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樹木育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
背景技術:
橘樹,常綠喬木,初夏開花,白色。在深秋的時候結果。果實叫橘子,味甜酸,可以吃,果皮可入藥。小喬木,高2-3m。枝多葉密,針刺極少。葉互生,常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橘樹形,葉緣鋸齒不明顯,葉翼小而不明顯。花小白色,萼片黃綠色,花瓣5。果實扁圓形或饅頭形,縱徑4.5-6cm,橫徑6.5-7cm,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淺放射溝4-8條,頂部微凹;果皮易剝離,質松脆,白內層棉絮狀,有香氣;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虛,味酸甜;種子20余粒,卵圓形,淡黃褐色。
橘樹的催芽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眾多橘樹栽培技術中還存在培育出的橘樹幼苗時期容易患病,易受到蟲害,不能快速的生長,極易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且長大后的橘樹所結果實可口度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選取橘樹種子為原料,且橘樹種子均選自優良的橘樹上,并將選取的橘樹種子放置在容器中,并向容器中添加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浸泡12-20分鐘,完成后,取出,并用清水清洗橘樹種子5-8次,備用;
S2、將S1中消毒殺菌后的橘樹種子放置到水溫為35-40攝氏度的溫水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36-48h,且在此過程中保持水溫恒定;
S3、將S2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并在催芽箱內部兩側設置電極板,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5-10uA,通電時間為60-85分鐘;
S4、再次將S3中初催芽后的橘樹種子放入到容器中進行溫水進行再浸泡處理,并在浸泡處理的同時,向容器中添加營養液,且水溫保持在為45-50攝氏度,浸泡時間為28-36h,完成后,備用;
S5、將S4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且向催芽箱中放入催芽液,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10-15uA,通電時間為3-6h,完成后,取出,并保持橘樹種子的含水量不少于百分之十,催芽液為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混合物,且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重量比為2:1:1.2備用;
S6、選取蓬松肥美潮濕、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作為圃地,并進行耕深,耕深深度為20-30cm,并以每畝施以尿素140-150kg與磷肥30-40kg;
S7、將S5中處理后的橘樹種子播種在覆土厚度5-8厘米的圃地,在播種時施水,且水量為30-45ml/顆,播種后需及時蓋稻草,從而進行育苗。
優選的,在S1中的消毒劑為高錳酸鉀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與水的混合物,且選取高錳酸鉀消毒液10-15份、二氧化氯消毒液5-10份與水20-25份進行放置在容器中,進行攪拌混合。
優選的,在S4中的營養液為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混合物,且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重量比為0.9:1.2:0.5:0.8:1:1.1:2。
優選的,在S5中的微生物菌為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混合物,且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重量比為0.4:0.2:0.5:0.6。
本發明中在種植前通過對橘樹種子的消毒、殺菌處理,能夠有效的減少苗木的病害,在育苗過程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營養物,在保證橘樹生長所需營養的基礎上,使得橘樹在果實的可口度,實現低成本、大批量、快速繁殖橘樹苗的目的生長更加迅速,有效提高了其成活率和種植效果,且簡單可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選取橘樹種子為原料,且橘樹種子均選自優良的橘樹上,并將選取的橘樹種子放置在容器中,并向容器中添加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浸泡12分鐘,完成后,取出,并用清水清洗橘樹種子5次,備用;
S2、將S1中消毒殺菌后的橘樹種子放置到水溫為35攝氏度的溫水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36h,且在此過程中保持水溫恒定;
S3、將S2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并在催芽箱內部兩側設置電極板,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5uA,通電時間為60分鐘;
S4、再次將S3中初催芽后的橘樹種子放入到容器中進行溫水進行再浸泡處理,并在浸泡處理的同時,向容器中添加營養液,且水溫保持在為45攝氏度,浸泡時間為28h,完成后,備用;
S5、將S4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且向催芽箱中放入催芽液,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10uA,通電時間為3h,完成后,取出,并保持橘樹種子的含水量不少于百分之十,催芽液為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混合物,且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重量比為2:1:1.2備用;
S6、選取蓬松肥美潮濕、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作為圃地,并進行耕深,耕深深度為20cm,并以每畝施以尿素140kg與磷肥30kg;
S7、將S5中處理后的橘樹種子播種在覆土厚度5厘米的圃地,在播種時施水,且水量為30ml/顆,播種后需及時蓋稻草,從而進行育苗。
在S1中的消毒劑為高錳酸鉀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與水的混合物,且選取高錳酸鉀消毒液10份、二氧化氯消毒液5份與水20份進行放置在容器中,進行攪拌混合。
在S4中的營養液為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混合物,且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重量比為0.9:1.2:0.5:0.8:1:1.1:2。
在S5中的微生物菌為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混合物,且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重量比為0.4:0.2:0.5:0.6。
實施例2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選取橘樹種子為原料,且橘樹種子均選自優良的橘樹上,并將選取的橘樹種子放置在容器中,并向容器中添加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浸泡14分鐘,完成后,取出,并用清水清洗橘樹種子6次,備用;
S2、將S1中消毒殺菌后的橘樹種子放置到水溫為36攝氏度的溫水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38h,且在此過程中保持水溫恒定;
S3、將S2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并在催芽箱內部兩側設置電極板,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56uA,通電時間為65分鐘;
S4、再次將S3中初催芽后的橘樹種子放入到容器中進行溫水進行再浸泡處理,并在浸泡處理的同時,向容器中添加營養液,且水溫保持在為46攝氏度,浸泡時間為29h,完成后,備用;
S5、將S4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且向催芽箱中放入催芽液,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11uA,通電時間為4h,完成后,取出,并保持橘樹種子的含水量不少于百分之十,催芽液為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混合物,且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重量比為2:1:1.2備用;
S6、選取蓬松肥美潮濕、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作為圃地,并進行耕深,耕深深度為22cm,并以每畝施以尿素142kg與磷肥32kg;
S7、將S5中處理后的橘樹種子播種在覆土厚度6厘米的圃地,在播種時施水,且水量為33ml/顆,播種后需及時蓋稻草,從而進行育苗。
在S1中的消毒劑為高錳酸鉀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與水的混合物,且選取高錳酸鉀消毒液11份、二氧化氯消毒液6份與水21份進行放置在容器中,進行攪拌混合。
在S4中的營養液為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混合物,且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重量比為0.9:1.2:0.5:0.8:1:1.1:2。
在S5中的微生物菌為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混合物,且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重量比為0.4:0.2:0.5:0.6。
實施例3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選取橘樹種子為原料,且橘樹種子均選自優良的橘樹上,并將選取的橘樹種子放置在容器中,并向容器中添加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浸泡17分鐘,完成后,取出,并用清水清洗橘樹種子7次,備用;
S2、將S1中消毒殺菌后的橘樹種子放置到水溫為38攝氏度的溫水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42h,且在此過程中保持水溫恒定;
S3、將S2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并在催芽箱內部兩側設置電極板,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8uA,通電時間為75分鐘;
S4、再次將S3中初催芽后的橘樹種子放入到容器中進行溫水進行再浸泡處理,并在浸泡處理的同時,向容器中添加營養液,且水溫保持在為48攝氏度,浸泡時間為34h,完成后,備用;
S5、將S4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且向催芽箱中放入催芽液,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13uA,通電時間為5h,完成后,取出,并保持橘樹種子的含水量不少于百分之十,催芽液為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混合物,且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重量比為2:1:1.2備用;
S6、選取蓬松肥美潮濕、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作為圃地,并進行耕深,耕深深度為27cm,并以每畝施以尿素147kg與磷肥37kg;
S7、將S5中處理后的橘樹種子播種在覆土厚度7厘米的圃地,在播種時施水,且水量為42ml/顆,播種后需及時蓋稻草,從而進行育苗。
在S1中的消毒劑為高錳酸鉀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與水的混合物,且選取高錳酸鉀消毒液14份、二氧化氯消毒液8份與水24份進行放置在容器中,進行攪拌混合。
在S4中的營養液為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混合物,且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重量比為0.9:1.2:0.5:0.8:1:1.1:2。
在S5中的微生物菌為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混合物,且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重量比為0.4:0.2:0.5:0.6。
實施例4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橘樹種子的催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選取橘樹種子為原料,且橘樹種子均選自優良的橘樹上,并將選取的橘樹種子放置在容器中,并向容器中添加消毒劑,對其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浸泡20分鐘,完成后,取出,并用清水清洗橘樹種子8次,備用;
S2、將S1中消毒殺菌后的橘樹種子放置到水溫為40攝氏度的溫水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48h,且在此過程中保持水溫恒定;
S3、將S2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并在催芽箱內部兩側設置電極板,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10uA,通電時間為85分鐘;
S4、再次將S3中初催芽后的橘樹種子放入到容器中進行溫水進行再浸泡處理,并在浸泡處理的同時,向容器中添加營養液,且水溫保持在為50攝氏度,浸泡時間為36h,完成后,備用;
S5、將S4中處理的橘樹種子再次放置到催芽箱內,且向催芽箱中放入催芽液,將電極板導通后,對催芽箱內的橘樹種子進行初步催芽處理,且保持電流為15uA,通電時間為6h,完成后,取出,并保持橘樹種子的含水量不少于百分之十,催芽液為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混合物,且水、磷酸與微生物菌的重量比為2:1:1.2備用;
S6、選取蓬松肥美潮濕、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作為圃地,并進行耕深,耕深深度為30cm,并以每畝施以尿素150kg與磷肥40kg;
S7、將S5中處理后的橘樹種子播種在覆土厚度8厘米的圃地,在播種時施水,且水量為45ml/顆,播種后需及時蓋稻草,從而進行育苗。
在S1中的消毒劑為高錳酸鉀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與水的混合物,且選取高錳酸鉀消毒液15份、二氧化氯消毒液10份與水25份進行放置在容器中,進行攪拌混合。
在S4中的營養液為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混合物,且硝酸鈣、硝酸鉀、碘化鉀、氫氧化鈉、磷酸二氫銨、七水硫酸鎂、溫水的重量比為0.9:1.2:0.5:0.8:1:1.1:2。
在S5中的微生物菌為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混合物,且固氮菌、乳酸桿菌、明串珠菌、分枝桿菌的重量比為0.4:0.2:0.5:0.6。
對比例1
該方法與實施例1一致,但是減少了營養液中的碘化鉀與氫氧化鈉,以及微生物菌中的明串珠菌、分枝桿菌。
經過試驗,實施例1~4中的發芽率為95以上,而對比例中的發芽率僅為89%。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