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
背景技術:
目前國家提倡谷物在收獲后秸稈還田,然后深耕入土肥田,嚴禁焚燒秸稈,同時完成秸稈切碎收集或還田或不粉碎放鋪,這就需要在收割時,既要收割谷物的穗部,還要收割谷物的秸稈部。如今的收割機的切割裝置都由單層割臺構成,都是將谷物的穗部和秸稈部一起收割,將割下的谷物秸稈和谷穗一同喂入收割機內部,完成脫粒并將秸稈排出。其缺點是割下的秸稈較長,喂入量大,影響脫粒效果,機器折損大、能耗高,效率低下;同時,會存在一部分谷物粒混入秸稈中帶出,糧食損失大;此外較長的秸稈還田后不易腐熟成為基肥。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諸多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其鉸接于收割機前橋上,包括下割臺主架、下切割機構、碎稈機構、傳動機構和下割臺升降機構;
所述下割臺主架的底部設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封板,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封板,在底座的上方設有弧形的擋罩,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分別固定在擋罩兩端,在擋罩頂部還固定有位于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之間的支撐板,在擋罩的后部固定連接有兩根下割臺連接桿,所述下割臺連接桿的另一端鉸接在前橋上,兩根下割臺連接桿之間固接有下割臺連接桿橫撐,在擋罩的后部還固定連接有防止碎稈飛濺的阻擋角鐵,所述阻擋角鐵的第一直角邊焊接于擋罩的后部的下邊沿,第二直角邊位于第一直角邊下方且垂直于水平地面;
所述下切割機構包括固定安置在底座上的多個直線排列的定刀頭,每個定刀頭呈錐狀,其設有切割刀片滑動槽和動刀座滑動槽,每個切割刀片滑動槽中配合設有一個切割刀片,所述動刀座滑動槽中配合設有一個動刀座,每個切割刀片通過兩個螺釘固定于動刀座上,所述切割刀片兩側的刀刃夾角為60度,且每側刀刃上設有鋸齒;
所述碎稈機構安裝于底座、擋罩、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圍成的容置空間內,碎稈機構包括碎稈轉軸,碎稈轉軸的兩端可轉動地安裝于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上,碎稈轉軸的一端穿過第二封板向外延伸用于連接傳動機構,沿碎稈轉軸上軸向均勻設置四組碎稈刀,每組碎稈刀包括三個碎稈刀片和三個安裝圈,三個安裝圈套接固定于碎稈轉軸的外壁,每個碎稈刀片通過螺栓可拆卸地連接于安裝圈上,三個碎稈刀片沿碎稈轉軸的周向均勻分布,每個碎稈刀片的寬度方向與碎稈轉軸的外柱面相切,每組碎稈刀中碎稈刀片與相鄰組碎稈刀中碎稈刀片成60度夾角;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鏈條、從動鏈輪、第一傳動軸、第一帶輪、第一皮帶、第二帶輪、第二傳動軸、第三帶輪、第三皮帶、張緊帶輪、張緊帶輪安裝軸、擺桿驅動帶輪、擺桿驅動帶輪安裝軸、擺動軸承配合軸、擺動軸承、擺桿、擺桿安裝座、擺臂、擺臂連接關節和碎稈轉軸驅動帶輪,所述鏈條連接從動鏈輪與發動機的主動鏈輪,所述第一傳動軸套接于轉動桿鉸接管中,第一傳動軸一端固定連接從動鏈輪,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一帶輪,所述第一皮帶傳動連接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所述第二傳動軸可轉動地安裝于支撐板和第二封板上,所述第二傳動軸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二帶輪,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三帶輪,張緊帶輪安裝軸、擺桿驅動帶輪安裝軸、擺桿安裝座均固定于第二封板外側,張緊帶輪安裝于張緊帶輪安裝軸,擺桿驅動帶輪安裝于擺桿驅動帶輪安裝軸,擺桿驅動帶輪的外端面固定有與其同軸線的擺動軸承配合軸,所述第三皮帶傳動連接第三帶輪、張緊帶輪、擺桿驅動帶輪和碎稈轉軸驅動帶輪,擺動軸承配合軸配合連接擺動軸承,所述擺桿的一端通過銷軸連接擺動軸承,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擺桿安裝座,擺臂的上端卡接在擺桿上,擺臂下端與擺臂連接關節鉸接,擺臂連接關節的另一端與動刀座可轉動地連接,所述動刀座上固定有L形的鉸接桿,鉸接桿的一直角邊焊接于動刀座,另一直角邊鉸接于擺臂連接關節一端,擺臂的頂部開有調整間隙,通過內六角螺栓的松緊來控制調整間隙的寬度,使擺臂能相對擺桿轉動一定角度并鎖緊;
所述下割臺升降機構包括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割臺升降油缸上座、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座,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上座固定于下割臺連接桿橫撐上,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座固定于前橋底部,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的缸筒鉸接于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座,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的活塞桿鉸接于下割臺升降油缸上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能切割并粉碎谷物收割后余下的秸稈部,減輕了收割機的喂入量,降低了機器損耗和脫粒負荷,提高了脫粒效果。
(2)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秸稈的切割及粉碎效率高、粉碎均勻,粉碎的秸稈在耕地時能被直接翻壓在土壤里,還田后容易腐熟成為基肥。
(3)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切割刀片兩側的刀刃夾角設為60度,這樣在保證足夠大的切割面的情況下能避免卡刀現象,同時每側刀刃上設有鋸齒,能提高切割效率。
(4)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每個碎稈刀片通過螺栓可拆卸地安裝在碎稈轉軸上,這樣便于在碎稈刀片鈍化后進行快速更換。
(5)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沿碎稈轉軸上軸向均勻設置四組碎稈刀,每組碎稈刀包括三個沿碎稈轉軸的周向均勻分布的碎稈刀片,每個碎稈刀片的寬度方向與碎稈轉軸的外柱面相切,每組碎稈刀中碎稈刀片與相鄰組碎稈刀中碎稈刀片成60度夾角地安裝。這種碎稈刀片的布置形式能使秸稈粉粹更加均勻,提高粉碎效果。
(6)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碎稈刀片的伸出端設有倒角形成刀刃,倒角位于碎稈刀片的外側,能夠提高碎稈的粉碎效率。
(7)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擺臂的頂部開有調整間隙,通過內六角螺栓的松緊來控制調整間隙的寬度,使擺臂能相對擺桿轉動一定角度并鎖緊,當需要調整切割刀片的位置時,擰松內六角螺栓,使擺臂相對擺桿向內或向外轉動一定角度,確定切割刀片移動到合適位置后,再擰緊內六角螺栓,將擺臂固定鎖緊在擺桿上。這種設計能確保切割刀片始終處于合適的位置,從而保證了切割秸稈的高效率,同時結構簡單,此外能夠快速調整切割刀片的位置,操作便捷,鎖緊牢固。
(8)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動刀座上固定有L形的鉸接桿,鉸接桿的一直角邊焊接于動刀座,另一直角邊鉸接于擺臂連接關節一端,這樣既能將擺臂的擺動轉化為動刀座的直線往復運動、消除了動刀座的上下竄動,又簡化了設備結構、降低了加工成本。
(9)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在擋罩后部設置的阻擋角鐵能夠防止粉碎后的秸稈在離心力作用下向后飛濺,避免碎稈落入傳動系統和液壓系統損壞機器,也避免影響駕駛員視線釀成事故;此外阻擋角鐵焊接于下割臺連接桿起到加強筋的作用。
(10)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可以升降從而控制割茬高度,同時能夠避開障礙物保護機器設備不被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下割臺立體示意圖一;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下割臺立體示意圖二;
圖3為圖2的I處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2的Ⅱ處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下割臺升降機構安裝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下割臺立體示意圖三;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定刀頭立體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碎稈機構立體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阻擋角鐵的連接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切割刀片立體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碎稈機構左視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碎稈刀立體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傳動機構局部視圖;
圖14為圖13的Ⅲ處局部放大圖;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擺臂立體示意圖。
附圖標記:下割臺主架31、下切割機構32、碎稈機構33、傳動機構34、下割臺升降機構36、底座311、第一封板312、第二封板313、擋罩314、支撐板315、下割臺連接桿316、下割臺連接桿橫撐317、定刀頭321、切割刀片滑動槽3211、動刀座滑動槽3212、切割刀片322、動刀座323、鉸接桿3231、碎稈轉軸331、碎稈刀332、碎稈刀片3321、安裝圈3322、鏈條341、從動鏈輪342、第一傳動軸343、第一帶輪344、第一皮帶345、第二帶輪346、第二傳動軸347、第三帶輪348、第三皮帶349、張緊帶輪350、張緊帶輪安裝軸351、擺桿驅動帶輪352、擺桿驅動帶輪安裝軸353、擺動軸承配合軸354、擺動軸承355、擺桿356、擺桿安裝座357、擺臂358、調整間隙3581、擺臂連接關節359、碎稈轉軸驅動帶輪360、下割臺升降油缸361、下割臺升降油缸上座362、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座36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其鉸接于收割機前橋上,包括下割臺主架31、下切割機構32、碎稈機構33、傳動機構34和下割臺升降機構36;
如圖2、6、9所示,所述下割臺主架31的底部設有底座311,所述底座31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封板312,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封板313,在底座311的上方設有弧形的擋罩314,第一封板312和第二封板313分別固定在擋罩314兩端,在擋罩314頂部還固定有位于第一封板312和第二封板313之間的支撐板315,在擋罩314的后部固定連接有兩根下割臺連接桿316,所述下割臺連接桿316的另一端鉸接在前橋1上,兩根下割臺連接桿316之間固接有下割臺連接桿橫撐317,在擋罩314的后部還固定連接有防止碎稈飛濺的阻擋角鐵319,所述阻擋角鐵319的第一直角邊焊接于擋罩314的后部的下邊沿,第二直角邊位于第一直角邊下方且垂直于水平地面;
如圖2、3、7、10所示,所述下切割機構32包括固定安置在底座311上的多個直線排列的定刀頭321,每個定刀頭321呈錐狀,其設有切割刀片滑動槽3211和動刀座滑動槽3212,每個切割刀片滑動槽3211中配合設有一個切割刀片322,所述動刀座滑動槽3212中配合設有一個動刀座323,每個切割刀片322通過兩個螺釘固定于動刀座323上,所述切割刀片322兩側的刀刃夾角為60度,且每側刀刃上設有鋸齒;
如圖2、4、8、11、12所示,所述碎稈機構33安裝于底座311、擋罩314、第一封板312和第二封板313圍成的容置空間內,碎稈機構33包括碎稈轉軸331,碎稈轉軸331的兩端可轉動地安裝于第一封板312和第二封板313上,碎稈轉軸331的一端穿過第二封板313向外延伸用于連接傳動機構34,沿碎稈轉軸上331軸向均勻設置四組碎稈刀332,每組碎稈刀332包括三個碎稈刀片3321和三個安裝圈3322,三個安裝圈3322套接固定于碎稈轉軸331的外壁,每個碎稈刀片3321通過螺栓可拆卸地連接于安裝圈3322上,三個碎稈刀片3321沿碎稈轉軸331的周向均勻分布,每個碎稈刀片3321的寬度方向與碎稈轉軸331的外柱面相切,每組碎稈刀332中碎稈刀片3321與相鄰組碎稈刀332中碎稈刀片3321成60度夾角;
如圖2、4、6、13、14、15所示,所述傳動機構34包括鏈條341、從動鏈輪342、第一傳動軸343、第一帶輪344、第一皮帶345、第二帶輪346、第二傳動軸347、第三帶輪348、第三皮帶349、張緊帶輪350、張緊帶輪安裝軸351、擺桿驅動帶輪352、擺桿驅動帶輪安裝軸353、擺動軸承配合軸354、擺動軸承355、擺桿356、擺桿安裝座357、擺臂358、擺臂連接關節359和碎稈轉軸驅動帶輪360,所述鏈條341連接從動鏈輪342與發動機4的主動鏈輪,所述第一傳動軸343套接于轉動桿鉸接管12中,第一傳動軸343一端固定連接從動鏈輪342,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一帶輪344,所述第一皮帶345傳動連接第一帶輪344和第二帶輪346,所述第二傳動軸347可轉動地安裝于支撐板315和第二封板313上,所述第二傳動軸347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二帶輪346,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三帶輪348,張緊帶輪安裝軸351、擺桿驅動帶輪安裝軸353、擺桿安裝座356均固定于第二封板313外側,張緊帶輪350安裝于張緊帶輪安裝軸351,擺桿驅動帶輪352安裝于擺桿驅動帶輪安裝軸353,擺桿驅動帶輪352的外端面固定有與其同軸線的擺動軸承配合軸354,所述第三皮帶349傳動連接第三帶輪348、張緊帶輪350、擺桿驅動帶輪352和碎稈轉軸驅動帶輪360,擺動軸承配合軸354配合連接擺動軸承355,所述擺桿356的一端通過銷軸連接擺動軸承355,另一端可轉動地連接于擺桿安裝座357,擺臂358的上端卡接在擺桿356上,擺臂358下端與擺臂連接關節359鉸接,擺臂連接關節359的另一端與動刀座323可轉動地連接,所述動刀座323上固定有L形的鉸接桿3231,鉸接桿3231的一直角邊焊接于動刀座323,另一直角邊鉸接于擺臂連接關節359一端,擺臂358的頂部開有調整間隙3581,通過內六角螺栓的松緊來控制調整間隙3581的寬度,使擺臂358能相對擺桿356轉動一定角度并鎖緊;
如圖2、5所示,所述下割臺升降機構36包括下割臺升降油缸361、下割臺升降油缸上座362、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座363,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上座362固定于下割臺連接桿橫撐317上,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座363固定于前橋底部,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361的缸筒鉸接于下割臺升降油缸下座363,所述下割臺升降油缸361的活塞桿鉸接于下割臺升降油缸上座362。
其中,如圖10所示,切割刀片322兩側的刀刃夾角設為60度,這樣在保證足夠大的切割面的情況下能避免卡刀現象,同時每側刀刃上設有鋸齒,能提高切割效率。
其中,如圖11、12所示,每個碎稈刀片3321通過螺栓可拆卸地安裝在碎稈轉軸331上,這樣便于在碎稈刀片3321鈍化后進行快速更換。
其中,為了使秸稈粉粹更加均勻,提高粉碎效果,每組碎稈刀332中碎稈刀片3321與相鄰組碎稈刀332中碎稈刀片3321成60度夾角。
其中,碎稈刀片3321的伸出端設有倒角形成刀刃,倒角位于碎稈刀片3321的外側,能夠提高碎稈的粉碎效率。
機器使用一定時間后,因為磨損震動等原因,切割刀片322與定刀頭321難免會發生初始位置的偏移,導致切割效率下降。這樣就需要定期調整切割刀片322的位置,也就是需要調整動刀座323的位置。在擺臂358的頂部開有調整間隙3581,通過內六角螺栓的松緊來控制調整間隙3581的寬度,使擺臂358能相對擺桿356轉動一定角度并鎖緊,當需要調整切割刀片322和動刀座323的位置時,擰松內六角螺栓,使擺臂358相對擺桿356向內或向外轉動一定角度,確定切割刀片322和動刀座323移動到合適位置后,再擰緊內六角螺栓,將擺臂358固定鎖緊在擺桿356上。這種設計能確保切割刀片322始終處于合適的位置,從而保證了切割秸稈的高效率,同時結構簡單,此外能夠快速調整切割刀片322的位置,操作便捷,鎖緊牢固。
為了使擺臂358鎖緊在擺桿356上更加牢固,所述內六角螺栓的數量為兩只。
其中,所述動刀座323上固定有L形的鉸接桿3231,鉸接桿3231的一直角邊焊接于動刀座323,另一直角邊鉸接于擺臂連接關節359一端,這樣既能將擺臂的擺動轉化為動刀座的直線往復運動、消除了動刀座的上下竄動,又簡化了設備結構、降低了加工成本。
其中,在擋罩314后部設置的阻擋角鐵319能夠防止粉碎后的秸稈在離心力作用下向后飛濺,避免碎稈落入傳動系統和液壓系統損壞機器,也避免影響駕駛員視線釀成事故;此外阻擋角鐵319焊接于下割臺連接桿316起到加強筋的作用。
其中,通過下割臺升降油缸361動作的下割臺升降機構36,在需要調整割茬高度時,控制下割臺升降油缸361的活塞桿伸出的長度。此外,下割臺升降機構36還有避障功能,通過抬升下割臺裝置,可以輕松避開前方的障礙物,從而保護下割臺裝置不被損壞。
下割臺裝置工作時,發動機的動力經由鏈條341、從動鏈輪342、第一傳動軸343、第一帶輪344、第一皮帶345、第二帶輪346、第二傳動軸347、第三帶輪348、第三皮帶349依次傳遞。
下切割機構32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三皮帶349帶動擺桿驅動帶輪352及擺動軸承配合軸354旋轉,配合在擺動軸承配合軸354上的擺動軸承355隨之做搖擺旋轉,從而帶動擺桿356做定心擺動,卡接在擺桿356上的擺臂358也跟隨做定心擺動,由于擺臂連接關節359一端鉸接于擺臂358下端,另一端鉸接動刀座323,擺臂358的定心擺動會推拉動刀座323做直線往復滑動,動刀座323帶動切割刀片322沿著切割刀片滑動槽3211和動刀座滑動槽3212做直線往復滑動。收割機前進過程中,秸稈進入直線排列的錐狀的定刀頭321之間,直線往復滑動的切割刀片322與定刀頭321形成切割機構,從而實現對秸稈的切割。
碎稈機構33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三皮帶349帶動碎稈轉軸驅動帶輪360旋轉,固定于驅動帶輪360的碎稈轉軸331隨之旋轉,安裝在碎稈轉軸331上的多個碎稈刀片3321繞著碎稈轉軸331高速旋轉,將下切割機構32切割下的秸稈從碎稈轉軸331的下方卷入并打碎,從而實現對秸稈的粉碎,粉碎后的秸稈靠離心力被甩出到碎稈機構33后方的田間,完成秸稈還田。
本發明的秸稈粉碎均勻且防碎稈飛濺的升降式下割臺,能切割并粉碎谷物收割后余下的秸稈部,減輕了收割機的喂入量,降低了機器損耗和脫粒負荷,能夠輕松便捷地調整切割刀片的位置從而保證秸稈切割效率高,粉碎均勻,碎稈不會飛濺;同時可以升降從而控制割茬高度以及能夠避開障礙物保護設備安全。
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還可包含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詞是以附圖中零部件位于圖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間的位置來定義的,只是為了表達技術方案的清楚及方便。應當理解,所述方位詞的使用不應限制本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
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文中上述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