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領域,涉及一種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緩釋包膜材料分為無機包膜材料和有機高分子包膜材料兩大類,具有緩釋性能,能夠使包膜內的營養釋放速度變緩,釋放期延長。鑒于普通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結構破壞、地下水污染、農產品品質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包膜緩釋肥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養分利用率,并減輕肥料流失造成的環境污染,因此受到世界學者的廣泛研究和關注。然而,有關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報道甚少。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用于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一類農藥,在增強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產量、改善產品品質、提高種植效益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具有成本低、收效快、效益高、節省勞動力等優點,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大田作物、經濟作物、果樹、林木、蔬菜、花卉等各個方面。
近年來我國植物生長調節劑產量增長驚人,隨著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大量使用,存在著以下兩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一是植物生長調節劑與其他人工合成的農藥一樣,具有一定的毒性,雖然大部分屬于低毒類農藥,但由于植物體內不存在分解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酶類,因而其殘效期更長,使用不當也會造成嚴重的藥害和環境污染;二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顯著、高效的調節效應,使用低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就能對植物生長、發育和代謝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大量使用,除了在造成植株上的各種藥害表現,還可能殘留在土壤中,形成土壤污染。特別是近年來,由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濫用而導致其在食品和環境中的殘留、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鑒于此,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將成為科技創新的一個熱點和搶占市場的技術制高點。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藥害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該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在植物生長調節劑表面以桐油和竹炭粉形成內層包膜,在內層包膜的表面以微晶蠟形成外層包膜。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第一次包膜使用桐油和竹炭粉作為包膜劑,將噴灑了桐油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用竹炭粉進行包裹、烘干;第二次包膜將微晶蠟加熱熔融后,噴涂在第一次包膜所得的產品表面即成。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包括外層包膜、內層包膜和芯層,所述外層包膜為微晶蠟,所述內層包膜為桐油和竹炭粉,所述芯層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其組成中各組分按重量表示為:顆粒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90份,桐油40-60份,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4-6份,微晶蠟20-30份。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為2,4-二氯苯氧乙酸、復硝酚鈉、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復配的混合物。
具體地,所述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中2,4-二氯苯氧乙酸、復硝酚鈉、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的質量比為2-5:5-8:5-10:3-7。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還可加入葡萄糖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錳、亞硒酸鈉、硫酸銅、硼酸中一種或幾種的微量元素。
本發明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經兩次包膜完成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第一次包膜:將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投入包膜機中,用電吹風預熱5-10min,然后用高壓噴槍將桐油噴在翻滾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表面,3-5min后,向包膜機轉鼓中投入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保持轉速和加熱溫度,5-10分鐘后出料,烘干后得干料;
(2)第二次包膜:將第一次包膜所得干料重新投入包膜機中,使用噴槍向轉鼓中噴入經加熱熔融的微晶蠟,在噴完微晶蠟后,關閉電爐,包膜機保持轉速,5-10分鐘后出料,得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
作為優選,步驟(1)所述的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和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均由氣流粉碎機粉碎,過滾筒篩或振動篩篩分得到。
作為優選,步驟(1)所述的包膜機的轉速為60r/min、預熱溫度為50-70℃。
作為優選,步驟(1)所述的出料以50℃在烘箱中烘干。
作為優選,步驟(2)所述的包膜機轉速為60r/min、加熱溫度為60-80℃。
一種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具體是在小麥生根期,兌水稀釋后,于葉面噴施2-3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在植物生長調節劑表面以桐油和竹炭粉形成內層包膜,在內層包膜的表面以微晶蠟形成外層包膜,制成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中桐油的主要化學成分-α-桐油三甘油脂含有共扼雙鍵,具有成膜干燥速度快、附著力強、耐水和耐腐蝕性好的有點,而竹炭作為一種新型吸附材料,其分子細密多孔,具有超強的吸附能力,通過竹炭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吸附作用延緩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釋放,但是由桐油和竹炭粉形成內層包膜膜強度較低,初期釋放率高,在其表面包上超疏水材料-微晶蠟,能夠延緩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溶解速度,延長植物生長調節劑的釋放期,同時防潮、防粘結。
(2)本發明選用的緩釋包膜材料-桐油、竹炭和微晶蠟,價廉易得、環境友好、容易降解,緩釋效果好。
(3)本發明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為2,4-二氯苯氧乙酸、復硝酚鈉、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復配的混合物,其中低濃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可促進小麥根尖細胞的分裂,而超出適宜的濃度范圍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2,4-二氯苯氧乙酸與復硝酚鈉、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的復配可降低2,4-二氯苯氧乙酸的用量,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生根效果好,在小麥生根期葉面噴施2-3次,可增產25%左右,對小麥品質無不良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技術思想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的各種替換或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組成中各組分按重量表示為:顆粒粒徑為3-4mm的2,4-二氯苯氧乙酸12g、復硝酚鈉30g、萘乙酸鈉30g、吲哚丁酸鉀18g,桐油40g,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4g,微晶蠟20g。
本發明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為:
(1)第一次包膜:將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投入包膜機中,用電吹風預熱5min,然后用高壓噴槍將桐油噴在翻滾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表面,3min后,向包膜機轉鼓中投入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保持轉速和加熱溫度,5分鐘后出料,烘干后得干料;
(2)第二次包膜:將第一次包膜所得干料重新投入包膜機中,使用噴槍向轉鼓中噴入經加熱熔融的微晶蠟,在噴完微晶蠟后,關閉電爐,包膜機保持轉速,5分鐘后出料,得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和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均由氣流粉碎機粉碎,過滾筒篩或振動篩篩分得到。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包膜機的轉速為60r/min、預熱溫度為50℃。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出料以50℃在烘箱中烘干。
具體地,步驟(2)所述的包膜機轉速為60r/min、加熱溫度為60℃。
試驗于小麥生根期,將制成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30g兌水100kg,攪拌均勻,于葉面噴施3次,與未噴施有效成分含量相同的普通對照藥劑(其中,普通對照藥劑為5%的2,4-二氯苯氧乙酸乙醇溶液、2.85%的復硝酚鈉和萘乙酸鈉復配水劑和2%吲哚丁酸鉀可溶性粉劑)的小麥田相比,本實施例對小麥的生長無抑制和藥害現象的發生,增產21%。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組成中各組分按重量表示為:顆粒粒徑為3-4mm的2,4-二氯苯氧乙酸15g、復硝酚鈉24g、萘乙酸鈉30g、吲哚丁酸鉀21g,桐油60g,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6g,微晶蠟30g。
本發明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為:
(1)第一次包膜:將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投入包膜機中,用電吹風預熱10min,然后用高壓噴槍將桐油噴在翻滾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表面,5min后,向包膜機轉鼓中投入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保持轉速和加熱溫度,10分鐘后出料,烘干后得干料;
(2)第二次包膜:將第一次包膜所得干料重新投入包膜機中,使用噴槍向轉鼓中噴入經加熱熔融的微晶蠟,在噴完微晶蠟后,關閉電爐,包膜機保持轉速,10分鐘后出料,得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和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均由氣流粉碎機粉碎,過滾筒篩或振動篩篩分得到。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包膜機的轉速為60r/min、預熱溫度為70℃。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出料以50℃在烘箱中烘干。
具體地,步驟(2)所述的包膜機轉速為60r/min、加熱溫度為80℃。
試驗于小麥生根期,將制成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30g兌水100kg,攪拌均勻,于葉面噴施2次,與未噴施有效成分含量相同的普通對照藥劑(其中,普通對照藥劑為5%的2,4-二氯苯氧乙酸乙醇溶液、2.85%的復硝酚鈉和萘乙酸鈉復配水劑和2%吲哚丁酸鉀可溶性粉劑)的小麥田相比,本實施例對小麥的生長無抑制和藥害現象發生,增產23%。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組成中各組分按重量表示為:顆粒粒徑為3-4mm的2,4-二氯苯氧乙酸15g、復硝酚鈉25g、萘乙酸鈉30g、吲哚丁酸鉀20g,桐油40g,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6g,微晶蠟20g。
本發明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為:
(1)第一次包膜:將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投入包膜機中,用電吹風預熱10min,然后用高壓噴槍將桐油噴在翻滾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表面,3min后,向包膜機轉鼓中投入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保持轉速和加熱溫度,10分鐘后出料,烘干后得干料;
(2)第二次包膜:將第一次包膜所得干料重新投入包膜機中,使用噴槍向轉鼓中噴入經加熱熔融的微晶蠟,在噴完微晶蠟后,關閉電爐,包膜機保持轉速,5分鐘后出料,得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和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均由氣流粉碎機粉碎,過滾筒篩或振動篩篩分得到。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包膜機的轉速為60r/min、預熱溫度為70℃。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出料以50℃在烘箱中烘干。
具體地,步驟(2)所述的包膜機轉速為60r/min、加熱溫度為60℃。
試驗于小麥生根期,將制成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30g兌水100kg,攪拌均勻,于葉面噴施3次,與未噴施有效成分含量相同的普通對照藥劑(其中,普通對照藥劑為5%的2,4-二氯苯氧乙酸乙醇溶液、2.85%的復硝酚鈉和萘乙酸鈉復配水劑和2%吲哚丁酸鉀可溶性粉劑)的小麥田相比,本實施例對小麥的生長無抑制和藥害現象發生,增產26%。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組成中各組分按重量表示為:顆粒粒徑為3-4mm的2,4-二氯苯氧乙酸12g、復硝酚鈉32g、萘乙酸鈉28g、吲哚丁酸鉀18g,桐油60g,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4g,微晶蠟30g。
本發明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為:
(1)第一次包膜:將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投入包膜機中,用電吹風預熱5min,然后用高壓噴槍將桐油噴在翻滾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表面,5min后,向包膜機轉鼓中投入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保持轉速和加熱溫度,5分鐘后出料,烘干后得干料;
(2)第二次包膜:將第一次包膜所得干料重新投入包膜機中,使用噴槍向轉鼓中噴入經加熱熔融的微晶蠟,在噴完微晶蠟后,關閉電爐,包膜機保持轉速,10分鐘后出料,得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和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均由氣流粉碎機粉碎,過滾筒篩或振動篩篩分得到。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包膜機的轉速為60r/min、預熱溫度為50℃。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出料以50℃在烘箱中烘干。
具體地,步驟(2)所述的包膜機轉速為60r/min、加熱溫度為80℃。
試驗于小麥生根期,將制成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30g兌水100kg,攪拌均勻,于葉面噴施3次,與未噴施有效成分含量相同的普通對照藥劑(其中,普通對照藥劑為5%的2,4-二氯苯氧乙酸乙醇溶液、2.85%的復硝酚鈉和萘乙酸鈉復配水劑和2%吲哚丁酸鉀可溶性粉劑)的小麥田相比,本實施例對小麥的生長無抑制和藥害現象發生,增產27%。
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組成中各組分按重量表示為:顆粒粒徑為3-4mm的2,4-二氯苯氧乙酸12g、復硝酚鈉30g、萘乙酸鈉30g、吲哚丁酸鉀18g,桐油50g,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5g,微晶蠟25g。
本發明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為:
(1)第一次包膜:將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投入包膜機中,用電吹風預熱7min,然后用高壓噴槍將桐油噴在翻滾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表面,4min后,向包膜機轉鼓中投入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保持轉速和加熱溫度,8分鐘后出料,烘干后得干料;
(2)第二次包膜:將第一次包膜所得干料重新投入包膜機中,使用噴槍向轉鼓中噴入經加熱熔融的微晶蠟,在噴完微晶蠟后,關閉電爐,包膜機保持轉速,7分鐘后出料,得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和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均由氣流粉碎機粉碎,過滾筒篩或振動篩篩分得到。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包膜機的轉速為60r/min、預熱溫度為60℃。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出料以50℃在烘箱中烘干。
具體地,步驟(2)所述的包膜機轉速為60r/min、加熱溫度為70℃。
試驗于小麥生根期,將制成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30g兌水100kg,攪拌均勻,于葉面噴施3次,與未噴施有效成分含量相同的普通對照藥劑(其中,普通對照藥劑為5%的2,4-二氯苯氧乙酸乙醇溶液、2.85%的復硝酚鈉和萘乙酸鈉復配水劑和2%吲哚丁酸鉀可溶性粉劑)的小麥田相比,本實施例對小麥的生長無抑制和藥害現象發生,增產25%。
實施例6
本實施例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組成中各組分按重量表示為:顆粒粒徑為3-4mm的2,4-二氯苯氧乙酸15g、復硝酚鈉30g、萘乙酸鈉30g、吲哚丁酸鉀15g,桐油50g,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5g,微晶蠟25g。
本發明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方法為:
(1)第一次包膜:將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投入包膜機中,用電吹風預熱5min,然后用高壓噴槍將桐油噴在翻滾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表面,5min后,向包膜機轉鼓中投入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保持轉速和加熱溫度,10分鐘后出料,烘干后得干料;
(2)第二次包膜:將第一次包膜所得干料重新投入包膜機中,使用噴槍向轉鼓中噴入經加熱熔融的微晶蠟,在噴完微晶蠟后,關閉電爐,包膜機保持轉速,5分鐘后出料,得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粒徑為3-4mm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顆粒和顆粒粒徑<0.08mm的竹炭粉均由氣流粉碎機粉碎,過滾筒篩或振動篩篩分得到。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包膜機的轉速為60r/min、預熱溫度為60℃。
具體地,步驟(1)所述的出料以50℃在烘箱中烘干。
具體地,步驟(2)所述的包膜機轉速為60r/min、加熱溫度為70℃。
試驗于小麥生根期,將制成的包膜緩釋植物生長調節劑30g兌水100kg,攪拌均勻,于葉面噴施3次,與未噴施有效成分含量相同的普通對照藥劑(其中,普通對照藥劑為5%的2,4-二氯苯氧乙酸乙醇溶液、2.85%的復硝酚鈉和萘乙酸鈉復配水劑和2%吲哚丁酸鉀可溶性粉劑)的小麥田相比,本實施例對小麥的生長無抑制和藥害現象發生,增產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