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物酶肥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肥料,有機肥料,化學肥料集一身的各自優點、長效、速效、緩釋、控釋,高產、優質相結合的一種生物酶肥料的配方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農業普遍施用的是以化學肥料為主,有機肥料,生物肥料為輔的單一形式。由于農業單一長期重復過量施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下降,微生物大量死亡。為了實現產量目標,農民不得不每年大量增加化學肥料的投入,僅吉林等地,公頃施肥就高達噸肥以上,越增施化肥,土壤越板結,微生物越死亡。有機質越下降,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就越弱,土壤團粒結構就越差.土壤三透功能(透光、透水、透氣)就越低、地下水污染等。土壤重金屬增多,形成石板地的機會就越大,植物病蟲害就越重,農產品污染水平 已達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 ;但如何解決以上問題?我國科學工作者一直不慎的努力。提倡平衡施肥,多施有機肥、生物肥,可是有機肥不增產,與化肥混合施肥量又大,與化肥混合.由于它不能提高肥效,化肥含量的降低又直接影響產量,農民不易接受。另外,有機肥不發酵或自然發酵(堆一年)發酵程度只能達到40%-50%,大部分有害菌不能徹底消滅,施入土壤后,植物病蟲害嚴重。很難實現綠色、有機、食品安全目標。而生物肥可解決土壤板結,增加土壤微生物作用,促進植物根系發達。但生物肥是有生命的活菌,隨著溫度的變化、運輸的不利、菌是會死亡的。肥料不穩影響產量,又因它不能與化肥混合和復合,不能在一起造粒,又怕高溫烘干,無法實施機械播種。農民還是不愿施用和不好施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肥料的所有缺點,發揚了各自肥料的長處和優勢。三位合一,提供一種發酵徹底,消滅所有的有機肥中病原菌,形成新型肥料中的菌絲體和蛋白質(這是我國肥料中唯一能出現的)。用來激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又能恢復土壤中的“三透”功能,降低土壤的溶重,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改良土壤,被激活的土壤有益微生物,能迅速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屬,使土壤中植物吸收不了的營養元素被植物吸收,提高了肥效10% _30%,故這種肥料集生物、有機、營養、速效、長效、緩解、控釋。改良土壤、提高地溫和水溫、促進作物早熟、根系發達、活桿成熟、增加農產品干物質的積累,生長快、健壯、米率高、產量高、品質好等為一身的新型肥料。我公司生產的產品正是解決農產品源頭——有害物質殘留超標,土壤源頭——污染耕地,地下水源頭——水源污染等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施用綠芯寶肥料可改良土壤,恢復地力,降低生產成本(棚室蔬菜可降低成本50% ),增產(大田比施用化肥增產5% -20%,蔬菜增產30% -3倍)使農產品優質高效,改善農產品品質,降低農藥使用量80%以上,實現農產品出口和生態農業的目標。與化肥相比,本產品可實行大農業的良性循環。
具體實施方式
生物酶肥料配方及其加工方法是將20%高梁秸桿、20%的稻殼粉或鋸末、秸桿等,60%的雞糞或其它畜禽糞便和工業廢料,通過國際高科技多種復合酶(酵素)在一起發酵.當發酵溫度達到60-65攝氏度時翻三倒,均勻后,攤開。停止繼續升溫,再通過烘干爐
烘干.達到8% -12%水分后與化肥N、P、K混合,再用酶制劑第二次處理,根據不同土壤不同植物配N-P-K14-8-8 ; 15-7-8 ;13-9-8,形成30%含量的速效、長效NPK指標,一次性干燥法造粒,包裝入庫。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物酶肥料的配方及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將雞糞(畜禽糞便、工業廢料等)、稻殼粉、秸桿、高梁秸桿等粉碎;通過酶(酵素)I公斤,高梁秸桿20 %,稻殼粉20 %,雞糞60%充分均勻后發酵;當發酵物中溫度自然升溫達到60-65攝氏度時,翻三次,腐熟好后(聞到酒香、土香味)看到大量的菌絲體和產生蛋白質后烘干或自然涼曬;當該物料水分達到8% -12%時,再根據土壤,根據植物所需配N、P、K營養元素(也可有機物與氯化鉀混合造粒,然后與N、P、復混),不同土壤不同植物N、P、K含量不同,東北三省分別為14-8-8、15-8-7、13-9-8之后每噸混入5%的酶制劑(酵素),再通過干燥法(機械)造粒,達到適宜機械播種的粒形和強度,包裝入庫。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到比生物菌肥料高一代的生物酶制劑肥料配方及其加工方法,它是將畜禽糞便、稻殼粉、高梁秸桿、發酵酶制劑、礦石粉等攪拌均勻進行發酵,達到60-65攝氏度有害菌基本全部殺死后,再篩選出石雜物粉碎、烘干,再根據土壤及植物所需添加不同含量營養元素及酶制劑。攪拌均勻后用干燥法造粒機造粒,直接裝袋。該肥料施入土壤后,可增產高效、改良土壤、恢復地力、提高肥效,分解土壤中重金屬,提高地溫和水溫、促早熟。繁殖土壤中有益菌,消滅有害菌。使植物健壯、根系發達,增強植物抗逆性,使植物活桿成熟,增加水稻千粒重,玉米、大豆百粒重,少施或不施農藥。水稻出米率高、蔬菜瓜果商品率高,化肥農藥污染大大減少,實現生態農業目標,大農業走上了良性循環之路。
文檔編號C05G1/00GK102942399SQ20121049321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李吉強 申請人:臨邑縣聯盛農資營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