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于移栽的育苗盤,屬于農業育苗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的育苗盤多數為長方形的穴盤,從21穴到128穴不等,或者為單穴花盆;由于育苗盤是控制適宜的環境誘導種子發芽,種子發芽后要移栽,尤其是移栽到大田的作物,穴盤一顆一顆移栽,移栽過程耗費大量的人力;單穴盆中植物的根往往纏繞在一起,分開過程傷很費力。因此,針對原有育苗盆在已在過程中存在的傷根問題及需要一顆一顆幼苗移栽過程對人力的耗費,設計了一種新的育苗盤。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便于移栽的育苗盤,移栽過程不涉及分根,同時可以一條一條的種植,節約人力。
本實用新型的便于移栽的育苗盤,包括培育盤支架;所述培養支架上設置有培育盤;所述培養支架下方通過水槽支架安裝有水槽;所述培育盤兩端向上延伸設置有呈梳子狀結構的梳子齒;相鄰所述梳子齒間設置有梳子齒間隔區;所述梳子齒間隔區中插入有隔板;兩所述隔板之間于培育盤上設置有棉槽,通過設置棉槽防止植物根系互竄;所述棉槽底部安裝有多根吸水帶;所述培育盤其底部開設有多個滲水孔;所述吸水帶穿過滲水孔延伸至水槽內;培育盤呈條形分隔,隔板為活動的分隔板,插在培育盤的梳子齒間起分隔作用,每個間隔種按照田間種植間距種一排種子,可以根據種子大小選擇梳子齒的厚度;在苗子長至合適大小需要移栽的時候,抽出隔板和棉槽即可將帶有苗子和土壤的長條放入開好的溝中;移栽過程不涉及分根,同時可以一條一條的種植,節約人力。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水槽支架底部安裝有可調節高度的支腳,通過調節支腳高度,從而調節水槽與培育盤之間的距離,進而調節吸水帶的吸水速度。
進一步地,所述隔板其兩端分別插于培育盤兩側的梳子齒間隔區中。
進一步地,所述培育盤其高度為4cm。
進一步地,所述培育盤其截面呈U型結構。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隔板為厚度為1mm的PVC片,起分隔作用,且便于抽出,實現種子的單排種植。
進一步地,所述梳子齒間隔區其間隔寬度為2mm。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案,所述棉槽由可降解材料制成,棉槽移栽降解后,植物根系可在土壤中透過。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便于移栽的育苗盤,培育盤呈條形分隔,隔板為活動的分隔板,插在培育盤的梳子齒間起分隔作用,每個間隔種按照田間種植間距種一排種子,可以根據種子大小選擇梳子齒的厚度;待苗子長到合適的苗齡進行移栽,大田開好溝,用刀片在隔板處劃過,抽培養盤上的一個條棉槽即可將該帶幼苗的條形土壤放入溝中,埋土即可;移栽過程不涉及分根,同時可以一條一條的種植,節約人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標注為:1-培育盤支架,2-培育盤,3-水槽支架,4-水槽,5-隔板,6-棉槽,7-吸水帶,8-可調節高度的支腳,9-滲水孔,21-梳子齒,22-梳子齒間隔區。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便于移栽的育苗盤,包括培育盤支架1;所述培養支架1上設置有培育盤2;所述培養支架1下方通過水槽支架3安裝有水槽4;所述培育盤2兩端向上延伸設置有呈梳子狀結構的梳子齒21;相鄰所述梳子齒21間設置有梳子齒間隔區22;所述梳子齒間隔區22中插入有隔板5;兩所述隔板5之間于培育盤2上設置有棉槽6,通過設置棉槽6防止植物根系互竄;所述棉槽6底部安裝有多根吸水帶7;所述培育盤2其底部開設有多個滲水孔9;所述吸水帶7穿過滲水孔延伸至水槽4內。
所述水槽支架3底部安裝有可調節高度的支腳8,通過調節支腳8高度,從而調節水槽4與培育盤2之間的距離,進而調節吸水帶7的吸水速度。
所述隔板5其兩端分別插于培育盤2兩側的梳子齒間隔區22中。
所述培育盤2其高度為4cm。
所述培育盤2其截面呈U型結構。
所述隔板5為厚度為1mm的PVC片,起分隔作用,且便于抽出,實現種子的單排種植。
所述梳子齒間隔區22其間隔寬度為2mm。
所述棉槽6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便于移栽的育苗盤,按照種子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間距進行插片,在培育盤中放入棉槽,然后將蛭石土壤混合好鋪滿組裝好的培育盤,將種子按照需要的間隔進行單粒種植,按進土壤即可,可以適當撒土壤在表層,然后灌水濕透即可;待苗子長到合適的苗齡進行移栽,大田開好溝,抽一個條即可將該帶幼苗的條形土壤放入溝中,埋土即可;移栽過程不涉及分根,同時可以一條一條的種植,節約人力;其中,培育盤呈條形分隔,隔板為活動的分隔板,插在培育盤的梳子齒間起分隔作用,每個間隔種按照田間種植間距種一排種子,可以根據種子大小選擇梳子齒的厚度;相對花盆種植減少了分根的傷害及一顆一顆移栽的人力耗費;相對穴盤種植減少取苗和擺苗對人力的耗費。
上述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