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工廠化氣吸式三七播種機,屬于農業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播種是三七農業生產過程中重要環節,該環節季節性強,勞動量大。雖然云南省三七種植面積大,且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遞增,但播種過程中使用的機械式播種機以及傳統的人工點播,播種效率低。而且容易傷種,播種過程中還會受到工廠化播種的實際條件的限制使得播種深度不一致,出苗率及出苗質量不高,而且三七農藝要求的播種量大,致使播種作業勞動量巨大,用工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廠化氣吸式三七播種機,以用于解決三七生產過程機械式播種機與手工播種過程中傷種率較高,播種精度低,生產效率和作業質量低,無法實現工廠化作業的標準化,不利于優質三七的生產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工廠化氣吸式三七播種機,包括機架1、前輪軸2、刮土板3、調整螺母4、螺桿5、排種器6、氣管7、風機8、風機驅動電機9、種箱11、攪動齒12、攪動軸13、攪動軸驅動電機14、攪動軸驅動機構15、軸承16、排種器支座17、后輪軸18、后輪19、空心軸20、刮種板21、排種器驅動鏈輪22、排種器鏈條23、前輪24、雙鏈輪25、前軸鏈輪26、前輪鏈條27、驅動電機28、彈簧29、開溝器30;
所述的前輪軸2安裝在機架1的前端安裝孔中,兩個前輪24分別安裝在前輪軸2的左右兩側;后輪軸18安裝在機架1的后端安裝孔中,兩個后輪19分別安裝在后輪軸18的左右兩側;前軸鏈輪26固定安裝在前輪軸2右側位置;刮土板3安裝在機架1的前端支架上;調整螺母4與螺桿5連接在一起,螺桿5穿過機架1前端的安裝架上的安裝孔與開溝器30連接在一起,螺桿5上分別安裝有彈簧29;兩個排種器支座17固定安裝在機架1的左右兩側,空心軸20固定在兩端的排種器支座17上;排種器6安裝在空心軸20上且其軸向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排吸孔,并且排種器6能夠進行轉動;排種器驅動鏈輪22固定安裝在排種器6上;風機8、風機驅動電機9安裝在機架1頂端支架上;風機驅動電機9與風機8之間通過聯軸器連接在一起;氣管7一端與風機8吸風口連接在一起,另一端與空心軸20連接在一起;種箱11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端;兩個軸承16對稱安裝在機架1后端立柱上,攪動軸13穿過種箱11上左右兩側的側壁孔,安裝在左右兩側的軸承16上;攪動齒12均勻分布安裝在攪動軸13上;攪動軸驅動電機14連接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部上端支撐架上;攪動軸驅動機構15一端與攪動軸驅動電機14的轉動軸連接一起,另一端與攪動軸13連接在一起,以便于傳遞攪動軸驅動電機14的動力到攪動軸13進行轉動;刮種板21安裝在機架1下端位置,并且與排種器6外壁緊密貼合在一起;驅動電機28安裝在機架1的前端位置;雙鏈輪25安裝在驅動電機28上;排種器鏈條23連接在雙鏈輪25與排種器驅動鏈輪22之間進行動力傳輸;前輪鏈條27連接在雙鏈輪25與前軸鏈輪26之間進行動力傳輸。
優選地,所述的排種器6軸向上均勻分布有21排吸孔,調整螺母4、螺桿5、開溝器30的數量均為21組。
優選地,所述的排種器6上一排吸孔與相鄰一排吸孔之間的間距為50mm,每一排上相鄰兩個吸孔之間的間距為50mm。
優選地,所述的開溝器30為鈍角結構。
優選地,所述的機架1頂端支架上焊接有電機安裝板10,風機8、風機驅動電機9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電機安裝板10上。
優選地,所述的兩個排種器支座17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機架1的左右兩側,排種器驅動鏈輪22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排種器6上,種箱11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端,攪動軸驅動電機14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部上端支撐架上。
優選地,所述的軸承16采用ucp202軸承。
優選地,所述的攪動軸驅動機構15為鏈條。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當采用這一種工廠化氣吸式三七播種機進行播種工作時,首先要將該機器的四個輪子安放在工作軌道上,調整好開溝器30的入土深度,將種子導入種箱11中,此時開啟攪動軸驅動電機14,攪動齒12開始攪動種箱11中的種子,使其處于活躍狀態以便于排種器6對其進行吸附,此時開啟風機驅動電機9,同時風機驅動電機9帶動風機8產生相應的負壓,負壓通過氣管7傳遞到排種器6,排種器6通過外壁的孔吸附種箱11中的種子,此時開啟驅動電機28,驅動電機28通過雙鏈輪25帶動排種器驅動鏈輪22轉動進而帶動排種器6進行工作,與此同時驅動電機28通過雙鏈輪25帶動前軸鏈輪26轉動進而驅動前輪24前進運動,進而實現工廠化三七的精密播種作業。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實現了對三七種子的精少量排種,大大提高了播種速度。
2、氣吸式三七精密播種代替了機械式及人工點播方式,提高了三七種植業水平,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
3、實現了工廠化三七種植產業的農業機械化,可大大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三七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能力。
4、該結構設計合理,作業質量好,作業效率高,作業可靠,通用化程度高,完全滿足了工廠化三七種植產業的農藝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軸測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左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中各標號為:1-機架、2-前輪軸、3-為刮土板、4-調整螺母、5-為螺桿、6-排種器、7-氣管、8-風機、9-風機驅動電機、10-電機安裝板、11-種箱、12-攪動齒、13-攪動軸、14-攪動軸驅動電機、15-攪動軸驅動機構、16-軸承、17-排種器支座、18-后輪軸、19-后輪、20-空心軸、21-刮種板、22-排種器驅動鏈輪、23-排種器鏈條、24-前輪、25-雙鏈輪、26-前軸鏈輪、27-前輪鏈條、28-驅動電機、29-彈簧、30-開溝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如圖1-4所示,一種工廠化氣吸式三七播種機,包括機架1、前輪軸2、刮土板3、調整螺母4、螺桿5、排種器6、氣管7、風機8、風機驅動電機9、種箱11、攪動齒12、攪動軸13、攪動軸驅動電機14、攪動軸驅動機構15、軸承16、排種器支座17、后輪軸18、后輪19、空心軸20、刮種板21、排種器驅動鏈輪22、排種器鏈條23、前輪24、雙鏈輪25、前軸鏈輪26、前輪鏈條27、驅動電機28、彈簧29、開溝器30;
所述的前輪軸2安裝在機架1的前端安裝孔中,兩個前輪24分別安裝在前輪軸2的左右兩側;后輪軸18安裝在機架1的后端安裝孔中,兩個后輪19分別安裝在后輪軸18的左右兩側;前軸鏈輪26固定安裝在前輪軸2右側位置;刮土板3安裝在機架1的前端支架上;調整螺母4與螺桿5連接在一起,螺桿5穿過機架1前端的安裝架上的安裝孔與開溝器30連接在一起,螺桿5上分別安裝有彈簧29;兩個排種器支座17固定安裝在機架1的左右兩側,空心軸20固定在兩端的排種器支座17上;排種器6安裝在空心軸20上且其軸向上均勻分布有若干排吸孔,并且排種器6能夠進行轉動;排種器驅動鏈輪22固定安裝在排種器6上;風機8、風機驅動電機9安裝在機架1頂端支架上;風機驅動電機9與風機8之間通過聯軸器連接在一起;氣管7一端與風機8吸風口連接在一起,另一端與空心軸20連接在一起;種箱11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端;兩個軸承16對稱安裝在機架1后端立柱上,攪動軸13穿過種箱11上左右兩側的側壁孔,安裝在左右兩側的軸承16上;攪動齒12均勻分布安裝在攪動軸13上;攪動軸驅動電機14連接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部上端支撐架上;攪動軸驅動機構15一端與攪動軸驅動電機14的轉動軸連接一起,另一端與攪動軸13連接在一起,以便于傳遞攪動軸驅動電機14的動力到攪動軸13進行轉動;刮種板21安裝在機架1下端位置,并且與排種器6外壁緊密貼合在一起;驅動電機28安裝在機架1的前端位置;雙鏈輪25安裝在驅動電機28上;排種器鏈條23連接在雙鏈輪25與排種器驅動鏈輪22之間進行動力傳輸;前輪鏈條27連接在雙鏈輪25與前軸鏈輪26之間進行動力傳輸。
進一步地,所述的排種器6軸向上均勻分布有21排吸孔,調整螺母4、螺桿5、開溝器30的數量均為21組,為了滿足工廠化種植及滿足田間地塊大小的設計,能夠更好的完成特定寬度的土地上的種植,對排種器6的播種寬度進行了設定,使的播種更加均勻。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排種器6上一排吸孔與相鄰一排吸孔之間的間距為50mm,每一排上相鄰兩個吸孔之間的間距為50mm,使得三七種植行距要求是50mm,滿足三七種植的農藝要求。
進一步地,所述的開溝器30為鈍角結構,確保開溝器30在受力較大時能夠具有向上的分力,開溝器30與螺桿5之間連接好之后,通過調整螺母4調整彈簧29的彈力大小,以確保開溝器30在受力較大時能夠及時的上移,以避免機器產生擁土現象。
進一步地,所述的機架1頂端支架上焊接有電機安裝板10,風機8、風機驅動電機9分別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電機安裝板10上,可以使得風機8、風機驅動電機9固定的更加牢靠,且便于安裝。
進一步地,所述的兩個排種器支座17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機架1的左右兩側,排種器驅動鏈輪22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排種器6上,種箱11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端,攪動軸驅動電機14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安裝在機架1后部上端支撐架上,連接簡單,便于安裝、拆卸。
進一步地,所述的軸承16采用ucp202軸承,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
進一步地,所述的攪動軸驅動機構15為鏈條,驅動效果好,連接方便。
具體地,所述刮種板21的主要作用是能夠更好的確保種子一起在排種器6上刮下,落入播種溝中;所述攪動軸13在轉動的過程中通過攪動齒12帶動種箱11中的種子不斷的處于活躍狀態,更加利于排種器6充種。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