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生根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制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在農業生產實踐中,使用生根劑,對促進植物根系發育、增強植物從土壤中吸取養分的能力以及促進植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常用的生根劑有萘乙酸、吲哚丁酸及其混合制劑。
其中,萘乙酸是一種易溶于有機溶劑的無色固體,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生長素類似物,是廣譜型植物生長調節劑,能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誘導形成不定根;而吲哚丁酸是內源生長素,能促進細胞分裂與細胞生長,可誘導根原體的形成,促進細胞分化和分裂,有利于新根生成和維管束系統的分化,促進插條不定根的形成。但是,吲哚丁酸活性低于萘乙酸,在光照下易于分解,只適用于浸泡扦插。萘乙酸生根的活性較高,可經葉片、樹枝的嫩表皮、種子進入到植株內,隨營養流輸導到全株,更常用于商用的發根粉或發根劑中。若使用葉面噴施,其活性太高會導致葉片藥害,而稀釋后活性降低也很難達到好的生根效果,因此也常使用浸泡插穗基部或澆灌的辦法。由于插穗的基部木質化較嚴重,對藥劑的吸收效率不高,澆灌的方法也有明顯缺陷,且萘乙酸易被土壤中的金屬離子固定,植株的根系與藥劑的接觸不多,利用率也不高。
因此,現有市面上的植物生根劑萘乙酸、吲哚丁酸及其混合制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最明顯的缺陷就在于上述現有的植物生根劑都只適用于浸泡插穗基部或澆灌使用,若采用葉面噴施,要么達不到很好的生根效果,要么會造成葉面藥害。因此,亟需一種適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劑,這對于提高藥劑的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植物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制劑及其應用,所述組合物與制劑能夠實現葉面噴施的使用方式,克服萘乙酸本身對葉面不安全的缺陷,提高植物葉片對萘乙酸的耐受力,在促進植物生根、提高植物根系面積上表現出協同增效的作用,提高藥劑的利用率,適用于棉花、小麥等多種作物。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所述植物生根組合物由質量比為(1—100):1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組成,所述活性成分A為萘乙酸及其衍生物,所述活性成分B為香菇多糖。
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與所述活性成分B的質量比為(40—80):1。
更為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與所述活性成分B的質量比為50:1。
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為萘乙酸、萘乙酸鹽、萘乙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
更為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為萘乙酸。
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的噴施濃度為15—30ppm。
更為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的噴施濃度為20ppm。
本申請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上述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在提高作物生根能力、促進作物根系生長、減少作物葉片藥害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作物為小麥、棉花中的任意一種。
本申請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制劑,所述制劑由上述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和農藥學中可接受的輔料組成。
本申請技術方案中,所述萘乙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中的生長素類似物,是廣譜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中萘乙酸簡稱NAA,所述萘乙酸及其衍生物能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誘導形成不定根,常用于商用的發根粉或發根劑中,在植物扦插法繁殖時使用。萘乙酸可經葉片、樹枝的嫩表皮、種子進入到植株內,隨營養流輸導到全株,如前述,若直接葉片噴施萘乙酸,由于其活性較高,會引起植物的藥害反應,特別是葉片藥害,如葉面燒傷、凋萎、畸形、黃化、脫落等,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
其中,萘乙酸鹽包括萘乙酸鉀鹽、萘乙酸鈉鹽、萘乙酸銨鹽;萘乙酸酯包括萘乙酸甲酯、萘乙酸乙酯,本申請中所述的萘乙酸及其衍生物,涉及的質量比或ppm濃度均是以酸(萘乙酸)計。
所述香菇多糖是從優質香菇子實體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香菇多糖中的活性成分是具有分支的β-(1-3)-D-葡聚糖,主鏈由β-(1-3)-連接的葡萄糖基組成,沿主鏈隨機分布著由β-(1-6)連接的葡萄糖基,呈梳狀結構;是一種宿主免疫增強劑,臨床與藥理研究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腫瘤、調節免疫功能和刺激干擾素形成等作用。此外,在農業上屬于植物誘抗劑,具有增強植物抗病能力的作用,對煙草病毒病、番茄病毒病具有較好的預防防效。
本發明人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將萘乙酸及其衍生物與香菇多糖進行組合使用,能夠大大降低萘乙酸及其衍生物對植物的藥害反應,特別是對于植物葉面的藥害反應,使采用萘乙酸葉片噴施用于植物生根的方式成為可能,克服現有的萘乙酸用于植物生根時的缺陷。
為此,本發明人作了進一步研究,經過大量實驗及其生產實踐后發現,萘乙酸及其衍生物與香菇多糖的質量比例在(1—100):1時,用于葉片噴施,對于植物的生根、促進根系的生長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即使用于葉片的噴施,植物葉面的藥害發生率非常低,對植物葉片安全。進一步的,萘乙酸及其衍生物與香菇多糖的質量比例在(40—80):1時,協同增效的效果更好;更進一步的,本發明人發現萘乙酸及其衍生物與香菇多糖的質量比例在50:1時,其協同增效的效果是最好的。
基于此,本發明人對萘乙酸及其衍生物的種類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發現在萘乙酸、萘乙酸鉀及其萘乙酸鈉的活性較高,與香菇多糖進行組合后,協同增效的作用更好;其中,萘乙酸與香菇多糖組合時,其藥效是最好的。
基于以上,本發明人又對不同作物進行了相應的實驗,選取了水稻、小麥、棉花、玉米等作物,經過多次實驗發現,本申請技術方案所述的組合物對于以上作物,采用葉面噴施方法,同樣可以顯著促進其根系的生長,提高其根系總面積,降低或者避免葉片藥害的產生,在兩種藥物組合達到的藥效也為協同增效作用;在以上作物中,對于小麥和棉花,其增效作用顯著。
此外,本發明人生產實驗中對上述組合物用于葉面噴施的有效濃度進行了探討,經大量實驗發現,采用香菇多糖和萘乙酸及其衍生物組合后噴施,能夠大大擴寬萘乙酸的安全噴施濃度至15—30ppm,而不致產生葉片藥害,這為后期制劑的生產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農藥制劑在噴施前預處理(如稀釋)過程可達到的誤差范圍,為制劑生產者和廣大農民提供了方便。進一步的,該組合物中,萘乙酸的最佳噴施濃度為20ppm,在此噴施濃度下,協同增效的藥效作用最強,香菇多糖的使用量適中,同時對作物的安全性較高,葉片藥害較少。
本申請技術方案除組合物以外,為提高藥效穩定性、延長農藥保質期、便于銷售等目的,還提供一種含有上述用于葉面噴施的生根組合物的制劑,可采用常規的制劑形式,使用在制劑加工技術中通常采用的輔助劑,加工成例如乳油、直接可噴霧或可稀釋溶液、可稀釋乳液、可濕性粉劑粉劑、可溶性粉劑、粉劑、顆粒劑或微膠囊劑。制劑采用已知的方式制備,如通過將組合物與所述的加工輔助劑混合,粉碎和/或攪拌溶解;還可額外使用適合的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劑)來制備制劑。
其中,所述適合的表面活性化合物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潤濕性能的非離子、陽離子、陰離子和/或兩性表面活性劑和表面活性劑混合物。本申請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多種類型的制劑,按重量百分比計,可以包含0.001—99%的組合物;合適的,所述制劑可包含0.001—50%的組合物;更合適的,所述制劑可包含1—50%的組合物;最合適的,所述制劑可包含1—20%的組合物。當然,如果所用的制劑為濃縮物的形式,為達到最好的有效噴施濃度,要求該制劑在使用前用水稀釋。
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詳細說明如下:現有的植物生根劑多為植物扦插繁殖或澆灌時使用,采用浸漬法、快浸法、蘸粉法作用于植物扦插基部,待生根后扦插或直接扦插;或植物栽植后采用生根劑進行澆灌。現有的以萘乙酸為活性成分的生根劑,由于萘乙酸本身活性較高,對植物也葉片不安全,因此也只能以上述方式使用。插穗的基部木質化較嚴重,對藥劑的吸收效率不高;澆灌的方法對藥劑浪費嚴重,且萘乙酸易被土壤中的金屬離子固定,植株的根系與藥劑的接觸不多,利用率也不高。而本申請技術方案中采用萘乙酸及其衍生物與香菇多糖形成組合物,以及采用該組合物形成的制劑,可以實現葉面噴施的使用方式,加入適宜的香菇多糖,可以克服萘乙酸本身對葉面不安全的缺陷,提高植物葉片對萘乙酸的耐受力;此外,萘乙酸及其衍生物與香菇多糖組合后使用,也能大大增強植物的生根能力,在促進植物生根、提高植物根系面積上表現出協同增效的作用;此外,通過實現葉面噴施的方式也能提高藥劑的利用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申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制劑及其應用,其中所述植物生根組合物由質量比為(1—100):1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組成,所述活性成分A為萘乙酸及其衍生物,所述活性成分B為香菇多糖。
其中,所述活性成分A與所述活性成分B的質量比為(40—80):1;更為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與所述活性成分B的質量比為50:1。
所述活性成分A為萘乙酸、萘乙酸鈉、萘乙酸鉀中的一種或幾種,更為優選的,所述活性成分A為萘乙酸。
此外,所述活性成分A的噴施濃度為15—30ppm,更佳的噴施濃度為20ppm。
上述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可應用于提高作物生根能力、促進作物根系生長、減少作物葉片藥害,其中優選的作物為小麥、棉花中的任意一種。
對于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制劑,是由上述用于葉面噴施的植物生根組合物和農藥學中可接受的輔料組成,當然所述制劑同樣具有提高作物生根能力、促進作物根系生長、減少作物葉片藥害的作用。
以下為本申請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1
Colby公式法測定藥效實驗(小麥)
1、實驗對象:小麥植株
2、實驗方法: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NY/T 2061.2-2011》植物生長調節劑第2部分:促進、抑制植株生長試驗,盆栽法。
3、數據統計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得出平均根系總面積C1,相對于空白對照的平均根系總面積提高率T1(%)。
4、評價方法:利用Colby公式求出理論混用后的平均根系總面積提高率E1(%)。實際測定的混用后的評定指標T1(%)與Colby公式得出的理論指標E1(%)相比較,實際值大于理論值12%的為協同增效的作用,實際值與理論值的差異在0—12%之間的為相加的作用,實際值小于理論值的為拮抗作用。
Colby公式:E=x+y-xy/100;x、y為分別單用各組分所得的實際提高率。
5、測定結果
表1單藥或組合物應用于小麥植株的室內試驗結果
以上試驗數據表明,植株根系發育好,新根長成,根系總面積增加,是作物生物產量增加的基礎。采用葉面噴施本申請技術方案的組合物,可以顯著提高小麥植株的平均根系總面積,相比于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單藥,兩者組合使用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且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比例為(20—80):1時,協同增效的作用較強,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兩者比例為50:1時,協同增效作用更強,為本申請更為優選的方案。
實施例2
Colby公式法測定藥效實驗(棉花)
1、實驗對象:棉花(華農16號,一熟地膜棉)
2、實驗方法: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NY/T 2061.2-2011》植物生長調節劑第2部分:促進、抑制植株生長試驗,盆栽法。
3、數據統計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得出平均根系總面積C2,相對于空白對照的平均根系總面積提高率T2(%)。
4、評價方法:利用Colby公式求出理論混用后的平均根系總面積提高率E2(%)。實際測定的混用后的評定指標T2(%)與Colby公式得出的理論指標E2(%)相比較,實際值大于理論值12%的為協同增效的作用,實際值與理論值的差異在0—12%之間的為相加的作用,實際值小于理論值的為拮抗作用。
Colby公式:E=x+y-xy/100;x、y為分別單用各組分所得的實際提高率。
5、測定結果
表2單藥或組合物應用于棉花植株的室內試驗結果
以上試驗數據表明,采用葉面噴施本申請技術方案的組合物,可以顯著提高棉花植株的平均根系總面積,相比于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單藥,兩者組合使用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且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比例為(20—80):1時,協同增效的作用較強,為本申請的優選方案;兩者比例為50:1時,協同增效作用更強,為本申請更為優選的方案。
實施例3
藥劑安全性評價試驗(小麥)
1、試驗對象:小麥植株
2、實驗方法:在小麥植株生長至拔節前,用單藥或組合物配制成所需要濃度的噴灑液均勻噴施于小麥植株的葉片。按照植株表現出葉片下垂、卷葉、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按程度分級,記錄植株受藥害程度從低到高用“1—6”的數字表示。通過植株受害程度來評價藥劑的安全性。
其中藥害分級為:
0級,植株長勢與清水對照相當,無葉片下垂、卷葉、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1級,葉片稍下垂、無卷葉、未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2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稍卷葉、未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3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明顯卷葉、未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4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嚴重卷葉、有不超過10%葉片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5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嚴重卷葉、有10—30%葉片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6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嚴重顯卷葉、有30—50%葉片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3、數據統計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得出平均安全指數C3,相對于單獨使用萘乙酸的平均安全指數提高率T3(%)。
4、測定結果
表3單藥或組合物應用于小麥植株的室內試驗結果
從以上試驗數據可以看出,單獨葉面噴施萘乙酸,其植株的受藥害程度最高,也說明直接將生根劑萘乙酸用于葉面噴施,植株受到藥害,也達不到生根的目的,因此只能采用扦插浸泡或灌溉的方式進行使用。而采用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組合之后,植株的藥害程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植物葉片對萘乙酸的耐受性,緩解萘乙酸對植物葉片的危害。另外,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隨著香菇多糖比例的增加,植株藥害持續減小,綜合實施例1和實施例3的實驗內容,可看出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比例為(20—80):1時為優選方案,此時兩者協同增效的作用較好,植株藥害較小;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比例為50:1時為更優選方案,此時兩者協同增效的作用最好,且植株藥害同樣較低,達到可忽略的程度,且香菇多糖的用量較少,節約了成本。
實施例4
藥劑安全性評價試驗(棉花)
1、試驗對象:棉花植株
2、實驗方法:在棉花植株生長至10—15片葉時,用單藥或組合物配制成所需要濃度的噴灑液均勻噴施于棉花植株的葉片。按照植株表現出葉片下垂、卷葉、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按程度分級,記錄植株受藥害程度從低到高用“1—6”的數字表示。通過植株受害程度來評價藥劑的安全性。
其中藥害分級為:
0級,植株長勢與清水對照相當,無葉片下垂、卷葉、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1級,葉片稍下垂、無卷葉、未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2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稍卷葉、未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3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明顯卷葉、未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4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嚴重卷葉、有不超過10%葉片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5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嚴重卷葉、有10—30%葉片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6級,葉片明顯下垂、心葉及倒二葉嚴重顯卷葉、有30—50%葉片出現斑點、黃化等情況。
3、數據統計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得出平均安全指數C4,相對于單獨使用萘乙酸的平均安全指數提高率T4(%)。
4、測定結果
表4單藥或組合物應用于棉花植株的室內試驗結果
從以上試驗數據可以看出,同樣的,采用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組合之后,棉花植株的藥害程度大大降低,緩解萘乙酸對植物葉片的危害。隨著香菇多糖比例的增加,植株藥害持續減小,綜合實施例2和實施例4的實驗內容,可看出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比例為(20—80):1時為優選方案,萘乙酸和香菇多糖的比例為50:1時為更優選方案。
實施例5
萘乙酸·香菇多糖可溶性粉劑
本實施例所述萘乙酸·香菇多糖可溶性粉劑以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
該萘乙酸·香菇多糖可溶性粉劑的制備方法為:將香菇多糖母藥用白炭黑吸附后與萘乙酸鈉(以酸計)、可溶性淀粉混合均勻即可制得。
實施例6
萘乙酸·香菇多糖可濕性粉劑
本實施例所述萘乙酸·香菇多糖可濕性粉劑以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
該萘乙酸·香菇多糖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方法為:將香菇多糖母藥用硅藻土吸附后與萘乙酸鈉(以酸計)、聚羧酸鹽、十二烷基硫酸鈉混合均勻即可制得。
實施例7
萘乙酸·香菇多糖水劑(Ⅰ)
本實施例所述萘乙酸·香菇多糖水劑以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
萘乙酸鈉(以酸計) 15%
香菇多糖 0.3%
水 補足100%
該萘乙酸·香菇多糖水劑的制備方法為:將香菇多糖母藥、與萘乙酸鈉(以酸計)溶于水攪拌均勻即可制得。
實施例8
萘乙酸·香菇多糖水劑(Ⅱ)
本實施例所述萘乙酸·香菇多糖水劑以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組分組成:
萘乙酸鉀(以酸計) 20%
香菇多糖 1%
水 補足100%
該萘乙酸·香菇多糖水劑的制備方法為:將香菇多糖母藥、與萘乙酸鉀(以酸計)溶于水攪拌均勻即可制得。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