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播種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田間作物的播種方式一般為穴播、散播和移栽。而現有的播種機械成本高、重量大,不適宜在小型田塊上操作,而且在質地較松軟的耕地上播種容易下陷。另一方面現有機械也很難滿足小顆粒種子精少排量種的要求,使進入同一種穴的種子過多,造成種子的浪費;而播種大顆粒種子時又有可能使種子受到擠壓而破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播種機,該種新型播種機結構輕巧、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既能減少種子播種的損失率,又可實現點播和散播兩者模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新型播種機,包括機架,還包括安裝在機架頂端的種盒、安裝在所述種盒下方的運種組件、安裝在機架前端的排種組件,所述的機架底端安裝有位移組件,所述的種盒上具有用以放種的開口,在機架下端設有鑿孔組件,該鑿孔組件連接有活動部件,所述位移組件上安裝有適配位移組件移動的定位器;
所述運種組件包括設在種盒下方的多個間隔分布的運種軸管以及活動套設在運種軸管內的運種軸套,該運種軸套上有通孔,所述的運種軸管在豎直方向上設有與運種軸通孔配合的上孔和下孔,該上孔與種盒開口連通,下孔與排種組件連通。
作為本發明結構上的一種優化方案,所述的種盒種安裝有分種裝置,該分種裝置包括設置在種盒內帶有放種桿的轉動軸以及連接所述轉動軸和活動部件的連桿。
進一步地,所述運種軸套上方安裝有排種軸,該排種軸上還間隔分布有多個推種桿。
進一步地,所述排種組件包括多個排種管。
作為本發明結構上的一種改進,在所述機架上設有固定排種管的固定板,該固定板上設有回撥桿。
進一步地,所述的放種桿在其外周上開設有螺旋放種槽。
進一步地,所述的開口上設有用以調節開口大小的檔板。
優選地,所述鑿孔組件的下部呈犁形;所述的位移組件為滑體。
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運種組件、排種組件相結合的方案,由于運種組件承載的種子的量固定,使得在播種過程中可以精確控制落入每個種穴內的種子的數量,達到精少排量種,不浪費種子資源的目的;
(2)本發明采用種盒中設隔板,運種軸管上開口和孔道的方法,使本發明真正達到了集點播、散播為一體的目的,便捷性大大提高;
(3)本發明采用了開設有螺旋放種槽的放種桿,使種子的流動更順暢,避免了卡種以及種子受到擠壓而破碎等情況的發生,減少物料種子的損失率;
(4)本發明將鑿孔組件下部設計成犁形,通過調節鑿孔組件離地的高度,使鑿孔組件既可以用來鑿孔,也可以用來開溝,增加了新型播種機的使用功能;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新型播種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新型播種機中種盒的截面圖。
圖中標記為:1、種盒;2、點播轉動軸;3、散播轉動軸;4、運種軸套;5、運種軸管;6、點播放種桿;7、散播放種桿;8、隔板;9、擋板;10、連桿;11、機架;12、輸送管;13、鑿孔組件;14、定位螺母;15、定位器;16、踏板;17、滑體;18、回撥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頂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路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視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播種機,包括機架11,還包括安裝在機架11頂端的種盒1以及安裝在種盒1下方的運種組件、安裝在機架11前端的排種組件,所述的機架11底端安裝有位移組件;
如圖2所示,所述的種盒1的底部具有用以放種的開口,運種組件包括設在種盒1下方的11個間隔分布的運種軸管5以及活動套設在運種軸管5內的運種軸套4,運種軸套4上有通孔,所述的運種軸管5在豎直方向上設有與運種軸套4的通孔配合的上孔和下孔,所述的上孔與種盒1的開口連通,下孔與排種組件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排種組件為排種管12;
所述的播種機還包括安裝在機架11下端的鑿孔組件,所述的鑿孔組件包括上下布置的兩塊橫板,以及固定設在上橫板上的鑿孔器13組成,所述的鑿孔器13穿過下橫板,并且,于上下兩塊橫板之間在鑿孔器上套設有彈簧;
在本實施例中,鑿孔器用以鑿地的部分為犁狀。鑿孔組件的上橫板上連接有作動部件,所述的作動部件由設在機架11下部一端的固定軸和由固定軸樞接的支桿組成,所述的支桿上設有踏板16,支桿的另一端固聯在鑿孔組件的上橫板上。所述的位移組件上安裝有能夠鎖定位移組件移動距離的定位器15。
上述的播種機中11個運種軸套4間隔分布于種盒1的下方,所述每個運種軸套4中有1個孔道且置于具有1個開口和1個孔道的運種軸管5內,所述點播轉動軸2安裝于運種軸管5的開口的上方,所述散播轉動軸3安裝于運種軸管5的孔道的上方,點播轉動軸2上間隔分布有11個點播放種桿6,散播轉動軸3上間隔分布有11個散播放種桿7,其中點播放種桿6可將運種軸管5的開口封閉,散播放種桿7可將運種軸管5的孔道封閉。
上述的種盒1中還放置有一個縱向貫穿種盒的隔板8,將種盒1分隔成點播區和散播區兩個區域。
上述的運種軸管5設有一個開口和一個孔道,所述開口位于種盒1的點播區,所述孔道位于種盒1的散播區。
上述的運種軸管5的開口處設有可調節開口大小的擋板9。
上述的點播放種桿6呈十字形,散播防種桿7呈麻花鉆形。
上述的滑體17連接于機架11底部,輸送管12的一端和運種軸管5的孔道相連另一端安裝于機架11前端,鑿孔組件13安裝于輸送管12后,定位器15和踏板16安裝于機架11后下部。
上述的輸送管12和鑿孔組件13的數量相同且位置呈一一對應前后排布。
上述的輸送管12和鑿孔組件13的間距與定位器15和滑體17端部的間距相等。
上述的鑿孔組件13鑿孔組件下部呈犁形,且鑿孔深度通過定位螺母14可在5mm~50mm之間調節。
上述的輸送管12后還設有回撥桿18,用以將泥土回撥至鑿出的孔或溝內。
上述的連桿10將踏板16和點播轉動軸2、散播轉動軸3連動,使得在踏板16踏下時,點播轉動軸2、散播轉動軸3也隨之轉動。
本發明的新型播種機的工作原理如下:
點播:在種盒1的點播區中放入種子,踩下踏板16使鑿孔組件13鑿出種穴,通過觀察定位器15的位置將播種機后拉,使得輸送管12移動至種穴處,拉出運種軸套4,使運種軸套4的孔道與運種軸管5的開口重合,同時再次踩下踏板16,鑿孔組件13鑿出種穴的同時,通過傳動軸10使點播轉動軸2和點播放種桿6轉動,令處于被點播放種桿6封閉的運種管套5的開口打開,點播放種桿6在轉動中撥動種子進入運種軸套4的孔道中,然后將運種軸套4推回,使運種軸套4的孔道與運種軸管5的孔道重合,位于運種軸套4孔道內的種子就順著輸送管12落入種穴內。再將播種機后拉,回撥桿18就將部分泥土覆蓋回種穴內,如此反復便可完成點播;
散播:在種盒1的散播區中放入種子,通過調節定位螺母14調節鑿孔組件13高度,使鑿孔組件13不用踩踏踏板16就可以插入地面,最后使運種軸套4的孔道與運種軸管5的孔道重合。此時一邊拉動播種機,一邊轉動散播轉動軸3,即可經行散播操作。改變轉動散播轉動軸3的速度還能調整平均時間內種子的下落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