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普洱袋泡茶粉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普洱袋泡茶粉碎裝置,屬普洱茶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國內未見普再袋泡茶的粉碎裝置。且其它茶類的粉碎裝置僅僅是單純的靠額定轉速來粉碎茶葉。研究表明,額定轉速并非形成優質茶葉的最佳轉速。[0003] 經文獻檢索,未見與本實用新型相同的公開報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單、能更換刀具和控制轉速的自動化普洱袋泡茶粉碎裝置。 本發明根據普洱茶的特性,粉碎室由能更換的刀片構成,按優化設計的方法對刀片進行排列,根據不同特性的普洱茶選擇相應的刀片材料和形狀;電機根據不同物料的粉碎要求,調整轉速,以達到最佳粉碎效果。 本實用新型由支架(l),置于箱體(6)下端的出料口 (2),轉軸(3),置于轉軸(3)上的軸承(4)、固定刀具(7)的拆裝螺栓(5)、置于軸承(4)上的箱體(6)、刀具(7)及進料口 (8),置于轉軸(3) —端的卡盤(9)和皮帶輪(IO),與皮帶輪(10)連接的電動機(ll),分別與電動機(11)和變頻器(13)連接的信號線(12),及變頻器(13)組成。本實用新型發明采用不銹鋼材料,按氣體保護焊工藝制作,其中皮帶輪(10)、電動機(11)和變頻器(13)、信號線(12)為市場銷售產品。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減少勞力、粉碎效果佳,可改善工作環境,清潔衛生,提高普洱茶品質的優點。廣泛用于普洱袋泡茶加工,適合于規模化生產。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結構不局限于附圖所示。 本實用新型由支架(l),置于箱體(6)下端的出料口 (2),轉軸(3),置于轉軸(3)上的軸承(4)、固定刀具(7)的拆裝螺栓(5)、置于軸承(4)上的箱體(6)、刀具(7)及進料口 (8),置于轉軸(3) —端的卡盤(9)和皮帶輪(IO),與皮帶輪(10)連接的電動機(ll),分別與電動機(11)和變頻器(13)連接的信號線(12),及變頻器(13)組成。本實用新型發明采用不銹鋼材料,按氣體保護焊工藝制作。其中皮帶輪(10)、電動機(11)和變頻器(13)、信號線(12)為市場銷售產品。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將已發酵好的茶葉通過進料口 (8)放入箱體(6)中,通過變頻器(13)選出最佳轉速并使電動機(11)帶動刀具(7)轉動并粉碎普洱茶,粉碎后的茶葉經出料口 (2)將茶葉排出。根據普洱茶品質的要求能夠更換不同形狀的刀具(7)。[0012]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減少勞力、粉碎效果佳,可改善工作環境,清潔衛生,提高普洱茶品質的優點。廣泛用于普洱袋泡茶加工,適合于規?;a。
權利要求一種普洱袋泡茶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普洱袋泡茶粉碎裝置由支架(1),置于箱體(6)下端的出料口(2),轉軸(3),置于轉軸(3)上的軸承(4)、固定刀具(7)的拆裝螺栓(5)、置于軸承(4)上的箱體(6)、刀具(7)及進料口(8),置于轉軸(3)一端的卡盤(9)和皮帶輪(10),與皮帶輪(10)連接的電動機(11),分別與電動機(11)和變頻器(13)連接的信號線(12),及變頻器(13)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普洱袋泡茶粉碎裝置,屬普洱茶加工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由支架(1),置于箱體(6)下端的出料口(2),轉軸(3),置于轉軸(3)上的軸承(4)、固定刀具(7)的拆裝螺栓(5)、置于軸承(4)上的箱體(6)、刀具(7)及進料口(8),置于轉軸(3)一端的卡盤(9)和皮帶輪(10),與皮帶輪(10)連接的電動機(11),分別與電動機(11)和變頻器(13)連接的信號線(12),及變頻器(13)組成。本實用新型采用不銹鋼材料,按氣體保護焊工藝制作。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減少勞力、粉碎效果佳,可改善工作環境,清潔衛生,提高普洱茶品質。廣泛用于普洱(袋泡)茶加工,適合于規?;a。
文檔編號A23F3/06GK201451197SQ200920111700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7日
發明者單治國, 吳曉強, 周紅杰, 李亞莉, 秘鳴, 薛曉霆, 袁文俠, 趙明, 趙永潔, 馬振剛, 黃云戰 申請人:云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