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種子處理:在播種前,使用浸種溶液進(jìn)行浸種處理,所述浸種溶液包含2%~10%的氧溶解濃度和10至1x103CFU/Kg種子量的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
土壤處理:在播種前,向水稻種植的土壤中施加1x102至1x104CFU/m3的另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溶液;
植株處理:在拔節(jié)期,每10-15天進(jìn)行植株噴施體積百分比為10%-20%的乙醇溶液,所述乙醇溶液中還包含:鳳仙花提取物10~15g/ml,小茴香提取物1~5g/ml,甘草提取物1~5g/ml和珍珠草提取物8~10g/ml;
分蘗期,每5-10天向植株噴施1x103至1x105CFU/植株的再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溶液;
灌漿期,每5-10天向植株噴施1x104至1x106CFU/植株的所述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溶液;
成熟期,每10-20天向植株噴施1x105至1x107CFU/植株的所述另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溶液;
其中,于拔節(jié)期、分蘗期、灌漿期和成熟期還向植株各澆灌一次水溶液,該水溶液每畝澆灌1000~2000L,以質(zhì)量份計(jì),1000份水溶液中包含生姜汁56~66份、艾蒿汁30~40份、甲殼低聚糖5~15份、大蒜汁2~12份、綠蘿提取物3~12份、噻蟲胺5~10份、咖啡粉5~10份和茶葉5~10份。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為熒光假單胞菌。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為產(chǎn)吲哚金黃桿菌。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為類肝素土地桿菌。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種處理中,所述浸種溶液的體積與所述種子的質(zhì)量比為2~3:1。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蘗期中,使用的再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溶液的體積與所述植株的體積比為2:1。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漿期中,所述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溶液的體積與所述植株的體積比為3:2。
8.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止水稻稻瘟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熟期內(nèi),所述另一種水稻根際分離株溶液的體積與所述植株的體積比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