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秋季養身中午茶袋泡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秋季養身中午茶袋泡茶,該袋泡茶是由秋茶紅茶顆粒2~3重量份、甘草顆粒1~2重量份、枸杞子顆粒1~2重量份、麥冬1~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而成:成品紅茶烘干、粉碎備用;生甘草片加煉蜜恒溫干燥后粉碎備用;新鮮枸杞子真空冷凍干燥后粉碎備用;將前述粉碎所得物混合均勻后,經高溫滅菌,分裝,即得。本發明根據四季養生原理,合理取材搭配,采用特定工藝,保留了原料的天然原味,簡化了生產過程,降低了生產成本;制得的養生袋泡茶具有顆粒均勻、營養滋補,口感清新自然,回味醇厚等特點,對于秋季胃病、慢性支氣管炎、傷風感冒等癥狀具有輔助緩解作用,適于用作秋季中午養生茶飲。
【專利說明】一種秋季養身中午茶袋泡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保健茶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秋季養身中午茶袋泡茶。
【背景技術】
[0002]秋季為萬物成熟、收獲之時,天氣由炎熱的秋季轉涼,氣候干燥多風。根據中醫四季養生學和《黃帝內經》的記載,此時人體對應的臟器是肺,而肺是喜陰惡燥,所以此時要注意防“秋燥”,保養人體內的陰氣,即防燥養肺為秋季養生的關鍵。
[0003]根據五行學說,秋季陽氣收斂,陰氣滋長,氣候干燥,內應肺臟,此時五臟剛從夏季旺盛的代謝中舒緩過來,應進行陰陽平衡的滋補,以調節夏季臟腑功能的失調。因而,體質特點為膚色蒼白、頭小、面長、肩寬、背直、身體瘦弱、手足靈活的木行人,宜多攝取具有疏肝健脾、益氣生津功效的飲食;體質特點為皮膚赤色、肩背寬厚、臉形瘦尖、頭稍小、身材勻稱、步履穩重的火行人,宜多攝取具有清熱潤燥、健脾益氣功效的飲食;體質特點為皮膚黃色、面圓、肩背豐厚、腹大、腿部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身材勻稱、步履穩重的土行人,宜多攝取具有清熱生津、益氣養肝功效的飲食;體質特點為膚色偏黑、腮部較寬、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體型較胖、偏矮、腹部較大、怕寒喜暖的水行人,宜多攝取具有清熱、健脾益氣功效的飲食。綜合來看,秋季養生可適當多食用酸味、辛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食物,以理氣潤燥。由于秋季中午氣溫較高,人體容易出現乏力癥狀,故秋季中午宜選擇滋陰潤燥、退熱祛暑、健胃助消化的飲食,即可養胃,又可提神醒腦。
[0004]目前市場上尚未見到針對秋季中午養生的保健茶,現有技術中具有清肺功能的養生保健茶多采用水煎煮法、浸潰法、容積提取法等提取方法制得,其缺陷在于:原料中的水不溶性有效成分損失較多,而且在提取過程中有機溶劑有可能與有效成分作用而使其失去原有效用;非有效成分不能被最大限度地除去,濃縮率不夠高;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雜質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會給精制帶來不利;加上高溫操作會引起熱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最終成品的口感也不夠天然、醇香。
[0005]如CN102406826A公開的一種清嗓潤肺茶及其制備方法,是將天冬、麥冬、西洋參、黨參、羅漢果、胖大海、冰糖加1000毫升水用小火煮25?30分鐘,待稍涼后加入川貝粉及蜂蜜調勻即可。該方案采用水煎煮法,使原料中的水不溶性有效成分損失較多,且原料中的西洋參、黨參等容易引起“秋燥”,不適于秋季中午養生使用。
[0006]又如CN101120710A公開的一種分別適合早、中、晚、夜飲用的山棗茶飲料制造方法,其中,中午茶的制造方法是在山棗樹葉生長到5?6月份時采摘;對山棗樹葉在200°C下進行殺青;將山棗樹葉揉捻后在300°C下進行初炒15分鐘;在200°C下再炒10分鐘;進行陰晾待用;將4重量份的山棗肉烘干并粉碎、篩分過目成100?300目,并與前述的I重量份的山棗樹葉混合。該方案營養成分較為單一,滋陰潤燥的效果不夠理想,不適于秋季中午的養生。
【發明內容】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秋季養身中午茶袋泡茶,彌補了現有技術中尚未有秋季養身茶中午茶的不足,還提供了這種秋季養生中午茶的制作方法。
[0008]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9]一種秋季養身中午茶袋泡茶,該袋泡茶是由秋茶紅茶顆粒2?3重量份、甘草顆粒I?2重量份、枸杞子顆粒I?2重量份、麥冬I?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而成:
[0010](I)取成品秋茶紅茶,以茶葉烘干機烘干至干燥度> 85%,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0011](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煉蜜,悶潤透心后,置于電熱恒溫干燥烘箱,在60°C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 85%,以中藥粉碎機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0012](3)取新鮮枸杞子,以真空冷凍干燥機速凍至-30°C,再減壓至30Pa,再升溫至600C,恒壓保持20h,進行真空冷凍干燥至干燥度> 85%,以中藥粉碎機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0013](4)取麥冬,放入烘箱中在60°C下低溫烘干至干燥度> 85%,以中藥粉碎機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0014](5)按重量份配比將步驟(I)、(2)、(3)、(4)所得物混合均勻后,經高溫滅菌烘箱130?140°C進行滅菌10?20s,過10?35目篩整粒,分裝成每袋5g的袋泡茶。
[0015]前述制作方法,步驟(I)中的秋茶紅茶為祁門紅茶、云南紅茶、福建紅茶、遵義紅茶中的任一種。
[0016]前述制作方法,步驟(I)、(2)、(3)、(4)中顆粒粉碎的粒度為1mm。
[0017]前述制作方法,步驟(5)的混合物中,秋茶紅茶顆粒為2重量份,甘草顆粒為I重量份,枸杞子顆粒為I重量份、麥冬I重量份。
[0018]前述制作方法,步驟(4)中過20目篩整粒。
[0019]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依據如下:
[0020]本發明所用的紅茶為秋茶紅茶,色澤暗紅,茶葉大小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較為平和,葉沖泡后香氣不高,滋味平淡。雖然秋茶紅茶品質不如春茶紅茶,但是在秋季養生采用應季的秋季紅茶,符合四季養生學理論中“飲食應順應時令”的要求,對人體健康有利,且有利于提高秋茶養生茶的品質和保健效果。
[0021]本發明所用的紅茶成分擁有多項藥理作用,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熱、利尿、消炎殺菌、解毒、養胃、防齲、延緩老化、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癌、抗輻射、減肥等功效。紅茶中的咖啡堿可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使思維反應敏銳,記憶力增強;還可興奮血管系統和心臟,強化心搏,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促進發汗和利尿,加速排泄乳酸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如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淀,以抑制和消滅病原菌。紅茶中的茶多堿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堿,并沉淀分解。
[0022]本發明所用的祁門紅茶含有豐富的核黃素、葉酸、胡蘿卜素、生育酚及葉綠醌,是食品中氟化物的重要源泉。其茶葉香氣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其湯色紅艷透明,滋味醇厚,回味雋永。
[0023]本發明所用的云南紅茶,簡稱滇紅,其富含多酚類化合物、生物堿等有益成分;其湯色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收斂性。
[0024]本發明所用的甘草為補益、補氣中藥,可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久服可輕身延年。甘草含有的甘草酸具有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還具有“助溶作用”,可增強其他藥在水中的溶解度;甘草素有助于平衡女性體內的激素含量。由于甘草有抗炎作用,服用甘草還能保護發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的這些有益作用使得甘草適用于四季養生茶飲。加上甘草的甜度很高,可調和異味,保證了養生茶的口感。然而,甘草的用量是需要好好把握的,否則容易升高血壓,導致水腫、低血鉀等副作用。本發明中的原料配比合理,可充分發揮甘草的有益保健作用,而避免甘草過量帶來的副作用。
[0025]本發明所用的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實,其味甘、性平,具有補肝益腎之功效,在中醫上多用于治療肝腎陰虧、腰膝酸軟、頭暈、健忘、目眩、目昏多淚、消渴、遺精等病癥。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枸杞子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和細胞突變、具有延緩衰老、抗脂肪肝、調節血脂和血糖、促進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l、B1、B2、C等鈣、鐵等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有明目作用,被歷代醫家配合他藥來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花和夜盲癥。由于枸杞子具有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不僅能夠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肝臟,抵制脂肪肝,促進肝細胞再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發明原料中甘草的升血壓作用。由以上有益作用可知,枸杞子適用于四季養身滋補茶飲。
[0026]本發明所用的麥冬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干燥塊根,可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麥冬含多種留體皂甙和多種黃酮類化合物,還含有各種氨基酸和多量葡萄糖及葡萄糖甙,能提高免疫功能;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能力;有抗心律失常和擴張外周血管的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麥冬適用于秋季養生中午茶飲,可增強秋季養生茶的保健效果。秋季常飲含有麥冬的茶飲,可緩解干燥,有利于治療咽喉炎。
[0027]根據人體在一天之中各個時段的需求不同,茶葉的選擇也是有差異的,在早晨和上午飲用早茶可以養胃提神,在中午、下午飲用中茶可以提神醒腦,提高工作效率。紅茶與綠茶、白茶相比,更適于中午飲用。這是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茶黃素、茶紅素較多,香氣物質多于綠茶,滋味香醇而溫和,其養胃健脾、助消化的效果更佳,非常適合人體在中午時段的需要,避免中午人體攝入較多食物而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紅茶降血壓作用較綠茶和白茶好,而人體在中午的血壓最高,此時喝紅茶有益于降低血壓。而綠茶為未發酵茶,茶多酚、咖啡堿含量較高,滋味較為苦澀濃郁,其提神醒腦效果較好,適于早晨或上午飲用。白茶為輕微發酵茶,保留了較多的茶多酚,其滋味清淡回甘,其抗疲勞作用更顯著,適合下午飲用。本發明提供的袋泡茶原料簡單而不失營養,配比科學合理且天然健康的袋泡茶既能養胃助消化,又能在保證營養的同時避免營養失調。
[0028]為了使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發明,本 申請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以證明本發明的效果:
[0029]實驗例I配方篩選實驗[0030]I材料與方法
[0031]1.1材料與試劑
[0032]紅茶:秋茶紅茶,市售;甘草片:中藥材,市售;枸杞子:中藥材,市售;麥冬:中藥材,市售;食品袋泡茶專用包裝紙:市售,符合GB11680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
[0033]1.2儀器設備
[0034]電子天平: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
[0035]GZX-9070型數顯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
[0036]1.3實驗方法
[0037]1.3.1實驗設計
[0038]將紅茶、甘草片、枸杞子和麥冬分別烘干粉碎為粒度為0.5-2_的顆粒,以表I所示的配比混合成不同配方的袋泡茶,每包袋泡茶的重量為5g,用250mL80-90°C的開水沖泡5-lOmin。分別取5g秋茶紅茶、甘草片、枸杞子和麥冬單獨泡,觀察其茶色,品嘗其味道,綜合評價其優勢及缺點,確定試驗因素最小范圍。
[0039]表I袋泡茶配方
[0040]
【權利要求】
1.一種秋季養身中午茶袋泡茶,其特征在于,該袋泡茶是由秋茶紅茶顆粒2?3重量份、甘草顆粒I?2重量份、枸杞子顆粒I?2重量份、麥冬I?2重量份按照以下方法制作而成: (1)取成品紅茶,以茶葉烘干機烘干至干燥度>85%,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2)取生甘草片,加入25%的煉蜜,悶潤透心后,置于電熱恒溫干燥烘箱,在60°C下干燥80min,烘干至干燥度> 85%,以中藥粉碎機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3)取新鮮枸杞子,以真空冷凍干燥機速凍至-30°C,再減壓至30Pa,再升溫至60°C,恒壓保持20h,進行真空冷凍干燥至干燥度> 85%,以中藥粉碎機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4)取麥冬,放入烘箱中在60°C下低溫烘干至干燥度>85%,以中藥粉碎機粉碎為粒度為0.5?2mm的顆粒,備用; (5)按重量份配比將步驟(1)、(2)、(3)、(4)所得物混合均勻后,經高溫滅菌烘箱130?140°C進行滅菌10?20s,過10?35目篩整粒,分裝成每袋5g的袋泡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的秋茶紅茶為祁門紅茶、云南紅茶、福建紅茶、遵義紅茶中的任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2)、(3)、(4)中顆粒粉碎的粒度為1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的混合物中,秋茶紅茶顆粒為2重量份,甘草顆粒為I重量份,枸杞子顆粒為I重量份、麥冬I重量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過20目篩整粒。
【文檔編號】A23F3/14GK103444935SQ201310344002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明者】杜靜雅, 安俊奇 申請人:貴州黔緣茶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