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護樹柵欄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城市綠化建設發展迅速,城市景觀樹木越來越多。然而城市人口的增多會給綠化建設帶來一些問題:由于人流量較大,缺少圍護結構的樹木容易受到破壞,不利于樹木的生長和綠化帶的建設。為了確保樹木的健康生長,許多城市的人行道、公園等地的綠化帶安裝了鑄鐵篦子,雖然鑄鐵篦子可有效避免人群的靠近,但由于鑄鐵篦子具有回收價值,故鑄鐵篦子被盜現象屢禁不止,而且鑄鐵篦子成本高,不利于規模化推廣使用。近些年來,出現了一些新型護樹柵欄裝置產品。CN102972249A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護樹板,且有防止土壤流失和人為破壞的作用。CN104756819A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護樹支架,由砧板、支柱和底盤組成,該產品固定性能良好。
上述新型護樹裝置避免了城市綠化帶遭受損壞的問題,但存在成本高、制作工藝復雜等缺點,使得應用推廣受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成本低、強度高、方便維護、避免被盜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護樹柵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護樹柵欄裝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疊放的多組矩形框架,多組框架由下至上等比例縮小,每組框架均包括四根框架桿件,相鄰兩組框架之間通過四根斜撐桿件連接,四根斜撐桿件分別布置在相鄰兩組框架中位于下層的框架的四個直角處,四根斜撐桿件的兩端均與下層的框架連接,相鄰兩組框架中位于上層的框架的四個直角與四根斜撐桿件的中部一一對應連接;所述框架和斜撐桿件均由活性粉末混凝土澆注而成。
本實用新型的框架與斜撐桿件由下至上交替搭接,并等比例縮小,柵欄整體呈扁錐形,施工時,柵欄整體圍在樹木的四周。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1)通過使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高強、高韌性、高耐久性,有效減少運輸和施工造成的損傷;(2)柵欄結構簡單,便于施工操作;(3)采用扁錐形結構形式,有利于樹木及周圍土壤的維護;(4)采用普通材料制備,無回收價值,避免被盜現象。
為了使框架連接更合理、更穩固,每根框架桿件的截面為長方形,每根框架桿件的一端均設置公搭接頭、另一端均設置母搭接頭,每根框架桿件的公搭接頭與另一根框架桿件的母搭接頭搭接并通過第一螺栓連接。
為了使連接更穩固,每根斜撐桿件的截面為正方形,每根斜撐桿件的兩端均通過第二螺栓與框架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場合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框架的示意圖。
圖4為框架桿件的正面示意圖。
圖5為框架桿件的端部示意圖。
圖6為斜撐桿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斜撐桿件的端部示意圖。
圖8為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立體圖。
圖中:1斜撐桿件、2框架桿件、3第一螺栓、4樹木、5公搭接頭、6母搭接頭、7框架、8第二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8所示,活性粉末混凝土護樹柵欄裝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疊放的多組正方形框架7,多組框架7由下至上等比例縮小。
每組框架7均包括四根框架桿件2,每根框架桿件2的截面為長方形,每根框架桿件2的一端均設置公搭接頭5、另一端均設置母搭接頭6,每根框架桿件2的公搭接頭5與另一根框架桿件2的母搭接頭6搭接并通過第一螺栓3連接。
相鄰兩組框架7之間通過四根斜撐桿件1連接,四根斜撐桿件1分別布置在相鄰兩組框架7中位于下層的框架7的四個直角處,每根斜撐桿件1的截面為正方形,四根斜撐桿件1的兩端均通過第二螺栓8與下層的框架7連接,相鄰兩組框架7中位于上層的框架7的四個直角與四根斜撐桿件1的中部一一對應連接。框架7和斜撐桿件1均由抗壓強度130MPa~150MPa,抗折強度20MPa~30MPa以上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澆注而成,澆注成型后靜置室內1天后脫模,20℃以上自然環境中撒水濕養護28天、或標準養護條件中養護28天、或90℃蒸養24小時,然后置于堆場待用。
工程施工時,先將樹木4周圍土壤處理平整,然后按照正方形框架7在下和斜撐桿件1在上的順序,依次往上疊加。通過本實用新型,活性粉末混凝土柵欄具備了高強、高韌性、高耐久性,生產與安裝方便、美觀、無回收利用價值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