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
一種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制茶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
技術背景
紅茶是我國生產和出口的主要茶類之一,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紅茶的保健作用逐漸被國人認識和接受,紅茶消費熱在國內悄然興起, 尤其是香高、色艷、味醇、外形秀美的做形紅茶,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以卷曲型為主的高端紅茶生產,縮短了生產周期,有效開啟了紅茶高端消費市場,生產效益得到極大提升, 并已成為部分紅茶產區茶農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現有卷曲型紅茶加工分為萎凋一揉捻一發酵一做形一干燥五道工序,其中做形是卷曲型紅茶加工的關鍵工序,然而目前做形仍以手工為主,生產效率低,且加工者還要忍受高溫的炙烤,勞動強度大,加上不同人的做形技術及掌控程度不同,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如市場上部分產品存在香氣低沉、滋味欠醇、湯色不亮、葉底烏暗等缺陷。為提高卷曲型紅茶的做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一些茶廠和茶農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如使用雙鍋曲毫機、機械炒鍋等加工機械做形,但大都難以克服成茶香氣不高、茶條色澤灰暗、斷碎及茶湯渾濁等問題。因此,現有的卷曲型紅茶加工工藝,不僅制約著紅茶加工技術的推廣、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也是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品質難以全面提升的原因所在。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紅茶加工工藝之不足,解決做形難的問題,提供一種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1芽1-2葉嫩度的鮮葉,依次通過復式萎凋、揉捻、發酵、初烘除濕、滾坯造型、足火焙香、篩分整理,從而制得高香卷曲型紅茶。
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式萎凋包括(1)將新采摘的鮮葉,按約1.8-2. 2 cm厚度均勻攤放于竹制萎凋簾上,在室內自然萎凋2 h ;(2)將室內自然萎凋1.8-2.2 h后的鮮葉,在竹制萎凋簾上均勻薄攤成1 cm以下厚度, 在陽光下日光萎凋50-60 min,期間翻葉3_4次;(3)將萎凋葉移到蔭涼處自然萎凋50-60min,期間翻葉1_2次;(4)再次將萎凋葉移到陽光下進行日光萎凋25-35min,期間翻葉1_3次;(5)將萎凋葉移到室內薄攤1.8-2.2 cm厚度,自然萎凋50-60 min。復式萎凋共用時間5. 5 h,日光萎凋宜選在上午8 30-10 30,下午3 30-5 30進行。萎凋適宜程度為,葉質柔軟,葉面皺縮,葉色暗綠,莖桿折而不斷,手握成團后能緩慢松開,青草氣消退且清香顯露, 含水量55-62%。
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采用揉捻機加葉后空揉10 min,貼葉揉捻5 min,輕壓揉捻5 min,稍重壓揉捻5 min,松壓貼葉揉捻5 min,下機解散團塊;再次上機空揉5 min,輕壓揉捻5 min,稍重壓揉捻5 min,松壓貼葉揉捻5 min 下機。揉捻共用時間50 min,揉捻適度標志,芽葉緊卷成條,茶汁外溢粘手,葉面約1/3由暗綠轉紅,細胞破碎率約85%。
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酵,采用控溫加濕發酵方法,將揉捻葉均勻、松散攤放于發酵盒內,厚度約10 cm,覆蓋干凈的濕布,置于發酵室或發酵箱內發酵3-4 h,溫度25-29°C,濕度95%,發酵葉控溫低于34°C。發酵葉適度標志為, 莖桿和葉脈完全變紅,葉面轉為銅紅色,青氣消失,果香顯露。
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烘除濕,采用碧螺春烘焙機或手拉百葉烘干機,熱風溫度控制在110-120°C,快速烘培5 min ;除去不愉快的低沸點組分及10%左右的水分。初烘除濕適宜標志,茶條收縮,色澤由銅紅轉為暗紅,手握茶條較爽手,茶條表面茶汁變干,茶坯含水量50%左右,100 kg茶坯初烘除濕結束失水約20 kg。
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坯造型,采用電熱控溫調速不銹鋼八角滾筒滾坯造型,滾坯造型分三個步驟,第1步,將初烘充分攤涼后的茶坯, 裝入八角滾筒內,控制滾筒溫度120°c,轉速M轉/min,造型10 min ;第2步,控制滾筒溫度100°C,轉速16轉/min,造型20 min,下機攤涼;第3步,將第2步所得茶坯,3筒合并為 2筒裝入滾筒繼續造型40 min,滾筒溫度80°C,轉速10轉/min。滾坯造型時間共70 min, 至茶葉形狀固定后下機,茶坯含水量25%左右,100 kg茶坯造型結束失水約33 kg。
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火培香,將造型攤涼后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內,在60-70°C下靜態焙香2 h,至茶葉含水量5%左右,下機攤涼, 100 kg茶坯足火焙香結束失水約21 kg。
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篩分整理,通過手篩,篩除大的面張茶及碎末茶,使成品茶規格一致,外形勻稱整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借鑒并優化傳統紅茶的日光萎凋工藝,萎凋中充分利用光能以促進鮮葉內含成分的生化反應及水分蒸發,增加茶葉可溶性成分,縮短萎凋時間,使成茶色澤潤亮,香氣高長,滋味濃厚;2、將現有的做形工序分為高溫快速烘坯除濕及造型兩個階段,快烘除濕階段引用綠色初制中的殺青工藝原理,對發酵葉進行高溫快烘,快速終止發酵葉的酶活性,克服了現有工藝常因過度發酵引起茶湯不亮的缺陷;除去茶坯中具有不愉快氣味的低沸點成分,成茶香氣更純正;除去10%左右的水分,茶坯表面的茶汁變干,避免造型中茶汁與金屬接觸引起的褐變反應,有利于干茶烏黑油潤色澤的形成;3、造型工序,開創性地應用控溫調速不銹鋼八角滾筒造型,控溫便于控制造型溫度,八角型筒體拋物高度低、斷碎少,不銹材質光潔衛生,與現有工藝的產品相比,條形更緊結,卷曲形狀更勻稱,并且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效,實現了人茶分離,符合茶葉清潔化加工的要求;4、根據各加工階段茶坯失水重量參數和葉相的感官變化,控制紅茶加工進程,操作簡便,易于掌握,便于推廣應用。
圖1本發明高香卷曲型紅的加工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用實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而具體實施中可根據鮮葉不同的物理學特性,對某些工序中的工藝參數作適當的調整。本實例采用適制紅茶的祁門種1芽2葉鮮葉原料,加工過程如圖1所示,具體步驟如下1、復式萎凋第1步,將鮮葉按約2 cm厚度均勻攤放于竹制萎凋簾上,室內自然萎凋 2 h;第2步,將室內自然萎凋2 h的萎凋葉,在萎凋簾上薄攤成1 cm以下厚度,在陽光下日光萎凋1 h,期間翻葉3次;第3步,將萎凋葉移到蔭涼處自然萎凋1 h,期間翻葉1次; 第4步,再次將萎凋葉移到陽光下進行日光萎凋30 min,期間翻葉1次;第5步,將萎凋葉移到室內薄攤約2 cm厚度,自然萎凋1 h。復式萎凋共用時間5.5 h,日光萎凋時間為上午 8:30-10:30。萎凋結束時萎凋葉莖桿折而不斷,葉質柔軟,葉面皺縮,葉色暗綠,手握成團后能緩慢松開,青草氣消退且清香顯露,含水量59%,100 kg鮮葉萎凋失水49 kg。
2、揉捻用35型揉捻機,加葉后空揉10 min,貼葉揉捻5 min,輕壓揉捻5 min,稍重壓揉捻5 min,松壓貼葉揉捻5 min,下機解散團塊;再次上機空揉5 min,輕壓揉捻5 min, 稍重壓揉捻5 min,松壓貼葉揉捻5 min下機。揉捻共用時間50 min,揉捻結束,芽葉緊卷成條,茶汁外溢粘手,葉面約1/3由暗綠轉紅,細胞破碎率約85%。
3、發酵采用控溫加濕發酵方法,將揉捻葉均勻、松散堆放于發酵盒內,厚度約10 cm,覆蓋干凈的濕布,置于發酵室發酵3-4 h,溫度27°C,濕度95%,發酵葉溫低于32°C,至發酵葉莖桿和葉脈完全變紅、葉面轉為銅紅色、青氣消失、果香顯露時終止發酵。
4、初烘除濕采用手拉百葉烘干機,熱風溫度控制在110-120°C,快速烘培5 min, 除水分10%左右。初烘除濕結束,茶條收縮,色澤由銅紅轉為暗紅,手握茶條較爽手,茶條表面茶汁變干,茶坯含水量48%,100 kg茶坯初烘除濕結束失水21 kg。
5、滾坯造型采用電熱控溫調速不銹鋼八角滾筒滾坯造型,滾坯造型分三個步驟。 第1步,將初烘充分攤涼后的茶坯,適量裝入八角滾筒內,控制滾筒溫度120°C,轉速M轉/ min,造型10 min ;第2步,控制滾筒溫度100°C,轉速16轉/min,造型20 min,下機攤涼;第 3步,將第2步所得茶坯,3筒合并為2筒裝入滾筒繼續造型40 min,滾筒溫度80°C,轉速10 轉/min。滾坯造型時間共70 min,至茶葉形狀固定后下機,茶坯含水量對%,100 kg茶坯造型結束失水31. 5 kg。
6、足火培香將造型攤涼后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內,在60-70°C下靜態焙香2 h,至茶葉含水量5%左右,下機攤涼,100 kg茶坯足火焙香結束失水20 kg。
7、篩分整理通過手篩,篩除大的面張茶及碎末茶,使成品茶規格一致,外形勻稱整齊。
本實例加工所得的茶葉,外形卷曲如螺,勻稱齊整,色澤烏潤;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醇厚,甜香高長,葉底紅勻。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1芽1-2葉嫩度的鮮葉,依次通過復式萎凋、揉捻、發酵、初烘除濕、滾坯造型、足火焙香、篩分整理,從而制得高香卷曲型紅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式萎凋包括(1)將新采摘的鮮葉,按約1.8-2. 2cm厚度均勻攤放于竹制萎凋簾上,在室內自然萎凋2h ;(2)將室內自然萎凋1.8-2.池后的鮮葉,在竹制萎凋簾上均勻薄攤成Icm以下厚度,在陽光下日光萎凋50-60min,期間翻葉3-4次;(3)將萎凋葉移到蔭涼處自然萎凋50-60min,期間翻葉1_2次;(4)再次將萎凋葉移到陽光下進行日光萎凋25-35min,期間翻葉1_3次;(5)將萎凋葉移到室內薄攤1.8-2. 2cm厚度,自然萎凋50-60min。復式萎凋共用時間 5. 5h,日光萎凋宜選在上午8 30-10 30,下午3 30-5 30進行。萎凋適宜程度為,葉質柔軟, 葉面皺縮,葉色暗綠,莖桿折而不斷,手握成團后能緩慢松開,青草氣消退且清香顯露,含水量 55-62% 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采用揉捻機加葉后空揉lOmin,貼葉揉捻5min,輕壓揉捻5min,稍重壓揉捻5min,松壓貼葉揉捻 5min,下機解散團塊;再次上機空揉5min,輕壓揉捻5min,稍重壓揉捻5min,松壓貼葉揉捻 5min下機。揉捻共用時間50min,揉捻適度標志,芽葉緊卷成條,茶汁外溢粘手,葉面約1/3 由暗綠轉紅,細胞破碎率約8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酵,采用控溫加濕發酵方法,將揉捻葉均勻、松散攤放于發酵盒內,厚度約10cm,覆蓋干凈的濕布,置于發酵室或發酵箱內發酵3-4h,溫度25-29°C,濕度95%,發酵葉控溫低于34°C。發酵葉適度標志為,莖桿和葉脈完全變紅,葉面轉為銅紅色,青氣消失,果香顯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烘除濕, 采用碧螺春烘焙機或手拉百葉烘干機,熱風溫度控制在110-120°C,快速烘培5min ;除去不愉快的低沸點組分及10%左右的水分。初烘除濕適宜標志,茶條收縮,色澤由銅紅轉為暗紅,手握茶條較爽手,茶條表面茶汁變干,茶坯含水量50%左右,IOOkg茶坯初烘除濕結束失水約20kg。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坯造型, 采用電熱控溫調速不銹鋼八角滾筒滾坯造型,滾坯造型分三個步驟,第1步,將初烘充分攤涼后的茶坯,裝入八角滾筒內,控制滾筒溫度120°C,轉速M轉/min,造型IOmin ;第2步, 控制滾筒溫度100°C,轉速16轉/min,造型20min,下機攤涼;第3步,將第2步所得茶坯,3 筒合并為2簡裝入滾筒繼續造型40min,滾筒溫度80°C,轉速10轉/min。滾坯造型時間共 70min,至茶葉形狀固定后下機,茶坯含水量25 %左右,IOOkg茶坯造型結束失水約33kg。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火培香, 將造型攤涼后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內,在60-70°C下靜態焙香池,至茶葉含水量5%左右,下機攤涼,IOOkg茶坯足火焙香結束失水約21kg。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篩分整理,通過手篩,篩除大的面張茶及碎末茶,使成品茶規格一致,外形勻稱整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香卷曲型紅茶的加工方法,該加工方法選用紅茶1芽1-2葉的鮮葉原料,依次經過復式萎凋、揉捻、發酵、初烘除濕、滾坯造型、足火焙香、篩分整理,制得高香卷曲型紅茶。本發明采取復式萎凋、高溫快烘除濕和足火低溫慢焙處理,顯著搞高了紅茶的香氣,成茶條索緊結,卷曲如螺,色澤烏黑潤亮,金毫顯露;通過各加工階段茶坯失水重量參數和葉相的感官變化,控制紅茶加工進程,操作簡便,易于掌握,是便于推廣應用的紅茶加工方法。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511572SQ20111042476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7日
發明者丁勇, 徐奕鼎, 王燁軍, 黃建琴 申請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