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栽培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毛竹林套種寧前胡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寧前胡為白花前胡,傘形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60~90cm。根粗大,圓錐狀,長3~5cm,有分枝,棕褐色或黃褐色?;ㄆ?~9月,果期10~11月。
野生前胡多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區向陽坡疏林緣、草叢、灌木叢、路旁和山谷溪溝邊。喜濕潤涼爽的多蔭環境,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怕澇。前胡雖禾桿較矮,但為深根植物,以土層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質的肥沃沙壤土或壤土為宜,種植時選擇有一定蔭蔽度的地塊為好。平畈地、蔭蔽過度、排水不良的地塊生長不良,且易爛根。干燥瘠薄的沙土、質地黏重的黏土和低洼易澇地不宜種植。
寧前胡的根部作為中藥,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寧前胡中主要的藥效成分為香豆素類,其中白花前胡甲素具有舒張氣管和鈣拮抗作用,白花前胡乙素具有抗炎、抗腫瘤作用,白花前胡e素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香豆素含量是作為評價寧前胡質量的重要依據。影響寧前胡中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模式和生長過程中根部的分叉程度,人工栽培的寧前胡一般在第二年即抽薹開花,對比野生前胡大大縮短了其根部次生物質的積累時間,使寧前胡的質量下降。因此,選擇栽培模式時應注意寧前胡生長時所需的各種生態因子,盡可能仿野生栽培,延長其營養生長的時間,以保證藥材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了寧前胡產品質量的毛竹林套種寧前胡的栽培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毛竹林套種寧前胡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地:選擇坡度在10°~40°,土壤為沙壤土或壤土的山坡毛竹林為寧前胡種植地塊,毛竹林的密度為150~200株/畝;種植地坡度以10°~40°較為合適,坡度小于10°時易積水,影響寧前胡的根部生長,植株易開花,坡度大于40°時易被雨水沖刷;寧前胡喜多蔭環境,毛竹林的密度為150~200株/畝時的郁閉度最有利于寧前胡生長。
b、整地:10月至11月之間結合挖冬筍對毛竹林進行翻地,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施基肥;翻地和施基肥有利于寧前胡和毛竹林的生長,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可漚做基肥。
c、播種:12月至次年3月之間進行寧前胡播種,每畝播種量為1~1.5kg,播種后掃平,然后覆草,開春解凍后及時除去覆草;寧前胡發芽對光照很敏感,黑暗中幾乎不發芽,因此播種后僅蓋一層薄的草木灰或掃平,使種子與土壤充分結合,冬季覆草保溫,開春后除去覆草避免種子不出芽。
d、中耕除草:每年10月至11月之間松土及除草一次,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并調整毛竹林的密度到150~200株/畝;由于寧前胡的生長優勢抑制了毛竹林中雜草的生長,所以每年除草一次即可。
e、追肥:寧前胡生長期共追肥兩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第一次追肥,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第二次追肥;寧前胡幼苗期至7月下旬前不宜追肥,以免造成植株提前抽薹開花。
f、灌溉排水:干旱天氣時進行澆水,雨季時清溝排澇;寧前胡怕澇,積水時間過長易爛根,雨季時需做好排澇工作。
g、折枝打頂: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對出苗早期的寧前胡進行打頂,保留基生葉,從基部折斷花莖;寧前胡一般在第二年開花結果,一旦開花則根部木質化,失去藥用價值,因此減少開花率是提高寧前胡產量的重要措施,折枝打頂具有良好的作用。
h、采收:10月至11月之間采收寧前胡,挖出其根部,除去泥土、莖葉、須根。寧前胡收獲時挖斷的細根須第二年可以萌發新株,與播種生長的苗相比較粗壯,產量也較高,因此收獲時將須根挖斷留在土中,第二年播種時播種量僅需0.5~1kg,減少了用種量。
作為優化的技術方案,步驟a中毛竹林的郁閉度為0.5~0.7。種植環境的郁閉度為0.5~0.7時,最接近野生寧前胡最適宜的生長環境,通過仿野生栽培,可以提高寧前胡的香豆素含量。
作為優化的技術方案,步驟b中所施的基肥為腐熟農家肥1000~2000kg/畝或復合肥10~20kg/畝,施肥量不足滿足不了寧前胡和毛竹林生長的需要,施肥過量則會導致寧前胡的根部分叉,經試驗選擇最合理的施肥量。
作為優化的技術方案,步驟b中整地完成后每隔3~10cm用樹枝、莖梗和草葉做一隔土帶,以防水土流失。
作為優化的技術方案,步驟c中播種前先用水選法選出水中沉下的飽滿種子,然后用40~50℃的溫水浸種10~20min后撈起晾干,用種子重量0.5%~0.6%的多菌靈粉劑拌種,對種子進行消毒,防治病蟲害。
作為優化的技術方案,步驟e中第一次追肥采用復合肥10~20kg/畝,第二次追肥采用復合肥5~15kg/畝,施肥需均勻,防止局部施肥濃度過高導致寧前胡根部分叉。
作為優化的技術方案,寧前胡的主要病害為根腐病,發生根腐病時及時拔出病株并燒毀,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植株或澆根,間隔7~10天后再用一次藥。根腐病多在高溫多濕季節發生,主要表現為根部發黑、長白霉、腐爛,葉片枯黃,生長停滯,最后枯死,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可防治根腐病。
作為優化的技術方案,寧前胡的主要蟲害為蚜蟲,發生蟲害時使用40%的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植株,每隔5~7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蚜蟲主要為害寧前胡的葉片和花,其密集于新稍和嫩葉葉背吸取汁液,使心葉、嫩葉卷曲變厚,植株矮化,為害幼嫩花莖造成種子不充實,嚴重時導致種子絕收,40%的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可防治蚜蟲。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利用毛竹林為寧前胡提供涼爽多蔭的生長環境,模擬野生狀態栽培,提高了寧前胡的產品質量;實現了林地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寧前胡的生長優勢抑制了毛竹林中雜草的生長;通過對寧前胡和毛竹林進行的田間管理,使寧前胡和毛竹都獲得增產。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毛竹林套種寧前胡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地:選擇坡度在10°,土壤為沙壤土的山坡毛竹林為寧前胡種植地塊,毛竹林的密度為200株/畝,郁閉度為0.7;
b、整地:10月至11月之間結合挖冬筍對毛竹林進行翻地,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施復合肥10~20kg/畝,每隔3~10cm用樹枝、莖梗和草葉做一隔土帶;
c、播種:12月至次年3月之間進行寧前胡播種,用水選法選出水中沉下的飽滿種子,然后用40~50℃的溫水浸種10~20min后撈起晾干,用種子重量0.5%~0.6%的多菌靈粉劑拌種;采用撒播或條播的方法,每畝播種量為1kg,播種后掃平,然后覆草,開春解凍后及時除去覆草;
d、中耕除草:每年10月至11月之間松土及除草一次,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并調整毛竹林的密度到200株/畝;
e、追肥:寧前胡生長期共追肥兩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第一次追肥,采用復合肥10~20kg/畝,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第二次追肥,采用復合肥5~15kg/畝;
f、灌溉排水:干旱天氣時進行澆水,雨季時清溝排澇;
g、折枝打頂: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對出苗早期的寧前胡進行打頂,保留基生葉,從基部折斷花莖;
h、采收:10或11月采收寧前胡,挖出其根部,除去泥土、莖葉、須根,曬干或低溫烘干。
i:寧前胡發生根腐病時及時拔出病株并燒毀,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植株或澆根,間隔7~10天后再用一次藥。
j:寧前胡發生蚜蟲蟲害時使用40%的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植株,每隔5~7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
寧前胡和毛竹的生長質量較好,產量都得到了提高,寧前胡中香豆素的含量較高。
實施例二:
毛竹林套種寧前胡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地:選擇坡度在25°,土壤為壤土的山坡毛竹林為寧前胡種植地塊,毛竹林的密度為180株/畝,郁閉度為0.6;
b、整地:10月至11月之間結合挖冬筍對毛竹林進行翻地,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施腐熟農家肥1000~2000kg/畝,每隔3~10cm用樹枝、莖梗和草葉做一隔土帶;
c、播種:12月至次年3月之間進行寧前胡播種,用水選法選出水中沉下的飽滿種子,然后用40~50℃的溫水浸種10~20min后撈起晾干,用種子重量0.5%~0.6%的多菌靈粉劑拌種;采用撒播或條播的方法,每畝播種量為1.2kg,播種后掃平,然后覆草,開春解凍后及時除去覆草;
d、中耕除草:每年10月至11月之間松土及除草一次,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并調整毛竹林的密度到180株/畝;
e、追肥:寧前胡生長期共追肥兩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第一次追肥,采用復合肥10~20kg/畝,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第二次追肥,采用復合肥5~15kg/畝;
f、灌溉排水:干旱天氣時進行澆水,雨季時清溝排澇;
g、折枝打頂: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對出苗早期的寧前胡進行打頂,保留基生葉,從基部折斷花莖;
h、采收:10或11月采收寧前胡,挖出其根部,除去泥土、莖葉、須根,曬干或低溫烘干。
i:寧前胡發生根腐病時及時拔出病株并燒毀,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植株或澆根,間隔7~10天后再用一次藥。
j:寧前胡發生蚜蟲蟲害時使用40%的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植株,每隔5~7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
寧前胡和毛竹的生長質量較好,產量都得到了提高,寧前胡中香豆素的含量較高。
實施例三:
毛竹林套種寧前胡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地:選擇坡度在40°,土壤為沙壤土的山坡毛竹林為寧前胡種植地塊,毛竹林的密度為150株/畝,郁閉度為0.5;
b、整地:10月至11月之間結合挖冬筍對毛竹林進行翻地,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施腐熟農家肥1000~2000kg/畝,每隔3~10cm用樹枝、莖梗和草葉做一隔土帶;
c、播種:12月至次年3月之間進行寧前胡播種,用水選法選出水中沉下的飽滿種子,然后用40~50℃的溫水浸種10~20min后撈起晾干,用種子重量0.5%~0.6%的多菌靈粉劑拌種;采用撒播或條播的方法,每畝播種量為1.5kg,播種后掃平,然后覆草,開春解凍后及時除去覆草;
d、中耕除草:每年10月至11月之間松土及除草一次,將雜草和枯枝落葉翻入土中,并調整毛竹林的密度到150株/畝;
e、追肥:寧前胡生長期共追肥兩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第一次追肥,采用復合肥10~20kg/畝,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第二次追肥,采用復合肥5~15kg/畝;
f、灌溉排水:干旱天氣時進行澆水,雨季時清溝排澇;
g、折枝打頂: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對出苗早期的寧前胡進行打頂,保留基生葉,從基部折斷花莖;
h、采收:10或11月采收寧前胡,挖出其根部,除去泥土、莖葉、須根,曬干或低溫烘干。
i:寧前胡發生根腐病時及時拔出病株并燒毀,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植株或澆根,間隔7~10天后再用一次藥。
j:寧前胡發生蚜蟲蟲害時使用40%的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植株,每隔5~7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
寧前胡和毛竹的生長質量較好,產量都得到了提高,寧前胡中香豆素的含量較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