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播種機點種器上的雙扣槽鴨嘴點種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精準點種器的點種嘴主要包括定嘴和動嘴,動嘴鉸接在定嘴上,可以沿鉸接點轉動,來完成出種口的開啟與閉合。當點播器取種轉輪把種子拋到定嘴內部時,種子會自動滑落,從出種口落入種穴中,完成點種過程。通常情況下,定嘴和動嘴組合一起使用,在膜上點種時,要在地膜表面切開一膜孔,把種子點在膜孔中間的土壤里。
近年來,我國為了便于殘膜回收,對大田種植用膜要求使用0.01mm厚度的膜,該種地膜韌性好、拉伸率強,在使用一般的點種鴨嘴播種過程中,會出現難以將地膜完全刺穿,膜孔蓋不能被撥起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播種效率和播種質量,現有技術中急需要一種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的點種組合裝置,既能實現播全苗,又能實現破膜順利,點種集中,錯位少,提高點種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經濟實用、更換靈活,可適用種植不同的農作物,適用不同厚度的地膜,破膜順利,點種集中,錯位少,提高點種質量并且大大節約生產成本的雙扣槽鴨嘴點種組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扣槽鴨嘴點種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動鴨嘴、定鴨嘴、鴨嘴啟閉裝置;
其中所述動鴨嘴的前端為槽狀端部,所述定鴨嘴前端也為槽狀端部,所述動鴨嘴、定鴨嘴鉸接,且動鴨嘴的槽狀端部包在定鴨嘴的槽狀端部內,動鴨嘴、定鴨嘴扣合后形成種子投放腔室;
所述鴨嘴啟閉裝置,安裝在所述動鴨嘴與定鴨嘴之間,用以將所述動鴨嘴與定鴨嘴的打開或扣合。
作為優選,所述定鴨嘴的下部連接有帶通孔的定位插板。
作為優選,所述定鴨嘴的槽狀端部的斷面形狀為“U”形凹槽狀,位于兩側位置的板為定嘴側板,位于兩定嘴側板之間的板為定嘴槽底面,所述定嘴槽底面的形狀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所述定鴨側板與定嘴槽底面上均設有刀狀刃口,位于定嘴側板上方的為定嘴側刃口,位于定嘴槽底面上方的為定嘴上刃口,所述刀狀刃口為雙刃口或單刃口。
作為優選,所述定鴨嘴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形成的直線與定嘴槽底面形成的直線的內夾角A為銳角或直角;所述定鴨嘴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形成的直線與側板邊線形成的內夾角B為直角或鈍角;所述定嘴槽底面與定嘴側板兩個面形成的內夾角C為鈍角。
作為優選,所述動鴨嘴前端為槽狀端部,斷面形狀為“U”形凹槽狀,位于兩側位置的板為動嘴側板,兩動嘴側板之間的板為動嘴槽底面,所述動嘴槽底面的形狀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所述動嘴槽底面與動嘴側板上均設有刀狀刃口,所述刀狀刃口為雙刃口或單刃口。
作為優選,所述動鴨嘴前端為弧槽狀端部,所述弧槽狀端部為一彎成圓弧狀的板形成凹槽狀,其前部邊緣為平口,所述弧槽狀端部設有刀狀刃口,所述刀狀刃口為雙刃口或單刃口。
作為優選,所述動鴨嘴的后端為燕尾板,前端的槽狀端部與后端的燕尾板為一塊板彎折或焊接成型,成型后形成的夾角D為直角或銳角,確保活動嘴的開張角度,方便撥開地膜破開后形成的膜孔蓋片,防止苗錯位,所述膜孔蓋片是指地膜被破開時,一部分粘連形成掀開的片狀膜;所述折彎處設有起加強作用的凹槽Ⅰ,燕尾板上設有起加強作用的凹槽Ⅱ。
作為優選,動嘴側板為上小下大,其形狀為多邊形,例如三角形、四邊形或五邊形等等。
作為優選,所述定鴨嘴與動鴨嘴通過合頁鉸接,所述合頁包括小合頁板、大合頁板、鉸接軸,所述定鴨嘴與大合頁板固定連接,動鴨嘴與小合頁板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鴨嘴啟閉裝置為一壓縮彈簧,所述定鴨嘴上設有彈簧固定板,所述壓縮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定鴨嘴的彈簧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小合頁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定鴨嘴上,與鉸接軸相接觸位置設有豁口,所述豁口使得定鴨嘴隨著大合頁板的轉動更靈活。
作為優選,所述定嘴槽底面上沿種子滑落方向設有導種凹槽,所述導種凹槽兩側呈弧狀,便于種子從兩側滑向凹槽中線,達到導種凹槽中心為儲種點的目的,所述導種凹槽前端同樣呈弧狀,便于種子滑落。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與現有的點種腰帶連接即可,作為與點種腰帶可拆卸連接的方式,本實用新型最好下部連接有帶通孔的定位插板,與點腰帶可插撥式活動連接,便于點種嘴的更換。由于定鴨嘴下方設有定位插板,與活動嘴鉸接,整個點種裝置更換方便,實用性強。
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動鴨嘴、定鴨嘴、鴨嘴啟閉裝置;其中所述動鴨嘴的槽狀端部包在定鴨嘴的槽狀端部內,動鴨嘴、定鴨嘴扣合后形成種子投放腔室;
所述動鴨嘴及定鴨嘴的槽底面均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動嘴側板為上小下大的、形狀為多邊形;這種結構設計很好的減少了點種時的入土的阻力,增大了入土時的壓強,而且便于點種嘴刺破地膜和入土,利于種子聚中投放,達到點種準確,不易錯位,利于出苗的目的。所述定鴨側板與定嘴槽底面上均設有刀狀刃口,所述動嘴槽底面與動嘴側板上也均設有刀狀刃口,可順利對地膜進行切割劃開,大大減少切膜阻力,利于切割地膜,可防止地膜粘邊切不斷,有利于種子發芽出苗,大大降低后期的破苗、撥苗的勞動強度。
所述定鴨嘴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形成的直線與定嘴槽底面形成的直線的內夾角A為銳角或直角;所述定鴨嘴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形成的直線與側板邊線形成的內夾角B為直角或鈍角;所述定嘴槽底面與定嘴側板兩個面形成的內夾角C為鈍角,這種結構設計,不易夾泥土雜物,確保正常開張,也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點種裝置整體形狀呈尖狀的較小頭部朝下入土,在點種時更利于刺破地膜,入膜入土更容易,解決了較厚地膜不易刺穿的問題。
作為優選,所述動鴨嘴前端也可以為弧槽狀端部,該種結構也可以與定鴨嘴的槽狀端部相配合,扣合后形成種子投放腔室。所述弧槽狀端部為一彎成圓弧狀的板形成凹槽狀,其前部邊緣為平口,所述弧槽狀端部設有刀狀刃口,該種結構同樣能實現較小頭部朝下入土,可順利對地膜進行切割劃開,利于種子聚中投放,在點種時更利于刺破地膜,入膜入土更容易,解決了較厚地膜不易刺穿的問題。
在本實用新型工作轉動過程中,定嘴先入土,動鴨嘴、定鴨嘴閉合時,槽狀端部尖部小頭朝下,入土更容易,所述動鴨嘴、定鴨嘴上部的刃口先切開地膜伸入土壤,大大減少了入土阻力,使得膜孔側邊迅速被切開,在膜厚的情況下也不會粘連,這樣的槽狀端部結構,比普通現有技術中的動嘴切開地膜更方便,更有利于將厚的地膜劃開。
另外,所述動鴨嘴的后端為燕尾板,前端的槽狀端部與后端的燕尾板為一塊板彎折成型,所述折彎處設有凹槽Ⅰ,燕尾板上設有凹槽Ⅱ。上述結構的設置,為本實用新型的零部件起加強作用,可大大延長點種裝置的使用壽命,節約成本。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優點是結構合理,經濟實用,可根據不同的農作物種植需要,選擇不同厚度的地膜實現種子播全苗,可根據需要靈活更換點種裝置,破膜順利,點種集中,并且大大節約生產成本;與現有的精準點播器配套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播種質量,擴大播種作物種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動鴨嘴、定鴨嘴閉合狀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動鴨嘴與定鴨嘴張開狀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動鴨嘴的半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動鴨嘴的E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5為動鴨嘴另一實施方式的半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定鴨嘴與定位插板位置關系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中定鴨嘴展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中動鴨嘴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6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2中的定鴨嘴縱向半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為定位插板,2為定鴨嘴,3為動鴨嘴,4為內夾角A,5為刀狀刃口,6為內夾角B,7為凹槽Ⅰ,8為豁口,9為凹槽Ⅱ,10為燕尾板,11為小合頁板,12為鉸接軸,13為壓縮彈簧,14為彈簧固定板,15為大合頁板,16為定嘴上刃口,17為定嘴槽底面,18為內夾角C,19為定嘴側刃口,20為定嘴側板,21為動嘴側板,22為動嘴槽底面,23為通孔,24為側板邊線,25為平口,26為弧槽狀端部,27為夾角D,28為導種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照圖1-圖4,圖6、圖7, 一種雙扣槽鴨嘴點種組合裝置,主要包括:動鴨嘴3、定鴨嘴2、鴨嘴啟閉裝置;
其中所述動鴨嘴3的前端為槽狀端部,所述定鴨嘴2前端也為槽狀端部,所述動鴨嘴3、定鴨嘴2鉸接,且動鴨嘴3的槽狀端部包在定鴨嘴2的槽狀端部內,動鴨嘴3、定鴨嘴2扣合后形成種子投放腔室;
所述鴨嘴啟閉裝置,安裝在所述動鴨嘴3與定鴨嘴2之間,用以將所述動鴨嘴3與定鴨嘴2的打開或扣合。
所述定鴨嘴2的槽狀端部的斷面形狀為“U”形凹槽狀,位于兩側位置的板為定嘴側板20,位于兩定嘴側板20之間的板為定嘴槽底面17,所述定嘴槽底面17的形狀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所述定嘴側板20與定嘴槽底面17上均設有刀狀刃口5,位于定嘴側板20上方的為定嘴側刃口19,位于定嘴槽底面17上方的為定嘴上刃口16,所述刀狀刃口5為雙刃口或單刃口。
所述定鴨嘴2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19形成的直線與定嘴槽底面17形成的直線的內夾角A為直角;所述定鴨嘴2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19形成的直線與側板邊線24形成的內夾角B為直角;所述定嘴槽底面17與定嘴側板20兩個面形成的內夾角C為鈍角。
所述動鴨嘴3前端為槽狀端部,斷面形狀為“U”形凹槽狀,位于兩側位置的板為動嘴側板21,兩動嘴側板21之間的板為動嘴槽底面22,所述動嘴槽底面22的形狀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所述動嘴槽底面22與動嘴側板21上均設有刀狀刃口5,所述刀狀刃口5為雙刃口。
動嘴側板21為上小下大,其形狀為多邊形,如圖為四邊形。
所述定鴨嘴2與動鴨嘴3通過合頁鉸接,所述合頁包括小合頁板11、大合頁板15、鉸接軸12,所述定鴨嘴2與大合頁板15固定連接,動鴨嘴3與小合頁板11固定連接。
所述鴨嘴啟閉裝置為一壓縮彈簧13,所述定鴨嘴2上設有彈簧固定板14,所述壓縮彈簧13的一端固定在定鴨嘴的彈簧固定板14上,另一端固定在小合頁板11上。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定鴨嘴2的下部連接有帶通孔23的定位插板1。
實施例3:
與實施例2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定嘴側板20與定嘴槽底面17上均設有刀狀刃口5,刀狀刃口5為單刃口或雙刃口。
實施例4:
與實施例3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定鴨嘴2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19形成的直線與定嘴槽底面17形成的直線的內夾角A為銳角;所述定鴨嘴2在側視時,定嘴側刃口19形成的直線與側板邊線24形成的內夾角B為鈍角;所述定嘴槽底面17與定嘴側板20兩個面形成的內夾角C為鈍角。
實施例5:
與實施例4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動嘴槽底面22與動嘴側板21上均設有刀狀刃口5,所述刀狀刃口5為單刃口或雙刃口。
實施例6:
參照圖8、圖9,與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動鴨嘴3前端為弧槽狀端部26,所述弧槽狀端部26為一彎成圓弧狀的板形成凹槽狀,其前部邊緣為平口25,所述弧槽狀端部設有刀狀刃口5,所述刀狀刃口5為雙刃口或單刃口。
實施例7:
參照圖8、圖9,與實施例5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動鴨嘴3前端為弧槽狀端部26,所述弧槽狀端部26為一彎成圓弧狀的板形成凹槽狀,其前部邊緣為平口25,所述弧槽狀端部26設有刀狀刃口5,所述刀狀刃口5為雙刃口或單刃口。
實施例8:
與實施例5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動鴨嘴3的后端為燕尾板10,前端的槽狀端部與后端的燕尾板10為一塊板彎或焊接折成型,成型后形成的夾角D為直角或銳角;所述折彎處設有凹槽Ⅰ7,燕尾板10上設有起加強作用的凹槽Ⅱ9。
實施例9:
參照圖5,與實施例8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動嘴側板21為上小下大,其形狀為三角形。
實施例10:
與實施例9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定鴨嘴2上,與鉸接軸12相接觸位置設有豁口8,所述豁口8使得定鴨嘴2隨著大合頁板15的轉動更靈活。
實施例11:
與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定鴨嘴2上,與鉸接軸12相接觸位置設有豁口8,所述豁口8使得定鴨嘴2隨著大合頁板15的轉動更靈活。
實施例12:
參照附圖1—附圖10,與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所述定嘴槽底面17上沿種子滑落方向設有導種凹槽28,所述導種凹槽28兩側呈弧狀,便于種子從兩側滑向凹槽中線,達到導種凹槽28中心為儲種點的目的,所述導種凹槽28前端同樣呈弧狀,便于種子滑落。
實施例13:
與實施例10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所述定嘴槽底面17上沿種子滑落方向設有導種凹槽28,所述導種凹槽28兩側呈弧狀,便于種子從兩側滑向凹槽中線,達到導種凹槽28中心為儲種點的目的,所述導種凹槽28前端同樣呈弧狀,便于種子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