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插秧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插秧機,包括一對覆土滾輪固定在覆土滾輪固定板上,覆土滾輪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架上,手把固定在固定架的后端,行進滾輪通過行進滾輪軸固定在固定架,所述覆土滾輪的前方安裝有送秧機構箱,送秧機構箱的上方安裝有秧苗斗,送秧機構箱分隔為兩部分,位于送秧機構箱內一部分且與秧苗斗連接處設置有送秧輪軸,送秧機構箱的下方設置有呈“八”字的覆土板,送秧機構箱的下端后側開設有呈弧形的開口;送秧輪軸通過送秧輪軸傳動軸連接位于送秧機構箱另一部分內的傳動鏈輪,傳動鏈輪通過鏈條與固定架前端的一級傳動鏈輪;送秧機構箱的正前方安裝有犁具,犁具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前端固定安裝有能夠連接動力的牽引部。
【專利說明】一種插狹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及農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適應多種秧苗插種的 插秧機。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扶持,農業機械大量的用于田間作業,這在提高勞 動效率的同時大大節省了勞動力成本。目前,現有的各類插秧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結構復 雜、體積笨重、插秧效率低、插秧質量差等缺點,還有就是這些大型的插秧設備造價高昂,不 適合我國大多數小規模種植的農戶使用,因此目前雖然國家大力提倡實現農業機械化,但 是受經濟條件和自然環境等客觀條件限制,仍有很大部分的農業勞動者采取的是人工徒手 插秧。這種方式效率低下,勞動量大。隨著勞動力價值的提升和插秧工作季節性的特殊要 求,費時費力的手工插秧勞作已成為勞動人民的瓶頸。因此,針對現有的人力插秧機插秧過 程繁瑣、插秧效率低、插秧質量差等缺點,實用新型一種輕便、快捷的插秧農具,對于減輕農 民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收入關系極為密切。
【發明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滿足各種秧苗的 栽種需要的插秧機。
[0004]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5] -種插秧機,包括手把、一對覆土滾輪和一個行進滾輪,一對覆土滾輪固定在覆土 滾輪固定板上,覆土滾輪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架上,手把固定在固定架的后端,行進滾輪通過 行進滾輪軸固定在固定架的前端上,所述覆土滾輪的前方安裝有送秧機構箱,送秧機構箱 的上方安裝有秧苗斗,送秧機構箱分隔為兩部分,位于送秧機構箱內一部分且與秧苗斗連 接處設置有送秧輪軸,送秧機構箱的下方設置有呈"八"字的覆土板,送秧機構箱的下端后 側開設有呈弧形的開口以方便秧苗落下;送秧輪軸通過送秧輪軸傳動軸連接位于送秧機構 箱另一部分內的傳動鏈輪,傳動鏈輪通過鏈條與固定架前端的一級傳動鏈輪;送秧機構箱 的正前方安裝有犁具,犁具通過犁具固定裝置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的前端固定安 裝有能夠連接動力的牽引部。
[0006] 具體的,所述送秧輪軸包括內輪軸,內輪軸的中部開設有放置送秧機構傳動軸的 傳動軸孔,所述內輪軸外圓周設置有定距外輪軸,定距外輪軸的一端均勻開設有放置秧苗 根部的秧苗根部凹槽,在開設有秧苗根部凹槽一端的定距外輪軸被秧苗根部凹槽分成若干 部分,每部分定距外輪軸上設置有隔板,隔板的兩側分別放置分擋秧苗的擋塊,相鄰隔板之 間的擋塊之間形成放置秧苗莖部的秧苗莖部凹槽,在定距外輪軸的另一端的表面上相鄰隔 板之間形成能夠放置秧苗頭部的秧苗頭部槽,擋塊通過螺釘固定在定距外輪軸上。
[0007] 具體的,所述秧苗根部凹槽最少為三個,相應的隔板與秧苗根部凹槽個數相同,擋 塊的個數是隔板個數的兩倍。
[0008] 具體的,所述秧苗斗與送秧機構箱連接口處一側設置毛刷,毛刷與送秧輪軸緊挨。
[0009] 具體的,所述行進滾輪軸由螺母固定,其一側設置能夠控制其松緊的頂絲。
[0010] 具體的,所述固定架的前端設置支架。
[0011] 具體的,所述鏈條設置有鏈條保護裝置。
[0012] 具體的,設置所述插秧機若干組成為多功能插秧機,可以滿足不同秧苗的需要。
[0013]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插秧機是通過牽引部連接到動力,經行進滾輪帶動行進滾輪軸 進而帶動一級傳動鏈輪,通過鏈條的作用帶動傳動鏈輪,最終帶動送秧機構傳動軸帶動送 秧輪軸。行進中的本插秧機在犁具的作用下挖開一條土溝,然后覆土板隨后把土稍微的往 中間收攏,在送秧機構的作用下從送秧機構箱的弧形開口處放下秧苗至土溝內,兩個后滾 輪中間的空間正好能通過秧苗,而兩個后滾輪將秧苗兩側的圖碾實,達到插秧種苗的目的。
[0014]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送秧輪軸通過定距外輪軸可以設定秧苗之間的間距,如果秧苗 之間的間距大那么定距外輪軸上所開的凹槽就大。根據不同秧苗的大小情況可以調整擋 塊的寬度和長度以適合放置秧苗的需要,擋塊通過螺釘固定在定距外輪軸上以方便更換擋 塊,調整擋塊之間的間距大小以放置秧苗的需要。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操作簡 單,性能穩定,易于安裝生產,造價低,具有插秧均勻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 圖3是送秧輪軸的結構示意圖。
[0018] 圖4是圖3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9] 圖5是【具體實施方式】2的送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6是【具體實施方式】3的送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 1-內輪軸,2-傳動軸孔,3-秧苗根部凹槽,4-擋塊,5-隔板,6-定距外輪軸, 7_螺釘,8-秧苗莖部凹槽,9-秧苗頭部槽,10-手把,11-覆土滾輪,12-覆土滾輪固定 板,13-固定架,14-秧苗斗,15-送秧機構箱,6-覆土板,17-傳動鏈輪,18-鏈條,19-犁 具,20-犁具固定裝置,21-鏈條保護裝置,22-行進滾輪,23-牽引部,24-支架,25-頂 絲,26- -級傳動鏈輪,27-送秧機構傳動軸,28-毛刷,29-送秧機構,30-行進滾輪軸。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1
[0023] 如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插秧機,包括手把10、一對覆土滾輪11和一個行 進滾輪22。一對覆土滾輪11固定在覆土滾輪固定板12上,覆土滾輪固定板12固定在固定 架13上,手把10固定在固定架13的后端。行進滾輪22通過行進滾輪軸30固定在固定架 13的前端上,行進滾輪軸30由螺母固定,其一側設置能夠控制其松緊的頂絲25。所述覆土 滾輪11的前方安裝有送秧機構箱15,送秧機構箱15的上方安裝有秧苗斗14。所述秧苗斗 14與送秧機構箱15連接口處一側設置毛刷28,毛刷28與送秧輪軸29緊挨。
[0024] 如圖2為圖1的俯視圖,送秧機構箱15分隔為兩部分,位于送秧機構箱15內一部 分且與秧苗斗14連接處設置有送秧輪軸29,送秧機構箱15的下方設置有呈"八"字的覆土 板16,送秧機構箱15的下端后側開設有呈弧形的開口以方便秧苗落下;送秧輪軸29通過 送秧輪軸傳動軸27連接位于送秧機構箱15另一部分內的傳動鏈輪17,傳動鏈輪17通過 鏈條18與固定架13前端的一級傳動鏈輪26,鏈條18設置有鏈條保護裝置21 ;送秧機構箱 15的正前方安裝有犁具19,犁具19通過犁具固定裝置20固定在固定架13上,所述固定架 13的前端固定安裝有能夠連接動力的牽引部23,固定架13的前端設置支架24,可以增加 固定架的穩定性。
[0025] 如圖3為所述的送秧輪軸29的結構示意圖,根據送秧輪軸的設置可適合豆子、花 生等稍大葉而且苗間距稍大的秧苗的栽種。包括內輪軸1,內輪軸1的中部開設有放置送秧 機構傳動軸27的傳動軸孔2,所述內輪軸1外圓周設置有定距外輪軸6,定距外輪軸6的一 端均勻開設有放置秧苗根部的秧苗根部凹槽3,在開設有秧苗根部凹槽3 -端的定距外輪 軸6被秧苗根部凹槽3分成四部分,每部分定距外輪軸6上設置有隔板5,隔板5的兩側分 別放置分擋秧苗的擋塊4。如圖4所示為所示的送秧機構29的側視結構圖,相鄰隔板5之 間的擋塊4之間形成適合放置大豆、花生等秧苗的秧苗莖部凹槽8,在定距外輪軸6的另一 端的表面上相鄰隔板5之間形成能夠放置秧苗頭部的秧苗頭部槽9。擋塊4通過螺釘7固 定在定距外輪軸6上。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2
[0027] 如圖5所示為本【具體實施方式】中送秧輪軸29的結構示意圖,與【具體實施方式】1不 同的是開設有秧苗根部凹槽3 -端的定距外輪軸6被秧苗根部凹槽3分成三部分,此種方 式形成的秧苗根部凹槽3和秧苗莖部凹槽8的間距也相應的大,從而能適合于葉和秧苗都 較大的西瓜秧苗。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3
[0029] 如圖6所示為本【具體實施方式】中送秧輪軸29的結構示意圖,與【具體實施方式】1不 同的是開設有秧苗根部凹槽3 -端的定距外輪軸6被秧苗根部凹槽3分成五部分,此種方 式形成的秧苗根部凹槽3和秧苗莖部凹槽8的間距相應的小,從而能適合于葉和秧苗都較 小的水稻和小麥秧苗。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4
[0031] 將所述插秧機同事安裝3組在一個固定架上成為多功能插秧機,可以根據需要將 每組插秧機的送秧機構設置為不同的型號如上述任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可滿足不同套 種秧苗的需要。
[0032]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 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 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 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 一種插秧機,包括手把(10)、一對覆土滾輪(11)和一個行進滾輪(22),一對覆土滾 輪(11)固定在覆土滾輪固定板(12)上,覆土滾輪固定板(12)固定在固定架(13)上,手把 (10)固定在固定架(13)的后端,行進滾輪(22)通過行進滾輪軸(30)固定在固定架(13)的 前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滾輪(11)的前方安裝有送秧機構箱(15),送秧機構箱(15) 的上方安裝有秧苗斗(14),送秧機構箱(15)分隔為兩部分,位于送秧機構箱(15)內一部分 且與秧苗斗(14)連接處設置有送秧輪軸(29),送秧機構箱(15)的下方設置有呈"八"字的 覆土板(16),送秧機構箱(15)的下端后側開設有呈弧形的開口以方便秧苗落下;送秧輪軸 (29)通過送秧輪軸傳動軸(27)連接位于送秧機構箱(15)另一部分內的傳動鏈輪(17),傳 動鏈輪(17 )通過鏈條(18 )與固定架(13 )前端的一級傳動鏈輪(26 );送秧機構箱(15 )的正 前方安裝有犁具(19),犁具(19)通過犁具固定裝置(20)固定在固定架(13)上,所述固定架 (13)的前端固定安裝有能夠連接動力的牽引部(23)。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秧輪軸(29)包括內輪軸(1),內輪 軸(1)的中部開設有放置送秧機構傳動軸(27)的傳動軸孔(2),所述內輪軸(1)外圓周設置 有定距外輪軸(6),定距外輪軸(6)的一端均勻開設有放置秧苗根部的秧苗根部凹槽(3), 在開設有秧苗根部凹槽(3)-端的定距外輪軸(6)被秧苗根部凹槽(3)分成若干部分,每部 分定距外輪軸(6)上設置有隔板(5),隔板(5)的兩側分別放置分擋秧苗的擋塊(4),相鄰隔 板(5)之間的擋塊(4)之間形成放置秧苗莖部的秧苗莖部凹槽(8),在定距外輪軸(6)的另 一端的表面上相鄰隔板(5)之間形成能夠放置秧苗頭部的秧苗頭部槽(9),擋塊(4)通過螺 釘(7)固定在定距外輪軸(6)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根部凹槽(3)為最少為三個,相 應的隔板(5)與秧苗根部凹槽(3)個數相同,擋塊(4)的個數是隔板(5)個數的兩倍。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斗(14)與送秧機構箱(15)連接 口處一側設置毛刷(28 ),毛刷(28 )與送秧輪軸(29 )緊挨。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進滾輪軸(30)由螺母固定,其一 側設置能夠控制其松緊的頂絲(25)。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3)的前端設置支架(24)。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鏈條(18)設置有鏈條保護裝置 (21)。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插秧機,其特征在于:設置所述插秧機若干個,組成為多功能插 秧機,滿足不同秧苗的需要。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3840753SQ201420239934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楊水堂 申請人:楊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