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用殺菌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含山藥多糖和聯苯吡菌胺的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聯苯吡菌胺,英文名bixafen,是拜耳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谷類殺菌劑,屬于吡唑酰胺類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主要用于防治葉枯病、銹病等病害,對植物生理有積極的作用,可增強抗逆性,提高產量。目前,國內對其研究還較少,基本沒有國內廠家進行工業化生產。目前關于聯苯吡菌胺的復配研究并不多,中國專利201510187102.3公開了一種含有殼寡糖與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的殺菌組合物,該組合物中的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組分為呋吡菌胺、聯苯吡菌胺、氟吡菌酰胺、吡唑萘菌胺、環苯吡菌胺中的一種,殼寡糖與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的質量份數比為1:10-5:1,兩者質量之和占組合物總質量的1-80%,組合物通過噴霧、灌根或拌種施用于作物的地上或地下部分,可防治小麥赤霉病、水稻惡苗病等多種病害。中國專利201610889843.0公開了一種含聯苯吡菌胺的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份為聯苯吡菌胺和四氟醚唑,兩者的質量比為1:80-80:1。本發明組合物可用于防治農作物稻瘟病、紋枯病、全蝕病、灰霉病、葉斑病、白粉病和銹病,尤其適用于防治蔬菜、果樹和禾谷類作物白粉病和銹病,具有用藥量低、增效作用明顯、安全性好等特點。中國專利201610355222.4公開了一種含聯苯吡菌胺和氟環唑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以聯苯吡菌胺和氟環唑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聯苯吡菌胺與氟環唑的質量比為1-70:1-50,可應用于防治禾谷類、果樹、蔬菜病害,具有較高的協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緩了病菌的抗藥性,殺菌速度快、持效期長、降低了應用成本,防治效果明顯優于其單劑使用;用于防治白粉病、銹病、霜霉病、立枯病、眼紋病等真菌病害,效果顯著優于單劑使用。可見,關于利用另一組分提高聯苯吡菌胺單一活性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山藥多糖是山藥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山藥多糖主要由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研究表明,山藥經熱水提取、去蛋白、乙醇沉淀、sephadexg-100純化得山藥多糖,分子量為8.1×10-4。目前人們對于山藥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降血糖、補中益氣、刺激或調節免疫系統等功能,而對于其抑菌功能的研究還比較少。山藥多糖對于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山藥多糖對于殺菌劑的增效作用目前還未見有研究公開。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含山藥多糖和聯苯吡菌胺的殺菌組合物,顯著提高聯苯吡菌胺的活性,減少化學農藥用藥量,延緩病原菌的抗藥性產生。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含山藥多糖和聯苯吡菌胺的殺菌組合物,活性組分由山藥多糖和聯苯吡菌胺組成,所述的山藥多糖和聯苯吡菌胺在組合物中的重量比為1:2-7。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制備成可濕性粉劑或顆粒劑。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黃瓜白粉病。本發明具備的有益效果是:山藥多糖和聯苯吡菌胺按照重量比為1:2-7進行復配,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山藥多糖本身對于真菌的抑制作用很小,其主要作為聯苯吡菌胺的增效劑,能夠顯著提高聯苯吡菌胺對病菌的抑制活性,二者混配還能夠減少化學藥劑聯苯吡菌胺的使用,從而降低成本,減少化學藥劑的殘留。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做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一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為了說明山藥多糖對于聯苯吡菌胺的增效作用,本發明采用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數(ctc)來評價混用效果。毒力指數ti(a)=(標準劑a的ec50÷a劑的ec50)×100毒力指數ti(b)=(標準劑a的ec50÷b劑的ec50)×100實際毒力指數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理論毒力指數tti(ab)=ti(a)×a在混劑中的百分數+ti(b)×b在混劑中的百分數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評價標準為:共毒系數≥120表現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數<120表現為相加作用。試驗方法:準備健康的黃瓜苗盆栽,所有黃瓜苗在同一時間使用抖落孢子法接種黃瓜白粉病菌,接種后將黃瓜苗放在18℃、濕度為70%、光照時間為16h+黑暗時間為8h的恒溫室內培養。接種24h后進行藥劑噴霧處理。待空白對照的黃瓜苗上長出孢子堆時(約7天左右)調查各處理的病情指數,計算各藥劑的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按照上述計算方法統計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如下表所示:藥劑ec50(ppm)實測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共毒系數聯苯吡菌胺單劑(a)3.187993.71//山藥多糖單劑(b)254.20100.00//a:b=0.1:150.62502.17817.6161.4a:b=0.3:118.241393.641921.6372.5a:b=0.5:110.252480.002731.2490.8a:b=0.7:116.401550.003350.3546.3a:b=1:16.883694.774046.8691.3a:b=2:13.148095.545362.47151.0a:b=3:12.988530.206020.28141.7a:b=4:11.2620174.606414.97314.5a:b=5:13.118173.636678.09122.4a:b=6:12.4510375.516866.04151.1a:b=7:11.9912773.877007.00182.3a:b=8:14.615514.107116.6377.5a:b=9:16.034215.597204.3458.5a:b=10:18.443011.857276.1041.4從上表可知,聯苯吡菌胺與山藥多糖的重量比為2-7:1時,其共毒系數均大于120,表現出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當重量比為0.1:1、0.3:1、0.7:1、8:1、9:1、10:1時,其共毒系數小于80,表現出明顯的拮抗作用;其他比例0.5:1、1:1僅表現出簡單的相加作用。二產品制備實施例產品實施例15%山藥多糖·聯苯吡菌胺可濕性粉劑(1:4)山藥多糖1%,聯苯吡菌胺4%,羧甲基纖維素鈉7%,烷基萘磺酸鹽2%,輕質碳酸鈣3%,高嶺土補足100%。按上述配方進行原料稱量,混合均勻后經氣流粉碎機粉碎,檢測合格即制得5%山藥多糖·聯苯吡菌胺可濕性粉劑。對照產品實施例11%山藥多糖可濕性粉劑:山藥多糖1%,羧甲基纖維素鈉7%,烷基萘磺酸鹽2%,輕質碳酸鈣3%,高嶺土補足100%。制備方法同產品實施例1。對照產品實施例24%聯苯吡菌胺可濕性粉劑:聯苯吡菌胺4%,羧甲基纖維素鈉7%,烷基萘磺酸鹽2%,輕質碳酸鈣3%,高嶺土補足100%。制備方法同產品實施例1。三大田藥效實施例試驗藥劑:上述產品實施例1分別作為試驗組1,對照產品實施例1-2分別作為對照組1-2。另設空白對照組。試驗方法:在發病初期第一次噴霧施藥,7d后第二次噴霧施藥。共施藥兩次,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為66.7m2。試驗地點:廣西南寧市。調查方法:于第二次施藥后7d、15d分別在每個小區進行五點取樣調查,每點取連續的2株,查全部葉片,以葉片為單位分級記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效;公式(1):病情指數計算公式:式(1)中:x-病情指數;ni-各級病葉數;i-相對級數值;n-調查總葉數。公式(2):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式(2)中:p-防治效果,單位為百分數(%);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藥劑處理后施藥后病情指數。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防治黃瓜白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由上表可知,本發明的含山藥多糖和聯苯吡菌胺的組合物在有效成分用藥量少于對照藥劑的情況下,對黃瓜白粉病的效果比對照藥劑顯著優異。在第二次施藥后7d調查結果顯示,本發明的防治效果比聯苯吡菌胺單劑高14.05%;第二次施藥后15d調查結果顯示,本發明的防治效果比聯苯吡菌胺單劑高17.90%。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