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生物肥料【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由玉米秸稈粉、發酵大麥粉、毛草粉、水稻秸稈粉、葡萄糖、尿素、PK菌肥、硫酸銨、鈣鎂磷肥、普鈣、氯化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鉬酸銨、硫酸銅、硫酸錳、微生物菌種劑;本發明選用多種材料配制而成,各種營養成份之間的比例適中,能夠提高作物的生長速度,改變了植物根際的生態環境,同時易于植物根系吸收,具有改土壯根,調解土壤酸堿度,分解土壤中不易分解被固定的養分,是生產綠色有機產品的理想肥料。主要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易于推廣。
【專利說明】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生物肥料【技術領域】。 [0002]【背景技術】:
我國人口多、耕地少,且隨著人口增長、工業和城市的發展耕地逐年遞減。為此,我國增加農產品產量的唯一可行途徑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才能滿足工業發展和人口增加對農產品的需求,化肥也就順理成章的得到了廣泛應用。長期以來不合理使用化學肥料帶來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生態破壞、環境污染以及農副產品品質下降問題,已經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農業科技界的高度重視。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結和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的弊病。近幾十年來,我國一直努力探索合理施肥、克服化肥的弊端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徑。農業肥料包括化學肥料和生物肥料,是我國農業生產不可替代的重要生產資料。
[0003]目前我國農業種植領域為了追求產量,盲目地連年累月濫用化肥,導致農田物理、化學性質惡性改變,地下水源污染嚴重,土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0004]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目的是,用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降低了地下水源的污染程度,保護了土地生態環境。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由玉米秸桿粉、發酵大麥粉、毛草粉、水稻秸桿粉、葡萄糖、尿素、PK菌肥、硫酸銨、鈣鎂磷肥、普鈣、氯化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鑰酸銨、硫酸銅、硫酸錳、微生物菌種劑;
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00~150份;
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0~90份;
所述毛草粉為40~60份;
所述水稻秸桿粉為70~90份;
所述葡萄糖為10~20份;
所述尿素為5~10份;
所述PK菌肥為3~6份;
所述硫酸銨為I~3份;
所述鈣鎂磷肥為40~50份;
所述普鈣為20~30份;
所述氯化鉀為5~8份;
所述硫酸鋅為4~8份;
所述硫酸亞鐵為2~5份;
所述硼砂為I~3份;
所述鑰酸銨為I~3份;
所述硫酸銅為2~4份;
所述硫酸錳為2~4份;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5~20份; 所述的份數為重量份數。
[0006]優選方案如下:
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20份;
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5份;
所述毛草粉為42份;
所述水稻秸桿粉為80份;
所述葡萄糖為15份;
所述尿素為8份;
所述PK菌肥為4份;
所述硫酸銨為2份;
所述鈣鎂磷肥為45份;
所述普鈣為23份; 所述氯化鉀為7份;
所述硫酸鋅為6份;
所述硫酸亞鐵為3份;
所述硼砂為2份;
所述鑰酸銨為3份;
所述硫酸銅為2份;
所述硫酸錳為3份;
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8份。
[0007]二、
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30份;
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8份;
所述毛草粉為48份;
所述水稻秸桿粉為80份;
所述葡萄糖為15份;
所述尿素為6份;
所述PK菌肥為4份;
所述硫酸銨為3份;
所述鈣鎂磷肥為45份;
所述普鈣為26份;
所述氯化鉀為7份;
所述硫酸鋅為5份;
所述硫酸亞鐵為4份;
所述硼砂為2份;
所述鑰酸銨為2份;
所述硫酸銅為3份;所述硫酸錳為2份;
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7份。
[0008]本發明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A)將發酵大麥粉、毛草粉、葡萄糖、尿素、PK菌肥、硫酸銨、鈣鎂磷肥、普鈣、氯化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鑰酸銨、硫酸銅、硫酸錳按照重量份數要求送進攪拌混合器內進行攪拌混合,所述攪拌混合器的攪拌速度為每分鐘50~60轉;
(B)將攪拌混合后的原料過50目篩,然后將原料送進發酵池中進行發酵,并在發酵池內投入按照重量份數的微生物菌種劑,并在發酵池內加水,然后加入生物發酵劑,將發酵池內的溫度控制在30~60°C下發酵5天,最后將發酵后的液體進行過濾;
(C)將步驟(B)得到的濾渣與按照重量份數的玉米秸桿粉和水稻秸桿粉進行混合,得到一個混合原料,自然晾干,密封避光保存并在120~130°C高溫消毒混合原料2小時,最后送進干燥器進行干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所述干燥器的溫度設定為120~140°C,干燥時間為10~15分鐘。
[0009](D)將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過造粒機制成顆粒。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選用多種材料配制而成,各種營養成份之間的比例適中,能夠提高作物的生長速度,改變了植物根際的生態環境,同時易于植物根系吸收,具有改土壯根,調解土壤酸堿度,分解土壤中不易分解被固定的養分,是生產綠色有機產品的理想肥料。主要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易于推廣。
[0011]【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12]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20份;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5份;所述毛草粉為42份;所述水稻秸桿粉為80份;所述葡萄糖為15份;所述尿素為8份;所述PK菌肥為4份;所述硫酸銨為2份;所述鈣鎂磷肥為45份;所述普鈣為23份;所述氯化鉀為7份;所述硫酸鋅為6份;所述硫酸亞鐵為3份;所述硼砂為2份;所述鑰酸銨為3份;所述硫酸銅為2份;所述硫酸錳為3份;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8份。
[0013]本實施例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A)將發酵大麥粉、毛草粉、葡萄糖、尿素、PK菌肥、硫酸銨、鈣鎂磷肥、普鈣、氯化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鑰酸銨、硫酸銅、硫酸錳按照重量份數要求送進攪拌混合器內進行攪拌混合,所述攪拌混合器的攪拌速度為每分鐘50~60轉;
(B)將攪拌混合后的原料過50目篩,然后將原料送進發酵池中進行發酵,并在發酵池內投入按照重量份數的微生物菌種劑,并在發酵池內加水,然后加入生物發酵劑,將發酵池內的溫度控制在45°C下發 酵5天,最后將發酵后的液體進行過濾;
(C)將步驟(B)得到的濾渣與按照重量份數的玉米秸桿粉和水稻秸桿粉進行混合,得到一個混合原料,自然晾干,密封避光保存并在124°C高溫消毒混合原料2小時,最后送進干燥器進行干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所述干燥器的溫度設定為130°C,干燥時間為13分鐘。[0014](D)將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過造粒機制成顆粒。
[0015]實施例2:
本實施中,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30份;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8份;所述毛草粉為48份;所述水稻秸桿粉為80份;所述葡萄糖為15份;所述尿素為6份;所述PK菌肥為4份;所述硫酸銨為3份;所述鈣鎂磷肥為45份;所述普鈣為26份;所述氯化鉀為7份;所述硫酸鋅為5份;所述硫酸亞鐵為4份;所述硼砂為2份;所述鑰酸銨為2份;所述硫酸銅為3份;所述硫酸錳為2份;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7份。
[0016]本實施例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A)將發酵大麥粉、毛草粉、葡萄糖、尿素、PK菌肥、硫酸銨、鈣鎂磷肥、普鈣、氯化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鑰酸銨、硫酸銅、硫酸錳按照重量份數要求送進攪拌混合器內進行攪拌混合,所述攪拌混合器的攪拌速度為每分鐘55轉;
(B)將攪拌混合后的原料過50目篩,然后將原料送進發酵池中進行發酵,并在發酵池內投入按照重量份數的微生物菌種劑,并在發酵池內加水,然后加入生物發酵劑,將發酵池內的溫度控制在50°C下發酵5天,最后將發酵后的液體進行過濾;
(C)將步驟(B)得到的濾渣與按照重量份數的玉米秸桿粉和水稻秸桿粉進行混合,得到一個混合原料,自然晾干,密封避光保存并在127°C高溫消毒混合原料2小時,最后送進干燥器進行干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所述干燥器的溫度設定為125°C,干燥時間為13分鐘。
[0017](D)將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過造粒機制成顆粒。
[0018]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由玉米秸桿粉、發酵大麥粉、毛草粉、水稻秸桿粉、葡萄糖、尿素、PK菌肥、硫酸銨、鈣鎂磷肥、普鈣、氯化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鑰酸銨、硫酸銅、硫酸錳、微生物菌種劑; 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00~150份; 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0~90份; 所述毛草粉為40~60份; 所述水稻秸桿粉為70~90份; 所述葡萄糖為10~20份; 所述尿素為5~10份; 所述PK菌肥為3~6份; 所述硫酸銨為I~3份; 所述鈣鎂磷肥為40~50份; 所述普鈣為20~30份; 所述氯化鉀為5~8份; 所述硫酸鋅為4~8份; 所述硫酸亞鐵為2~5份; 所述硼砂為I~3份; 所述鑰酸銨為I~3份; 所述硫酸銅為2~4份; 所述硫酸錳為2~4份; 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5~20份; 所述的份數為重量份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20份; 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5份; 所述毛草粉為42份; 所述水稻秸桿粉為80份; 所述葡萄糖為15份; 所述尿素為8份; 所述PK菌肥為4份; 所述硫酸銨為2份; 所述鈣鎂磷肥為45份; 所述普鈣為23份; 所述氯化鉀為7份; 所述硫酸鋅為6份; 所述硫酸亞鐵為3份; 所述硼砂為2份; 所述鑰酸銨為3份; 所述硫酸銅為2份;所述硫酸錳為3份; 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8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玉米秸桿粉為130份; 所述發酵大麥粉為88份; 所述毛草粉為48份; 所述水稻秸桿粉為80份; 所述葡萄糖為15份; 所述尿素為6份; 所述PK菌肥為4份; 所述硫酸銨為3份; 所述鈣鎂磷肥為45份; 所述普鈣為26份; 所述氯化鉀為7份; 所述硫酸鋅 為5份; 所述硫酸亞鐵為4份; 所述硼砂為2份; 所述鑰酸銨為2份; 所述硫酸銅為3份; 所述硫酸錳為2份; 所述微生物菌種劑為17份。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任意一項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A)將發酵大麥粉、毛草粉、葡萄糖、尿素、PK菌肥、硫酸銨、鈣鎂磷肥、普鈣、氯化鉀、硫酸鋅、硫酸亞鐵、硼砂、鑰酸銨、硫酸銅、硫酸錳按照權利要求2的重量份數要求送進攪拌混合器內進行攪拌混合,所述攪拌混合器的攪拌速度為每分鐘50~60轉; (B)將攪拌混合后的原料過50目篩,然后將原料送進發酵池中進行發酵,并在發酵池內投入按照權利要求2的重量份數的微生物菌種劑,并在發酵池內加水,然后加入生物發酵劑,將發酵池內的溫度控制在30~60°C下發酵5天,最后將發酵后的液體進行過濾; (C)將步驟(B)得到的濾渣與按照權利要求2的重量份數的玉米秸桿粉和水稻秸桿粉進行混合,得到一個混合原料,自然晾干,密封避光保存并在120~130°C高溫消毒混合原料2小時,最后送進干燥器進行干燥,得到干燥后的混合原料,所述干燥器的溫度設定為120~140°C,干燥時間為10~15分鐘; (D)將干燥后的混合原料通過造粒機制成顆粒。
【文檔編號】C05G1/00GK103626543SQ201310550135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吳志剛 申請人:蘇州仁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