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煙草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架床育苗結合溫道式移栽的煙草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移栽方式是煙草生產的關鍵環節之一,關系著煙葉產量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烤煙育苗及移栽技術發展至今,采用大棚漂浮育苗技術培育高莖壯苗,實現高壟深栽已被廣泛認可;烤煙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而且在優質烤煙生產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煙區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發展,許多煙區在最佳移栽期進行移栽時,煙苗矮小不壯、容易形成高腳苗、移栽后還苗期長等問題;部分煙區在日均溫穩定通過13-14℃的5月初移栽,煙株發育雖好,但容易造成上部煙葉烘烤困難,且極易感染赤星病;移栽過早,易出現早花現象;還有部分煙區在正常季節移栽時,遇上蚜蟲遷飛期,煙苗移栽后容易發生病毒病。這些問題制約了煙葉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為此,新型移栽技術的研發就顯得尤為必要。
近些年來,烤煙移栽上出現了一些新技術,如中國專利件201110203197.5公開了一種烤煙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方法,該方法雖然在煙葉生產實踐中能夠縮短移栽后還苗期、分散移栽時節勞動用工,但沒有解決煙苗素質問題,煙苗未經剪葉煉苗直接移栽,造成煙苗生長緩慢,長勢不整齊;而且井窖式容易造成孔壁光滑破壞煙穴周圍的土壤結構,水分不易滲入土壤,煙穴容易積水不利于煙苗生根快發;中國專利件公開了cn201510088354.0公開了一種半旱床育苗結合暖穴式移栽的煙草栽培方法,該方法雖然解決了煙草栽培后低溫和干旱影響,增強煙株耐旱能力,減少病毒病發生,但該方法在在具體操作中增加了人工成本。也有部分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烤煙大穴深栽方法,但該方法移栽下煙苗待在膜下時間較短,抗逆能力有限,且需要栽前搶墑覆膜,操作麻煩,用工集中。為了煙草栽培的技術進步,人們還在不斷探索新的移栽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架床育苗結合溫道式移栽的煙草栽培方法,先采用架床育苗方式培育小壯苗,再采用溫道式栽培方式移栽,將培育壯苗和防護性移栽結合起來。采用該方法可以解決煙苗移栽時柔弱不壯問題,提高煙苗利用率和移栽成活率,縮短還苗期,降低育苗成本,并給煙苗生長創造了一個溫暖的空間,能夠避開低溫和干旱影響,利于煙苗早發快長,并能徹底實現深栽,促使煙株根系發達,增強煙株耐旱能力,減少病毒病發生,還能根據當地煙葉生產情況提早移栽期,以及緩解煙苗移栽時期用工集中和緊張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一種架床育苗結合溫道式移栽的煙草栽培方法,包括架床育苗方法a和溫道式移栽方法b,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架床床育苗方法a
(a1)首先按常規漂浮育苗方式進行播種,將播種后的育苗盤放置在育苗大棚中架床上,育苗盤距地面30—50cm左右,保證育苗盤底部的空氣流動。放置好育苗盤后,采用噴霧式噴水,每次澆水以剛剛澆透基質為宜,移栽前1周停止澆水。
(a2)待步驟(a1)中,種子發芽后,配置質量分數為0.15%營養液,采用煙草專用復合肥,n:p2o5:k2o=1:1.5:3進行噴灑,每6d噴營養液一次,每2d噴水一次,噴水以澆透基質為宜;待煙苗長至2片真葉時,在噴灑上述營養液的基礎上,6d噴灑一次中微量元素營養液,質量分數濃度為
(a3)待步驟(1)中煙苗長至4-5片真葉時剪葉1次,移栽前2天剪葉1次;
溫道式移栽方法b
(b1)施肥起壟:移栽前25-30d整地,按照行距1.2m,采用條施的方式施肥后,施肥深度以保證肥料層在煙穴下方為準。接著起壟,壟體高度必須達到25-30cm,壟體基本寬度1.1-1.2m,壟頂寬度要到55cm-60cm;
(b2)開挖溫道:在移栽前10d左右,在壟體中央采用適宜農具開挖溫道,深15-20cm,寬15-20cm,挖出的土放置在溫道兩側壟頂上,用于支撐地膜,擴大煙苗生長空間;
(b3)移栽(包括施藥和覆膜):采用架床式育苗方法培育出的小壯苗進行移栽,按照0.55m的株距,移栽穴深10-15cm。移栽時先澆水,每穴澆水1-2kg,在水未完全滲入土壤前將煙苗垂直栽入穴中;移栽時要求煙苗根、莖及煙苗根系攜帶基質全部沒入土中,保證栽后自然狀態下的煙苗最高葉尖距壟頂地膜達到15-20cm;待煙穴中無明水時,采用配置的陪嫁土進行圍根,圍根時,用手攏著煙苗葉片,使葉片夾著煙苗芯葉,不要讓土埋沒煙苗芯葉,以芯葉平煙穴底土面為準,圍根厚度2-3cm,然后立即施入防治地下害蟲的農藥;施完藥后,及時覆膜,薄膜寬度根據壟體寬度確定,覆膜時要求做到薄膜與壟體盡量貼實,薄膜邊緣用壟溝土壓實,以防大風將薄膜刮破和掀起。
(b4)開孔透氣:待煙苗長至快接觸煙苗上方薄膜時,在煙苗正上方薄膜處,用細棍棒扎2-3個小孔,孔徑1.0-1.5cm,或者開一個直徑3.0-5.0cm的小洞,以防治氣溫過高燙傷煙苗,并給煙苗提供一個適應外界環境的過程。
(b5)掏苗小培土:移栽后20-25d,在煙苗開孔透氣處,按三叉方式小心撕開薄膜,薄膜孔直徑15-20cm,然后用手輕握煙苗所有葉片,將煙苗掏出,并用移栽前挖出的土給煙苗進行小培土。接著將撕開的地膜按撕開方式復原,并用壟溝土將煙苗周圍地膜開口封嚴壓實。培土后煙苗周圍要求呈盤狀下凹2~3cm,以利于接納雨水。
(b6)揭膜大培土:煙苗長至團棵時,將地膜揭去并帶出煙田。然后結合中耕除草,給煙株進行大培土,以促進側根發育。培土高度要求略高于株間壟面。
本發明架床育苗方法a要求所育煙苗到移栽時,必須具有4-6片真葉,健壯無病,且起苗時苗根部能連帶營養基質一起拔出育苗盤。
本發明溫道式移栽方法步驟(3)中,移栽時期可參照當地常規移栽時期,以應對當地常規移栽時期遇到的干旱或低溫陰雨以及蚜蟲遷飛期,增強煙苗抗逆性,減少病毒病發生;在海拔較低的煙區或者無霜期時間短的地區,也可比當地常規移栽時間提前15-25天移栽,以使大田后期避開低溫,利于煙葉充分成熟。
本發明溫道式移栽方法步驟(5)中,可結合掏苗進行化水追肥,以促進烤煙正常生長發育,然后再培土封根。追肥方法是,將每株需要的追肥量溶于2-3kg水中,然后穴灌,達到既能補充肥料和水分、又能以水調肥的目的。若煙苗生長已近團棵,而氣溫也已經穩定通過20℃時,可直接揭膜,并結合追肥,給煙株進行大培土和中耕除草。
本發明溫道式移栽方法步驟(2)至步驟(3)涉及的挖煙穴、移栽(施藥、和覆膜)等田間操作,根據勞動力的情況,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分開進行、逐步實施,但必須保證同一塊地在一天內完成步驟(2)至步驟(3)的內容。
有益效果
(1)本發明方法采用培育小壯苗,結合高壟溫道深栽等措施,給煙苗生長創造了一個溫暖的空間。由于煙苗有較長一段時間生長在這個獨特的“溫室”環境,有效克服了煙株大田前期生長發育遲緩對煙葉產質的影響,解決了常規移栽帶來的“高腳苗”、“露桿苗”問題,徹底實現煙苗深栽,促使煙株根系發育增強煙株抗旱能力。
(2)本發明方法采用架床育苗方式,解決了小苗移栽煙苗柔嫩不壯、易形成高腳苗、運輸和移栽時煙苗容易折斷受損的問題,提高了煙苗利用率和移栽成活率,縮短煙苗還苗期。
(3)本發明方法采用架床育苗,與常規育苗相比,苗床期縮短15-20天,大幅度降低了育苗棚占地費用、育苗物資、育苗管理用工等方面的費用支出,節約了育苗成本,并因育苗剪葉次數減少,降低了病毒傳播蔓延的幾率。
(4)本發明方法采用栽前20-30d在起壟前開溝條施肥料、深栽(覆土圍根施藥)、開孔透氣等措施,能夠避免膜內溫度過高蒸死煙苗等現象,進而提高移栽成活率。
(5)本發明方法采用溫道明水深栽,對壟體原有墑情要求不高,在干旱和多雨時期皆適宜移栽,不需要移栽前搶墑覆膜。同時,由于采用明水栽煙,不會破壞土壤結構,提高肥料利用率。
(6)本發明方法采用3次培土方式,包括栽后覆土圍根、掏苗小培土、揭膜大培土,能夠促使煙株根系發達,增強煙株吸肥、吸水耐旱能力。
(7)本發明方法,可參照當地常規移栽時期移栽,也可比當地常規移栽時間提前15-25d移栽,以使大田后期避開低溫,利于煙葉充分成熟。
(8)本發明方法能夠將挖溫道、移栽(圍根施藥、覆膜)等田間操作分開進行、逐步實施,緩解了煙苗移栽時期用工集中和緊張問題。
本發明適用于烤煙、白肋煙、晾曬煙等煙草作物的栽培。
附圖說明
圖1是煙草架床育苗縱切面示意圖;
圖2是煙草架床育苗培育的小壯苗進行溫道式移栽的橫切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
實施例一:
2016年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楊壩鎮金屬坪村采用本發明方法,以云煙87為供試品種,試驗35畝,效果明顯。具體做法是:
首先確定移栽期,考慮到柏楊壩鎮金屬坪村海拔較高(海拔1130m),大田成熟后期溫度偏低,擬比正常移栽期(5月5日-10日)提前10-15d移栽,依據這個移栽期,確定2月下旬進行播種育苗。2月20日進行育苗播種,并開始采用噴霧式噴水,保證育苗盤基質濕透,每天上午8點左右噴水一次。3月9日出苗,出苗后,采用含煙草專用復合肥(n:p2o5:k2o=8:12:24)質量分數為0.15%的營養液進行補肥澆水,每6d噴營養液一次,每2d噴水一次,噴水以澆透基質為宜。4月15日即移栽前1周停止澆水。4月10日煙苗已經4葉1心,剪葉1次,4月18日剪葉1次,4月20日起苗移栽,此時煙苗達到5葉1心,苗高6-7cm,健壯無病,莖稈柔韌,起苗時苗根部能連帶營養基質一起拔出育苗盤。
移栽前20-30d,即3月20-30日,趁天氣晴朗時做好整地工作,按照1.2m的行距進行開溝條施肥料。每畝施用煙草專用肥45kg,即畝施總氮量60%的肥料。接著起壟,壟體高度25-30cm,壟溝間距120cm。要求壟體飽滿、壟面土壤細碎。
4月15-20日,在壟體頂部中心線,采用鋤頭開挖溫道,溫道深15-20cm,寬15-20cm。挖出的土壤依次放置在壟體頂部兩側的壟頂,兩側的壟體頂部寬度保持2-5cm,以利于支撐薄膜,擴大煙苗生長空間。4月22日開始移栽,移栽時先澆水,每穴澆水1-2kg。5月9日,煙苗已長至接觸煙苗上方薄膜,在煙苗正上方薄膜處用手開一個直徑3-5cm的小洞,以防治氣溫過高燙傷煙苗,并給煙苗提供一個適應外界環境的過程。
移栽后20-25d,即5月15日-20日,在煙苗正上方的薄膜處,按三叉方式小心撕開薄膜,薄膜孔直徑15-20cm。然后,用手輕握煙苗所有葉片,將煙苗掏出,并用移栽前挖出的放在壟體的土給煙苗進行小培土。接著每株澆灌肥水1-2kg,肥水于掏苗前按3000升水溶解12kg硝酸鉀配制而成。最后將撕開的地膜按撕開方式復原,并用壟溝土將煙苗周圍地膜開口封嚴壓實。培土后煙苗周圍要求呈盤狀下凹2-3cm,以利于接納雨水。煙苗長至團棵時,將地膜揭去并帶出煙田。然后結合中耕除草,給煙株進行大培土,以促進側根發育。培土高度要求略高于株間壟面。之后,進入常規管理。
采用本發明方法,煙苗移栽成活率達到99.5%以上,還苗快。旺長期調查結果顯示,常規移栽普通花葉病發病率為5.1%,而本發明方法普通花葉病發病率為0。常規移栽后期赤星病較重,而本發明方法在赤星病普遍發生時,已經接近烘烤結束,很少發病。煙田比常規移栽提前17天左右采收結束。畝產量比常規移栽提高4.9%,畝產值比常規移栽提高15.6%,上等煙比例比常規移栽提高12.6個百分點。
實施例二:
2016年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馬良鎮采用本發明方法,以云煙87為供試品種,試驗50畝,效果明顯。具體做法與實例1基本一致。采用本發明方法,煙苗移栽成活率達到100%。通過對20株煙苗移栽后15天的調查數據顯示:從個體看,采用本發明方法移栽煙株有效葉6.5片,最大葉片相對較寬,呈橢圓形(長16.5cm×寬9.1cm),常規移栽煙株有效葉4.6片,最大葉長相對較窄,呈狹長形(長15.5cm×寬5.9cm)。旺長期調查結果顯示,常規移栽普通花葉病發病率為31.9%,而本發明方法普通花葉病發病率為2.6%。采用本發明方法移栽,單株有效葉可增多1~2片,煙葉產量較常規移栽提高8.76%,產值較常規移栽提高15.16%,上等煙比例較常規移栽提高8.1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