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檸檬酸發酵行業的發酵過程包括淀粉質原料的預處理,將淀粉質原料酶解成糊精糖液,其DE值在25左右,配制發酵培養基;將黑曲霉孢子接入種子培養基中培養成熟后轉接到發酵培養基中進行發酵生產檸檬酸。在發酵過程中,通過黑曲霉菌體自身合成的酶系將糖液酶解糖化成適合黑曲霉直接利用的葡萄糖和果糖,然后代謝合成檸檬酸,發酵周期一般在60小時左右,發酵酸度在14%左右停止發酵放罐。傳統檸檬酸發酵方法利用黑曲霉菌株自身分泌的糖化酶進行邊糖化邊發酵。該法的缺點是黑曲霉生長到分泌糖化酶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且糖化酶作用的PH值在4. 0-4. 6左右,而隨著產酸增加,酸度持續升高,糖化酶活力受到抑制,在發酵后期無法起到正常糖化作用,導致發酵后期黑曲霉菌體產酸速率受糖化能力的限制,最終檸檬酸產量較低,發酵液中殘糖較高、發酵周期較長。針對檸檬酸發酵過程中的糖化作用進行了一些研究,CN101942487A公開了一種添加糖化酶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指出在發酵培養基滅菌后降溫過程中添加50-100酶活力單位的糖化酶,在降溫到正常接種溫度后接入種子液進行檸檬酸發酵。該方法由于是在接種前加入糖化酶,雖然環境溫度有利于糖化作用,但在接入黑曲霉菌株時發酵培養基的 DE值過高,不利于黑曲霉菌株自身糖化酶的合成和作用,不利于黑曲霉菌株的生長;糖化酶的用量較大,成本較高;發酵液中殘糖較高。因此,對于檸檬酸發酵過程中的糖化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檸檬酸合成與糖化作用對pH值要求之間的矛盾,并避免發酵培養基DE值較高對黑曲霉自身的不利影響,提供一種新的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本發明的發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發現,在黑曲霉接種至發酵培養基后0-8小時內向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可加速發酵培養基中糖液的糖化,避免發酵后期檸檬酸含量增加對糖化作用的抑制,且可使發酵培養基的DE值維持在較低水平,避免高DE值對黑曲霉自身的不利影響。因此,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生成檸檬酸的條件下,將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至發酵培養基中進行發酵,得到發酵液,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8小時內向所述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優選地,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6小時內向所述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
優選情況下,相對于所述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所述糖化酶的加入量為20-50酶活力單位/g總糖,進一步優選為30-40酶活力單位/g總糖。本發明提供的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加強了發酵過程中的糖化能力,解決了在發酵過程中檸檬酸合成與糖化作用對PH值要求之間的矛盾,并避免了高DE值對黑曲霉自身的不利影響,從而使發酵培養基中的糖液被糖化的更徹底,降低了發酵液中的殘糖量,提高了終點檸檬酸含量和單罐供酸量,提高了糖酸轉化率,縮短了發酵周期。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生成檸檬酸的條件下, 將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至發酵培養基中進行發酵,得到發酵液,該方法還包括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8小時內向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根據本發明,盡管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8小時內向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即可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即降低發酵液中的殘糖量,提高糖酸轉化率,縮短發酵周期, 但優選情況下,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6小時內向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可進一步降低發酵液中的殘糖量,提高糖酸轉化率,縮短發酵周期。本發明中,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小時內向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是指將檸檬酸發酵菌種與糖化酶同時加入發酵培養基中。本發明中,發酵培養基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概念,指微生物發酵所需的供微生物生長和維持用的人工配制的養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無機鹽(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和水等。發酵液也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概念,指接入微生物菌株的液體培養基(該液體培養基也即本發明中所稱發酵培養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所得產物。本發明中,糖化酶即是葡萄糖淀粉酶(0-1,4_葡萄糖水解酶),相對于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糖化酶的加入量優選為20-50酶活力單位/g總糖,進一步優選為30-40酶活力單位/g總糖。計算糖化酶的加入量所參照的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指的是剛接種后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本發明中,酶活力單位的定義為在pH值為4. 6、溫度為60°C的條件下,1分鐘將1 毫克淀粉轉化為還原糖所需的酶量為一個酶活力單位。本發明中,對于檸檬酸發酵菌種的種類無特殊要求,可以為本領域中常用的菌種, 優選為黑曲霉。發酵過程就其本質來說是由微生物參與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因此微生物細胞的數量、狀態、代謝情況對產物的生物合成有著重要的影響。菌體濃度的大小對發酵產物的產率有著重要的影響。理論上菌體濃度越大,產物的產量也越大,但是菌體濃度過高會產生其他影響,如營養物質消耗過快,發酵液中的營養成分發生明顯的改變,有毒物質的積累等, 這些可能改變菌體的代謝途徑。因此,本發明中,以每升發酵培養基為基準,黑曲霉的接種量優選為ι. ο X 107-5 X IO7個孢子,進一步優選為2. 0 X 107-3. 0 X IO7個孢子。
孢子的數量可以通過本領域公知的方法測定,例如,通過血球計數板計數。由于在接入黑曲霉菌株時,發酵培養基的DE值過高不利于黑曲霉菌株自身糖化酶的合成和作用,不利于黑曲霉菌株的生長,發酵培養基的DE值過低,又缺少可被黑曲霉直接利用進行發酵的還原性糖,因此,在黑曲霉接種之前,發酵培養基的DE值優選為 15-40%,進一步優選為15-25%。本發明中,DE值指的是以葡萄糖計,還原性糖占發酵培養基中總糖的百分比。本領域中常用的檸檬酸發酵培養基的DE值一般均在15-40 %,但為了使發酵培養基的DE值控制在15-25 %范圍內,本發明中的發酵培養基優選含有淀粉質原料酶解產物。一般地,淀粉質原料酶解得到淀粉質原料酶解殘渣和淀粉質原料酶解液化清液, 通常可以將淀粉質原料酶解液化清液用于制備發酵培養基,也可以將淀粉質原料酶解液化清液與淀粉質原料酶解殘渣混合后用于制備發酵培養基。本發明中,淀粉質原料酶解產物優選由淀粉質原料酶解殘渣和淀粉質原料酶解液化清液與水混合或不與水混合得到,且進一步優選以發酵培養基的總重量為100重量份為基準,淀粉質原料酶解液化清液的用量為 80-95重量份,淀粉質原料酶解殘渣的用量為5-10重量份,水的用量為0-15重量份。根據本發明,淀粉質原料酶解液化清液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制備得到,例如,可以通過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將淀粉質原料粉碎,將粉碎后的產物進行酶解,得到酶解產物,將酶解產物固液分離,得到淀粉質原料酶解液化清液和淀粉質原料酶解殘渣,固液分離的條件使淀粉質原料酶解殘渣的固含量為45-60重量%,更優選為55-60重量%。根據本發明,淀粉質原料可以為本領公知的各種可以用于酶解、發酵制備檸檬酸的含有淀粉的原料,例如,可以選自玉米、薯類(如木薯)和小麥中的一種或幾種,優選情況下,所述淀粉質原料為玉米。所述酶解步驟可以通過本領域常用的方法完成,比如向粉碎產物中添加產酶微生物和/或酶,在產酶微生物的生長溫度和/或酶有活力的溫度下保溫完成。所述產酶微生物為能夠分泌淀粉酶的產酶微生物。所述酶包括淀粉酶。由于微生物生長會產生副產物,因此優選直接加入酶。所述酶的用量越多越好,出于成本考慮,優選以每克粉碎后的粉碎產物的干重計,淀粉酶的用量為15-50個酶活力單位。酶解的溫度可以在很大范圍內改變,優選為70_105°C,更優選為80-95°C。酶解的時間理論上越長越好,考慮到設備利用率,優選酶解的時間為90-150分鐘,更優選為 100-120分鐘。酶解的pH值可以在很大范圍內改變,優選為5. 0-7. 0,更優選為5. 4-5. 7。淀粉酶是指能夠分解淀粉糖苷鍵的一類酶的總稱,淀粉酶一般包括α-淀粉酶、 β -淀粉酶、糖化酶和異淀粉酶。根據本發明,優選使用α -淀粉酶和/或異淀粉酶。根據本發明,固液分離的方法與裝置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例如,壓濾機或離心機。黑曲霉可以采用常規的方法接種,例如,在被接種至發酵培養基中之前,將黑曲霉經過種子罐培養,之后將得到的成熟種子液加入到發酵培養基中。黑曲霉種子培養的程度可以通過取樣顯微鏡鏡檢、酸度測定和PH測定來確定,當pH在2. 0-2. 5、酸度為 0. 5-2. 0g/100ml、菌球大小均勻、菌絲粗壯伸出時停止培養,此時的種子液稱為成熟種子
優選情況下,種子罐培養的方法包括將黑曲霉接種在種子罐培養基中進行培養,種子罐培養基中含有10-17重量%的玉米粉,以每升培養液為基準,黑曲霉的接種量為 2X 108-3X 108 個孢子。根據本發明,種子罐培養基的制備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得到的種子罐培養基能夠適用于黑曲霉的培養即可。根據本發明,黑曲霉在種子罐培養的培養條件可以在很大范圍內改變,例如培養的條件可以包括培養的溫度為25-45°C,起始pH值為5-6,通氣量為0. 1-1體積(體積·分鐘);更優選的情況下,培養的條件可以包括培養的溫度為30-40°C,起始pH值為 5-6,通氣量為0. 3-0. 8體積(體積·分鐘)。術語“通氣量”一般以通氣比來表示,通常以每分鐘內通過單位體積培養液的空氣體積比來表示(ν/ν ·π η),例如通氣比為1 0. 1-1,簡稱通氣量為0. 1-1體積(體積 分鐘)。本發明中,對于發酵的條件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為本領域常規的發酵條件,例如,發酵的條件可以包括溫度為30-40°C,優選為33-38°C ;起始pH值為4_5 ;通氣量為 0. 1-1體積(體積·分鐘);優選為0. 3-0. 8體積(體積·分鐘)。發酵的設備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例如,可以使用發酵罐進行發酵。按照本發明的方法制備得到的發酵產物檸檬酸可以用常規的方法,根據不同工業產品的要求分離并精制,比如中和、酸解、脫色、濃縮、結晶、包裝。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實施例以下的實施例將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發明。在以下實施例和對比例中黑曲霉菌種為黑曲霉Co827。根據GB 1987-2007標準檢測所得檸檬酸溶液的濃度(即終點檸檬酸含量或稱酸度)。按照GB/T5009. 7-2008的方法測定發酵培養基中還原性糖的濃度。按照GB/T5009. 8-2003的方法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總糖的濃度。DE值=發酵培養基中還原性糖含量/發酵培養基中總糖含量。以下實施例和對比例中均以發酵培養基中還原性糖濃度檢測值低于0. 2g/100ml 時停止發酵,確定為發酵終點。從在發酵培養基中接入黑曲霉菌種開始至發酵終點所經歷的時間為發酵周期。
殘糖量為發酵終點時發酵培養基中總糖的濃度。單罐供酸量=檸檬酸溶液的濃度X檸檬酸溶液的體積。轉化率(% )=單罐供酸量/用糖的總重量X100%,其中用糖的總重量包括種子罐用糖重量和發酵罐用糖重量。實施例1本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提供的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1)將收獲的56千克玉米在熱水槽潤燜,直至玉米的含水量為15重量%,然后進行粉碎,得到平均粒子直徑為400微米的粉碎后產物。(2)將粉碎后的產物按25重量%的濃度調漿,相對于每克粉碎后的產物,加入20 個酶活力單位的淀粉酶(諾維信公司,α-淀粉酶,本發明實施例和對比例中均為此淀粉酶),進入噴射器,在85°C、pH為5. 5的條件下酶解100分鐘,得到酶解產物。(3)將酶解產物通過用液壓式板框壓濾機進行壓濾,分離出酶解液化清液和酶解濾渣,其中,酶解殘渣的含水量為45重量%。(4)配制發酵培養基,將180千克的上述酶解液化清液、10千克的酶解殘渣和13 千克的水滅菌后降溫至35°C,加入到300L的發酵罐中,得到發酵培養基。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還原性糖的濃度和總糖的濃度,計算DE值為20%。(5)將步驟O)中的部分酶解產物,加水稀釋至總糖為10重量%,得到種子罐培養基,將種子罐培養基投入種子罐,加熱到121°C消毒,維持30分鐘后快速降溫至36°C,接入黑曲霉菌種,每升種子罐培養基中黑曲霉的接種量為3X IO8個孢子。在36°C、起始pH值為5、0. 3體積(體積·分鐘)的通氣條件下進行菌種培養;通過取樣顯微鏡鏡檢、酸度測定和PH測定對黑曲霉的生長進行觀察,當pH在2. 0、酸度lg/100ml、菌球大小均勻、菌絲粗壯伸出時,停止培養,得到成熟種子液。(6)將步驟( 得到的成熟種子液加入到步驟(4)的發酵罐中開始發酵,接種量為每升發酵培養基2. 4X IO7個孢子,發酵條件包括溫度為35°C,起始pH值為5,通氣量為0. 3 體積(體積 分鐘),當發酵培養3小時時向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相對于剛接種后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糖化酶的加入量為35酶活力單位/g總糖,當發酵培養基中還原性糖檢測值低于0. 2g/100ml時停止發酵,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即為殘糖量, 下同),然后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檸檬酸溶液,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即終點檸檬酸含量, 或稱酸度,下同),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實施例2本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提供的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1)將收獲的56千克玉米在熱水槽潤燜,直至玉米的含水量為20重量%,然后進行粉碎,得到平均粒子直徑為800微米的粉碎后產物。(2)將粉碎后的產物按25重量%的濃度調漿,相對于每克粉碎后的產物,加入50 個酶活力單位的淀粉酶,進入噴射器,在95°C、pH為5. 7的條件下酶解110分鐘,得到酶解產物。(3)將酶解產物通過用液壓式板框壓濾機進行壓濾,分離出酶解液化清液和酶解濾渣,其中,酶解殘渣的含水量為40重量%。(4)配制發酵培養基,將190千克的上述酶解液化清液、10千克的酶解殘渣滅菌后降溫至38°C,加入到300L的發酵罐中,得到發酵培養基。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還原性糖的濃度和總糖的濃度,計算DE值為25%。(5)將步驟( 中的部分酶解液化清液,加水稀釋至總糖為10重量%,得到種子罐培養基,將種子罐培養基投入種子罐,加熱到121°C消毒,維持30分鐘后快速降溫至33°C, 接入黑曲霉菌種,每升種子罐培養基中黑曲霉的接種量為2X108個孢子。在33°C、起始pH 值為5. 5,0. 6體積(體積·分鐘)的通氣條件下進行菌種培養;通過取樣顯微鏡鏡檢、酸度測定和PH測定對黑曲霉的生長進行觀察,當pH在2. 5、酸度0. 5g/100ml、菌球大小均勻、 菌絲粗壯伸出時,停止培養,得到成熟種子液。(6)將步驟( 得到的成熟種子液加入到步驟(4)的發酵罐中開始發酵,接種量為每升發酵培養基2. 2 X IO7個孢子,發酵條件包括溫度為38°C,起始pH值為4. 5,通氣量為 0. 6體積(體積·分鐘),當發酵培養6小時時向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相對于剛接種后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糖化酶的加入量為30酶活力單位/g總糖,當發酵培養基中還原性糖檢測值低于0. 2g/100ml時停止發酵,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然后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檸檬酸溶液,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實施例3本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提供的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1)將收獲的56千克玉米在熱水槽潤燜,直至玉米的含水量為10重量%,然后進行粉碎,得到平均粒子直徑為500微米的粉碎后產物。(2)將粉碎后的產物按25重量%的濃度調漿,相對于每克粉碎后的產物,加入15 個酶活力單位的淀粉酶,進入噴射器,在80°C、pH為5. 4的條件下酶解120分鐘,得到酶解產物。(3)將酶解產物通過用液壓式板框壓濾機進行壓濾,分離出酶解液化清液和酶解濾渣,其中,酶解殘渣的含水量為70重量%。(4)配制發酵培養基,將160千克的上述酶解液化清液和20千克的酶解殘渣和20 千克的水滅菌后降溫至40°C,加入到300L的發酵罐中,得到發酵培養基。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還原性糖的濃度和總糖的濃度,計算DE值為15%。(5)將步驟( 中的部分酶解液化清液,加水稀釋至總糖為10重量%,得到種子罐培養基,將種子罐培養基投入種子罐,加熱到121°C消毒,維持30分鐘后快速降溫至38°C, 接入黑曲霉菌種,每升種子罐培養基中黑曲霉的接種量為2. 5X IO8個孢子。在38°C、起始 pH值為6、0. 8體積(體積·分鐘)的通氣條件下進行菌種培養;通過取樣顯微鏡鏡檢、酸度測定和PH測定對黑曲霉的生長進行觀察,當pH在2. 5、酸度2g/100ml、菌球大小均勻、菌絲粗壯伸出時,停止培養,得到成熟種子液。(6)將步驟( 得到的成熟種子液加入到步驟(4)的發酵罐中開始發酵,接種量為每升發酵培養基2. 6 X IO7個孢子,發酵條件包括溫度為33°C,起始pH值為4,通氣量為0. 8 體積(體積 分鐘),加入成熟種子液后立即向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相對于剛接種后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糖化酶的加入量為40酶活力單位/g總糖,當發酵培養基中還原性糖檢測值低于0. 2g/100ml時停止發酵,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然后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檸檬酸溶液,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實施例4
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發酵制備檸檬酸,不同的是,當發酵培養8小時時向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實施例5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發酵制備檸檬酸,不同的是,相對于剛接種后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糖化酶的加入量為50酶活力單位/g總糖。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實施例6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發酵制備檸檬酸,不同的是,相對于剛接種后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糖化酶的加入量為20酶活力單位/g總糖。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對比例1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發酵制備檸檬酸,不同的是,當發酵培養10小時時向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對比例2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發酵制備檸檬酸,不同的是,步驟(4)配制發酵培養基時,滅菌后降溫至60°C時向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相對于發酵培養基中的淀粉,糖化酶的加入量為80酶活力單位/g淀粉,然后再降溫至35°C,加入到300L的發酵罐中,得到發酵培養基, 并且在將步驟( 培養的黑曲霉菌種加入到步驟(4)的發酵罐中后不再加入糖化酶。統計發酵周期,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對比例3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發酵制備檸檬酸,不同的是,不加入糖化酶。統計發酵周期, 測定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濃度,測定檸檬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單罐供酸量和轉化率見表1。表 權利要求
1.一種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生成檸檬酸的條件下,將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至發酵培養基中進行發酵,得到發酵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8小時內向所述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6小時內向所述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對于所述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所述糖化酶的加入量為20-50酶活力單位/g總糖。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對于所述發酵培養基中的總糖,所述糖化酶的加入量為30-40酶活力單位/g總糖。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檸檬酸發酵菌種為黑曲霉。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每升發酵培養基為基準,黑曲霉的接種量為 1 X 107-5X 107 個孢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每升發酵培養基為基準,黑曲霉的接種量為 2X 107-3X 107 個孢子。
8.根據權利要求5-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黑曲霉接種之前,發酵培養基的 DE 值為 15-40% ο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發酵培養基含有淀粉質原料酶解產物。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發酵的條件包括溫度為 30-400C,起始pH值為4-5,通氣量為0. 1-1體積(體積·分鐘)。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生成檸檬酸的條件下,將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至發酵培養基中進行發酵,得到發酵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檸檬酸發酵菌種接種后的0-8小時內向所述發酵培養基中加入糖化酶。本發明提供的發酵制備檸檬酸的方法,加強了發酵過程中的糖化能力,解決了在發酵過程中檸檬酸合成與糖化作用對pH值要求之間的矛盾,并避免了高DE值對黑曲霉自身的不利影響,從而使發酵培養基中的糖液被糖化的更徹底,降低了發酵液中的殘糖量,提高了終點檸檬酸含量和單罐供酸量,提高了糖酸轉化率,縮短了發酵周期。
文檔編號C12P7/48GK102533877SQ2012100092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明者周勇, 廖四祥, 楊儒文, 滿云, 章輝平 申請人:中糧生物化學(安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