噴淋保持花卉的潮濕,過多的水份通過排水透氣孔向下滴淋到托盤內,從而給花卉營造適合生長的濕度環境。
[0033]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解釋本發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替代,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噴淋花盆,主要由花盆(I)、裝飾套(2)、托盤(3)和底座(4)組成,所述的花盆(I)安置在裝飾套(2)內,裝飾套(2)安置在托盤(3)上,托盤(3)安置在底座(4)上,其特征在于:花盆底部設有向上突起的中空的中心柱,中心柱的底部開口,花盆壁和中心柱上設有多個排水透氣孔;托盤(3)底壁上設有過水透氣孔;底座(4)內設有分隔板,將底座內部空間分隔成水倉(5)和電器倉;在所述的電器倉內安置控制器(6)、臭氧發生器(7)、氣泵(8),在電器倉的壁上設有進風口 ;所述的控制器(6)控制噴淋量和噴淋時間;所述的水倉(5)內設有水泵(9),水泵(9)的出水口與噴水管(10)聯通;所述的噴水管(10)從下向上穿過中心柱,噴水管頂部設有噴淋頭(11);花盆(I)中的水從排水透氣孔中流入托盤(3),再從托盤(3)底壁上的過水透氣孔流入位于底座(4)內的水倉(5)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花盆還包括送氣管,所述的送氣管一端位于電器倉內,另一端穿過分隔板進入水倉(5 )內,氣泵(8 )將臭氧泵入送氣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氣管在水倉內的一端的末端形成中空的氣倉,在氣倉壁上設有密集的噴氣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倉位于水倉(5)底部。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氣管的一部份高于水倉(5)的水位上限。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氣管在水倉內的部份中部向上彎曲,彎曲部份的最高處高于水倉(5)的水位上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飾套2頂部和底部設有突出的支撐座,在支撐座之間留有空隙透氣;所述的噴水管(10)由多截水管套接組成,能夠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高度。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底(4)外壁設有觀察窗,能夠觀察水位的高低。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盤(3)中部設一個過水透氣孔,裝飾套(2)的支撐座安置在過水透氣孔周圍的托盆(3)底壁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噴淋花盆,其特征在于:在過水透氣孔上鋪設過濾網(31),使雜物不能進入水倉(5)內。
【文檔編號】A01G9/02GK103461021SQ201210188227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9日
【發明者】林兆鈞, 林偉明, 李耀強 申請人:林兆鈞, 李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