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提高觀賞花木野鴉椿種子發芽率的方法。
背景技術:
野鴉椿(Euscaphis japonica),為省沽油科野鴉椿屬的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是一種很有利用潛力的觀賞植物。此種子具有深度休眠的特性,如不做任何處理,種子2年之后才能萌發或者不萌發,且萌發率極低。對野生野鴉椿居群的調查發現,野鴉椿都以單株形式存在于林緣、荒坡、溪邊群落中,植株附近未見小苗。雖然有人零星探討過野鴉椿催芽處理的方法,如齊振雄(2012)采取高水溫熱漲處理法,使種子萌發時間提早了1年;楊燕凌(2008)和陳碧良(2006)發現高溫催芽(浸種水溫65-70℃)﹑保濕貯藏、低溫層積催芽等均可提高種子發芽率;陳翠麗(2012)使用白酒和95%的濃硫酸處理野鴉椿種子,有一定的催芽效果。但究竟是哪種或哪幾種原因導致種子休眠并沒有做全面系統研究,處理的方法針對性不強。
種子破休眠技術只是具有休眠習性的物種幼苗培育中催芽的綜合配套技術之一,現有研究野鴉椿的破休眠技術存在片面性,缺乏配套的技術體系研究;對處理條件要求高和處理人員專業水平要求高的缺陷,限于在實驗室內完成,技術向生產領域的推廣應用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在提高野鴉椿種子發芽率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提高觀賞花木野鴉椿種子發芽率的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提高觀賞花木野鴉椿種子發芽率的方法,是將野鴉椿種子以最快的速度平鋪在燒紅的平板鐵鍋上5秒鐘后,立刻倒入清水中降溫,然后將種子轉入種子5倍體積的50mg/L~350mg/L的赤霉素920溶液中浸泡6小時,后取出播種。
本發明的方法安全又經濟,將野鴉椿種子發芽率提高到原發芽率的100%以上,對野鴉椿材料的擴繁和推廣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針對種殼的機械障礙,采取局部高溫炭化的方法,將種子分成3份,每份300粒,分別平鋪在燒紅的平板鐵鍋上靜止5秒鐘、10秒鐘和15秒鐘后取出,立即放入冷水中降溫破殼,破壞種殼的機械障礙作用。高溫局部炭化處理后播種,結果表明,處理5秒的種子發芽率達16%-18%,種胚沒有受到傷害,而處理10秒和15秒的種子均沒有發芽,種胚發黑壞死。
對內源抑制物質的存在,選1200粒種子,將種子破殼后,分成300粒一份,用上海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赤霉素920配成50mg//L、150mg/L、250mg/L、350mg/L的濃度分別浸種6小時后取出,播種,結果表明,4個處理的發芽率依次為34%、42%、37%、31%,其中以150mg/L的發芽率最高,達42%,可見通過上述2種方法的結合能大大提高野鴉椿種子的發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