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灌溉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農用水肥一體灌溉機。
背景技術:
灌溉是為農作物補充所需水分的技術措施。在自然條件下,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勻,難以滿足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因此需要進行人工灌溉,以滿足天然降水的不足。專利號為:201420734057.X的中國專利,具體內容為:一種農業灌溉機,包括儲水器,所述儲水器的一端通過連通管與水源連接,該連通管上設置有入水泵,儲水器上甚至有兩個出水管,兩個出水管的底端都伸入到儲水器內,兩個出水管的頂端都設置有噴頭,兩個出水管上位于儲水器外部設置有出水泵,所述儲水器的頂部還設置有投藥口,投藥口上設置有擋蓋。上述專利在工作過程中不能根據土壤濕度自動控制灌溉強度,并且不能在灌溉的同時進行施肥。因此,需要一種能夠自動檢測土壤濕度,制定灌溉措施,且能夠同時進行施肥的灌溉設備,以解決上述專利中存在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農用水肥一體灌溉機。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新型農用水肥一體灌溉機,包括肥料槽、水泵、電動機、進料斗,所述肥料槽一側設置有所述進料斗,所述肥料槽上方安裝有所述電動機,所述電動機一側安裝有所述水泵,所述水泵上安裝有自動控制器,所述水泵上方設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方安裝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上安裝有分流管,所述水泵下方安裝有肥料輸入管,所述肥料輸入管上安裝有電磁閥,所述水泵一側安裝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上安裝有直接接頭,所述入水管上安裝有土壤濕度檢測器。
上述結構中,所述自動控制器通過所述土壤濕度檢測器的檢測信號自動控制所述水泵運行,在灌溉時通過所述肥料輸入管抽取肥料,并在所述水泵中進行混合后,通過所述出水管輸出,在灌溉的同時完成施肥工作。
為了進一步提高性能,所述進料斗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肥料槽一側,所述電動機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肥料槽上方,所述水泵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電動機一側。
為了進一步提高性能,所述自動控制器鑲嵌在所述水泵上,所述出水管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水泵上方,所述分流器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出水管上方。
為了進一步提高性能,所述分流管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分流器兩端,所述肥料輸入管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水泵下方,所述電磁閥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肥料輸入管上。
為了進一步提高性能,所述入水管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水泵一側,所述直接接頭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入水管上,所述土壤濕度檢測器通過卡槽固定在所述入水管上。
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土壤濕度,自控控制灌溉強度,在灌溉同時進行施肥處理,有效地增加了灌溉和施肥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農用水肥一體灌溉機的結構圖。
1、肥料槽;2、電磁閥;3、肥料輸入管;4、自動控制器;5、入水管;6、土壤濕度檢測器;7、直接接頭;8、水泵;9、分流管;10、分流器;11、出水管;12、電動機;13、進料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農用水肥一體灌溉機,包括肥料槽1、水泵8、電動機12、進料斗13,肥料槽1一側設置有進料斗13,進料斗13用于向肥料槽1內部輸入肥料,肥料槽1上方安裝有電動機12,電動機12用于給設備運行提供動力,電動機12一側安裝有水泵8,水泵8用于抽取水和肥料,水泵8上安裝有自動控制器4,自動控制器4用于自動控制灌溉和肥料的混合,水泵8上方設置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上方安裝有分流器10,分流器10上安裝有分流管9,水泵8下方安裝有肥料輸入管3,肥料輸入管3上安裝有電磁閥2,電磁閥2用于在自動控制器4的控制下控制肥料輸入管3的打開和閉合,水泵8一側安裝有入水管5,入水管5上安裝有直接接頭7,直接接頭7用于連接入水管5和水泵8,入水管5上安裝有土壤濕度檢測器6,土壤濕度檢測器6用于檢測土壤的濕度信息,并將該信息傳輸給自動控制器4。
上述結構中,自動控制器4通過土壤濕度檢測器6的檢測信號自動控制水泵8運行,在灌溉時通過肥料輸入管3抽取肥料,并在水泵8中進行混合后,通過出水管11輸出,在灌溉的同時完成施肥工作。
為了進一步提高性能,進料斗13通過螺栓固定在肥料槽1一側,電動機12通過螺栓固定在肥料槽1上方,水泵8通過螺栓固定在電動機12一側,自動控制器4鑲嵌在水泵8上,出水管11通過卡槽固定在水泵8上方,分流器10通過卡槽固定在出水管11上方,分流管9通過卡槽固定在分流器10兩端,肥料輸入管3通過卡槽固定在水泵8下方,電磁閥2通過卡槽固定在肥料輸入管3上,入水管5通過卡槽固定在水泵8一側,直接接頭7通過卡槽固定在入水管5上,土壤濕度檢測器6通過卡槽固定在入水管5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