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醉楊梅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醉楊梅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特別是現代醫學及營養膳食和科學研究證明,過多的攝入食糖對人的身體不利,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癥等,而國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處于營養和健康的要求,對含糖量高的甜食日益不感興趣,對果脯的質量和味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甜味低,原果味濃,維生素C含量高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醉楊梅的加工方法,能夠資源再利用,避免了浪費,節約了成本,由于麥芽糖醇及蛋白糖復合甜味劑代替傳統的蔗糖,使得甜味適中,適合大多數人群的口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醉楊梅的加工方法,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
2)、硬化;
3)、真空滲透、浸潰;
4)、烘干包裝。優選的是,所述步驟I)中的原料預處理是選取新鮮楊梅,用白酒浸泡20-25天后,將楊梅撈出,浙干,去核,待用。優選的是,所述步驟2)中硬化是采用1%的CaCl溶液浸潰腌制的方法將步驟I)的原料硬化。優選的是,所述步驟3)中的真空滲透、浸潰是將硬化后的原料中投入含有50%麥芽糖醇、0.1%蛋白糖、0.5%檸檬酸的溶液,然后進行抽空,抽空后的原料還要在糖漿溶液中浸泡3個小時以上,所述抽空時間是20min,充氣時間是60min,抽空溫度:50°C。優選的是,所述步驟4)中烘干過程是:第一步烘干溫度55_60°C、烘干5小時;第二步將烘干溫度升溫至70°C、烘干4.5小時,烘干完成的產品經過包裝,得到成品。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醉楊梅的加工方法,能夠資源再利用,避免了浪費,節約了成本,由于麥芽糖醇及蛋白糖復合甜味劑代替傳統的蔗糖,使得甜味適中,適合大多數人群的口感。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碎楊梅的原料包括:白酒浸泡過的楊梅、紅曲、麥芽糖醇、蛋白糖、檸檬酸。一種碎楊梅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所述的原料預處理是選取新鮮楊梅,用白酒浸泡20-25天后,將楊梅撈出,浙干,去核,待用。2、硬化,所述的硬化是采用1%的CaCl溶液浸潰腌制的方法將步驟I)的原料硬化。3、真空滲透、浸潰,所述的真空滲透、浸潰是將硬化后的原料中投入含有50%麥芽糖醇、0.1%蛋白糖、0.5%檸檬酸的溶液,然后進行抽空,抽空后的原料還要在糖漿溶液中浸泡3個小時以上,所述抽空時間是20min,充氣時間是60min,抽空溫度:50°C。4、烘干包裝,所述烘干過程是:第一步烘干溫度55-60°C、烘干5小時;第二步將烘干溫度升溫至70°C、烘干4.5小時,烘干完成的產品經過包裝,得到成品。本發明醉楊梅的加工方法,能夠資源再利用,避免了浪費,節約了成本,由于麥芽糖醇及蛋白糖復合甜味劑代替傳統的蔗糖,使得甜味適中,適合大多數人群的ロ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醉楊梅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原料預處理; 2)、硬化; 3)、真空滲透、浸潰; 4)、烘干包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醉楊梅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的原料預處理是選取新鮮楊梅,用白酒浸泡20-25天后,將楊梅撈出,浙干,去核,待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醉楊梅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硬化是采用1%的CaCl溶液浸潰腌制的方法將步驟I)的原料硬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醉楊梅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真空滲透、浸潰是將硬化后的原料中投入含有50%麥芽糖醇、0.1%蛋白糖、0.5%檸檬酸的溶液,然后進行抽空,抽空后的原料還要在糖漿溶液中浸泡3個小時以上,所述抽空時間是20min,充氣時間是60min,抽空溫度:50°C。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梅冰淇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烘干過程是:第一步烘干溫度55-60°C、烘干5小時;第二步將烘干溫度升溫至70°C、烘干4.5小時,烘干完成的產品經過包裝,得到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醉楊梅的加工方法,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原料預處理;2)、硬化;3)、真空滲透、浸漬;4)、烘干包裝。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能夠資源再利用,避免了浪費,節約了成本,由于麥芽糖醇及蛋白糖復合甜味劑代替傳統的蔗糖,使得甜味適中,適合大多數人群的口感。
文檔編號A23L1/212GK103082224SQ20131004058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3日
發明者王倩, 郝勝旺, 王建新 申請人:蘇州蘇東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