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施肥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氣體速溶施放裝置。
背景技術:
設施農業的溫室是能夠透光、保溫(或加溫)的用來栽培植株的設施,其在不適宜植株生長的季節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蔬菜水果。設施農業的溫室能夠提供作物的適宜的生長環境和增加作物產量,植株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碳元素。傳統的碳元素獲取方式主要來源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除了通過光照等形式獲取的空氣中的碳元素以外,種植者通常采用兩種形式為植株提供二氧化碳:其一,采用在設施農業的溫室內點燃天然氣或者沼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為設施農業的溫室中的植株提供二氧化碳(一種點燃之后釋放二氧化碳的氣體,此為設施農業的溫室種植過程中常用物質,故不再詳述)。其二,采用二氧化碳鋼瓶或杜瓦罐通過管道連接在設施農業的溫室內上方的龍骨架敷設相應的施放管道,從管路上連接垂吊相應的氣體施放頭,通過氣體施放頭施放二氧化碳到植株周圍,供其葉片吸收。在上述施放二氧化碳過程中,由于只能通過葉片單一途徑吸收,二氧化碳都施放于植株周圍,而在設施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由于溫室內中午溫度過高時,溫室需要放風。通過加快溫室內的空氣流動,進行換氣并降低溫度,在此過程中,二氧化碳氣體也會隨著換氣飄出設施農業的溫室以外,從而浪費二氧化碳,浪費經濟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二氧化碳氣體施放技術中的不足而研發的一種氣體速溶施放裝置,以便于植株根和莖葉全方位立體吸收達到顯著吸收效果,明顯降低經濟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體速溶施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態二氧化碳儲罐、汽化器、減壓器、溶肥罐、氣泡溶水裝置、蓄水池、網式過濾器、水泵、電接點壓力表、電磁閥、文丘里施肥器、主管道和分管道;其中,所述液態二氧化碳儲罐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所述汽化器、所述減壓器、設置在所述溶肥罐中的所述氣泡溶水裝置;所述蓄水池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所述網式過濾器和所述溶肥罐,且所述網式過濾器還通過管道連接所述水泵的出口處;所述溶肥罐的下部通過管道連接所述水泵的出口處;所述溶肥罐頂部依次連接所述電接點壓力表、所述電磁閥和所述水泵的出口處;所述水泵的出口處還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所述文丘里施肥器和所述主管道,所述主管道連接所述分管道,且所述分管道上連接若干施放排,且所述施放排上安裝有閥門和若干施放孔。
所述液態二氧化碳儲罐采用液態二氧化碳專用儲罐、杜瓦罐、快易冷儲罐或箱式集裝箱儲罐。
所述氣泡溶水裝置的終端密封連接氣泡釋放頭。
所述溶肥罐上設置有密封蓋。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它包括液態二氧化碳儲罐、汽化器、減壓器、溶肥罐、氣泡溶水裝置、蓄水池、網式過濾器、水泵、電接點壓力表、電磁閥、文丘里施肥器、主管道和分管道。本實用新型采用將二氧化碳快速均勻溶解在水中,并將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滴灌或噴灌在植株的根部,從而解決由于通過施放二氧化碳隨著設施農業的溫室放風或野外大田的自然風力作用導致二氧化碳流失的情況發生,隨水滴灌在植株根部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根部吸收,部分隨水分蒸發之后逃逸的二氧化碳被植株葉片重復吸收,達到二次吸收的效果,從而不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浪費,進而使植株根莖葉全方位立體吸收達到光合作用的顯著效果,明顯降低經濟成本。2、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液態二氧化碳儲罐和水泵之間添加溶肥罐,以便二氧化碳儲罐內的二氧化碳可以很好的溶解在溶肥罐的水中再進行施放,以解決設施農業或者大田作物隨風飄散造成浪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隨水進入植物根部的問題,以此提高吸收率和降低成本。3、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溶肥罐上的投料口上設置密封蓋用于投放礦物元素等水溶肥后的密封,將未能全部溶解于水中逃逸的約20%-30%二氧化碳量通入到電接點壓力表、電磁閥與水泵后相連的管道內,隨著逃逸量的增加,此時電接點壓力表指示電磁閥開啟將這部分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進入大田或者設施農業的溫室,供植株吸收,從而避免二氧化碳浪費,節約經濟成本。鑒于以上理由,本實用新型可以廣泛用于農業施肥領域。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氣體速溶施放裝置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氣體速溶施放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氣體速溶施放裝置,它包括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汽化器14、減壓器2、溶肥罐3、氣泡溶水裝置4、蓄水池5、網式過濾器6、水泵7、電接點壓力表8、電磁閥9、文丘里施肥器10、主管道11和分管道12。
其中,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汽化器14、減壓器2、設置在溶肥罐3中的氣泡溶水裝置4;蓄水池5通過管路依次連接網式過濾器6和溶肥罐3,且網式過濾器6還通過管道連接水泵7的出口處;溶肥罐3的下部通過管道連接水泵7的出口處;溶肥罐3頂部的管路依次連接電接點壓力表8、電磁閥9和水泵7的出口處;水泵7的出口處還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文丘里施肥器10和主管道11,主管道11連接分管道12,且分管道12上連接若干設置于溫室大棚或者大田的施放排(此為本領域采用的技術,故不再詳述),且施放排上安裝有閥門和若干施放孔。
上述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和水泵3之間添加溶肥罐3,以便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內的二氧化碳可以很好的溶解在溶肥罐3后,再進行施放。以解決設施農業或者大田作物隨風飄散造成浪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隨水進入植物根部的問題,以此提高吸收率和降低成本。
上述實施例中,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采用液態二氧化碳專用儲罐、杜瓦罐、快易冷儲罐或箱式集裝箱儲罐,且其中存放液態二氧化碳,或者存放液態二氧化碳和液態甲烷,或者存放液態二氧化碳和液氧、或者存放液態二氧化碳和液氮,以上液態甲烷、液氧、液氮可以任意兩種和液態二氧化碳搭配使用、或者三種和液態二氧化碳搭配使用。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可以采用一個或者多個,以便交替使用。
上述實施例中,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的出口連接有汽化器14,該汽化器14用于將液態二氧化碳氣化,以免將液態二氧化碳直接輸送到設施溫室農業或者大田作物造成的作物凍害,經過汽化器14氣化之后的二氧化碳再進行溶水混合,可以有效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并且減緩二氧化碳在植株吸收過程中的逃逸速度和二氧化碳溶水隨水進入植株根部以供其吸收。
上述實施例中,溶肥罐3還可以采用溶肥桶或溶肥箱,且溶肥罐3還可以設置出料口,出料口設置有閥門,根據用戶需要接出適量的溶肥罐3內的成品,供用戶噴灑、澆灌和施放。溶肥罐3可以采用一個或者多個,以便交替使用。
上述實施例中,蓄水池5中水的來源為采用水井、水池或者自來水,蓄水池5中水的來源若為地下水時,由于與溫室內溫度差別較大,直接進行澆灌對植株生長有很大影響,因此一般采用蓄水池5將地下水進行靜置,以便達到設施農業溫室內的溫度后再進行使用。
上述實施例中,氣泡溶水裝置4的終端密封連接氣泡釋放頭13(本氣泡釋放頭是本領域用來釋放氣體的常用部件,故不再詳述),且氣泡釋放頭13在溶肥罐3的底部,從氣泡釋放頭13中釋放的小分子二氧化碳或其他小分子復合氣體與溶肥罐3中的水混合后形成充分溶解于水中的氣泡水和其他未能溶解于水中大的氣泡,由于氣體的比重比水小,因此氣泡從溶肥罐3底部不斷向水面上漂浮,到達水面后破裂并逃逸,逃逸后儲存于溶肥罐3頂部的空間。隨著逃逸量的增加,壓力達到一定值時,電接點壓力表8指示電磁閥9開啟,將逃逸的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11進入設施農業的溫室或大田,供植株吸收。上述氣泡溶水裝置4為彎曲的管路(或軟管)構成(此為本領域采用的技術,故不再詳述),管路上連通氣泡釋放頭13。
上述實施例中,當給大田作物或溫室大棚作物灌溉時,蓄水池5中的水依次通過網式過濾器6和文丘里10連接的溶肥罐3底部連接的管路得到的混配成品水肥直接進入主管道11進行灌溉施肥;也可以采用水泵7將溶肥罐3中的混配成品水肥直接進入主管道11進行灌溉施肥。
上述實施例中,氣泡釋放頭13的材質可以采用麥飯石或電氣石,上述兩種材質富含植株必需的各種有益微量元素,隨著二氧化碳和復合氣體的不斷施放,上述氣泡釋放頭13中的有益微量元素也會隨之溶于溶肥罐3的水中,以保證農作物吸取更加豐富的營養,從而為人們的餐桌提供更加健康的產品。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氣體速溶施放裝置,還可以采用溶肥罐3上設置用于投放礦物元素等水溶肥的投料口,并在投料口上設置密封蓋用于投放礦物元素等水溶肥后的密封,以保持一定的壓力,使未能全部溶解于水中逃逸到溶肥罐3頂部的約20%-30%二氧化碳,經管道通過電接點壓力表8、電磁閥9與水泵7后相連的主管道11內,隨著逃逸量的增加,此時電接點壓力表8指示電磁閥9開啟將這部分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11,進入大田或者設施農業的溫室,供植株吸收,從而避免二氧化碳浪費,節約經濟成本。
上述實施例中,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采用在0.01-0.5Mpa壓力狀態下將二氧化碳通入溶肥罐3中,并根據溶肥罐3的容積大小,經過10-50min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達800-2000ppm,形成可直接使用的水溶肥。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
液態二氧化碳儲罐1中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汽化器14、減壓器2、氣泡溶水裝置4和氣泡釋放頭13通入溶肥罐3的底部,從氣泡釋放頭13中釋放的小分子二氧化碳或其他小分子復合氣體與溶肥罐3中的水混合后形成充分溶解于水中的氣泡水和其他未能溶解于水中大的氣泡,由于氣體的比重比水小,因此氣泡從溶肥罐3底部不斷向水面上漂浮,到達水面后破裂并逃逸,逃逸后儲存于溶肥罐3頂部的空間。隨著逃逸量的增加,此時電接點壓力表8指示電磁閥9開啟將這部分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11,溶解二氧化碳的水經過文丘里施肥器10,主管道11、分管道12和施放孔對植株進行根部滴灌或噴灌碳酸水溶肥料(二氧化碳溶于水之后形成碳酸水),一方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即使在設施農業的溫室放風和大田自然風的狀態下也不會造成二氧化碳逃逸和植株根部無法吸收的問題,以及隨風飄散產生的二氧化碳浪費;另一方面,隨水滴灌在植株根部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根部吸收,部分隨水分蒸發之后逃逸的二氧化碳被植株葉片重復吸收,達到二次吸收的效果,從而不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浪費,進而使植株根莖葉全方位立體吸收達到光合作用的顯著效果,實現增產的目的,明顯降低經濟成本。
上述實施例中,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施放二氧化碳既可以應用到設施農業經濟作物也可以應用到各種大田作物和林果作物,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種植環境。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