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種子采集器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雀稗屬種子采集袋。
背景技術:
雀稗屬(Paspalum L.)牧草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簇生草本,高30-100cm。全世界約有300種,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雀稗在我國約有10種,主要分布于東南部和南部。雀稗本身具有覆蓋度好、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等優點,既可作為良好的飼草來源,又可用于防砂固堤、邊坡護林、道路美化。但是,雀稗屬牧草種子的成熟度由于陽光、風、雨水的關系并不一致,收種難度大,這嚴重限制了雀稗屬植物在我國的推廣應用。
目前雀稗屬牧草種子的收集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覆蓋薄膜收種法,即在雀稗屬牧草種子成熟前在種植雀稗的地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等其種子成熟后自然脫落,最后統一收集撒落于塑料薄膜上的種子。該種方法省時省力,但由于早期散落于薄膜上的種子的放置時間過長,其放置期間會因為鼠蟲害、降雨沖刷等問題而大量損失,因此該種方法種子收集率不高。另一種是植株收割法,即在雀稗基本成熟時將雀稗屬牧草統一收割放置于空地上曬干,將穗揉碎,最后收集撒落于地面上的種子。該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由于雀稗種子成熟度不一致,種子損失量大,收集率極低。由此可見,目前常用的雀稗屬牧草種子收集方法存在勞動力投入成本高、收集率低、費時費力等問題,嚴重限制了雀稗屬牧草在我國大面積的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雀稗屬種子采集袋,它不僅種子收集率極高,而且勞動力投入成本低、操作簡單,以克服現有技術不足。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雀稗屬種子采集袋,包括種子收集袋,在種子收集袋的頂部連接有穗筒,穗筒的前端開口,且穗筒與種子收集袋的內腔聯通,在種子收集袋的底部設有種子收納囊;在種子收集袋的底部中央為莖稈封口。
所述的穗筒為紗布制成的透光、透氣、且直徑為1-2cm、高度為4-7cm的圓柱形的穗筒。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在收集袋設計穗筒的結構,利用穗筒將直接套在雀稗的穗上,雀稗的種子成熟后會通過穗筒自然掉落到種子收集袋中。本發明設計簡單,操作方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雀稗種子難采集、采集效率低、速度慢等問題。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本發明的實施例:雀稗屬種子采集袋,包括種子收集袋2,在種子收集袋2的頂部連接有穗筒1,穗筒1的前端開口,且穗筒1與種子收集袋2的內腔聯通,在種子收集袋2的底部設有種子收納囊3;在種子收集袋2的底部中央為莖稈封口4;所述的穗筒1為紗布制成的透光、透氣、且直徑為1-2cm、高度為5cm的圓柱形的穗筒;種子收集袋2也為圓柱形,直徑為2-3cm,袋長6cm。
在使用過程中,先將收集袋2從頂部穿過作物,并用皮筋將莖稈封口4綁住,使種子收集袋2的主體部分固定,且穗筒1套在對應的穗稈上,雀稗的種子成熟后會通過穗筒1自然掉落到種子收集袋2中,繼而滑落至種子收納囊3內。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