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麻花成型機,尤其是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麻花的制作,是將面壓成條狀,再用手工將陷搓成條狀,然后再將一定數量的面條加上陷條用手搓而成。隨著麻花成為一個產業,自動麻花機也應運產生,如中國專利申請 200410072689. 5公開一種自動合卷成型麻花機,包括液壓動力及合卷成型機構,電機驅動液壓缸活塞推動合卷成型機構中的餡團缸體及面團缸體運行。面團缸體出料端設有合成盤,其上設有出餡條孔和出面條孔;餡團缸體設有出料管,穿過面團缸體連接出餡條孔。機械手夾持、回拉、折疊、擰轉麻花棒送入定位切刀,由指壓板指壓麻花體并切斷成型。該麻花機操作連續,適于產業化生產,但是這樣作出的麻花是擠壓成型的,表面不光滑并且做出的麻花口感較硬。中國專利201020239030. 5公開了一種新型麻花機的雙壓輥結構,由上壓面輥和下壓面輥構成,在所述上壓面輥和下壓面輥上的外表面上制有凹槽。所述上壓面輥相鄰凹槽之間為凸起的壓槽,在每個壓槽上還制有將壓槽兩邊凹槽連通的連接槽。其在實現了麻花的產業化生產的同時,保留了手工制作的麻花的口感。但是,在目前制作麻花的過程中,為了得到較好口味的麻花,還有一個添加芝麻條的步驟,通常一根麻花使用一根芝麻條。手工制作時,是手工將壓好的一根根面條沾上事先準備好的芝麻,然后再將這些芝麻條跟面條加上陷條用手搓而成。機械化大生產時,也是另外使用一個機械,將面壓成一根根面條,手工將壓好的一根根面條沾上事先準備好的芝麻,然后再將芝麻條跟通過自動麻花機生產出的卷好陷料的面條搓在一起。總之,目前添加芝麻條的步驟都是人工進行,嚴重影響了生產的進度,而且要將其他地方生產出的單根面條運至生產多根面條的操作臺,這個轉運過程一是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而是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增加了麻花被污染的幾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自動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生產出的麻花是由多根麻花面條搓制而成,不易折斷,同時口感極佳并且能夠同時生產出用來沾芝麻等堅果的單根面條。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包括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沿所述第一、第二壓輥的圓周面間隔平行開設有復數條凹槽,每個凹槽的兩邊分別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凸圈對應壓合,所述第一壓輥上最外兩側為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同時,第一壓輥上至少有兩個相鄰的凸圈為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其余每個凸圈上均設有斷口。作為進一步的改進,同一凸圈上的斷口等間隔設置。[0009]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相鄰兩條凸圈上的斷口的位置不在一條直線上。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間隔的凸圈上的斷口的位置在一條直線上。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凹槽的圈寬均相等。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相鄰凹槽之間的凸圈的圈寬均相等。作為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壓輥上有三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分別為最外兩側的兩個凸圈,以及相鄰其中一個最外側凸圈的一個次外側凸圈。作為另外第二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壓輥上有四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分別為最外兩側的兩個凸圈,以及分別相鄰最外兩側凸圈的兩個次外側凸圈。作為第三個實施例,定義兩個相鄰連續不間斷的凸圈為一壓斷組,則所述至少一個壓斷組間隔設置。作為第四個實施例,定義兩個相鄰連續不間斷的凸圈為一壓斷組,則所述至少一個壓斷組連續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將面帶等分成多根麻花面條,同時相鄰凸圈之間相互錯開的斷口使得相鄰麻花面條相互連接,不易斷開,保留了手工制作的麻花的口感,另外,特殊的壓輥設計,使得堅果條不用另外生產,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防止麻花條在轉運過程中被污染,實現了麻花的全自動生產。
圖I是本實施方案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實施例一上壓輥的滾筒面的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一的上壓輥壓出的面條的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二上壓輥的滾筒面的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三上壓輥的滾筒面的示意圖。圖6是實施例四上壓輥的滾筒面的示意圖。圖7是實施例五上壓輥的滾筒面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包括下壓輥I和上壓輥2。沿所述下壓輥I和上壓輥2的圓周面間隔平行開設有復數條凹槽,每個凹槽的兩邊分別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凹槽的圈寬均相等,相鄰凹槽之間的凸圈的圈寬也均相等。下壓輥I和上壓輥2凸圈對應壓合。請同時參照圖2,上壓輥2的輥筒面具有8條凹槽22及7條凸圈24,上壓輥2的最外兩側為2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24,靠近其中一個外側凸圈24的次外側凸圈24也是連續不間斷的,其余每個凸圈24上均設等間距的設有斷口 242,這種結構,使得凹槽22之間相互連通。優選的,相鄰兩條凸圈24上的斷口 242的位置不在一條直線上,更優選的,間隔的凸圈24上的斷口 242的位置在一條直線上。請同時參閱圖3,使用時,面片3進入下壓輥I和上壓輥2之間,經過下壓輥I和上壓輥2的碾壓作用,壓成兩部分網狀面條32及單根面條34。單根面條34的形成是因為上壓輥2的最外面的一條凸圈24上未設斷口 242的緣故,從而使得該單根面條34脫離網狀面條32。離開壓輥裝置后,在輸送裝置的帶動下,網狀面條32和單根面條34繼續前行,在生產線上位于壓輥裝置后放置一個事先裝好芝麻、碎核桃或者碎花生的堅果盆,單根面條34經過該堅果盆后,即沾上堅果形成堅果條,在后續的程序中,通過卷面輥,網狀面條32和單根面條34同時包裹住陷料,形成麻花的形狀,從而實現麻花的全自動生產。當然,上壓輥2的輥筒面上凹槽22及凸圈24的數量可以為更少或者更多,視實際生產情況而定。實施例二請參閱圖4,其與上述實施例一的區別僅在于,上壓輥2上靠近兩個最外側凸圈24的次外側凸圈24都是連續不間斷的,從而可以在兩邊側分別壓出一條單根面條,即總共可以壓出2條單根面條用來沾堅果。實施例三請參閱圖5,其與上述實施例一的區別僅在于,上壓輥2上除最外側凸圈24外,還具有2個位于上壓輥2內側的連續不間斷的凸圈24,此時,壓出的一條單根面條位于中間位置。實施例四請參閱圖6,其與上述實施例一的區別僅在于,上壓輥2上除最外側凸圈24外,還具有4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24,且這4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24兩兩一組,間隔設置在上壓輥2內側,此時,可以間隔壓出兩條單根面條。實施例五請參閱圖7,其與上述實施例一的區別僅在于,上壓輥2上除最外側凸圈24外,還具有3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24,且這3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24相鄰設置在上壓輥2內側,此時,可以在中間位置連續壓出兩條單根面條。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如上述的下壓輥I和上壓輥2的位置就可以互換。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包括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沿所述第一、第二壓輥的圓周面間隔平行開設有復數條凹槽,每個凹槽的兩邊分別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凸圈對應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上最外兩側為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同時,第一壓輥上至少有兩個相鄰的凸圈為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其余每個凸圈上均設有斷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凸圈上的斷口等間隔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條凸圈上的斷口的位置不在一條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間隔的凸圈上的斷口的位置在一條直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凹槽的圈寬均相等。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相鄰凹槽之間的凸圈的圈寬均相等。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上有三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分別為最外兩側的兩個凸圈,以及相鄰其中一個最外側凸圈的一個次外側凸圈。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上有四個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分別為最外兩側的兩個凸圈,以及分別相鄰最外兩側凸圈的兩個次外側凸圈。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定義兩個相鄰連續不間斷的凸圈為一壓斷組,則所述至少一個壓斷組間隔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其特征在于定義兩個相鄰連續不間斷的凸圈為一壓斷組,則所述至少一個壓斷組連續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麻花成型機的壓輥裝置,包括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沿所述第一、第二壓輥的圓周面間隔平行開設有復數條凹槽,每個凹槽的兩邊分別為凸圈,所有凸圈相互平行,第一壓輥和第二壓輥的凸圈對應壓合,所述第一壓輥上最外兩側為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同時,第一壓輥上至少有兩個相鄰的凸圈為連續不間斷的凸圈,其余每個凸圈上均設有斷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將面帶等分成多根麻花面條,同時相鄰凸圈之間相互錯開的斷口使得相鄰麻花面條相互連接,不易斷開,保留了手工制作的麻花的口感,另外,特殊的壓輥設計,使得堅果條不用另外生產,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防止麻花條在轉運過程中被污染,實現了麻花的全自動生產。
文檔編號A21D13/08GK202603500SQ2012201491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1日
發明者陳杏 申請人:合肥三樂食品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