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蔬菜栽培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種類的需求日益提高,由于各種蔬菜都有自己的生長季節,人們一般只能在一年內的某個時間段內吃到某種特定蔬菜,這給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觀上造成了一定障礙。但溫室大棚技術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溫室大棚可以調節內部溫度、濕度等微環境,為特定蔬菜營造適于其生長的條件,已成為蔬菜生產的主要方式,一般溫室大棚使用竹、木結構或者鋼結構的骨架,上面覆蓋保溫塑料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溫室空間,使棚內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但是大棚的生產管理一直以人工為主,隨著大棚的規模不斷發展,以及廣大菜農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菜農開始謀求大棚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
在蔬菜大棚的各種操作中,為蔬菜通風降溫是最為耗費時間的工作,大棚受室內外溫度、光照、風力、風向以及棚內土壤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棚內的氣溫變化較大,因此,大棚的放風口需要經常的打開和關閉,以達到對棚內蔬菜生長環境的調節,適應蔬菜的生長。
目前,對蔬菜大棚的放風口的開閉控制的具體過程為:使用溫控器來檢測棚內溫度,然后依據檢測的溫度控制電動機的正轉或反轉,帶動減速機的輸出軸纏繞本來需要人工拉扯的繩索,實現放風口的開閉。
中國專利文獻CN204466440U公開了一種溫室大棚,所述溫室大棚包括放風控制裝置,放風控制裝置包括設置在大棚骨架上的鏈輪離合器和驅動所述鏈輪離合器正反轉的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溫控開關,所述鏈輪離合器連接有控制所述鏈輪離合器結合和分離的杠桿裝置,所述鏈輪離合器的輸出軸上橫向設有與其配合使用的鏈條,所述鏈條的兩端繞過所述鏈輪離合器的輸出軸后分別與主繩索的兩端連接,所述主繩索設置在風口處,并延伸后形成第一段主繩索和第二段主繩索;所述主繩索上設有若干個分支繩索,所述分支繩索依次繞過第 一滑輪、第二滑輪、第三滑輪和第四滑輪,所述第一滑輪和第四滑輪靠近所述主繩索設置,所述第二滑輪和第三滑輪位于所述第一滑輪和第四滑輪的兩側;所述第一段主繩索與所述第一滑輪之間形成第一段分支繩索,所述第一滑輪與所述第二滑輪之間形成第二段分支繩索,所述第二滑輪與所述第三滑輪之間形成第三段分支繩索,所述第三滑輪與所述第四滑輪之間形成第四段分支繩索,所述第四滑輪與所述第二段主繩索之間形成第五段分支繩索,所述第一段分支繩索與所述第二段分支繩索、所述第四段分支繩索與所述第五段分支繩索分別垂直,所述第二段分支繩索、所述第三段分支繩索以及第四段分支繩索分別平行;所述第三段分支繩索與風口膜固定連接。上述放風控制裝置結構復雜,成本高,不利于大面積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溫室大棚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溫室大棚,該溫室大棚包括放風控制裝置。
其技術方案為:一種溫室大棚,所述溫室大棚包括大棚本體、覆蓋在大棚本體上的塑料薄膜、放風口和放風控制裝置,放風口設置在所述塑料薄膜上,放風口上覆蓋有放風塑料薄膜,放風塑料薄膜的一端與塑料薄膜固定,另一端為自由端,自由端設置有連桿,在放風控制裝置的控制下,放風塑料薄膜滑動開啟或封閉放風口。
所述放風控制裝置包括對稱式單向傳動裝置、繩索、第一、二、三換向滑輪、固定在繩索上的套環以及導向機構,所述對稱式單向傳動裝置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軸、第一棘輪、第二棘輪、第一棘爪、第二棘爪、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動力裝置與傳動軸相連接以傳遞動力,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可旋轉地設置在傳動軸上,所述第一棘輪、第二棘輪、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在傳動軸上的設置位置依次為:第一從動輪-第一棘輪-第二棘輪-第二從動輪,所述第一棘爪設置在第一從動輪的圓周上,第二棘爪設置在第二從動輪的圓周上,所述第一棘輪和第二棘輪與傳動軸固定連接,第一棘輪和第二棘輪上設置有棘輪齒,棘輪齒與所述第一棘爪、第二棘爪配合,使得傳動軸正向或反向旋轉時,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之一隨傳動軸轉動。
所述第一棘爪設置在第一從動輪的圓周上,第一棘爪和第一從動輪用第一銷軸連接,第一棘爪可以繞第一銷軸轉動,在第一棘爪與第一從動輪之間的第一銷軸上設置有第一彈性裝置,第一彈性裝置使得第一棘爪向第一棘輪的棘輪齒方向偏轉。
所述第二棘爪設置在第二從動輪的圓周上,第二棘爪和第二從動輪用第二銷軸連接,第二棘爪可以繞第二銷軸轉動,在第二棘爪與第二從動輪之間的第二銷軸上設置有第二彈性裝置,第二彈性裝置使得第二棘爪向第二棘輪的棘輪齒方向偏轉。
所述第一彈性裝置和第二彈性裝置為扭簧。
所述的動力裝置為電動機。
繩索的一端順時針方向纏繞在第一從動輪上,另一端經過第一、二、三換向滑輪以后逆時針纏繞在第二從動輪上,在第二、三換向滑輪之間的繩索上設置有套環,連桿設置在套環內且套環可以在連桿上滑動。
由于大棚自身的結構特點,傳動軸一般比較長,由于裝配原因以及傳動軸自重等原因,使得傳動軸的軸線不是一條直線,這樣傳動軸在轉動過程中會產生振動、傳動效率低等問題。本發明中所述傳動軸與大棚本體通過萬向軸承定位連接,所述傳動軸每隔5米設置一個萬向軸承,這樣就可以消除裝配誤差以及由于傳動軸自重產生的軸線彎曲問題,使得傳動軸始終在一條直線上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一套動力裝置和一套傳動裝置就能實現兩個方向的單向傳動,結構緊湊,傳動效率高。與現有技術中繩索直接纏繞在轉軸上相比,由于繩索本身的厚度,導致纏繞和放松的線速度不一致,繩索兩端纏繞不均,導致放風口開閉不均勻,最終影響棚內蔬菜的生長。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兩個從動輪,其中一個從動輪纏繞繩索的時候,另一個為自由狀態,從而使得繩索始終保持均勻纏繞,放風口開閉順暢均勻。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 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為溫室大棚俯視圖
圖2為溫室大棚側視圖
圖3為對稱式單向傳動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A-A方向側視圖
圖5為B-B方向側視圖
圖6為繩索與放風塑料薄膜連接示意圖
圖7為放風塑料薄膜與連桿連接示意圖
其中:傳動軸1,第一從動輪2-1,第二從動輪2-2,第一棘輪3-1,第二棘輪3-2,第一棘爪4-1,第二棘爪4-2,棘輪齒5,第一彈性裝置6-1,第二彈性裝置6-2,第一銷軸7-1,第二銷軸7-2,電動機8,第一、二、三換向滑輪9-1、9-2、9-3,繩索10,第一、二支撐軸11-1、11-2,連桿12,放風塑料薄膜13,套環14,導向桿15,導向滑塊16,萬向軸承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參見附圖1、2、6、7,一種溫室大棚,所述溫室大棚包括大棚本體、覆蓋在大棚本體上的塑料薄膜、放風口和放風控制裝置,放風口設置在所述塑料薄膜上,放風口上覆蓋有放風塑料薄膜13,放風塑料薄膜13呈矩形,其一端與塑料薄膜固定,另一端為自由端,自由端設置有連桿12,在放風控制裝置的控制下,放風塑料薄膜13的自由端滑動開啟或封閉放風口。
所述放風控制裝置包括對稱式單向傳動裝置、繩索10、第一、二、三換向滑輪9-1、9-2、9-3和固定在繩索10上的套環14,參見附圖3,所述對稱式單向傳動裝置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軸1、第一棘輪3-1、第二棘輪3-2、第一棘爪4-1、第二棘爪4-2、第一從動輪2-1和第二從動輪2-2,動力裝置與傳動軸1 相連接以傳遞動力,第一從動輪2-1和第二從動輪2-2可旋轉地設置在傳動軸1上,所述第一棘輪3-1、第二棘輪3-2、第一從動輪2-1和第二從動輪2-2在傳動軸上的設置位置依次為:第一從動輪2-1-第一棘輪3-1-第二棘輪3-2-第二從動輪2-2,所述第一棘爪4-1設置在第一從動輪2-1的圓周上,第二棘爪4-2設置在第二從動輪4-2的圓周上,所述第一棘輪3-1和第二棘輪3-2與傳動軸固定連接,第一棘輪3-1和第二棘輪3-2上設置有棘輪齒,棘輪齒與所述第一棘爪4-1、第二棘爪4-2配合,使得傳動軸1正向或反向旋轉時,第一從動輪2-1和第二從動輪2-2之一隨傳動軸轉動。
附圖4為附圖1中A-A方向側視圖(附圖1中,從右向左看),所述第一棘爪4-1設置在第一從動輪2-1的圓周上,第一棘爪4-1和第一從動輪2-1用第一銷軸7-1連接,第一棘爪4-1可以繞第一銷軸7-1轉動,在第一棘爪4-1與第一從動輪2-1之間的第一銷軸7-1上設置有第一彈性裝置6-1,第一彈性裝置6-1使得第一棘爪4-1向第一棘輪3-1的棘輪齒5方向偏轉。
附圖5為附圖1中B-B方向側視圖(附圖1中,從左向右看)所述第二棘爪4-2設置在第二從動輪2-2的圓周上,第二棘爪4-2和第二從動輪2-2用第二銷軸7-2連接,第二棘爪4-2可以繞第二銷軸7-2轉動,在第二棘爪4-2與第二從動輪2-2之間的第二銷軸7-2上設置有第二彈性裝置6-2,第二彈性裝置6-2使得第二棘爪4-2向第二棘輪3-2的棘輪齒5方向偏轉。
所述第一彈性裝置6-1和第二彈性裝置6-2為扭簧。
所述的動力裝置為電動機8。
使用時,電動機向傳動軸1輸出動力,假設傳動軸1從附圖3看是向紙面內轉動,表現在附圖4中就是傳動軸1順時針轉動,第一棘爪4-1在扭簧的作用下向第一棘輪3-1偏轉,在第一棘爪4-1和第一棘輪3-1的作用下,第一從動輪2-1也是順時針轉動,這時,表現在附圖5中就是傳動軸1逆時針轉動,第二棘爪4-2在扭簧的作用下向第二棘輪3-2偏轉,第二棘爪4-2滑過第二棘輪3-2上的棘輪齒,第二從動輪2-2不轉動。當傳動軸1向另一個方向轉動時,基于同樣的原理,第二從動輪2-2隨傳動軸1轉動,而第一從動輪2-1不轉動。從而實現對稱單向傳動的目的。
參見附圖1,繩索10的一端順時針方向纏繞在第一從動輪2-1上,另一端 經過第一、二、三換向滑輪9-1、9-2、9-3以后逆時針纏繞在第二從動輪2-2上,在第二、三換向滑輪9-2、9-3之間的繩索上設置有套環14,連桿12設置在套環14內且套環14可以在連桿12上滑動。
參見附圖6、7,放風塑料薄膜13自由端的兩端與連桿12連接,放風塑料薄膜13自由端的中間部分不與連桿12連接以留出套環14滑動的空間。
開啟放風口時,電動機轉動,第二從動輪2-2纏繞繩索,第一從動輪2-1隨著轉動,繩索10上的套環拉動連桿向第一、二換向滑輪9-1、9-2方向移動,放風口打開。封閉放風口時,電動機反向轉動,第一從動輪2-1纏繞繩索,第二從動輪2-2隨著轉動,繩索10上的套環拉動連桿向遠離第一、二換向滑輪9-1、9-2的方向移動,放風口封閉。在這個過程中,套環14沿連桿12滑動。
為了防止套環14在拉動連桿12的過程中由于偏心力的作用,放風塑料薄膜13發生偏轉扭曲,放風控制裝置還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滑塊16和導向桿15,導向滑塊16設置在連桿12的兩端,導向滑塊16上設置有容納導向桿15的導向孔,兩根導向桿15設置在放風塑料薄膜13的兩側,導向桿15可以與溫室大棚的頂部支架固定連接,也可以設置在塑料薄膜的下表面。在放風塑料薄膜13開啟和封閉的過程中,導向機構保證放風塑料薄膜13不會發生偏轉扭曲,使得放風塑料薄膜13開啟和封閉更順暢更均勻。
所述傳動軸1與大棚本體通過萬向軸承17定位連接,所述傳動軸1每隔5米設置一個萬向軸承17。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