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的種植用具及種植方法,具體是一種山藥種植器及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山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它的根莖富含淀粉和蛋白質,口感和營養價值都很高,是廣受人們喜愛的蔬菜;同時,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具有巨大的藥用價值,因此山藥種植的市場前景廣闊。
傳統的種植山藥的方法都是等種在土壤里的山藥根成熟后再挖取,由于山藥的根莖在土里扎得很深而且比較脆,容易折斷,折斷后價格就會大打折扣,也影響山藥的儲存、運輸,導致收獲完整的山藥比較困難,需要人工深挖,勞動強度很大,收獲速度非常慢,影響到種植戶的收益。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挖掘山藥的農業機械,依然存在容易挖斷山藥、挖掘速度較慢,能源耗費較大、使用成本較高的缺陷,普及率并不高,人工采挖仍然占據相當大的比例。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諸多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山藥種植器及種植方法,極大地提高了采收效率,且能保證采收的山藥的完整性,實現對山藥高產、優質、高效地種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山藥種植器,包括種植器本體,所述種植器本體的橫截面為V形,所述種植器本體的一端設有擋板,另一端敞開,所述擋板上連接有把手,所述種植器本體上還開有多個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把手為U形,由兩個連接部和一個圓柱體的手持部組成,兩個連接部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所述擋板外表面,另一端由所述的手持部連為一體形成U形。
優選地,所述種植器本體、擋板和把手均由PVC材料制成,且它們一體成型。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山藥種植方法,使用前文所述所述的山藥種植器,包括如下步驟:
S1、整地、挖畦:選擇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輕壤土作為種植土壤,采用單行畦種植,每畦包溝寬1.4-1.6m,畦高20-30cm,畦面寬1.2m;
S2、放置山藥種植器:在整好的畦面的疏松土壤中插入前文所述的山藥種植器,山藥種植器頂面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15°,且設有把手的一端高于無把手的一端;
S3、選種處理:選用粗細均勻、無分叉、無破損、無病蟲害的山藥塊莖作種繁殖,播種前,用多菌靈600倍液浸泡作種的山藥塊莖8-10min,晾干后用于播種;
S4、分切播種:使用刀具將作種的山藥塊莖分切,每段5-8cm,將分段后的山藥塊莖放置于每個山藥種植器的設有把手的一端,每個分段后的山藥塊莖沿種植器本體的長度方向放置且位于V形的種植器本體的底部,然后按每畝施加復合肥30㎏、草木灰200㎏、腐熟的有機肥1000㎏,最后回土蓋住放置有山藥塊莖的山藥種植器,平整畦面;
S5、肥水管理:齊苗后每15-25天追肥一次,連施3-4次,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50kg,施肥后應覆土,以避免肥效損失;采用常規的水分管理方法,久旱灌水,兩季及時排水,7、8月份高溫干旱季節是山藥塊莖迅速生長期,需要較多水分,當氣溫大于38℃且土壤干燥時,間隔10天灌溉一次水再排放掉,保持土壤濕潤,降低田間溫度,灌溉時,在傍晚使用大流量水2-3h灌滿,然后立即排放掉;
S6、病蟲害防治: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山藥植株表面或地面噴灑,用于防治斜紋夜蛾、螻蛄、地老虎的蟲害;用2.5%聯苯聚酯乳油3000倍液噴灑在在山藥植株表面或地面,用于防治紅蜘蛛的蟲害;用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帶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輪換噴霧,用于防治炭疽病、褐斑病、斑枯病、枯萎病的病害;
S7、采收:11月上旬入冬以后,山藥的莖葉逐步發黃枯萎,山藥塊莖即成熟;采收時,先用鏟子把表土層翻開后,使山藥塊莖及種植器暴露,然后手握山藥種植器的把手用力抽出,輕刨并刮除浮土將整根山藥塊莖取出。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本發明的山藥種植器,播種和采收效率能大幅度提高,省時省力且能保證采收的山藥的完整性,折損率低,外觀品質高;
(2)本發明的山藥種植器設置有把手,在其用于山藥播種時,能快速輕松地插入種植土壤中,在其用于山藥采收時,能快速輕松地將其從種植土壤中抽出,而露出整根的山藥塊莖,便于采收;
(3)本發明的山藥種植器設置有擋板,一方面擋板與種植器本體的V形結構形成容納山藥塊莖的空間,使山藥的生長方向可控從而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擋板起到了加強筋的作用,使山藥種植器更加堅固,不易變形和彎曲,可重復利用;
(4)本發明的山藥種植器本體設置有很多通孔,這樣山藥根部的一些須根下扎時,可穿過這些通孔來吸收土壤的營養成份,利于山藥的生長增產。
(5)采用本發明的山藥種植方法,相比傳統山藥種植方法,山藥在靠近地表一定斜度定向生長,能夠克服阻礙山藥大面積推廣的適種土壤類型和地形限制,改變了傳統種植采收的費時、費工又費力、低產低效的情形,具有適種地廣、生長快速、種植采收輕松高效、產量高、品相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山藥種植器的立體示意圖。
附圖標記:1種植器本體、2擋板、3把手、4通孔、31連接部、32手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山藥種植器,包括種植器本體1,種植器本體1的橫截面為V形,種植器本體1的一端設有擋板2,另一端敞開,一方面擋板2與種植器本體1的V形結構形成容納山藥塊莖的空間,使山藥的生長方向可控從而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擋板2起到了加強筋的作用,使山藥種植器更加堅固,不易變形和彎曲,可重復利用;擋板2上連接有把手3,山藥播種時,手握把手3能快速輕松地將種植器插入種植土壤中,山藥采收時,手握把手3能快速輕松地將種植器從種植土壤中抽出,從而露出整根的山藥塊莖便于采收;種植器本體1表面上開有多個通孔4,山藥根部的一些須根下扎時,可穿過這些通孔4來吸收土壤的營養成份,利于山藥的生長增產。
作為優選方案,為了便于握持,把手3為U形,由兩個連接部31和一個圓柱體的手持部32組成,兩個連接部31的一端分別連接于擋板2的外表面,另一端由的手持部32連為一體形成U形,手持部32的外徑為10㎝。
為了便于加工,兩個連接部31和一個手持部32為一體成型,都為直徑為10㎝的圓柱體。
為了進一步增強山藥種植器的強度以及耐腐蝕性,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種植器本體1、擋板2和把手3均由PVC材料制成,且它們一體成型。
優選地,通孔4均布設置在種植器本體1的外表面上,且直徑為2㎜,這樣更利于山藥根部下扎的須根穿過通孔4來吸收土壤的營養成份,同時使這些下扎的須根不聚集在,這樣在采收時,抽拉山藥種植器時,可以更加省力、輕松拉斷這些分散的須根,從而使采收的工作強度進一步降低。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山藥種植方法,使用前文所述所述的山藥種植器,包括如下步驟:
S1、整地、挖畦:選擇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輕壤土作為種植土壤,采用單行畦種植,每畦包溝寬1.4-1.6m,畦高20-30cm,畦面寬1.2m。
S2、放置山藥種植器:在整好的畦面的疏松土壤中插入前文所述的山藥種植器,山藥種植器頂面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15°,且設有把手的一端高于無把手的一端。
S3、選種處理:選用粗細均勻、無分叉、無破損、無病蟲害的山藥塊莖作種繁殖,播種前,用多菌靈600倍液浸泡作種的山藥塊莖8-10min,晾干后用于播種。
S4、分切播種:使用刀具將作種的山藥塊莖分切,每段5-8cm,將分段后的山藥塊莖放置于每個山藥種植器的設有把手的一端,每個分段后的山藥塊莖沿種植器本體的長度方向放置且位于V形的種植器本體的底部,然后按每畝施加復合肥30㎏、草木灰200㎏、腐熟的有機肥1000㎏,最后回土蓋住放置有山藥塊莖的山藥種植器,平整畦面。
S5、肥水管理:齊苗后每15-25天追肥一次,連施3-4次,每次每畝施復合肥30-50kg,施肥后應覆土,以避免肥效損失;采用常規的水分管理方法,久旱灌水,兩季及時排水,7、8月份高溫干旱季節是山藥塊莖迅速生長期,需要較多水分,當氣溫大于38℃且土壤干燥時,間隔10天灌溉一次水再排放掉,保持土壤濕潤,降低田間溫度,灌溉時,在傍晚使用大流量水2-3h灌滿,然后立即排放掉。
S6、病蟲害防治: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山藥植株表面或地面噴灑,用于防治斜紋夜蛾、螻蛄、地老虎的蟲害;用2.5%聯苯聚酯乳油3000倍液噴灑在在山藥植株表面或地面,用于防治紅蜘蛛的蟲害;用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帶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輪換噴霧,用于防治炭疽病、褐斑病、斑枯病、枯萎病的病害。
S7、采收:11月上旬入冬以后,山藥的莖葉逐步發黃枯萎,山藥塊莖即成熟;采收時,先用鏟子把表土層翻開后,使山藥塊莖及種植器暴露,然后手握山藥種植器的把手用力抽出,輕刨并刮除浮土將整根山藥塊莖取出。
采用本發明的山藥種植方法,相比傳統山藥種植方法,山藥在靠近地表一定斜度定向生長,能夠克服阻礙山藥大面積推廣的適種土壤類型和地形限制,改變了傳統種植采收的費時、費工又費力、低產低效的情形,具有適種地廣、生長快速、種植采收輕松高效、產量高、品相好的優點。
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還可包含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詞是以附圖中零部件位于圖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間的位置來定義的,只是為了表達技術方案的清楚及方便。應當理解,所述方位詞的使用不應限制本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
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文中上述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