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秧苗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綠化育苗移栽板。
背景技術:
目前,栽培的秧苗經常需要移栽,現有的秧苗一般是從栽培場所移栽過來,這樣需要先挖掘,并在根部留有一定的移栽土,保證移栽后快速生長,提高成活率,這時的移栽土容易松散,導致根系裸露在外,不僅影響植物的成活率,而且初期生長緩慢,也增加了工作人員的負擔。也有專門用于培育秧苗的育苗器,這種一般是具有多個孔洞的板體,方便搬動秧苗,但在向外移栽時,也容易使根系散團和受損,降低了移栽成活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防止根系土壤散團,能提高移栽成活率,方便移栽,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綠化育苗移栽板。
其技術方案是:綠化育苗移栽板,包括板體,所述板體上設有多排孔洞,所述孔洞內均設有相互配合的兩個半弧形鎖緊塊,兩個鎖緊塊形成的直徑小于孔洞的直徑,兩個鎖緊塊的底部設有苗托,所述苗托的底部設有與孔洞同心的漏水孔,所述鎖緊塊的底部伸出所述板體向下方延伸,且所述鎖緊塊的上端設有與孔洞邊緣的板體相固定的支撐邊,所述鎖緊塊的表面設有多個透氣孔,每排孔洞內設有的兩個鎖緊塊的外側均通過連接板與鎖緊桿連接。
兩個半弧形鎖緊塊形成用于盛納秧苗的育苗空間,兩個半弧形鎖緊塊之間具有豁口。
所述鎖緊桿設置在育苗空間的兩側,分別與鎖緊塊連接。
位于育苗空間兩側的兩根鎖緊桿的兩端設有可調節鎖緊扣。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防止根系土壤散團,能提高移栽成活率,方便移栽,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兩個半弧形鎖緊塊形成育苗空間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兩個半弧形鎖緊塊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和圖3,綠化育苗移栽板,包括板體1,所述板體1上設有多排孔洞2,所述孔洞2內均設有相互配合的兩個半弧形鎖緊塊3,兩個鎖緊塊3形成的直徑小于孔洞2的直徑,兩個鎖緊塊3的底部設有苗托4,所述苗托4的底部設有與孔洞同心的漏水孔5,所述鎖緊塊3的底部伸出所述板體1向下方延伸,且所述鎖緊塊3的上端設有與孔洞2邊緣的板體1相固定的支撐邊6,所述鎖緊塊3的表面設有多個透氣孔7,每排孔洞2內設有的兩個鎖緊塊3的外側均通過連接板與鎖緊桿8連接。
兩個半弧形鎖緊塊3形成用于盛納秧苗的育苗空間9,兩個半弧形鎖緊塊3之間具有豁口10。當鎖緊塊3向相對方向移動時,可使豁口10消失,使相對鎖緊塊3的活動端接觸,從而對土壤進行擠壓成團。
所述鎖緊桿8設置在育苗空間9的兩側,分別與鎖緊塊3連接。
位于育苗空間9兩側的兩根鎖緊桿8的兩端設有可調節鎖緊扣11。通過可調節鎖緊扣11能將多個孔洞2內的鎖緊塊3向相對方向移動,從而對栽培土壤起到一定的擠壓作用,防止土壤散團而根系受損,提高秧苗移栽的成活率。
使用時,在孔洞2內分別放置鎖緊塊3,在鎖緊塊3內形成的育苗空間9內填充土壤,通過底部的苗托4能防止土壤直接漏掉,可以在育苗空間9內孕育秧苗。當需要向指定地點移栽時,通過板體1方便移動秧苗至指定地點,通過鎖緊塊3底部的苗托4能防止秧苗從孔洞2的底部漏出,保證了秧苗的數量,能一次性移動多株,能有效防止秧苗在移動過程中根部散團受損;當需要栽種時,先通過兩側的鎖緊桿8帶動鎖緊塊向內擠壓育苗空間9內的土壤,這樣使土壤與根系緊密成團,防止根系裸露,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也縮短了秧苗的適應期,能使其快速生長;土壤擠壓后需要栽種時,可以抬起鎖緊桿8,從而帶動鎖緊塊3形成的育苗空間9內的秧苗從板體1的孔洞2中移出,這樣向相反方向移動鎖緊桿8,使兩端的鎖緊扣分離,即可使兩塊鎖緊塊3分離,從而使緊密成團的秧苗與鎖緊塊3脫離,秧苗從育苗空間9移出,能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防止根系土壤散團,能提高移栽成活率,方便移栽,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