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的栽培方法,具體是一種富硒白茶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起源于我國,是世界上最普遍飲用的飲料之一,其消費量僅次于水,高于咖啡、啤酒、葡萄酒和碳酸飲料。茶葉可分為三種:綠茶(未發酵茶)、烏龍茶(半發酵茶)和紅茶(發酵茶)。一般來說,茶葉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堿、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和藥理成分,這是茶葉生物活性作用的物質基礎,通過飲茶不僅可以直接補充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素,而且可以攝入茶多酚等抗氧化活性物質,對機體產生綜合的生理調節作用。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由于化學肥料的大量和不科學地施用,以及生長激素等化學物質的無序使用,進一步惡化了茶園的生態環境,以致茶葉品質得不到保證,直接影響到茶農經濟收入的增長。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人均每日硒攝入量為50—200微克。但現在我國成人的日硒攝入量僅有26~32微克,硒營養不良的情況在我國普遍存在。who公布的資料表明,全球有40多個國家屬于低硒或缺硒地區。因此,開發富硒農產品,通過日常飲食提高硒攝入量,對于提高缺硒地區、缺硒居民群體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富硒白茶的栽培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富硒白茶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茶園地的選擇:園地應選擇在ph值為4.5~6.5之間的微酸性土壤,坡度在20°~30°緩坡地段,坡地朝北,全土層深度要求達到0.8~1.0米,松土層要求在0.4~0.6米,并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氣保肥性良好的園地,茶圓的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間,將樹根、石塊等置于行邊作壩,做好梯田,梯田內低外高,主要防止水土流失。在規劃種植行時,安排好園區主、支干道互通,坡地茶園主干道要求是s型,不能直上直下,園區內溝渠相通,做到小雨不出園,中雨、大雨能蓄能排;
(2)園地的處理:以桔稈、落葉、青草、動植物殘體、人畜糞便、泥土為原料,按1~5:1~5:1~5:1~5:1~5:1的比例相互混合,經好氧發酵腐熟制成堆肥,再將堆肥和湖泥按2:3的重量比混合、碾碎過50目篩后,攤鋪在種植地上,攤鋪厚度為3~5cm,再鋪上1~3cm厚的發酵硒肥混合物,攤鋪完成后,與原種植地土壤進行拌合,拌合深度為30~40cm,拌合深度包含攤鋪層的厚度,四周開好排水溝,平整好土地;
(3)移栽:移栽時間在3月上旬或10月份為宜,應選擇粗壯、無病蟲害的白茶茶苗,每畝用苗3300~3500株,移栽的前一天晚上要在苗床上澆足水份,第二天移栽,茶苗根部帶土,移栽的苗要防止太陽灼傷,及時裝入塑膠帶內,一穴一株,栽培后進行踩實,栽植深度以比茶苗根頸高3~5cm,然后澆下適量的水,最后圍上松土。
(4)蜈蚣草種植:在白茶苗定栽的同時,在園地里種植蜈蚣草,蜈蚣草的種植面積是園地面積的8~13%,蜈蚣草種植后,注意控制其生長面積在園地面積的10%以內;
(5)管理:種植一年至兩年內進行松土、擴穴,及時施加農家肥和復合肥,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設置魚鱗坑或生物籬;
防治病蟲害,采用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瓢蟲、青蛙、鳥類、捕食蝽等捕食性天敵,或利用抗生菌產生的抗生素等防治蟲害,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目的,利用生物防治害蟲方法,選擇性較強,對人、植物和生態環境不造成污染,對白茶的病蟲害防治有較長期的控制作用;
肥水管理:在白茶樹苗定栽后,對園地澆一次透水,以后根據土壤墑情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無積水即可;每年施肥兩次,第一次在春茶收獲前施用豆餅和沼氣肥按質量比1:1~5混合而成的肥料,畝施400kg,第二次在10月下旬施用腐熟農家肥,畝施380kg;
噴施營養液:營養液包括以下組分:磷酸二氫鉀1~2g/l、硝酸銨1~3g/l、硫酸鎂100~200mg/l、檸檬酸鐵10~30mg/l、硼酸1~5mg/l、葉酸1~5mg/l、甘氨酸10~50mg/l、硫酸鋅1~5mg/l、鉬酸鈉1~5mg/l、氯化鈷1~5mg/l、碘化鉀1~5mg/l、亞硒酸鈉1~10mg/l、腐植酸1~5mg/l、枯草芽孢桿菌1~5mg/l,在白茶采摘前6個月,每15天噴施一次,噴灑白茶苗葉面;在白茶采摘前3個月,每10天噴施一次,噴灑白茶苗葉面;在白茶采摘前1個月內,每5天噴施一次,噴灑白茶苗葉面;
步驟(2)中,桔稈、落葉、青草、動植物殘體、人畜糞便、泥土的比例為3:2:2:1:5:1。
步驟(3)中,移栽應選擇下雨前進行。
步驟(4)中,蜈蚣草要經常收割修剪,保持蜈蚣草高度在白茶樹高度的1/2以下。
步驟(5)中,生物籬選擇種植的作物為桂牧一號、香根草或蓑草。
步驟(5)中,豆餅和沼氣肥的質量比為1:2。
步驟(5)中,營養液包括以下組分:磷酸二氫鉀1.3g/l、硝酸銨1.8g/l、硫酸鎂150mg/l、檸檬酸鐵17mg/l、硼酸2.2mg/l、葉酸1.5mg/l、甘氨酸30mg/l、硫酸鋅3mg/l、鉬酸鈉5mg/l、氯化鈷4mg/l、碘化鉀2mg/l、亞硒酸鈉7mg/l、腐植酸2mg/l、枯草芽孢桿菌1mg/l。
上述發酵硒肥的制備方法為:用人畜糞70~100重量份、沼液6~9重量份、草炭10~15重量份、豆渣4~10重量份、瓜果皮5~15重量份、草木灰5~15重量份、魚肚腸1~10重量份、花生殼粉1~5重量份、硒肥30~40重量份、泔水8~15重量份,將上述組分攪拌均勻,放入發酵池進行密封發酵,溫度控制在40~50℃,發酵時間為30天即可。
上述硒肥中硒含量大于等于50%。
優選地,上述發酵硒肥的制備方法為:用人畜糞90重量份、沼液7重量份、草炭13重量份、豆渣7重量份、瓜果皮12重量份、草木灰10重量份、魚肚腸6重量份、花生殼粉3重量份、硒肥36重量份、泔水13重量份,將上述組分攪拌均勻,放入發酵池進行密封發酵,溫度控制在40~50℃,發酵時間為30天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富硒白茶的栽培方法,使得白茶的種植更加的規范化,通過魚鱗坑、生物籬的設置,有效防止了水土養分流失,期間通過科學合理的施肥方式,大幅提高了白茶的產量與品質,并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勞動力的投入,適應新的農業發展趨勢,對于白茶種植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種植蜈蚣草,大大提升了白茶的品質和產量,克服了現有白茶栽培方法所產茶葉產量和質量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問題,在栽培生長過程中采用無公害化的管理措施,進一步保證了白茶品質的穩定,最終使得白茶種植的綜合畝產經濟效益提高了60%以上;通過施用發酵硒肥和噴灑含硒的營養液,雙重作用,保證白茶硒含量和品質;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富硒白茶的栽培方法,簡單易學,營養價值高,茶品質高,便于推廣,適合大規模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明一種富硒白茶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茶園地的選擇:園地應選擇在ph值為4.5~6.5之間的微酸性土壤,坡度在20°~30°緩坡地段,坡地朝北,全土層深度要求達到0.8~1.0米,松土層要求在0.4~0.6米,并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氣保肥性良好的園地,茶圓的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間,將樹根、石塊等置于行邊作壩,做好梯田,梯田內低外高,主要防止水土流失。在規劃種植行時,安排好園區主、支干道互通,坡地茶園主干道要求是s型,不能直上直下,園區內溝渠相通,做到小雨不出園,中雨、大雨能蓄能排;
(2)園地的處理:以桔稈、落葉、青草、動植物殘體、人畜糞便、泥土為原料,按3:2:2:1:5:1的比例相互混合,經好氧發酵腐熟制成堆肥,再將堆肥和湖泥按2:3的重量比混合、碾碎過50目篩后,攤鋪在種植地上,攤鋪厚度為3~5cm,再鋪上1~3cm厚的發酵硒肥混合物,攤鋪完成后,與原種植地土壤進行拌合,拌合深度為30~40cm,拌合深度包含攤鋪層的厚度,四周開好排水溝,平整好土地;其中發酵硒肥的制備方法為:用人畜糞90重量份、沼液7重量份、草炭13重量份、豆渣7重量份、瓜果皮12重量份、草木灰10重量份、魚肚腸6重量份、花生殼粉3重量份、硒肥36重量份、泔水13重量份,將上述組分攪拌均勻,放入發酵池進行密封發酵,溫度控制在40~50℃,發酵時間為30天即可。上述硒肥中硒含量大于等于50%。
(3)移栽:移栽時間在3月上旬或10月份為宜,應選擇粗壯、無病蟲害的白茶茶苗,每畝用苗3300~3500株,移栽的前一天晚上要在苗床上澆足水份,第二天移栽,茶苗根部帶土,移栽的苗要防止太陽灼傷,及時裝入塑膠帶內,一穴一株,栽培后進行踩實,栽植深度以比茶苗根頸高3~5cm,然后澆下適量的水,最后圍上松土,最好選擇下雨前種植。
(4)蜈蚣草種植:在白茶苗定栽的同時,在園地里種植蜈蚣草,蜈蚣草的種植面積是園地面積的8~13%,蜈蚣草種植后,注意控制其生長面積在園地面積的10%以內,并經常收割修剪,保持蜈蚣草高度在白茶樹高度的1/2以下;
(5)管理:種植一年至兩年內進行松土、擴穴,及時施加農家肥和復合肥,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設置魚鱗坑或生物籬,生物籬選擇種植的作物為桂牧一號、香根草或蓑草;
防治病蟲害,采用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瓢蟲、青蛙、鳥類、捕食蝽等捕食性天敵,或利用抗生菌產生的抗生素等防治蟲害,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目的,利用生物防治害蟲方法,選擇性較強,對人、植物和生態環境不造成污染,對白茶的病蟲害防治有較長期的控制作用;
肥水管理:在白茶樹苗定栽后,對園地澆一次透水,以后根據土壤墑情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無積水即可;每年施肥兩次,第一次在春茶收獲前施用豆餅和沼氣肥按質量比1:2混合而成的肥料,畝施400kg,第二次在10月下旬施用腐熟農家肥,畝施380kg;
噴施營養液:營養液包括以下組分:磷酸二氫鉀1.3g/l、硝酸銨1.8g/l、硫酸鎂150mg/l、檸檬酸鐵17mg/l、硼酸2.2mg/l、葉酸1.5mg/l、甘氨酸30mg/l、硫酸鋅3mg/l、鉬酸鈉5mg/l、氯化鈷4mg/l、碘化鉀2mg/l、亞硒酸鈉7mg/l、腐植酸2mg/l、枯草芽孢桿菌1mg/l,在白茶采摘前6個月,每15天噴施一次,噴灑白茶苗葉面;在白茶采摘前3個月,每10天噴施一次,噴灑白茶苗葉面;在白茶采摘前1個月內,每5天噴施一次,噴灑白茶苗葉面;
茶園中通常會滋生很多雜草,現有方法通常施加除草劑進行除草,此方式不可避免的造成茶葉中有藥物殘留,降低其品質。本發明利用生物生長競爭的規律,種植蜈蚣草來降低其他雜草的生長速度與成活率,大大降低了除草劑的使用,此外,蜈蚣草還可以吸收大量的重金屬元素,凈化土壤環境,進一步提高了白茶的品質,同時蜈蚣草又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能進一步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