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獨活種子的催芽方法。
背景技術: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及毛當歸的干燥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前者商品藥材常稱“川當歸”,后者常稱“香當歸”,兩者均性微溫,味苦、辛,歸肝、腎、膀胱經。具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等癥,是我國常用中藥材。
近年來獨活價格持續上漲,藥農種植積極性高。但我國獨活種植多以家庭生產為主,未形成規模化生產,因而育苗時所用種子多為農戶自留,且缺乏科學指導和管理,播種前不催芽或者僅用水浸泡一天,田間發芽率僅為3%左右,導致育苗所需用種量居高不下。經檢索,王康才等人在《獨活種子發芽特性研究》中,通過采用去果皮、清水及GA浸種等方法處理種子,檢測在不同溫度和光照條件下,獨活種子的發芽情況,結果表明:在清水中浸種24小時提高發芽率13.7%,去果皮提高發芽率10.6%;在浸種24小時條件下,與暗培養相比,光照可提高發芽率16.6%,適宜發芽溫度為20℃,高溫對獨活種子萌發有抑制作用,因此,他們猜測獨活種子中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通過上述研究,明顯可以看出,目前獨活種子萌發率極低,即使采用清水浸種、去果皮及給予適宜溫度、光照條件,其萌發率仍然不超過20%。
鑒于此,專利CN 105659966 A公開了一種獨活種子的催芽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消毒:將獨活種子放入酒精中消毒,然后將種子撈出并用清水浸泡清洗,再將水濾去;b、浸泡:將獨活種子放入IAA與NAA溶液中浸泡,然后撈出濾水;c、濕沙保濕:將獨活種子均勻撒在濕沙上面,保持沙土濕潤;d、光照:保持一定溫度,每天光照,堆放6天;e、播種:將光照后的種子在整理好的育苗床上均勻撒播,撒播后用一層細土覆蓋”。該方法可有效降低獨活的育苗成本,提高獨活種植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具體效果為田間發芽率可以提高到10%左右,將育苗畝用種量由8~10kg降低到2.5~3kg,大大降低育苗用種成本。然而,采用該方法育苗時,發芽率僅提高10%左右,仍然不能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獨活種子的催芽方法,采用赤霉素與FeSO4的水溶液中浸泡催芽,可激發種子內酶的活性,提高呼吸強度,進而提高出芽率;再采用添加有CuSO·5H2O和ZnCl2的石灰水溶液浸泡,既能實現二次消毒,又由于Cu2+和ZnCl2-的作用,二次激活酶作用,刺激出芽;還在濕沙中拌有凹凸棒土,提高保水效率。該方法通過上述協同作用,實現提高出苗率、提升種苗抗病性的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獨活種子的催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及消毒:選擇當年采收的獨活種子,置于陰涼通風處,在溫度為20~25℃條件下,干燥至含水量為15~20%;再將種子放入到體積濃度為75%的酒精溶液中,消毒處理5~10分鐘后,撈出并用清水浸泡清洗,再將水濾去;
2)浸泡催芽:將消毒后的獨活種子放入到赤霉素與FeSO4的水溶液中浸泡10~15小時,然后撈出濾水;
3)二次消毒:將催芽后的種子放入到質量濃度為1~3%的石灰水溶液中,浸泡消毒5~10分鐘,其中,石灰水溶液中添加有CuSO·5H2O 1mg/L、ZnCl2 3mg/L;
4)保濕及光照:將獨活種子均勻撒在濕沙上面,用木屑覆蓋后,保持沙土濕潤和溫度恒定,每天光照,堆放6天,其中,所述濕沙土中添加有質量百分比為3~5%的凹凸棒土;
5)準備苗床: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且排水良好的陽坡地塊,翻耕后,將65%代森錳鋅顆粒拌土后撒在地表,2~3天后,作成寬2~3m、高5~12cm的畦,并向畦面鋪一層由腐熟甘蔗渣、松樹皮、馬糞組成的混合物,再以畦為基帶搭建1.2~1.5m高的拱棚,并用黑色遮陰網封閉拱棚;
6)播種:將保濕及光照后的種子在準備好的育苗床上均勻撒播,撒播后用一層細土覆蓋。
進一步,步驟2)所述赤霉素與FeSO4的水溶液中,赤霉素濃度為0.01~0.03mg/L,FeSO4濃度為0.1mg/L。
進一步,步驟4)所述的濕沙的厚度為1~2cm。
進一步,步驟4)所述的溫度為20~24℃,每天光照時間為8~12小時,光照強度為1800~2800Lux。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赤霉素與FeSO4的水溶液中浸泡催芽,可激發種子內酶的活性,提高呼吸強度,進而提高出芽率;再采用添加有CuSO·5H2O和ZnCl2的石灰水溶液浸泡,既能實現二次消毒,又由于Cu2+和ZnCl2-的作用,二次激活酶作用,提高呼吸強度,刺激出芽;還在濕沙中拌有凹凸棒土,提高保水效率。通過上述協同作用,提高獨活種子出芽率達到18.5%左右。
2)采用本發明方法對獨活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可明顯提高種子抗病性,并加快種苗的生長速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以便于同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
實施例1
一種獨活種子的催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及消毒:選擇當年采收的獨活種子,置于陰涼通風處,在溫度為20~25℃條件下,干燥至含水量為15~20%;再將種子放入到體積濃度為75%的酒精溶液中,消毒處理5~10分鐘后,撈出并用清水浸泡清洗,再將水濾去;
2)浸泡催芽:將消毒后的獨活種子放入到赤霉素與FeSO4的水溶液中浸泡10~15小時,然后撈出濾水,其中,赤霉素濃度為0.01~0.03mg/L,FeSO4濃度為0.1mg/L;
3)二次消毒:將催芽后的種子放入到質量濃度為1~3%的石灰水溶液中,浸泡消毒5~10分鐘,其中,石灰水溶液中添加有CuSO·5H2O 1mg/L、ZnCl2 3mg/L;
4)保濕及光照:將獨活種子均勻撒在厚度為1~2cm濕沙上面,用木屑覆蓋后,保持沙土濕潤和溫度恒定,溫度為20~24℃,每天光照8~12小時,光照強度為1800~2800Lux,堆放6天,其中,所述濕沙土中添加有質量百分比為3~5%的凹凸棒土;
5)準備苗床: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且排水良好的陽坡地塊,翻耕后,將65%代森錳鋅顆粒拌土后撒在地表,2~3天后,作成寬2~3m、高5~12cm的畦,并向畦面鋪一層由腐熟甘蔗渣、松樹皮、馬糞組成的混合物,再以畦為基帶搭建1.2~1.5m高的拱棚,并用黑色遮陰網封閉拱棚;
6)播種:將保濕及光照后的種子在準備好的育苗床上均勻撒播,撒播后用一層細土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