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小型大豆聯合收獲機。
背景技術:
每年收獲黃豆(即大豆,以下名稱可互換)等草本植物和小麥、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使,經常產生許多的秸稈,這些秸稈中回收利用率不高,大多數僅作為生物燃料使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黃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黃豆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黃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豆渣或磨成粗粉的黃豆也常用于禽畜飼料。目前黃豆秸稈利用率不到3%,東北三省僅有6%-8%的肉牛是由農作物秸稈飼料轉化而來的,少量的黃豆秸稈被牛羊不合理的直接啃食掉,大量的黃豆秸稈都被當作燃料焚燒,造成寶貴資源的極大浪費。為此,發展高效收集黃豆在收割后的秸稈,并有效解決傳統收割機直接遺棄問題,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國內現有的小型大豆聯合收獲機械種類較多,大部分屬于大中型聯合收獲機,并不適合在西南丘陵地帶的中、小地塊作業,且單機成本較高,無法在農村大面積推廣,同時其大豆清選率和破碎率較大,并不令人十分滿意。另外,聯合收獲機的割臺普遍存在兩種形式,一種為無仿形結構,另一種則多采用懸吊式仿形機構,割臺上下調整量不大,難以達到真正的仿形,在收割過程中易出現丟豆莢、豆茬參差不齊的情況,并且在清選裝置后方并無秸稈切碎和收集裝置,造成收割后的長秸稈直接還田,經濟價值未被充分利用,且長秸稈不利于土壤的耕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小型大豆聯合收獲機,對整體機構的位置和部件進行調整,使整機簡單緊湊,操作方便,收獲效率高,特別針對大豆間作套種模式設計,割幅窄,具有秸稈收集等功能,更能適用與山地丘陵等地域的大豆收獲,增大收獲機的使用范圍,有利于本設計的推廣,另外,本機器具有將秸稈粉碎后直接還田的設計,將秸稈噴淋后埋入地下,有助于秸稈的分解腐化。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型大豆聯合收獲機,包括機架、動力裝置總成、履帶行走裝置、割臺總成、輸送過橋裝置、脫粒清選總成、水箱和秸稈粉碎裝置總成;
所述機架為動力裝置總成、履帶行走裝置、割臺總成、輸送過橋裝置、脫粒清選總成、水箱和秸稈粉碎裝置總成的固定連接機構;
所述動力裝置總成,包括發動機、傳動部件、液力裝置及其管路;
所述履帶行走裝置由液力裝置傳動,主要包括安裝在機架底部兩側的驅動輪、分布于同側兩個驅動輪之間的從動輪輪、履帶,機架兩側的驅動輪可分別實現無級變速;
所述割臺總成設置在機架的前端,并由液力裝置控制其升降,割臺總成可無級調速的撥禾輪、連接于撥禾輪左右兩端用于調節該撥禾輪高度的撥禾輪托架、位于撥禾輪正下方的撓性割臺,撓性割臺包括位于割臺前端的導向齒、圓鋸齒型割刀、橫至與割刀后方并排的兩條攪龍,兩條攪龍的螺旋方向相反,相鄰兩個導向齒之間構成導向軌,導向齒包括位于導向齒兩側的導向套、設置在導向套內的壓縮彈簧、設于壓縮彈簧內部的伸縮軸,在伸縮軸的下方設置了船形板,割刀的刀片和刀梁設于船形板的后端;
所述輸送過橋裝置設于于割刀總成的攪龍的后部,采用了鏈式刮板輸送器,輸送過橋裝置的前端隨撓性割臺上下浮動、后端鉸接于脫粒清選總成的前部位置,在鏈式刮板輸送器的鏈條橫向的相鄰刮板之間設有膠板以防止大豆在傳送過程中滾粒;
所述脫粒清選總成固定在機架的中部,包括縱置的滾筒復合式脫粒裝置、位于滾筒復合式脫粒裝置出口處的上下兩層相互交叉往復運動的圓孔振動篩、位于圓孔振動篩下方的渦流風扇、位于機架尾部的吸風箱,滾筒式復合式脫離裝置的滾筒前部設置有導入螺旋,滾筒后部按照螺旋排列設置帶膠套的脫粒釘齒,滾筒復合式脫粒裝置由釘齒滾筒和設于釘齒滾筒下方的凹板組成,凹板與釘齒滾筒間的脫粒間隙可調,吸風箱的吸風口位于圓孔振動篩篩網正上方;
所述水箱位于機架后頂部,水箱的出口處設有閥門和水箱管道,水箱管道的出口設于秸稈還田裝置的出口處;
所述秸稈粉碎裝置位于機架的尾端,可升降,包括秸稈粉碎機構、秸稈還田機構、秸稈收集裝置;
秸稈粉碎機構包括固定到在動刀軸上的動刀片和固定在定刀軸上的定刀片,動刀片與定刀片相間排列,動刀片呈螺旋狀設置在動刀軸上,動刀片的刃口呈弧形,刃口的滑切角徑向向外遞增;定刀片以定刀軸為刀柄,其刃口呈月牙形且朝向中心軸,定刀片背部連接有彈性件,彈性件連接有自動調節裝置用于調節彈性件的壓力強度,自動調節裝置包括控制模塊、用于監測彈性件的壓力強度的第一檢測模塊、用于監測秸稈粉碎量的第二檢測模塊、輸出模塊,第一檢測模塊和第二檢測模塊將信號傳輸到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控制輸出模塊調節彈性件的壓力強度、控制水箱管道閥門的開合大小;
秸稈還田結構位于秸稈粉碎機構下方,包括用于犁頭、位于犁頭后部的導槽、掩埋板,粉碎后秸稈沿導槽進入被犁頭犁開的犁槽中,由掩埋板將犁槽填平;
秸稈收集裝置包括網狀收集器和鏈式輸送器,鏈式輸送器一端設于秸稈粉碎裝置的出口處、另一端設于網狀收集器的入口處。
由于采用了上述設計,使整機的配合協調度更高,結構更為緊湊,現對于相同收割速度的其他收獲機,本整機的體積減小的8%-17%,能耗降低了10%-20%,另外,這種結構的收獲機對地形的適應性更好,在高山丘陵地區也能夠實現高速收割,另外,將收割后的秸稈粉碎還田并埋入土下,使秸稈的腐蝕分解速度比未埋入土下的加快了8%-14%。另外,收獲機的尾部同樣設置有秸稈收集裝置,可以將需要收集的秸稈收集,從而進行二次利用,防止還田的秸稈過多而影響其土壤耕作。
更進一步,所述撥禾輪、割刀、釘齒滾筒、渦流風扇、吸風箱、圓孔篩均通過各自的傳動機構與機架上的發動機相連并由其驅動。。
更進一步,所述撥禾輪四周設有用于撥禾的壓板,壓板外部包裹有柔性材料以減少炸莢。
更進一步,所述多層圓孔篩之間的高度落差可調;所述吸風箱的吸風口與篩網的間距可調。
更進一步,機架、動力裝置總成、履帶行走裝置、割臺總成、輸送過橋裝置、脫粒清選總成、水箱和秸稈粉碎裝置總成共同組成的收獲機為緊湊型結構。
更進一步,所述水箱中以重量比,水:黑曲霉菌懸液:尿素=100-150:0.03-0.046:60-100,混合得到混合液,黑曲霉菌懸液的黑曲霉菌的含量為0.01-0.02g/L。
更進一步,在水箱中的混合液以一定的流量噴灑并秸稈混合,使混合后的秸稈的C/N=16-18。
由于采用了的配方,能夠使黑曲霉菌的培養速度加快15%-18%,其秸稈的分解速度加快了20%。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一種小型大豆聯合收獲機,對整體機構的位置和部件進行調整,使整機簡單緊湊,操作方便,收獲效率高;
2、本機器具有將秸稈粉碎后直接還田功能,將秸稈噴淋后埋入地下,有助于秸稈的分解腐化;
3、具有秸稈收集等功能,其割臺割幅較窄,特別針對大豆間作套種模式設計,其收獲速度大于6-7畝/小時;
4、整機機構緊湊,占地面積小,更能適用與山地丘陵等地域的大豆收獲,增大收獲機的使用范圍,有利于本設計的推廣;
5、還田的秸稈混入有利于秸稈分解的混合液,加快秸稈的分解腐化速度。
6、發明收割生產率高,大于6-7畝/小時,大豆損失率和破碎率均不大于2%,大豆清潔率大于98%。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小型大豆聯合收獲機主視圖;
圖中標記:1-撥禾輪,2-撥禾輪托架,3-輸送過橋裝置,4-發動機,5-脫粒清選總成,6-凹板,7-橫向攪龍,8-秸稈粉碎裝置總成,9-秸稈還田裝置,10-機架,11-驅動輪,12-渦流風扇,13-履帶行走裝置,14-輔助輪,15-撓性割臺,16-割臺總成,17-掩埋板,18-水箱,19-排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小型大豆聯合收獲機,包括機架10、動力裝置總成、履帶行走裝置13、割臺總成16、輸送過橋裝置3、脫粒清選總成5、水箱18和秸稈粉碎裝置總成8;
機架10為動力裝置總成、履帶行走裝置13、割臺總成16、輸送過橋裝置3、脫粒清選總成5、水箱18和秸稈粉碎裝置總成8的固定連接機構。
動力裝置總成,包括發動機4、傳動部件、液力裝置及其管路;
履帶行走裝置13由液力裝置傳動,主要包括安裝在機架10底部兩側的驅動輪11、分布于同側兩個驅動輪11之間的從動輪、輔助輪15、履帶,機架10兩側的驅動輪11可分別實現無級變速;
割臺總成16設置在機架10的前端,并由液力裝置控制其升降,割臺總成16可無級調速的撥禾輪1、連接于撥禾輪1左右兩端用于調節該撥禾輪1高度的撥禾輪托架2、位于撥禾輪1正下方的撓性割臺15,撓性割臺15包括位于割臺前端的導向齒、圓鋸齒型割刀、橫至與割刀后方并排的兩條攪龍,兩條攪龍的螺旋方向相反,相鄰兩個導向齒之間構成導向軌,導向齒包括位于導向齒兩側的導向套、設置在導向套內的壓縮彈簧、設于壓縮彈簧內部的伸縮軸,在伸縮軸的下方設置了船形板,割刀的刀片和刀梁設于船形板的后端;
輸送過橋裝置3設于割刀總成后部,采用了鏈式刮板輸送器,輸送過橋裝置3的前端隨撓性割臺15上下浮動、后端鉸接于脫粒清選總成5的前部位置,在鏈式刮板輸送器的鏈條橫向的相鄰刮板之間設有膠板以防止大豆在傳送過程中滾粒;
脫粒清選總成5固定在機架10的中部,包括縱置的滾筒復合式脫粒裝置、位于滾筒復合式脫粒裝置出口處的上下兩層相互交叉往復運動的圓孔振動篩、位于圓孔振動篩下方的渦流風扇12、位于機架10尾部的吸風箱,滾筒復合式脫粒裝置由釘齒滾筒和設于釘齒滾筒下方的凹板6組成,凹板6與釘齒滾筒間的脫粒間隙可調,吸風箱的吸風口位于圓孔振動篩篩網正上方;
水箱18位于機架10后頂部,水箱18的出口處設有閥門和水箱18管道,水箱18管道的出口設于秸稈還田裝置9的出口處;
秸稈粉碎裝置位于機架10的尾端,可升降,包括秸稈粉碎機構、秸稈還田機構、秸稈收集裝置;
秸稈粉碎機構包括固定到在動刀軸上的動刀片和固定在定刀軸上的定刀片,動刀片與定刀片相間排列,動刀片呈螺旋狀設置在動刀軸上,動刀片的刃口呈弧形,刃口的滑切角徑向向外遞增;定刀片以定刀軸為刀柄,其刃口呈月牙形且朝向中心軸,定刀片背部連接有彈性件,彈性件連接有自動調節裝置用于調節彈性件的壓力強度,自動調節裝置包括控制模塊、用于監測彈性件的壓力強度的第一檢測模塊、用于監測秸稈粉碎量的第二檢測模塊、輸出模塊,第一檢測模塊和第二檢測模塊將信號傳輸到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控制輸出模塊調節彈性件的壓力強度、控制水箱18管道閥門的開合大小;
秸稈還田結構位于秸稈粉碎機構下方,包括用于犁頭、位于犁頭后部的導槽、掩埋板17,粉碎后秸稈沿導槽進入被犁頭犁開的犁槽中,由掩埋板17將犁槽填平;
秸稈收集裝置包括網狀收集器和鏈式輸送器,鏈式輸送器一端設于秸稈粉碎裝置的出口處、另一端設于網狀收集器的入口處。
其中,撥禾輪1、割刀、釘齒滾筒、渦流風扇12、吸風箱、圓孔篩均通過各自的傳動機構與機架10上的發動機4相連并由其驅動。。
撥禾輪1四周設有用于撥禾的壓板,壓板外部包裹有柔性材料以減少炸莢,比如橡膠、無紡布。
多層圓孔篩之間的高度落差可調;吸風箱的吸風口與篩網的間距可調。
機架10、動力裝置總成、履帶行走裝置13、割臺總成16、輸送過橋裝置3、脫粒清選總成5、水箱18和秸稈粉碎裝置總成8共同組成的收獲機為緊湊型結構。
水箱18中以重量比,水:黑曲霉菌懸液:尿素=100-150:0.03-0.046:60-100,混合得到混合液,黑曲霉菌懸液的黑曲霉菌的含量為0.01-0.02g/L。
在水箱18中的混合液以一定的流量噴灑并秸稈混合,使混合后的秸稈的C/N=16-18。
由于采用了上述設計,使整機的配合協調度更高,結構更為緊湊,現對于相同收割速度的其他收獲機,本整機的提交減小的8%-17%,能耗降低了10%-22%,另外,這種結構的收獲機對地形的適應性更好,在高山丘陵地區也能夠實現高速收割,另外,將收割后的秸稈粉碎還田并埋入土下,使秸稈的腐蝕分解速度比未埋入土下的加快了8%-14%。另外,收獲機的尾部同樣設置有秸稈收集裝置,可以將需要收集的秸稈收集,從而進行二次利用,防止還田的秸稈過多而影響其土壤耕作。
本發明在工作時,先啟動發動機4,將動力傳遞給各總成,工作部件開始運動。進入田間后,放下割臺總成16,機器邊行走邊收獲,旋轉的撥禾輪1將作物撥至撓性割臺15中并由其前下方的割刀割斷。大豆作物由攪龍推到鏈式刮板輸送器的入口,在其作用下向后輸送到脫粒清選總成5,進入脫粒機室中,經滾筒復合式脫離和凹板6的共同作用,使豆粒從莖桿上分離,連同豆皮一起從凹板6的間隙進入清選室,在吸風機和振動篩的共同作用下,籽粒從豆皮中分離出來,由橫向攪龍7送到糧箱中,豆皮則從篩面上被吸風箱吸走。大豆莖桿在脫粒滾筒后端被秸稈切碎裝置切成小段后,排入網狀收集器或還田掩埋。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