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餅干加工方法,具體是涉及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 屬于食品加工工藝。
技術背景餅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休閑及其他方式的輔助食品。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餅干的口味需求不同。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餅干種類多種多樣,甜口,咸口以及適合中老年人的無糖壓縮餅干等等。但這些餅干口味比較單一,營養不全,滿足不了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其加工工藝比較繁瑣,加大生產成本。發明內容
鑒于已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沙棘餅干,由下列原料配制而成 面粉50—60% % ;淀粉5—15% ;白糖 10—20% ;食用油20— 25%;沙棘醬20— 30% ;焦亞硫酸鈉5 —10%;碳酸氫鈉6 —12%。
所述的沙棘餅干最佳用料量為面粉55 % % ;淀粉10%;白糖18% ;食用油22% ;沙棘醬25% ;焦亞硫酸鈉8% ;碳酸氫鈉10%。
所述沙棘為新鮮沙棘果榨汁,與水添加比例為I :1. 5。
制備方法如下(O沙棘醬制備將新鮮沙棘洗凈、去皮、核,添加水放入榨汁機中粉碎,粉碎顆粒O.1—0. 2mm,制成糊狀溶液,等待備用;(2)將焦亞硫酸鈉放入水中浸泡溶化備用;(3)調粉將面粉、淀粉、食用油、白糖、溶化后的焦亞硫酸鈉、碳酸氫鈉一起加入調粉機中,加入20%的水,攪拌25— 35分鐘,制成餅干胚;(4)夾心將糊狀的沙棘醬涂抹于兩餅干胚之間;(5)靜置夾心后,沙棘醬未凝固,將餅干靜置10— 20分鐘;(6)成型用模型沖壓成型。
(7)烘烤將餅干放于溫度為240— 260°C烘烤箱中烘烤6— 8分鐘;3(8)冷卻、包裝。
該制備工藝簡單、流程短,采用該方法制備的餅干添加了天然沙棘成分,味道酸中帶甜,酸甜可口,彌補了原有餅干口味單調的缺陷;富含維C成分,吸收好,無副作用,增加餅干營養價值,同時,口感香濃,韌性十足,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由下列原料配制而成面粉50—60% % ;淀粉5—15% ;白糖 10—20% ;食用油20— 25%;沙棘醬20— 30% ;焦亞硫酸鈉5 —10%;碳酸氫鈉6 —12%。
所述的沙棘餅干最佳用料量為面粉55 % % ;淀粉10%;白糖18% ;食用油22% ;沙棘醬25% ;焦亞硫酸鈉8% ;碳酸氫鈉10%。
所述沙棘為新鮮沙棘果榨汁,與水添加比例為I :1. 5。
實施例(O沙棘醬制備將新鮮沙棘洗凈、去皮、核,添加水放入榨汁機中粉碎,粉碎顆粒O.15mm,制成糊狀溶液,等待備用;(2)將焦亞硫酸鈉放入水中浸泡溶化備用;(3)調粉將面粉、淀粉、食用油、白糖、溶化后的焦亞硫酸鈉、碳酸氫鈉一起加入調粉機中,加入20%的水,攪拌30分鐘,制成餅干胚;(4)夾心將糊狀的沙棘醬涂抹于兩餅干胚之間;(5)靜置夾心后,沙棘醬未凝固,將餅干靜置15分鐘;(6)成型用模型沖壓成型。
(7)烘烤將餅干放于溫度為245°C烘烤箱中烘烤7分鐘;(8)冷卻、包裝。
權利要求
1.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配制而成面粉50—60% % ;淀粉5—15% ;白糖 10—20% ;食用油20— 25%;沙棘醬20— 30% ;焦亞硫酸鈉5 —10%;碳酸氫鈉6 —1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O沙棘醬制備將新鮮沙棘洗凈、去皮、核,添加水放入榨汁機中粉碎,粉碎顆粒O.15mm,制成糊狀溶液,等待備用;(2)將焦亞硫酸鈉放入水中浸泡溶化備用;(3)調粉將面粉、淀粉、食用油、白糖、溶化后的焦亞硫酸鈉、碳酸氫鈉一起加入調粉機中,加入20%的水,攪拌30分鐘,制成餅干胚;(4)夾心將糊狀的沙棘醬涂抹于兩餅干胚之間;(5)靜置夾心后,沙棘醬未凝固,將餅干靜置15分鐘;(6)成型用模型沖壓成型;(7)烘烤將餅干放于溫度為245°C烘烤箱中烘烤7分鐘;(8)冷卻、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餅干加工方法,具體是涉及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屬于食品加工工藝。本發明涉及一種餅干制備方法,具體是涉及一種沙棘餅干的制備方法,屬于食品加工工藝。由下列原料配制而成面粉50—60%%;淀粉5—15%;白糖10—20%;食用油20—25%;沙棘醬20—30%;焦亞硫酸鈉5—10%;碳酸氫鈉6—12%。該制備工藝簡單、流程短,采用該方法制備的餅干添加了天然沙棘成分,味道酸中帶甜,酸甜可口,彌補了原有餅干口味單調的缺陷;富含維C成分,吸收好,無副作用,增加餅干營養價值,同時,口感香濃,韌性十足,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容易消化,脂肪含量低。
文檔編號A21D13/00GK102907481SQ20121044342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明者王春艷, 王爽 申請人:沈陽信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