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由芯材和包埋芯材的壁材組成,以油茶籽油為芯材,以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為壁材,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等量稱取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分別溶于45℃溫水制成A溶液和B溶液;按芯材與壁材的質量比1:1~1.5稱取油茶籽油先加入到A溶液,混合后加入到B溶液,經高速剪切乳化和噴霧干燥制備得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水溶性和食用安全性,富含蛋白質營養,其含油率≥15%,包埋率≥85%,有效地保護油茶籽油免受氧化酸敗,可用作方便面等食品的油料包。本發明微膠囊的制備方法簡單可行、易于規模化生產且生產成本低。
【專利說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0002]油茶籽油是由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油茶樹{Camellia o7ei/era)的果仁煉制而成的植物油。油茶籽油色清味香,是我國傳統的優質食用植物油,其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高達90%以上,其中油酸的含量達80%以上,而飽和脂肪酸含量比其它各種食用油低。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營養成分和理化性質等都與地中海橄欖油相似,被盛贊為“東方橄欖油”,長期食用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疾病。
[0003]油茶籽油可供食用、制造人造黃油及工業和醫藥用,可制成蠟燭和肥皂,也可作機油的代用品等等。對于上市的食用油茶籽油,目前僅見有傳統的桶裝(或瓶裝)精制油,其產品形式單一。此外,現有文獻報道的油茶籽油微膠囊制備工藝中需要添加超出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GB 2760-2011)所規定最高限量的油脂復合乳化劑,如單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Span 80和tween 20等,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隱患。因此,建立一種直接以具有乳化作用的可食性壁材包埋油茶籽油的工藝技術,對油茶籽油微膠囊的生產非常必要。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營養價值高、分散性和水溶性好、易于包裝儲運和方便食用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并提供了一種工藝簡單可行、易于規模化生產且生產成本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制備方法,還提供了一種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由芯材和包埋所述芯材的壁材組成,以油茶籽油為芯材,以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為壁材,所述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的質量比為1:1,所述芯材和壁材的質量比為1:1?1.5。
[0006]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中,將所述芯材和所述壁材混合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所述乳化液經噴霧干燥制得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
[0007]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復溶于90°C以上開水后得到的乳滴的粒徑為10?200 u m。
[0008]作為一個總的技術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稱取酪朊酸鈉,加入到所述酪朊酸鈉10倍質量的45°C溫水中,攪拌溶解,得到溶液
A ;
(2)稱取與酪朊酸鈉等質量的麥芽糊精,加入到所述麥芽糊精8倍質量的45°C溫水中,攪拌溶解,得到溶液B ; (3)按芯材與壁材質量比為1:1?1.5,稱取油茶籽油加入到溶液A中,攪拌混勻后,再加入到溶液B中,攪拌混勻后,得到芯材與壁材的混合液C ;
(4)將上述步驟(3)中得到的混合液C進行高速剪切乳化,轉速為10000?12000rpm,得到乳化液D ;
(5)將上述步驟(4)中得到的乳化液D進行噴霧干燥,制成微膠囊顆粒,即得油茶籽油
蛋白基微膠囊。
[0009]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步驟(4)中所述高速剪切乳化,乳化時間為1.5?2.0 min。
[0010]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步驟(5)中所述噴霧干燥條件為:噴霧頭的噴嘴直徑為
0.75mm,進風溫度為165°C ±5°C,出風溫度為80°C ±5°C,進料溫度為45°C ±5°C,進料速度設定為650 ±50 mL/h。
[0011]作為一個總的技術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作為方便食品的油脂類添加劑。
[0012]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作為方便面的油料包。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以合適的壁材包埋芯材制成的微膠囊化油脂產品,能夠有力地保護芯材油脂分子中不飽和脂肪酸雙鍵免受氧化,延緩油脂酸敗進程,保障產品品質和延長產品的貨架期。同時,也能豐富產品的形式,滿足潛在的消費市場需求。
[0014]本發明采用水溶性良好的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作為壁材,與芯材油茶籽油混勻后,經高速剪切乳化形成水包油型油茶籽油微膠囊乳化液,然后經噴霧干燥制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含油率> 15%,包埋率> 85%,油脂包埋在壁材內,其表面無明顯可見的游離油脂,能夠有力地保護油茶籽油中不飽和脂肪酸雙鍵免受氧化,延緩油脂酸敗進程,保障產品品質和延長產品的貨架期;同時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水溶性和食用安全性,便于小袋包裝儲運,且能用開水直接沖調形成含油乳液,方便食用。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具有營養價值高的特點,它既保留了油茶籽油本身的營養功能,還獲得了由食用壁材酪朊酸鈉衍生的富含蛋白質的營養功能,因此,它可以廣泛用作油脂類添加劑,尤其作為方便面等食品中的油料包。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具有工藝簡單可行、易于規模化生產且生產成本低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一種說明,而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0016]本發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由芯材和包埋芯材的壁材組成,以油茶籽油為芯材,以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為壁材,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的質量比為1:1,芯材和壁材的質量比為1:1?1.5。將芯材和壁材混合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該乳化液經噴霧干燥制得本發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復溶于90°C以上開水后得到的乳滴的粒徑為10?200 u m。
[0017]實施例1:
稱取酪朊酸鈉25g,麥芽糊精25g,油茶籽油50g,飲用水450 mL,制備本發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
[0018]具體制備方法為:取酪朊酸鈉25g,放入250 mL (10倍質量)45°C的溫水中,攪拌溶解,得溶液A ;取麥芽糊精25g,放入200 mL (8倍質量)45°C的溫水中,攪拌溶解,得溶液B ;按芯材與壁材的質量比為1:1,稱量50g油茶籽油放入溶液A,攪拌混勻后,再加入溶液B,攪拌均勻后,得到芯材與壁材的混合液C ;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機,在10000 rpm下對45°C的混合液C進行乳化1.5 min,得到穩定的乳化液D ;采用噴霧干燥機將乳化液D進行噴霧干燥,制成米白色微膠囊顆粒,即得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噴霧干燥操作參數為:噴霧頭的噴嘴直徑為0.75mm,進風溫度設定為165°C,出風溫度設定為80°C,進料溫度為45°C,進料速度設定為600 mL/h。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樣品的表面無明顯可見的油脂,分散性良好。用90°C以上的開水進行沖調,本發明制得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樣品能迅速溶解成均勻的乳白色溶液,無漂浮油。利用光學顯微鏡測定所得的乳白色溶液,測得溶液中乳滴的粒徑為10-200 μ m。
[0019]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用于方便面等方便食品的油脂類添加劑,具體用作方便面中的油料包。
[0020]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包埋率測定:對本發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按下述方法抽提表面油和總含油量測定,并計算油茶籽油的包埋率。
[0021](I)表面油的提取測定:精確稱取5.0g樣品,放入50 mL己烷溶劑中,室溫下(25°C)輕輕振蕩15s以抽提表面油,以定量濾紙抽濾,得到過濾液,于80°C下,在通風櫥中蒸發掉己烷,容器中殘留物的重量即為表面油重量(W#)。
[0022](2)總油的提取測定:精確稱取5.0g樣品,放入索氏抽取器樣品管中,用50 mL己烷溶劑反復抽提其中的油脂,回流4 h,燒瓶容器中萃取物經過溶劑蒸發后的殘留重量即為總油重量(W&)。
[0023]微膠囊化包埋率按下式計算:微膠囊化包埋率(%) = (ff,6 - W表)/ff,6 X 100%
按上述配方和加工方法制備的油茶籽油微膠囊樣品的測定結果顯示,微膠囊的含油率
為≤15%,包埋率為≤85%。
[0024]實施例2:
稱取酪朊酸鈉37.5g,麥芽糊精37.5g,油茶籽油50g,飲用水675 mL,制備本發明的油
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
[0025]具體制備方法為:取酪朊酸鈉37.5g,放入375 mL(10倍質量)45°C的溫水中,攪拌溶解,得溶液A ;取麥芽糊精37.5g,放入300 mL (8倍質量)45°C的溫水中,攪拌溶解,得溶液B ;按芯材與壁材的質量比為1: 1.5,稱量50g油茶籽油放入溶液A,攪拌混勻后,再加入溶液B,攪拌均勻后,得到芯材與壁材的混合液C ;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機,在10000 rpm下對450C的混合液C進行乳化1.5 min,得到穩定的乳化液D ;采用噴霧干燥機將乳化液D進行噴霧干燥,制成米白色微膠囊顆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噴霧干燥操作參數:噴霧頭的噴嘴直徑為0.75mm,進風溫度設定為170°C,出風溫度設定為85°C,進料溫度為45°C,進料速度設定為700 mL/h。
[0026]實施例3:
稱取酪朊酸鈉25g,麥芽糊精25g,油茶籽油40g,飲用水450 mL,制備本發明的油茶籽
油蛋白基微膠囊。[0027]具體制備方法為:取酪朊酸鈉25g,放入250 mL(10倍質量)45°C的溫水中,攪拌溶解,得溶液A ;取麥芽糊精25g,放入200 mL (8倍質量)45°C的溫水中,攪拌溶解,得溶液B ;按芯材與壁材的質量比為1:1.25,稱量40g油茶籽油放入溶液A,攪拌混勻后,再加入溶液B,攪拌均勻后,得到芯材與壁材的混合液C ;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機,在10000 rpm下對45°C的混合液C進行乳化1.5 min,得到穩定的乳化液D ;采用噴霧干燥機將乳化液D進行噴霧干燥,制成米白色微膠囊顆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噴霧干燥操作參數:噴霧頭的噴嘴直徑為0.75mm,進風溫度設定為160°C,出風溫度設定為85°C,進料溫度為45°C,進料速度設定為650 mL/h。
[0028]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的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由芯材和包埋所述芯材的壁材組成,其特征在于,以油茶籽油為芯材,以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為壁材,所述酪朊酸鈉和麥芽糊精的質量比為1:1,所述芯材和壁材的質量比為1:1?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其特征在于,將所述芯材和所述壁材混合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所述乳化液經噴霧干燥制得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復溶于90°C以上開水后得到的乳滴的粒徑為10?200 μ m。
4.一種如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稱取酪朊酸鈉,加入到所述酪朊酸鈉10倍質量的45°C溫水中,攪拌溶解,得到溶液A ; (2)稱取與酪朊酸鈉等質量的麥芽糊精,加入到所述麥芽糊精8倍質量的45°C溫水中,攪拌溶解,得到溶液B ; (3)按芯材與壁材質量比為1:1?1.5,稱取油茶籽油加入到溶液A中,攪拌混勻后,再加入到溶液B中,攪拌混勻后,得到芯材與壁材的混合液C ; (4)將上述步驟(3)中得到的混合液C進行高速剪切乳化,轉速為10000?12000rpm,得到乳化液D ; (5)將上述步驟(4)中得到的乳化液D進行噴霧干燥,制成微膠囊顆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所述高速剪切乳化時間為 1.5 ?2.0 Hiin0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所述噴霧干燥條件為:噴霧頭的噴嘴直徑為0.75mm,進風溫度為165°C ±5°C,出風溫度為80°C ±5°C,進料溫度為45°C ±5°C,進料速度設定為650±50 mL/h。
7.—種如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或權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制備方法制備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作為方便食品的油脂類添加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膠囊作為方便面的油料包。
【文檔編號】A23D9/04GK103431077SQ201310402227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6日
【發明者】李宗軍, 許愛清, 陳克明, 李珂 申請人: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宗軍